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新征程 | 温暖明亮的人性观照

2018-01-06 李星文 人民日报文艺

2017年,无论电视剧还是网剧都收获颇丰,一大批思想精深、制作精良的佳作脱颖而出。


现实题材离观众最近,特别容易引起共鸣,前几年,现实题材电视剧一窝蜂地投入到言情都市剧和家庭剧中,2017年现实题材电视剧突破以往窠臼。《鸡毛飞上天》以义乌人视角,对改革开放40年做了深情回望。改革没有浪漫曲,发展过程会有波折,电视剧将历史的细腻表情和昂扬的宏大叙事进行对接,让观众体会到国运兴,个体才有用武之地,个体旺,举国才有百舸争流。《情满四合院》记录老北京大杂院里百姓几十年生活,街坊四邻、家长里短演变出千万种戏剧精彩。男主角傻柱的“四合院养老”模式不无浪漫成分,同时也反映了“421家庭”带来的养老问题。《我的前半生》聚焦当代人情感困惑,让人们看到物质困境也许会干扰情感选择,物质丰裕后仍然无法超脱情感困局。上述电视剧所反映的许多现实问题已经深深触及观众内心。


行业剧作为围绕一个行业背景开展叙事的题材,也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其中以《外科风云》《急诊科医生》和《猎场》为代表。前两部医疗剧以反映医护人员生活为主要内容,没有回避所谓的行业内部规则,最终以光明驱散黑暗,用磊落消解猜忌,让观众感受到医生的妙手仁心。《猎场》较新颖地聚焦“猎头”行业,塑造了一个不断完善自我的青年形象。三部剧都在专业细节和知识背景上下功夫,最后表达的重心落在行业伦理和理想人格上。从中可见,电视剧作为时代艺术,其创作者传递正向价值的职业自觉。


现实剧受到观众喜爱不仅因为故事的当代背景,更因为观众能够从这气象万千的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深藏内心的真问题。电视剧最宝贵的品质之一是书写矛盾、反映现实。这种坚守,在2017年得到丰厚回报。


由于互联网文化的兴起,碎片化叙事替代逻辑叙事,娱乐化产品受到热捧,不少思考型作品受到冷落。比较突出的是历史正剧数量大大减少,但2017年还是有几部制作精良、颇具分量的历史剧展现在观众面前。年初播出的《于成龙》精准呼应当下反腐压倒性态势,兼顾正史和传奇。年末播出的《天下粮田》同样按照传统历史正剧模板创作,关注国运、民生等宏大课题。这类题材电视剧虽然收获不少口碑,但热度稍显逊色,如何与更多观众进行对接,还需要创作者们接力思考。


《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开拓新派历史剧道路。它的内核严肃,在历史暗场处编织故事,有大量现代价值观的表达。历史剧关心国运大势和兴衰规律,古装剧关心传奇故事和情感关系,《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同时囊括这两个部分。在拍摄手法上,它一改历史剧以往色调灰暗,气氛凝重,而像古装剧一样高光亮色,气息灵动,是历史剧和古装剧融合的最新成果。


2017年还有很多追求市场效应的“时鲜”作品,《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和《楚乔传》都有较高的收视率和话题度,但“单日15亿”和“全网破400亿”的流量数据引发了争议。《那年花开月正圆》再次印证了“大女主剧”的威力,一再重复的玛丽苏剧情也引起舆情反弹。2017年电视剧战线上IP改编作品毁誉参半,神话早已打破。因为网络小说的受众和视频网站的观众本就有相当大的重合度,也许IP剧在未来一段时间仍会跟原创剧分庭抗礼,但毫无疑问只有尊重艺术规律,才能取得好结果。


2017年年代剧代表作品有两部,《白鹿原》和《风筝》。《白鹿原》改编自当代文学名著,是民间传奇;《风筝》是革命历史题材。《白鹿原》把散点叙事、打乱时空的小说改编成线性叙事、首尾呼应的电视剧,实属不易。更难能可贵的是,这部剧把流传了上千年、规范着乡村秩序的乡约文化进行传神表现。《风筝》成片后又经过3年打磨,突出我党特工的忠诚和信仰,也见证个人与时代大潮共沉浮。网络小说的快速写作过程和以此改编成IP剧的匆忙制作流程,决定IP剧重皮相、浅思考的商业特征,而以扎实经典名著做蓝本的原创剧可以深入地探讨问题,并且在形式和内容匹配上做到最好。在IP剧明显颓势情况下,《白鹿原》和《风筝》一崭露头角就释放出独特的价值光芒。


对于行业来说,2017年最大光芒来自网剧。《白夜追凶》《无证之罪》等出现,意味着网剧告别青涩,走向成熟。2014年被称为“网剧元年”,经过3年野蛮生长,终于迎来第一个成熟期。2017年这几部网剧有着共同特点:剧本扎实,剧情紧凑,逻辑严密;不盲目推崇“流量明星”,投资大部分用于制作;导演普遍年轻,影像上有足够新鲜感;长度较为合理,集数30集以内等等。这其实是对当前传统戏剧创作规律的回归,也为剧集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2017年,电视剧和网剧各自精彩,也频频会师。传统电视剧借助台网共振的力量,卷起近年罕见的话题龙卷风,新兴网剧借助互联网带来的题材红利和创作活力,显示不可限量的光明前景。只有电视剧和网剧共同助力,充分尊重艺术规律,中国剧集才能冲破云天,达致梦想的远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