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新时代之光丨天山雪野练雄兵

2018-01-10 李康 孙荣乾 人民日报文艺

  寒风呼啸,滴水成冰。

  窗外的雪花还在轻轻飘落,作战指挥大厅内已是弓弩待发。

  “你们前期研究的训练课题我仔细看过了,分析很透彻,各类预案制定很详细,两百多页的作战文书足以证明你们下了不少功夫。现在我宣布:你们前期研究的训练课题这次不练了,请接收新课题……”

  担纲此次考评组组长的师领导当场宣布了“新情况”。

  话语如一个个榔头砸在了在场每一名机关干部头上,刚刚还信心百倍的指挥员们像是被泼了一盆凉水。冰窖似的作战指挥大厅内气氛陡然紧张。

  “不怕演练出情况,就怕演练换课题。首长一句话,我们两百多页的作战文书就成了废纸。”作训股长谢晓龙拿着根据上级方案拟制好的作战文书叹息道。此前,为了应对这次演习考评,团机关的“智囊团”们挑灯熬夜数日,苦费心思,专门对预想的二十多种情况逐项制定了对策。

  实战演练的氛围骤然浓烈。显然这是一场实打实、硬碰硬的检验, “身经百战”的团领导不约而同地攥紧了拳头。

  时间就是战斗力。中军帐内,团长汪勇疾步跑到大沙盘前,提起近两米长的教鞭,对着形似现地的大沙盘率先发言:“我认为,新的演习课题可以从这么几个方面来区分……”

  随即,其他几名领导根据作战环境、部队配置编组情况相继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现场讨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没有准备,不念稿子,临时完成战斗构想,定下战斗决心。考评组成员一边聆听,一边记录受考关键点。

  “时间一小时三十七分钟!”停表,考核组对照考核细则,现场公布了第一项综合评定成绩:优秀。

  战场上杜绝想当然,“意外”才是最好的检验。中军帐高效运转,各作战分队官兵收到指令后有条不紊完成战斗准备。

  虽然变化突如其来,但从官兵们装载物资、牵引火炮等一系列动作一气呵成来看,很显然,这并没有打乱他们的战备出动节奏。长期备战和拉动演练,早已让他们形成了“肌肉记忆”般的记忆动作。

  东方泛白,天渐渐亮开,雪也停了,部队全员全装比原计划提前一个多小时向天山雪野挺进,一路险象环生。

  层层山峦间浓雾紧锁,不远处的几棵榆树早已挂满了晶莹剔透的霜花。下了整整一夜的大雪把山谷沟壑塞得满满当当。

  马达轰鸣,铁骑驰骋,一条钢铁巨龙舞动雪野,打破了山峦间原有的静谧。担负先遣任务的二营四连按照机动路线一口气在雪野间开进五十多公里。

  突然,三名身穿红马甲的导调人员挡在了车队正前方:“前方道路被毁,无法通行,请你部选择其它路线绕行。”

  “这不是出发前才定下的行军路线吗?咋又改?”尽管此前参加过多次大型演练,但面对新情况,一向足智多谋、今天“打头阵”的四连连长吴阳春还是有些小紧张。

  来不及多加思索,他只能先按固定套路出牌:先派出警戒组,而后迅速向上级报告。

  在科学合理处置各类情况的前提下,用时长短,也决定着这次演练评估能否取得高分。

  吴连长摘下手套,掏出地图、北斗和工具,在图板上反复比画,查找附近线路,进行仔细量算、分析对比。不到五分钟,他放下工具,抬头,挥手指向右前方:“侦察班迅速沿右侧峡谷路段侦察,支委到头车来开会。”

  绕行方案现场敲定,报请上级很快得到答复,马达再次轰鸣。

  仅有一车之宽的沿山路仿佛雕刻在山腰一般,一侧是陡峭的山崖,另一侧是数米深的沟壑,许多坐在副驾驶位置的带车骨干看着车窗下那深深的沟谷,不禁皱紧了眉头,用劲抓紧了把手,不时利用单车电话提醒车厢内的战士:“前方路段危险,大家扶稳坐好!”

  “报告!行进路线雪障重重,道路变窄,请求减速慢行!”排长鄢浩担心发生安全隐患,接连发来三次请求。

  “安装防滑链,拉大车间距,按现行速度继续开进,不能耽误大部队行进!”此刻,吴阳春仿佛有了底气,下达命令沉着果断。狭长的雪谷间变得喧闹起来。

  蜿蜒崎岖的雪道上,数台挂着防滑链的牵引车在冰雪路面上一路驰骋,碾轧出一道道车辙。此时,拖拽火炮的牵引车时速达到了三十公里,驾驶员个个全神贯注,减速、换挡、转向、加油……熟练地驾驶车辆,确保车轮始终沿着前车的车辙行驶。

  行至某风口雪谷,一段坡度较大的起伏路段将前出侦察的运输车困住,驾驶员、上士陈小文一连踩了好几脚油门,只见车轮空转,车身依然纹丝不动。乘坐在车厢内的侦察员们掀开车挡帘,跳下牵引车,铺设自制的角铁和防滑草垫。不到一会儿,运输车冒出一阵黑烟,成功“脱险”。

  “停,你车遭敌远程炮火袭击,车辆严重受损,两名战斗员受轻伤,请处置!”正想加速前进的陈小文,万万没想到,这种“新事”又让他给摊上了。面对导调组“刁难”,陈小文和排长鄢浩一边组织人员自救、互救,一边检查上报车辆受损情况。

