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做不了全职妈妈, 事业+牛娃 如何双丰收?

2017-07-13 方圆 GT东学西读 留美学子


英国剑桥大学


【留美学子】 的 读者文摘

第 854 期 只精选好文  不链接任何广告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陪孩子的时间太少啦!”


“工作、育儿不能兼得,为了孩子,想当个全职妈妈!”


“工作太忙,孩子的一切只能交给老人啦!”


作为一个3岁娃的妈妈,本文编辑自己和身边的朋友经常遇到这样的困惑,职场和育儿怎么平衡?孩子需要陪伴和安全感,是否需要舍弃工作去陪孩子?

 

仔细读过香港新任女特首林郑月娥的故事后,这个困惑得到了解答。如何事业、育儿双丰收?让我们来看看林郑是怎么做到的。

............

作者:方圆    

来源:GT东学西读

【留美学子】获授权发表,如果转载,敬请注明作者和文章来源出处。


1

家庭的组建始于剑桥

说到林郑的家庭,不得不提她跟丈夫林先生的奇妙缘分。他俩的相遇竟是因为一场车祸。上世纪80年代初,政府保送林郑去剑桥大学进修,剑桥美丽的校园让人流连忘返,林郑兴奋地骑单车四处转,不慎遭遇车祸住院,还上了当地的报纸。同在剑桥的数学系研究生林兆波看到报纸,和几名香港学生一起去探望“老乡”林郑,两人因此相识相恋。


上世纪80年代,林郑与丈夫在剑桥留影


一年后,林郑结束深造返回香港,与林兆波维持两三年的异地恋,后来林兆波取得剑桥博士学位后,本可以到外国大学任教,但为了林郑,他选择回到香港中文大学执教。两人1984年结婚,结婚登记那天是1984年12月19日,刚好是签署中英联合声明的日子,后来林郑调侃说,“很难不记得这个结婚纪念日”。

 

婚后,林郑忙于公务,直到婚后六七年,林郑任职卫生部门,上班时间比较稳定,他们才考虑生育问题。婚后第7年,长子林节思(据称名字是取自“每逢佳节倍思亲”)才出生。后来次子林约希出生,两个儿子的到来,给林家带来了一段特别快乐的时光。


2

子女的事永远不可以“待办”

林郑一家四口


在养育孩子上,林郑亲力亲为,从没有聘请过佣人。她为了多陪伴孩子,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没有跟丈夫去看过一场电影。每天即使有工作未完成,也会挤出时间与孩子相处,也曾推掉不少应酬与活动。

 

对于教育子女,林郑月娥说,家长与子女相处时间的量很重要,不要尽信“优质时间”便足够的说法,因为对子女而言,他们需要的是,有事发生时,可以随时找到父母。

 

林郑说过,公务员的桌面上有3个文件屉,分别为“入”“出”及“待办”,子女的事永远不可以放在“待办”,子女有问题时要立即处理。


林郑给儿子庆祝生日


一项关于15个国家和地区的研究报告显示,香港孩子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支出最高,超过100万港元(约合87万人民币),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三倍左右。对于教育的过度关注,令香港出现了不少“怪兽家长”(逼孩子参加各种补习班)。

 

对此,林郑明确表示自己不是“怪兽家长”,她的两个儿子中学在香港传统津助学校华仁书院就读,并非国际学校。林郑认为教育子女要宽松,她从来不会要求孩子要学什么或修读什么科系,两个儿子“从来没有补习,也没有学小提琴,也没有学奥数什么的”,结果两个儿子后来都毕业于知名学府剑桥大学。

在林郑眼中,补习风气不健康,课余时间应发展兴趣,不应用作补习。儿子因喜欢打乒乓球,林郑就报课程陪他们学习,两个儿子后来都被评为“恒生乒乓球学院”杰出学员。

 

说到兴趣,林郑表示,自己不会将自己的兴趣及期望加到儿子身上,“例如我的兴趣是做事、看文件,不会要求两个儿子也这样”,只希望他们能健康、开心地成长,“是否有成就,只是社会的看法”。

 

