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见证 ▎小约翰:从漂流到回归(下)

2015-10-01 建造幸福家庭


内容接上篇
真理生命化 信仰生活化

基督教就是基督。所以与基督的关系必须是信仰的中心点。我个人与基督活生生的关系之建立有三:一是认罪悔改,二是加入基督身体(教会、团契),三是灵修读经祷告。


正在我灵命起关键变化时,神带我进了一个温暖的大学生团契,一对大学毕业后全职奉献的夫妇以爱心来接纳我,他们系统带我查经,要我把信仰的根基扎根在《圣经》而不是自己的感觉上;另外,我开始来灵修读经,选了一卷约翰福音,一天默想一章,作每天的灵修(Quiet Time)。第一次,《圣经》的话对我来说活了。主耶稣对撒玛利亚妇人的应许(约翰福音4:13-14)活生生成了给我的应许:


耶稣回答说:“凡喝这水的,还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我所赐的水要在他里头成为泉源,直涌到永生。”


尤其是第十四节,主耶稣简直就是对我说的:“小约翰,你若喝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我所赐的水要在你里头成为泉源,直涌到永生。”这三处直接打入我的内心深处:“永远”、“里头”与“涌”。我终于知道了为什么那么渴,因为以前我喝知识海洋里的水,越喝越咸,越咸越渴,越渴越喝;而主耶稣赐我的是生命活水,从内心深处涌出来,得着了就永远不渴了,因内心深处有了永生的泉源,供应生命需要从今时到永远。这个应许多么宝贵,解除了我内在的焦灼和饥渴。


至今还记得刚进入团契不久我曾问那个带我查经的弟兄:

“基督教是不是只是一套伟大的价值理念、学说?”

“不!基督教是生命。理念只能改变理念,只有生命才能改变生命!”


这是真的,我可以为这话作见证。因为我得着了这生命之后从此再也没有渴过。受洗大约半年后,内心深处那种荒凉漂泊的孤苦感就不见了,代替的是持久的平安和满足。深潜静流,生命的活泉在底下喷涌不息。过去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消沉和空虚,需要发泄与排遣,现在没有了,真没有了,代替的是不断生长着的平安。我的人生第一回持久体会到宁静与祥和的境界。原来过去认为盛衰荣辱否极泰来阴阳轮回是必然的,现在才明白历史是直线发展的,不是历史主义决定论者的循环式观 念,而是每一点都可以超越现象界的欲潮和相对界的虚空,进入与永恒的关联。主呼唤着我的名字,把我带进他的永恒里,从此不再在轮回的怪圈中内耗,而是清心专注于一,生命的河流可以滔滔向前,奔向大海。


保罗说:我知道我所信的是谁(提摩太后书1:12)。我信的真理是活的。所以,我不只是一个基督教徒,我更是一个基督徒。我所信的真理居然是有位格的。生命之道带出道之生命来。信仰≠信念。只有在信仰中我才经历了又真又活的神。只有经历了又真又活的神我才有了确实的信仰。


借着《圣经》的话语我与这位活生生的主相遇,也借着日常生活,我学习顺服的功课。有一次,我去学校水房打开水。我们学校的开水供应需要买水票。平时我们常用红色发票来代替红色水票。这次也不例外。正走在路上,突然内心有个责备:为什么要用红色发票来代替呢?难道我买不起五分钱一张的水票么?一个基督徒可以这么做么?我马上知道自己不对,于是就第一次心甘情愿买了水票。打回开水后我查了一下《圣经》,借助《经文汇编》查到雅各书三章九到十二节,赫然就是——

我们用舌头颂赞那为主、为父的,又用舌头咒诅那照着神形象被造的人。颂赞和咒诅从一个口里出来,我的弟兄们,这是不应当的。泉源从一个眼里能发出甜苦两样的水吗?我的弟兄们,无花果树能生橄榄吗?葡萄树能结无花果吗?咸水里也不能发出甜水来。


也就是说,《圣经》从不忽略小节,而是从小节看出大精神。若是在小节上都不能持守住,又怎能在大事上尽忠呢?若是我的舌头惯于撒谎,又怎能保证对神说‘我爱你’时是真的呢?若是我的生活与信仰不一致,又怎能说我在神面前的敬拜是真的呢?可以说正是在这一次打开水的路上,像旧约的雅各一样,我看见了神的殿,看见了天的门,看见了原来神就在这里而不单单在帐棚或圣殿里与我同在(创28:16-17)。神从教堂走进了日常。


