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孙涛:喜剧,离观众近些更好

2018-02-08 巨云鹏 姚琬昱 人民日报文艺

12次春晚之旅,演保安、演工人、演士兵,角色都不大,但一直紧贴着普通人的生活。2009年,孙涛在春晚舞台上梗着脖子喊了一声“我骄傲”,喊出了“劳动者最光荣”的自信派头,也为自己喊出了一个标签。“‘我骄傲’那句词儿,我觉得挺不错,因为生活中很能用上、能当作玩笑,特别接地气。”孙涛说,“其实每个作品我们都在寻找这样的语言,但是很难。”

  多年来,孙涛与春晚似乎捆在了一起,看见他,不熟悉的人会惊呼:“是过年时那个演小品的!”在一个演员的职业初期,这句话多半是褒奖,但对一个资深演员来说,它的意味会显得复杂。演艺圈的世界纷纷扰扰,孙涛并不特别关心,他只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儿做。

  今年春晚,孙涛又有节目,至今已经准备了两个多月,反复修改近40稿,一点点打磨,一点点调整,纵然累,但他享受这样的感觉。“在春晚表演,那种认真和紧张带来的压力是最大的,一点差错不能有,那种严谨,那种对全国人民高度负责任的态度,让我很看重它。”

  相比之下,喜剧综艺并没有如此富裕的时间给他,每周一次录制,要求每周写一个新剧本、排一个新节目,这让孙涛充满担忧,“喜剧小品最后比拼的还是剧本,但现在创作的力量已经远远跟不上播出速度了,创作不能求快,仓促的成品就像方便面一样,看广告挺好,但怎么也不是纯正的炸酱面味儿。”紧接着,他又笑了,“不过真人秀有外拍,展现演员怎么排练,怎么挠头,怎么‘哎呀’,怎么熬到夜里4点、脸都绿了……能让观众看到创作的难,也挺好。”

  《欢乐喜剧人》很早之前就邀请过孙涛,那时,军人的身份让他必须与商业节目保持距离,如今离开部队了,他仍然犹豫过,不为别的,就怕时间紧张,拿不出好作品来给观众。但从他的表现来看,这种担心好像略显多余。第一期,孙涛就拿了冠军。这一期里,他选择的题材是儿童之间的相互攀比:因为虚荣,一个女孩在生日宴会上让他人假扮自己的爸爸,只因为爸爸是个普通人,不是CEO……这种直面当下社会问题、带“刺儿”的故事在以往的喜剧类节目里并不多见,但孙涛觉得这是自己最自然、最真实的想象,“一个作品首先要有时代感,要反映社会现实,要有思想性。”

  事实上,孙涛的作品远比他的言语尖锐。

  舞台上,一位父亲来部队看儿子,却发现儿子把训练成绩第一名“让”给了战友,他本自豪,后羞惭,了解原委后,方释然,继而感动,情绪的变化激烈充沛,赚足了观众的眼泪。这是《欢乐喜剧人》第四季第三期中的一部作品,名为《英雄榜》,故事主创、父亲的扮演者就是孙涛。

  与节目中其他作品相比,《英雄榜》并不太“欢乐”,甚至排练过程中,孙涛自己都不太敢排,因为“排完就难受”,但最终他还是选择将其呈现出来。至于原因,用孙涛的话说,“‘部队’这两个字已经在我身体里扎了根。”

  2004年,总政话剧团排演话剧《黄土谣》,编剧孟冰选择孙涛担任男主角,在当时的剧团,孙涛算不上资深,但孟冰认为他一定能演好。事实证明,这个判断没有错,这部剧让孙涛拿到文华表演奖、戏剧梅花奖——两个中国戏剧表演领域极重要的奖项。回忆这段往事,孙涛最想说的不是荣誉,而是他对表演的思考:“有时候很好的话剧演员未必能演小品,有些小品演员演话剧也不见得适应。打个比方,就像无级变速车和有挡车,驾驶起来感受完全不同。”他顿了顿,接着说,“如果有好的话剧,我更愿意演话剧,但某种程度上,小品创作更难。”

  虽然很多时间都在节目录制现场度过,他却时常想起在部队巡演的日子,“每天演出,演完就休息,第二天又到一个地方。一个月也好,更长也罢,一点儿工钱也没有,但人特别轻松,特别干净,特别高兴。现在离开了,觉得有些东西不适应,深入其中才能明白怎么回事,就更怀念那种单纯。”谈到这里,孙涛的眼睛显得更明亮了。接着,他放下茶杯,招呼剧组围坐在一起,开始对台词,准备晚上的演出。



本文发表于《人民日报》2018年2月8日24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