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小东门格只角(上)
(图:照片拍摄于小东门外的水道,左侧有一个水门,后面的城门就是“小东门”。图片取自本地研究老上海历史的著名网易博客“爱爱博客”。)
(图:清末民初的小东门。照片来自本地研究上海历史的著名网易博客,“爱爱博客”)
一家蛮大的食品店、一家药店、一家鞋店和腌腊制品店、然后是第五百货商店,挨着百货店是德兴馆。再往东过了中山东路,则是十六铺渡口和十六铺客运码头。
柴爿不是用来烧火的,是用来引火的。生炉子先用纸,点着了烧柴爿,再放煤饼。
(图:画家陈星平描绘的小东门复兴东路、外咸瓜街街口昔日的景观)
所谓柴爿,其实是木材边角料。而店里,一大堆柴爿用几块木板围着,人爬在里面,可以自己挑。
我热衷于干这个活,是因为运气好的时候,能够挑到一块形状跟长枪柄一模一样的柴爿。拿回家,再找一块长条形柴爿,钉几枚洋钉,就是一把长枪。
(图:明信片里记录下的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小东门)
如果你是高个子,在那里横着躺下,还真没法把腿伸直。而我所以还记得这条弄堂的名字,不光是因为那里有个我常去浴室,还因为那里有个五金生产组。
在他们的废料堆里,我们经常能找到自行车车闸的一个零件。
一个圆弧L型的金属件,一端有小孔,再找根铁丝,把它连接起两个L型金属件,那就是一个小小的抓斗。只要吃得住力而不滑脱,就能吊起一些小东西来。
(图:连接县城和黄浦江的小东门,曾经热闹非凡)
(图: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小东门)
(图:这张照片里记录了布店的位置,就在照片的右侧。照片来自本地老上海论坛“弄堂”网友拍摄于1998年)
外咸瓜街通往中华路,弄口两边有一家布店,上面有家电影院,据说,过去整栋楼叫“福安游乐园”,后来,这里成了南市工人俱乐部分部。
因为楼层高,而电影院又在四楼,所以,那个影院被我们叫做“登山电影院”。
学校组织看电影,不是这里就是沪南电影院。八分钱的票,换来的是好几天的快乐。
(图:上世纪90年代,东门路29号的德兴馆)
巨大的玻璃后面是一盆盆搪瓷盆装着的诱人的熟食,排着队,看着里面酱得红红的猪头肉咽口水。
那天有口福,据说平时很少有现货的“青鱼秃肺”那天有。端上来,一团浓油赤酱分辨不清什么东西。放进嘴,味道也是模模糊糊说不出个所以然。
其实更早的时候,并没有东门路。东门路是条河,叫方浜(现在上海老街所在就是方浜路),方浜通黄浦江,经过水门流入城中,又从城西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