悔改之路

信仰进入一个人的生活,并非仅仅花点钱买几张水票而已,多数时候是关联到人生的根本利益或内心的隐秘欲望。神在一个人内心要取得主权,要动手术,不痛苦是不行的。这也就是主耶稣为什么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路加福音9:23)。什么叫天天背十字架?不是为了受苦而受苦,而是为了主的真理、主的旨意、主的心意而心甘情愿受苦。所以,一个人可以心甘情愿为主受苦的程度,可看出他信仰的深度。若没有顺服,也就没有信仰了。在《追随基督》一书中,潘霍华(Dietrich Bonhoeffer)说:“唯有相信的人才是顺从的,而且也唯有顺从的人才相信……只有当信仰包含着顺从时,才是真正的信,这绝不能没有顺从;换言之,也只有在顺从的行动中,然后信才成为信。”而在神的旨意中舍弃自我、为主受苦是信仰的试金石。


既然主耶稣都没有享受特权而走上了十字架,我们有什么不应该的呢?至今还记得刚信主不久灵修到约翰福音第九章,那个被耶稣医治好的瞎子,马上面临着要么承认耶稣被赶出犹太人会堂,要么像他父母那样唯唯诺诺、撒谎欺骗留在会堂的选择。这种选择的艰难性第一次赤裸裸摆在我的面前,我流泪了,因为我知道自己回不去了,面对这个花花绿绿的世界,我不能一面说爱主,一面还享受世俗之乐,因为我的眼睛确实睁开了(约翰福音9:25),确实经历了神大爱的恩典,我向这个世界死去了。保罗说:“就我而论,世界已经钉在十字架上;就世界而论,我已经钉在十字架上”(加拉太书6:14)。


很快,我信仰之后最大的一个抉择摆在我面前。信主前后,我曾认识了一位女孩,在大学工作。受洗之前,我跟她关系由不稳定到稳定,逐渐开始有好感后确立了恋爱关系。但说实话,我并不真爱她,只是希望有人抚慰我内心的孤寂,喜欢跟她在一起的那种轻松感,也喜欢别人说我有了漂亮女友。我其实早就不相信爱情了。受洗之后第一次见她我就很兴奋地给她传福音,她并不排斥,但也不觉得有所谓。我们都知道,爱情像滑雪,开始了的接吻拥抱必须一步步继续发展下去,马上我们就面临发生性关系的危险了。在神面前,我知道这样下去不行,我只不过在借着向她传福音来推迟落入诱惑,但最终还是愿意接受诱惑,这是迟早的事,起码目前我的信仰状况还力不能胜。我向神祷告,清楚知道这次欲望之旅应该结束了。我鼓起勇气向她提出分手,她倒是很平静地接受了。后来我大病一场。知道对不起人家,但感谢神有勇气停止了继续犯罪。是啊,多少个寂寞的夜晚,我也需要温存体贴;多少次蓦然回首,我也需要相拥相伴的感觉;然而在圣洁的主面前,唯有割舍私 欲,死于旧我,才能生于基督里的新我。


也是这时听到一位德高望众的老师作见证,他说信了主之后应真心悔改,他自己信主之后就把过去逃票的钱都还上了。这很感动我,我也愿意起而行之,像撒该悔改一样(路加福音19:1-10)。我小学时,曾冒领过半学期《小学生报》,于是就多寄钱回去给自己的小学语文老师并说明此事。这样的事情很多。而有一件事,因为不是物质这一类的问题,所以耿耿于怀,不能释然─大学期间我谈过一次恋爱,曾深深伤害过一个女孩。信主后我愿意主动来寻求她的饶恕,甚至可以跟她结合来弥补自己的过错。后来神带领我使我看到没有爱情的结合 不讨神喜悦,基督教也不是善功宗教,不能用人间的道德当作行动的圭臬。当然,说到底基督教决不会违反真正的道德律。重要的是良心太敏感了就逐渐变成了以自己的善功称义。所以马丁•路德说:靠恩典得救的真理比靠善功得救的真理更难叫人接受。因为不劳而获是对人自尊心的否定和对人骄傲的打击。恩典就意味着彻底否定自我。只有彻底否定了,才能真正重生与建立新的自我。通过什么建立?神的爱。我这样一个败坏的罪人,极不可爱,但是父爱了我,接受了我,不可思议,但这已经成为一个生命事实,于是我也就接受了自己。因此马丁•路德说:信心就是对接受的接受。


生命真理化 生活信仰化

就这样,神一步步带领着我在他里面成长起来。我尝到了经历神带来的甜蜜,遗憾的是也就开始过分强调经验的重要了。这样就有把信仰建立在个人经验之上的危险。结果,信仰必须是一系列急进的、刺激的、浪漫的、感性的满足与得着,否则就失望与不满,就觉得神不与我同在。在信仰上恨不得一口吃成个大胖子。诚然是揠苗助长。以此看来,上帝居然用1600年时间才写下《圣经》,用80年时间训练摩西,太不讲究效率了。


