其他

在鸟巢,看米开朗基罗

2017-11-07 罗江浇 人民日报文艺


这型体本来就存在于大理石中,我只是把不需要的部分去掉而已。

——米开朗基罗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艺术家的工作室不仅是进行创作的地方,同时也是进行教育的场所。


日前,为期三个月的“米开朗基罗国际艺术展”在北京落下帷幕。展览不但把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及创作生平活灵活现地搬进了鸟巢文化中心,而且把集创作、学术交流、艺术教育于一体的动态式展览呈现在了广大参观者面前。


当然,来的是复制品。


然而,相比在拥挤、无法拍照的博物馆里观看原件,这种近距离的观察,才能看清素描的节奏,看清雕塑上的起伏和深度。


其实,原作也好,复制品也好,其根本价值在于内容,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而不必太过纠结于形式。不少观众纷纷表示,能这么近距离地观看艺术作品,这还是第一次。



米开朗基罗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其年少成名,创作了大量的雕塑、绘画、建筑、诗歌作品。他的雕塑作品《大卫像》、西斯庭教堂的《创世纪》百余画作等作品举世闻名。


由北京鸟巢文化中心与意大利米开朗基罗故居博物馆携手策划举办的本次米开朗基罗国际艺术展,实现了包括《大卫》、《圣殇》等经典作品在内的105件博物馆级米开朗基罗复制藏品在北京的集体亮相,是国内首次最完整呈现米开朗基罗在绘画、建筑、雕塑及文学领域成就的展览。更为重要的是,参观者可以近距离欣赏到米开朗基罗的密友里查瑞利为其创作的胸像、艺术家自己创作的《最后的审判》中描绘的人皮自画像等。


展览吸引了大批艺术家、摄影师、模特、高校学子以及儿童教育机构等前来,他们把这里当做摄影棚和写生的课堂。



“每个孩子天生都是艺术家,我们的责任就是引导孩子发现生活中的美。”本次展览的策展人、意大利湿壁画大师安东尼奥·德维托说。

为了让展览在在大众美学启蒙、推动公共审美教育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本次展览不但对残障儿童免费开放,而且开设了“东方文艺复兴”系列讲座,设置了多个与文艺复兴相关的平行展,并提供艺术限量版复制品和艺术书籍销售,将艺术生活化,将生活日用品艺术化,满足公众对艺术的审美需求。



“传统的商业艺术展往往是通过展品陈列、科技手段以及衍生品来与观众对话,我们觉得可以增加更多‘人’的元素。”鸟巢文化中心总经理韩劲草表示,本次展览把具有不同视野和角度的策展人、建筑师、导演等请到了现场,让今人的思想与500多年前的艺术大师隔空对话,与现场的观众无缝交流。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论坛、对话、演讲都是免费的,观众只需要提前预约就可以参与。


对孩子而言,接受艺术熏陶最简单和直接的方式就是让他们上手体验,这个过程远比理论知识学习重要得多。也正是基于此,展览为孩子们提供了包括湿壁画、素描、雕塑、手工书等在内的丰富的课程体验活动。在现场,随处可见孩子们席地而坐,用手里的画笔、稚嫩的线条和缤纷的颜色描绘多样的大卫……



展览现场特意模拟了米开朗基罗工作室以及湿壁画的创作室,颜料、画架和素描桌的摆放,让人对临摹老师作品或进行模特写生的场景身临其境。


此外,在意大利米开朗基罗故居博物馆支持下,意大利政府授权的国宝级湿壁画大师安东尼奥·德维托就在现场展示了以中世纪技法创作湿壁画的完整过程。观众不仅可以零距离观看这种将颜料绘制在未干灰泥之上的技法,还能够亲自体验湿壁画的创作。


VR全景体验区排起了长队,借助VR全景体验科技互动手段,鸟巢米开朗基罗国际艺术展打破了建筑类展品无法移动的属性和缺陷,让观众置身意大利西斯廷教堂,感受数百年前米开朗基罗站在架子上仰头创作《创世纪》的真实体验。



据悉,展览期间,已举办学术讲座、网易ACS公开课、玛莎拉蒂时装之夜、艺术家直播、各艺术机构培训课近70场,开设了现场湿壁画创作、做旧手工书、立体的大卫等与教育机构合作开展的艺术课程,吸引了大批专业学者、艺术学生、时尚青年和儿童,让鸟巢文化中心成为北京公共文化传播空间。


韩劲草介绍说,鸟巢文化中心专门订制了几十个大卫石膏头像模型,在展览现场邀请观众一起创作,他们有专业的艺术家、好奇的孩子、鼓励创新的妈妈、张扬个性的95后潮人……这些‘面目全非’的大卫头像陈列在公园里,成为了穿越古今东西的大众艺术品,而它们也很可能永久地留在鸟巢作为历史的一部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