  越是在没有预测的情况下,越能检验真实训练水平。随队行军保障的抢修小组和医疗小组闻令赶来,面对右轮“爆胎”和发动机散热皮带“断裂”等故障,抢修小组成员上士张康和下士张恒源分头行动,采用组合替代、换件修理等方法,马上展开抢修抢供。医疗小组对两名轻伤员止血、包扎和固定,一切忙而不乱、有条不紊。

  “报告,情况处置完毕!”看着导调组成员按下了手中的秒表,并在考评计分册上画下三个“钩”,鄢浩和战士们这才放心地收起那颗悬在嗓子眼的心,驾车径直而去。

  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行军梯队刚刚驶出峡谷路段,进入一片空旷雪野,一组导调“命令”再次传来。“十分钟后,敌无人侦察机将要抵近侦察。”

  “这么空旷的雪野,一处可以利用的地形也没有,看你们这回往哪藏?”

  “快速伪装。”收到命令,官兵们利用雪地伪装器材进行快速伪装,或拉开白色伪装布,或撑起白色伪装伞,或展开白色布床单。行军梯队中各类大小不一的装备或变形,或隐蔽,扫除人员和装备碾压过的雪痕。

  转眼间,千人百车遁迹雪野,顿时鸦雀无声。

  果然没过多久,一架无人侦察机低空飞来,时而盘旋,时而拍照,但终究难觅踪迹,无功而返。

  侦察无间隙,遁形有奇招。信息化条件下的现代战争,如何“藏”,已经成为部队作战生存,且为之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

  朔风怒吼,狂雪漫卷。临近中午,不知不觉,他们翻过三座雪山,穿越十多公里的峡谷路段,顺利处置完两种情况后,在一片开阔地野炊。

  午饭刚过,没等官兵们来得及收拾好餐具,导调组再次宣布了紧急战情,雪野之战正式打响。

  “导弹连占领发射阵地,加强对空警戒,其余分队按原序列快速向新指定的作战地域开进。”便携式防空导弹分队动若风发,身穿白色伪装服的官兵以火力小组为单位,迅速抢占防空要地,在侦察兵的引导下,加强了各个方向的空中警戒。

  自古以来,双方作战最怕斩首行动。行军梯队出发不久,一架“敌机”借助风雪,低空突贯而来。尽管在行动前,大家对指挥方舱进行了细致而又严密的伪装,从严控制了行军途中的通信电台联络,以减弱信号强度,但还是被嗅觉灵敏的“敌机”识出了破绽。风雪中,“敌机”不顾一切地直奔指挥方舱。迅即,雪野沸腾。

  打蛇打七寸,上来就奔要害而来,好家伙!

  “解锁,放!”距离最近的发射组上士李步正率先捕住目标,一枚导弹拖着火焰直扑而上,随即,空中升起一团黑烟,并传来一阵爆炸声。

  “差点就被精确‘点穴’,好悬!”导弹连连长鲍腾飞擦了擦额头上惊出的冷汗,“一旦射击失败,我可就成‘罪人’啦!”

  “以往,都是按预案按部就班,加之‘敌情’就那么几样,战士们对时间节点、作战进程都了如指掌,没想到这次人还在路上就开打啦,下步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会有什么新情况,我们全然不知,还真有点不适应!”连续筹划了十多次演训任务的副参谋长郭安定感慨,“上了战场,越怕啥,就越会来啥!”

  惊险刚过,一阵刺耳的强电磁信号中断了动中通信。“遇‘敌’电磁干扰!关闭无线电,启用旗语通信。”手持红黄手旗的旗语信号兵戴着防寒面罩和防风镜,从车厢前方的一角伸出大半个身子,将手中的手旗时而上下摇摆,时而左右晃动,确保指挥员的指令在行军车队间接力相传。

  车轮滚滚,迅疾如风。车队在白雪皑皑的崇山峻岭中,驶入一片空旷雪域。开设指挥所、通信分队建立通信枢纽,实施通信防护,综合保障组开辟出多个保障接力线。

  金戈铁马疾驰,风雪鏖战正急。刚完成占领阵地、构工伪装和弹药补给等多个课目演练的官兵,还没来得及调整呼吸,又一阵防空警报再次拉响。

  硝烟起,炮声鸣。三架敌机从不同方向和高度同时袭来,警戒雷达锁定目标。逐渐临近的敌机上蹿穿云、俯冲盘旋,如同幽灵神出鬼没。地面防空高炮穷追不舍,顿时战云密布。

  险情频出,“意外”不断。肆虐的风雪似乎要考验这支部队,气温降至零下二十摄氏度。在火力准备的节骨眼上,受强气流影响,多个电台通信突然“失灵”。

  “快速进行保温处理,立即更换备用通信电池!”指挥员下达了紧急命令。更换电池,装上护套,启动电源,不到三分钟,电台中再次传来一条条清晰的指令。

  “瞄准左一架,打开电击发,长点射,放!”顿时间,防空阵地上炮声轰鸣,火光冲天,多个火力单元同步抗击,弹炮合芯编织火力网有效拦截敌机。

  各种“意外”接连不断,官兵们见招拆招,沉着应对,一个个真实的状态被逼了出来。



《 人民日报 》( 2018年01月10日   24 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