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记忆:豫园灯会二十载
上海市旅游局今天宣布,已连续举办20年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豫园民俗灯会今年取消,这则消息令不少上海人颇感遗憾。截至去年,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豫园灯会已经举办了20年。过年到豫园看灯会、走一走九曲桥已经成为不少上海人的一种习惯。
豫园灯会占地5.3公顷,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八,在具有明清两代南方园林建筑风格的豫园商城举行,全名是“豫园新春民俗艺术灯会”。灯组全部由制灯艺人手工扎制而成,加上美轮美奂的故事场景和主题创意,受到了交口称赞,堪称“全上海最有年味的地方”。
数据显示,2013年的豫园灯会刷新历史纪录,春节长假7天和元宵封城3天的赏灯客流,分别突破300万人次和150万人次,成为华东地区新春佳节人流最大的地方。
元宵灯俗源起汉代以后,上海松江地区由刘邦之侄刘濞引入了扬州灯会文化以自娱。明代以后,上海属地的元宵灯会已十分普遍,其最热闹、最精彩的场所就在上海县城的中心城隍庙一带。
至民国,城隍庙灯会已成地方习俗,为上海百姓一年中所盼,故尽管规模各有大小,但始终坚持举办,当时有关的报刊、笔记、诗歌中关于老城厢元宵灯会的记载常有所见。1949年后,元宵节灯会的传统依然延续。由上海豫园旅游商城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豫园灯会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八在豫园商城及其周边地区举行,至今已成功举办了20届灯会。
豫园灯会的最大特点是以 “生肖”为主题。当年的“属相”即决定了灯彩的性状与展示重点。比如2010年是虎年,所以那年的豫园灯会到处可见形态迥异的生肖虎。中心广场的“虎虎生威”主题灯组整整高过9.5米,相当于三层楼的高度。
豫园灯会充分利用老城厢历史空间、建筑景观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巨大魅力,以丰富多彩的灯彩艺术和活态民俗的表现形式,将海派文化和民族文化融合一起,其节场氛围和影响,为豫园商城也为申城营造出一种特有的文化特色和民间亲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