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富有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

我是拾遗君 3W互联网深度精选 2020-09-22

本文已获授权

来源 | 拾遗(ID:shiyi201633)

作者 | 拾遗


都说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其实不光是贫穷,富足也会限制我们的想象力。 



“北大树洞”歧视事件



最近几个月,有三件事让我很感慨。


第一件事:“北大树洞”歧视事件。


先说一个名词——国家专项招生计划。


所谓国家专项招生计划,就是国家实施的面向贫困地区的定向招生计划,旨在帮扶全国 832 个贫困县。


今年国家专项计划理工类招生,北大本答应在河南贫困县招录 8 人。但北大在接到 8 名学生档案后,却将其中两名退了回去,理由是:


530 多分的考生分数太低,进北大可能跟不上教学进度。


北大的这个退档行为,在网上激起一片民愤:


“承诺了做不到,当初就别承诺啊!”

“凭什么未入学就预判人家跟不上进度?”


迫于压力,北大补招了这两名学生。


哪知道补招这两名学生后,在读的一些北大学生就愤怒了,他们在“北大树洞”发泄不满:


“现在有一种吃屎的感觉。”

“我少考一门语数英都比他高 20 分。”

“他俩真的会来上学吗?难道自己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他和我们分数不在一个层级,我们要孤立他。”


言语充满了鄙视和傲慢,让人难以相信这是出自北大精英之口。



王思聪和花千芳吵架



第二件事,是王思聪和花千芳吵架。


作家花千芳在微博上说:


“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英语是一件废物技能……”


实话实说,花千芳这番“英语无用论”实在不咋地,所以惹恼了王思聪,王思聪在微博上骂了一句:


“9012 年了,还有没出过国的傻屌?”


没想到这句话一下捅了马蜂窝,很多网民大骂王思聪:


“没出过国怎么了,我就没出过。”

“你特么才是真正的傻屌。”

“你不就仗着你老子有钱吗?”


但也有一部分人不理解大家为何要骂王思聪,


“现在没出过国的人还多吗?就算欧洲美国不去,东南亚总该去过吧,那么便宜。”



优衣库哄抢事件



第三件事,是优衣库哄抢事件。


一件联名款T恤,优衣库只卖 99 元,结果引起很多人的哄抢,为了抢夺 T 恤,一些人甚至不惜大打出手。


于是,哄抢 T 恤的这些人,遭到很多网民和媒体的斥责和嘲讽:


“为了捡便宜,连脸都不要了。”

“为了一件T恤,至于这样吗?”

“把中国人的脸都丢尽了。”



中国人真的很有钱吗?



我为什么要讲这三件事呢?
因为我觉得很多人都有一个思维误区——咱中国人有钱了
骂“河南两名考生不配上北大”的学生,可能真的以为中国没有贫困地区了,所以觉得这样帮扶贫困地区不公平。
骂“没出过国的傻屌”的王思聪,可能真的以为中国人普遍性有钱了,所以才会说出“9012 年了,还有没出过国的傻屌”这样的话。
骂“不要脸,连T恤都要抢”的网民,可能真的以为中国人普遍性富足了,所以不明白大家为什么要哄抢一件T恤。
中国人真的很有钱吗?
很多人的第一感觉都是:好像是挺有钱的。
因为我们经常听到身边的人感叹:
“月薪低于 8000 元可怎么活啊?”“月薪低于 1 万的工作我不考虑。”

所以感觉大家都很有钱似的。
现实情况真的是这样吗?


▲ 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我们来看看国家统计局发布的 2017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统计公报》将全国居民等分为五组,各占 20%。
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 5958 元,月均 497 元。中等偏下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 13843 元,月均 1154 元。中等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 22495 元,月均 1875 元。中等偏上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 34547 元,月均 2879 元。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 64934 元,月均 5411 元。
什么叫人均可支配收入?
人均可支配收入=工资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
也就是说,人均可支配收入就是你所有拿到手的收入
搞清楚这个概念后,再对比上面这组数据,我立马吓了一大跳:
如果我们一个月收入超过 2879 元,就意味着超过了全国 60% 的人。如果我们一个月收入超过 5411 元,就意味着超过了全国 80% 的人。
中国人很有钱吗?
不。
王思聪骂“没出过国的傻屌”时,可能万万想不到——中国居民护照持有量只有 1.3 亿本,不到人口的 10%。
就算所有持有护照的人都出过国,那中国出过国的人数也只有 10%。



为什么大家会觉得中国人很有钱呢?



那为什么大家会觉得中国人很有钱呢?
我认同曹习华教授的分析,他觉得有两大主要原因。
一是:有钱人具有很强的发声能力,媒体也喜欢为有钱人发声。
“在微信朋友圈里,到处都是中国人挤满各大景点的照片;在国际航班上,每一架客机里都坐着很多中国人;在世界各地,每一个大卖场里都挤满了中国人;在欧美高校课堂里,也坐满了来自中国的留学生……所以世界各国都觉得,中国人实在是太有钱了。”

二是:大部分生活在底层的人没能力发声,媒体也很少为他们发声。
“十四亿人口的中国人,至少有十亿从来没有坐过飞机,有5亿人从来没用过马桶,有60%的家庭人均月收入不到三千……沉默的大多数背后才是真实的社会。他们没有时间发声,为了生存需要争分夺秒。他们没有条件发声,不知道怎么对外界讲述苦难的自己。有一道无形的墙把他们隔离在我们的视线之外,让我们看见了繁华但看不见他们。”



