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找不到的老上海天鹅阁

在这里→ 看懂上海 2020-08-26

老上海都知道,若真要以名气和菜式论,老早底上海西菜馆的前三把交椅自然应该归德大、红房子和天鹅阁了。天鹅阁呢,当年就在淮海路东湖路的转弯角子。

天鹅阁基本上是一个传说,今天我们就聊聊它的故事。



老上海的天鹅阁


天鹅阁(图片来自@申哥_大上海風情萬種)


上海开埠以来,外国人多,上海人又作兴洋派,西菜生意一直是不错的。在淮海路有一家叫“天鹅阁”的西菜社,这家西菜社以建筑小巧玲珑、布置精美高雅为特色。老上海都知道,若真要以名气和菜式论,当年上海西菜馆的前三把交椅自然应该归德大、红房子和天鹅阁了。至于宝大、大西洋,还比不过南昌路的蕾茜和南京西路的凯司令呢。


天鹅阁原址是淮海中路1074号,就在淮海路东湖路转弯角子。最初是只有两排两层楼的西式房子,屋子狭长,门面不宽,三米多的样子。意式菜馆天鹅阁西菜社开业之初,是这排门面房的最西一间,紧靠东湖路,天鹅阁的西山墙也是斜斜的,红红的瓦顶也是斜的。



一开间门面,也只有三米多宽,小门不足一米。进门踩在地板上,地板还会发出吱吱嘎嘎的声音呢。一楼除去楼梯、操作台已所剩无几,只有两个火车卡座,棕色皮套。没有大餐台,所以,当时取名为“阁”,亦不乏自嘲或自得其乐之意吧,但正所谓“室雅何须大”。


当年天鹅阁的特色菜有意大利浓汤、忌司焗鲑鱼、麦西尼鸡面、焗牛尾、焗明虾、焖牛肉、红焖全鸡、意大利局鱼、天鹅炒饭等。




天鹅阁的传说与纷争


程乃珊


店主是一对赵氏夫妇,分别毕业于圣约翰大学和沪江大学。家住在平安大戏院附近,南京西路陕西路口的一幢公寓里,与沪上女作家程乃珊家是楼上楼下邻舍。


作为西菜社的天鹅阁,店堂里曾经一直挂着一副中式对联。上联:天天天鹅阁;下联:吃吃吃健康。这个当年住在附近的人们都隔着玻璃橱窗看到过的。大部分的说法是,这幅对联是国画大家吴湖帆的真迹。


对联大致还原(图片来自@申哥_大上海風情萬種)


但对此驳斥的观点也有,有人说:


“天鹅阁在1950年开业,老板是中国人曹国荣,曾经在银行就职。而不是姓赵。”


“看来她(指程乃珊)根本不熟悉天鹅阁。说:进门一边是一个账台,这就是错误了,天鹅阁的账台是在后面上楼梯转角的边上,谈不上账台,只是一只小桌子。说角橱架里也放置着各种西洋瓷器,这角橱架是从来也没有的事情。”


“程乃珊说:进门就是一幅海上大师吴湖帆的墨宝,‘天天天鹅阁,吃吃吃健康’的对联。其实这对联是沪上有名的骨科医生魏指薪所写,他是天鹅阁的常客。对联也不在进门,在上楼梯的地方。”


而根据程乃珊老师的回忆,天鹅阁的看家菜鸡丝焗面,其实就是赵家姆妈的私家手艺。她还猜测赵家姆妈是毕业于沪江大学的家政系。


赵家姆妈当然不仅仅从沪江大学学到了厨艺,她的一手钢琴弹得更好,先生又是学美声的,标标准准的夫唱妇随。夫妻俩又好客,经常举办家庭爬梯(party),招待客人就用她的鸡丝焗面。终于,赵家客厅容纳不下一批又一批慕名而来的朋友,夫妻俩才决定索性搞搞大,开只天鹅阁出来。由于店主的品位,天鹅阁一开始就被经营成一个艺术沙龙,小资得紧。