直到在唐崇荣牧师的启发下,我较为客观地详细考察了《圣经》的史实、成书、预言与应验还有主耶稣基督的史料与他复活的见证,尤其《圣经》整个救恩计划,我才明白如果上帝只是我所经历的上帝,那就比我的经历小;我也才真正学会把信心建立在《圣经》的根基上,也才看到神绝不只是教义的神,也是历史的主宰;绝不只是我个人的救主,更是国度的君王;绝不只是由我个人的经历显出,更是由活泼浩荡的历史长河显出。这时候也才发现我们对《圣经》的了解何等肤浅,对基督 教有多少偏见啊!费尔巴哈与马克思都是以对宗教现象的批判代替了对《圣经》真理的客观考察,高等批判学是因着对科学主义的迷信才驳斥《圣经》的权威性与神圣性。基督教不是迷信,信需要知道所信的是谁,需要知道信不是信则灵,而是皈依真理。哪怕我经历不到神,他仍然在,借着道与我同在;“我们纵然失信,他仍是可信的,因为他不能背乎自己”(提摩太后书1:13)。


灵命长到一定阶段还仅靠QT(灵修)每天一小段经文来过信仰生活就不够了。这可能会加重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也会助长过分灵意解经的偏差,甚至会导致神秘主义、律法主义及各种极端甚至异端。因为:


一、圣经是一个整体,旧约到新约有神的渐进启示,每段经文又有上下文,对几节经文的理解都应该从整本圣经的内容、圣经的总原则和上下文来平衡。


二、更重要的是,神不是为人而存在,而是人为神而存在。我们不能僭越到认为神是天天只为了我自己在忙碌的神。不能把个人的悲欢离合、经验感觉凌驾于神的计划与神的心意之上。神比我们的经历大,神比我们的经验高。每天只盯着自己,只会越来越软弱与混乱,每天只关注自己的得失,只会越来越自私。基督徒的生命应该是一支导管,而不是一支试管;应该考虑的是神借着我作什么,而不仅仅是神为我作什么。


我记得加尔文曾说过基督徒活着的目的就是:认识神并荣耀神。我们认识神有多少呢?我们对全本圣经、对历代的圣经注解熟悉多少呢?神很广阔,借着认识神来享受神更多,让外面的事工成为里面生命的流露,所以灵修的生活和真理的装备相平衡很重要。


成圣之路

当然,信仰不单单是拆毁,更是更新和重建的工作。信主之后我真切地经历了和正在经历着唐崇荣牧师在《救赎论》里所说的新生命的三个成圣过程:意志的圣 化、感情的圣化和理性的圣化。第一个层面我看到意志降服于神的重要性,看到顺服的宝贵。只有顺服,才能清心虚心见主,此外没有任何别的途径来经历神更多。


第二个层面我切实经历了主的大爱,忘不了多少次流泪感恩,多少回欢呼赞美,多少次大爱激荡。信主后第一次极大的感情冲击是有一次我去IC电 话机前打电话,晚上九点之后,人很多,大家排队等待。我前面是一位年轻的母亲正在给大概只有几岁的孩子打电话,她说:乖乖,跟妈妈说再见。说着说着,泪水顺着她的脸颊流下来,在明亮的灯光下,她一边打电话一边无声而又肆无忌惮地当众哭着。那一刻,神的灵光照我,我似乎看见自己的母亲拿着电话拨通了我内心深 处的电话号码,我顿时看见自己多么自私苍白、丑陋不堪!多少年来在外流浪求学,根本就没把父母放在心上,哪怕写家信也只是在应付而已,而纪德、萨特、米兰•昆德拉这一类作家已把我教育成了反叛父母、个性解放、自以为了不起的一副嘴脸!父母这么多年来内心深处的需要我知道么?自以为挣了钱就可以满足他们的心了么?除了自己软弱和孤单的时候想一想他们之外,父母岂不在我的生活中无足轻重么?我默默走到学校那几棵高大的白杨树下,痛哭流泪。我明白了:原来功名利禄都是虚空,只有爱是真实的。唯物主义和“文革”的 实践成功地教我为了所谓抽象的人类解放和历史规律而奋斗,恰恰忽略了爱,忽略了爱身边的人,爱自己的家庭和爱一个个具体的人。唯一永恒的事业是爱的事业。 我在内心深处开始为父母的灵魂挂念起来,为他们祷告,不久之后神便感动他们双双信主了。信仰把他们的儿子还给了他们。信仰使我们全家有了爱的欢笑和赞美的歌声。孝心之道在儒家也有,但是有这种理念不代表能从内心行出来。只有经历过爱的人才能分享爱。