生活富足如何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



知乎上有一个话题:生活富足如何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
下面有很多催人泪下的回答。我就随便选两个故事吧。
第一个故事:
前几年,我在医院实习。
有一天夜里,急诊室冲进来两位农民工,一位用左手紧紧握住右手,鲜血直下。
一位拿着一个酒瓶,瓶里泡着半截手指。
不用说,手指断了。
我导师说:现在接还来得及,以后手指功能基本不受影响。
他问:要多少钱?
我导师说:三千左右吧。
他愣了一下,说:那如果截掉呢?
我导师说:三百。
他果断地说:截吧,不要了。
我倒吸一口凉气。
那一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弱国无外交,弱者无选择。”


第二个故事:
记得大一的时候,同学 X 躲在被窝里抽泣,我们几个舍友都很不解。
在我们的再三逼问下,她终于说出了原因:来上大学之前,她处理例假的方式非常原始,从来没用过卫生巾,上大学之后,她发现我们处理例假的方式,跟她自己完全不一样,但她羞于启齿问我们。
就这样长时间不当处理后,她的身体终于出现了问题,所以她非常害怕。
听完她的讲述后,我们几个舍友都惊呆了:
“万万没想到中国竟然还有不用卫生巾的地方。”
都说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其实不光是贫穷,富足也会限制我们的想象力。



中上阶层正在失去对社会底层的共情能力
再讲一个故事吧。

一个有钱的女人问:“蛋怎么卖?”
卖蛋的老人答:“一块五一个。”
女人说:“10 块买 10 个,可以吗?不然我就走。”
老头赶紧说:“行,我今天还没开张呢。”
女人买了蛋,一脸得意的离开。
她开着豪车和朋友到高档餐厅,然后和朋友点了若干东西,但只吃了其中一点点。
她们买单,账单是 640 元,她给了 700 元,告诉老板不用找了。
那天发生的事对于餐厅老板来说,不过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但对于可怜的卖蛋老人来说,却是非常难过的一件事。
我们不也一直这样吗:常常对很需要帮助的社会底层的人非常吝啬,而对不太需要帮助的中上阶层的人却非常慷慨。
优衣库哄抢事件发生后,媒体一边倒地指责哄抢的人:
“不要脸,没教养。”“一群 low 逼。”
看到这样用词狠辣的评论,我心里有一点不是滋味。
我喜欢有一家媒体的评论:
“这背后延伸出的问题是,中上阶层对贫穷缺乏必要的认知,中上阶层正在失去对社会底层的共情能力。”



我敬佩所有对社会底层充满感知力的人



想起了 100 年前的北大。
那时候的北大,允许那些负担不起学费的学生成为旁听生,成绩好的旁听生还可以转正。
北大旁听生最多的时候,跟正式生的比例是一比三。
1918 年的时候,有北大学生给校长蔡元培写信:希望可以给校役提供受教育的机会。
蔡元培把这封信登在校刊上,表达自己对这个想法的赞赏。
没过多久,北大就开办了“校役夜班”,由北大的学生们义务授课。
参加这个夜班的校役有 230 多人,其中大部分人是文盲或半文盲。
我敬佩那时候的北大,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对社会底层充满了感知能力,他们想的是怎样把下面的人拉上来,而不是像现在有的老师和学生,想的是怎么把他们踢下去。
我敬佩那个对社会底层充满感知力的北大,我也敬佩所有对社会底层充满感知力的人。



这是发生在 2017 年的一件事:一个骑三轮车的的卖菜老大爷,“哐当”一声撞了一辆宾利。
老大爷赶紧下车道歉,
“不好意思,我有点残疾,腿脚不好使。”
撞了价值 300 多万的豪车,围观群众都觉得老大爷这下麻烦了。
哪知道开宾利的小伙子并没有大骂:
“你瞎眼了吗?把我车撞成这样?”
而是柔柔地说了一句:“算了吧。”
老大爷说:“小伙子,我赔偿你一把葱行吗?”
小伙子答:“不用了,下次您慢点骑。”
老大爷觉得过意不去,拿起一把葱扔进了驾驶室。
我特别敬佩这个小伙子,因为他对社会底层充满了共情能力。我也敬佩所有对社会底层充满共情力的人。



如果可以,请善待每一个人的高度
吴小闲讲过他老总的故事。

他老总,清华双博士学位,创办了一家环保企业,身家数亿。
一次,小闲跟着老总去谈业务,回公司途中,老总将车子开得很慢,四下里打量着什么。
吴小闲正纳闷时,老总停了车。
他跳下车,打开后备箱,拿出了一大袋矿泉水瓶子,然后走到一位捡垃圾的婆婆跟前,将那一大包瓶子递给了她。
还有一次,在公司楼下,一位清洁阿姨正在整理空纸箱,想拿去卖点小钱,不料天下起了雨。
阿姨只好冒雨把纸箱踩成纸片,这时,老总刚好开车来到楼下。
他看见后,立马跳下车,帮着清洁阿姨一起踩起纸盒来。
吴小闲说:“我们公司的人,都很钦佩老总,因为他尊重每一个人。”
我也很钦佩这位老总,因为他懂得“善待每一个人的高度”。
这也是我写这篇稿子想表达的:
请不要丢失了对社会底层的感知能力,也不要丢失了对社会底层的共情能力,如果可以,请善待每一个人的高度。
本文转载自“拾遗”(ID:shiyi201633)。一个有趣、有品、有态度的文化生活微刊。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勾搭:zhangyuewx1995请务必注明:「姓名 + 公司 + 合作需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