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霞飞路的时光记忆

2015-01-20 看懂上海

淮海路的前身是霞飞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堪称上海城市的时尚之源。这条商业大街,名店林立、名品荟萃,其中不少是俄侨老店,或是法租界同业之最,他们以欧洲样式的商业布局,展示着几乎与欧美发达城市同步的高档生活消费品,尤以西餐、西点、西服和日用百货最具特色。

霞飞路法语原名-Avenue Joffre,以法国元帅霞飞的名字命名。当时是横贯原上海法租界的一条主干道。霞飞路东起敏体尼荫路(今西藏南路),西至海格路(今华山路),全长5500米。1900年有法租界公董局兴建,最初的名称是西江路,1906年改名宝昌路915年6月更名霞飞路,1922年3月,由法国将军霞飞举行揭牌仪式。

这条从欧洲大陆移过来的巴黎风的街道上,到处浮动着旧俄罗斯帝国的良民……第一道年红灯火在咖啡座的门外亮起来,接着一阵隆隆的电车响,街灯全着了火。”——这是黑婴发表在1934年《良友》画报上的小说节选,文字虽然不常,但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当年最值得夸耀的时尚元素。


从恩派亚大戏院到大上海时代广场

怀旧指数:★

1921年建造的恩派亚大戏院(霞飞路85号)是淮海路上最早的影院,老板则是上海“电影之王”西班牙人雷玛斯。当年雷玛斯为了吸引观众,不仅在戏院门口挂起照片,贴出广告,还雇佣几名穿红戴绿的印度人在大门口吹吹打打。当年虽然职业演员被视为贱业,但若是票友演上几出却是种风雅,当年有些阔太太,为募捐赈济而演义务戏,曾亲自登门请陆小曼出演,首演昆戏中之《思凡》便于恩派亚大戏院。1956年恩派亚大戏院更名为嵩山电影院(淮海中路85号),并率先推出情侣座。1994年,嵩山电影院拆除,大时代广场(淮海中路99号)重新定义了淮海中路从柳林路至普安路段间的地盘。

如今的大上海时代广场六楼是万裕影城。多少有点追思怀古的意思。楼下的“Chaterhouse”可谓是淮海路上最全的外文书店了。虽然,入驻2年的美美百货已经撤离,但许多高档品牌仍然留了下来。偌大的商场中庭经常上演些音乐会、画展、舞剧之类的剧目,据说还将在世博期间举行一系列的“园外园”文化艺术活动。
从霞飞路消防站到嵩山路消防站怀旧指数:★★★★

从东向西走过普安路口,走过淮海公园,就是嵩山路消防站(淮海中路197号)了。快走到的时候,突然一阵长鸣,向来紧闭的大门全开,2辆鲜红的消防车急吼吼地冲了出来,掉了个大转扬长而去。消防车开出后,三扇大门又默默地关上了。


老一辈的上海人叫它“救火会”,始建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原名为宝昌路消防站(霞飞路193-197号),设有消防瞭望台,安装报警钟,后更名为霞飞路消防站,解放后更名为嵩山路消防中队,延续使用至今。

从培文公寓到上海妇女用品商店怀旧指数:★★★


培文公寓可能是指示性最高的旧公寓了,当然,前提是当你在地铁上听到“到上海市妇女用品商店……请下车”的时候,要知道两者之间的关系。这栋由法商万国储蓄会投资建造于1923年的建筑,由赉安洋行设计,后为孔祥熙购置,属于早期现代式周边型布置公寓楼。即便现在看来,保存完好的它也非常具有形式感,公寓主体建筑是6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间楼高9层,下设主门,上有旗杆。混凝土屋檐和门檐突出于外,横竖线条都显得粗犷清晰。解放后,公寓底层开设云裳、霞飞、丽都等十多家时装公司。

1956年在这里底层开设了1000多平方米的经营妇女用品的专业特色商店--上海市妇女用品商店(淮海中路449-479号),营业至今。

从法租界公董局到中环广场怀旧指数:★★★


中环广场(淮海中路381号)与周边的建筑比起来,似乎长得严肃了点,但若要考虑到其前生,其严肃反而是种蓝血系的魅力。勒脚、窗口、主人口及女儿墙采用仿石式样,四坡瓦屋顶,平面规整对称,上海特有的砖木建筑风格,中环广场裙楼曾是统管法租界事务的机构法租界公董局之所在。该处房屋自1911年成为法国小学后,后曾作为法国军队的福熙路兵营。1936年10月5日,法公董局迁入此地(霞飞路375号)。

20世纪90年代初,淮海中路商业街全线改造时,此处除淮海路沿街建筑外,大部分已然拆除。但是中环广场的开发商一方面保留主体构造,另一面在新老建筑间设置一个中庭作为共享的过渡空间,使其38层的新楼与老建筑浑然一体。


昔日的霞飞路,今日的繁华商业街,改变的是名称,不变的是风情。那从容的气度、闪亮的名字,留给上海人的是挥之不去的记忆和遐想。


“看懂上海”开通了线上微社区“旁友帮帮忙”,点击“阅读原文”可以浏览,并留下您对我们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您也可以留下您对上海感兴趣的问题,如果您是老克勒,那请一定不要“吝啬”,让我们一起把上海的人文面传承下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