至于第三个层面理性的圣化,我觉得只有有了对神的真实经历,才能真正建构起合乎圣经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否则只是空中楼阁罢了。目前,大陆“文化基督徒”们做了很多工作,不缺少对基督教价值观和基督教理念的了解,但是一碰到关键问题,比如个人利益与男女关系时,便很易露出本来面目,原因大概就在这里吧。当然,有了生命不代表就一定能有基督教人生观,这里还有个重整重建的过程。


我受洗不久,便迫切为自己是否考博还是工作,为自己的前途祷告,主使我看到了腓立比书二章五到八节“你们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他本有神的形象,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象,成为人的样式。既有人的样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这段经文真实切入了我的内心,使我一下子看见:原来我以前的生活观是“更高、更快、更强”型的,拼命往上爬,却为自己找借口说只有爬到某个层次才能实现自己爱他人的初衷,但那时也许还有更高的层次等着自己,欲望又会鞭打自己往前跑。而主耶稣的人生观却是一舍再舍,“更低、更慢、更弱”,甘愿往下走,甘愿为了别人而牺牲和舍弃,成为人下之人!从此,主在我里面重建了一种新型的人生观,一种“施比受更为有福”的人生观。五年来,我没有违背这从主来的感动。我知道自己一无所有,却是样样都有的(哥林多后书6:10),因为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立比书4:13)。我决定参加工作,以爱来回报社会和人群,与人同得福音的好处。当然,我不是说不可以去考高学位和装备,只是对我个人而言,那种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为己世界观被一种爱神爱人的新世界观取代了,这种新的世界观是施与型、分享型的。


基督信仰不单单是一种礼拜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生命与生活合一,信仰与信念合一,恩典与真理合一。这是一条新路,从今世直到永远。


结语:河的心

以上只是我的信仰确立过程的简单总结,已经诉说不尽了。信主不多几年来,越来越经历到在基督里丰盛的生命(约翰福音10:10)。若说遗憾的话,唯一的遗憾就是:为什么这么晚才接受耶稣基督为我个人的救主和主呢?!回顾信仰之路,至今还诧异自己为什么这么抵挡与顽梗,也深深感恩于神适时与及时的带领。我不是因为自己是基督徒就说基督教好,而是因为经历了活着的神,所以愿分享。


基督果真是道路、真理、生命(约翰福音14:6)。 我原先所有的困惑,皆因着生命的成长而超越了。当然,我现在对一开始提出的问题可以一一给出学理上的答案,我也担保说,所有不信基督教的,都是因为误解了基督教。写《为什么我不是一个基督徒》的哲学家罗素所不信的基督教我也不信。所以,这些解答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他里面的真实经历。我经历了这份实在的恩典,也明白了这一活着的真理。起先,我模模糊糊寻找一个可以为之生为之死的真理,现在才明白,是真理来找我,使我出死入生。从漂流到回归的过程中,我由衷感到:基督教是恩典,也是真理(约翰福音1:14),二者的平衡就会使我们的信仰生活活出美丽来。面对恩典,重要的是一颗接受的心。接受礼物意味着自己不用付出代价,意味着否定自尊心,这对于从小在“人穷志不短”和“人定胜天”的环境中长大的我来说很难很难,但上主做到了;面对真理,重要的是一颗渴慕的心,这对于深受启蒙精神和唯物主义无神论影响的我来说,很难放弃理性的骄傲来渴慕真理,回归真理,但上帝做到了。因为他是又活(恩典)又真(真理)的主(帖撒罗尼迦前书1:9)。

  

朋友,人的生命是一条流动的河。您知道自己为什么总在流浪么?那是因为有永恒大海。您的流浪就是大海存在的显明,是否您也愿意像我一样回归呢?

  

写于2002年美丽秋季


文章摘自《教会》杂志https://www.churchchina.org/

作者介绍


小约翰(齐宏伟): 1972 年生于沂蒙山区,1997年8月受洗。现为高校教师,硕士生导师,品格教育协会与江苏比较文学学会理事,并教会长老。已在商务印书馆、北大出版社、天马出版社等出版《信与思》《心有灵犀——欧美文学与 信仰传统》《歌手》等著作十余册。



延伸阅读(直接点击即可)
以圣经真理建立和更新家庭
主内单身 预备婚姻 夫妻关系

孝敬父母 在家教育 儿童信仰

微信号:建造幸福家庭

告诉我们你的需要和建议

mengfuzhijia@126.com

我们愿意服侍你

更多美好见证请点击【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