有人说,天鹅阁基本上是一个传说,它在上海滩存在了约60年,只有最早的15年是名副其实的。


程乃珊只是笼统说,天鹅阁开张于抗战胜利之后。


程乃珊又说,赵家夫妇文革前去了香港。


1962年后,天鹅阁依然在,但老板老板娘一走,风味大变。


有位向明中学女生在博客里写道,1963年她才第一次进天鹅阁,同去的男生告诉她,罗宋汤的味道已经大不如前,而那个看家菜也已不是鸡丝焗面,而是鸡丝炒面了。



据说京剧大师盖叫天当年就住在东湖路22号,与天鹅阁仅隔着一个长乐路小学的操场。盖老先生与大儿子张大鹏一起住,小儿子张二鹏就住在不远的上方花园45号。


盖老先生经常去帮衬天鹅阁的生意。他每次进去必点一道“金必多浓汤”,久尝不厌。


程乃珊说海派西餐的许多著名产品,尽管有个洋里洋气的外国名,其实却是正宗的“上海制造”。比如老大昌的拳头产品拿破仑蛋糕,法国人都未必知道。它是一种千层饼,层层叠叠之间铺着鲜奶油和核桃仁,是正宗的上海师傅所创,与拿破仑没有一点一滴的关系。金必多汤,其实就是奶油鱼翅汤。西方人一般是不吃鱼翅海参之类的,但上海人喜欢,上海师傅就用西餐的做法烹饪。这就是海派西餐,特点就是无所谓法式、英式、德式,什么好吃就煮什么,西餐中吃,真正的洋为中用。


“金必多汤”(据说英文叫capital soup)汤汁奶白带淡黄色,里面有蘑菇、鱼翅、鸡丝等。做法是先将番茄沙司炒成红油面浆,煮沸后,徐徐倒入牛奶,再放鱼翅、鸡丝、火腿丝、蘑菇丝、胡萝卜丝、卷心菜丝等。口感咸中略带甜味,汤很浓厚,奶味重,吃起来回味无穷。


盖叫天


据1962年后还在“天鹅阁”司厨的鲁先生说,有天晚上十点,盖老先生散戏卸妆后直接从戏院来此一个人消夜。照例点一道“金必多浓汤”,但却轻声关照大厨,汤里不要放鱼翅,改加两个水潽鸡蛋。


若是那么讲究的赵家姆妈还在,鱼翅换成水潽蛋,你还不如朝伊胸口戳一刀!盖老先生亦必不会开这个口吧。




复古的天鹅“申”阁


进贤路上,倒是有一个老克勒开的店,这就是“天鹅申阁”。



作为海派西餐的代表,“天鹅阁”早已成为了上海人的记忆,据说,老板取“天鹅申阁”的名字,也是因为纪念自己童年的记忆。


老板说,他小时候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穿戴整齐,跟著长辈们去“天鹅阁”吃西餐,那过节般的兴奋感,至今难忘。


后来回国后发现,当年的“天鹅阁”被拆掉了。除了无尽的遗憾,自小喜欢下厨房做料理的他,萌发了一个念头,开一家西餐厅,把儿时品尝的老菜肴重新拾起來。


他的确做到了。



红白格子桌布,和当年天鹅阁的材质、颜色一摸一样,还原了一个老上海的西餐厅。罗宋汤、炸猪排和土豆色拉,是很多老上海食客每次必点的“三件套”,尤其是土豆色拉,那真是小辰光的味道!


据老板说,这里的一些老菜式,也是他和老克勒们“嘎三胡”时回想起来的。这位老板,就是周永乐,他的奶奶是曾被称为“豪门千金”的聂家四小姐、聂其璧,而她也是曾國藩最小的外孫女。




天鹅阁原来的地方,淮海中路1074号已经不见了——淮海路在,1074号不见了。好在天鹅阁原来的方位很明确,淮海中路东湖路口。如今这一个地方,是嘉华坊生活广场。嘉华坊当然不是一开间门面,收拢了一长排路段和门面。嘉华坊只用了其中一个门牌号码作为唯一的门牌号码,淮海中路1028号,大约,是因为比原来天鹅阁的1074号吉祥吧。


关于天鹅阁的争议其实也不少,如果各位老法师对此有自己的看法,也一定不吝在留言中与我们分享。


谁是谁非并非说这不重要,然而这些是非都关乎天鹅阁,就已经能说明两点,一是天鹅阁确实是一个情结,至今还足以在心中纠结,笔下纠纷;二是,天鹅阁已经成为历史,只能靠当年的常客带着各自的印象去回忆了。所有的回忆都有误差,只当是一种割舍不掉的情怀罢了。



部分内容来源:申哥_大上海風情萬種的新浪博客《上海天鹅阁》一文;edener的新浪博客《南京路淮海路的最全掌故9》;沈轶伦《念旧上海人的西餐情结:天鹅阁西餐社》一文。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长按二维码订阅更多


点击“阅读原文”还可下载看看新闻APP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