“小孩自己会学,你只要给他一个启发、富满足感的环境,他们自己会学,尤其是今天网络发达,不用你灌输知识,反而要培养追求知识的热诚跟动力。”这是林郑对教育的理解。


3

为了青春期的儿子,降职赴英

好的父母善于发现孩子成长中的情绪波动,因为有时候这背后是家长意想不到的一些原因,如果不及时帮孩子走出困惑,可能会让他们的成长陷入泥泞,甚至酿成悲剧。


郑与两个儿子


担任香港社会福利署署长时,林郑的部分政策没有得到一些市民的认同,大儿子林节思在学校受到其他同学取笑,但儿子一直没告诉她。直到学业成绩变差,学校要见家长时,儿子才对林郑吐露真言“全部都是因为你”。林郑了解后非常伤心,于是决定给孩子创造一个新的成长环境,还孩子一份安宁。

 

2004年,林郑放弃房屋及规划地政局常任秘书长高职,自愿降职前往英国,出任香港驻伦敦经济贸易办事处处长,月薪减少约两万港元。丈夫林兆波放弃大学教职,移居英国。两个孩子在英国读中学,开始了一段没有纷争和干扰的求学经历。


林节思曾经撰文回忆过那段时光——

 

“我上中学时,她在政府出任高职,算是半个公众人物,偶尔会见报,同学们常以此取笑和攻击我。那时年少气盛,总会跟他们吵架,不单在学校无心学习,还把脾气带回家。母亲担忧我的情绪,于是做出一个重大决定,主动向政府提出降职,调至伦敦办公室,携我们一家到英国生活。在那边,我得以专心求学,拓展了我的视野和胸襟。”


4

“不谈几率,而是要想无限的可能性”

2007年,林郑出任香港发展局局长时征求丈夫意见,当时林兆波除了表示支持外,还说了一句:“I would stay away from you(我会远离你)。”林郑称,相信丈夫是为了让她无后顾之忧地工作,才决定留在英国照顾儿子。

 

林郑回香港工作,两个儿子留在英国读书,原因是他们想学的一些科目香港没有,林郑说,“他们想读俄罗斯文、古希腊文,作为家长我随便他们学。”


一家四口在剑桥自拍


林家的三个男人,全都钟情于数学。林兆波是剑桥数学博士,两个儿子先后毕业于剑桥大学纯数系和数学系。林郑曾说,一家人吃饭时三个男人经常一起聊数学,听得她一头雾水。不过,林兆波有句“数学金句”令林郑印象深刻,他说,人生中“我们不谈几率,而是要想无限的可能性”。这想必也是他们夫妻俩在养育孩子上的智慧体现。

 

在自由宽松气氛下长大的两个儿子都很优秀,林节思2013年毕业后,先后在郑裕彤家族的周大福慈善基金、大陆启明创投基金任职,后来加入内地手机公司小米,任营运经理,负责软件开发,常驻北京。次子林约希曾两度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比赛中夺奖。



大儿子多次公开支持母亲的参选活动。


在孩子找工作时,林郑也没有通过自己的社会关系帮助儿子,全靠他们自己去闯。曾反对派怀疑林节思去小米工作,是“中央官员安插”。林郑专门澄清过,“节思是自己落手落脚(亲力亲为)求职,要经过5次面试才入选,他找到这份工作很开心,因为他很向往科技公司,他本身就是一个‘科技人’!”她强调,中央及中联办官员根本不知道节思人在内地。


5

以尊重换尊重

家庭气氛的融洽对孩子的成长也是至关重要。林郑说,要达至家庭共融,重点就在于“一齐讲、一齐听、有商有量”,若父母可以多从子女的角度了解他们,子女不但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更会享受与家人相处的时光。

 

林郑曾提到,自己从未体罚孩子。她认为,父母与子女沟通时,需注意尊重对方感受,不应以大人的口吻教训他们,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在儿子长大后,要以朋友方式和他们相处,学会放手让孩子开拓眼界。

 

她认为,父母关心孩子是理所当然,要留意孩子不同时期的需要,但避免过分关心造成无形压力。因为曾跟孩子分居两地,林郑对于远距离亲子交流也深有体会,“目前互联网发达,距离不是问题,只要父母和孩子有心,就不会阻碍双方沟通”。


选举前,林郑公开次子林约希鼓励她的短信及母子二人合影。


当然,林郑的丈夫林兆波也是林家的功臣。林兆波为人简朴低调,多年来一直默默承担照顾孩子的责任,以支持妻子专心工作。他还多次鼓励林郑在仕途上再上一步,2012年,林郑接任政务司司长后接受港媒采访,曾自称是“小女人”,原本打算退下官场与家人相聚,但获丈夫鼓励才决定接任司长。在林郑忙于工作的日日夜夜里,想必都是这个数学教授倾力陪伴孩子。


林郑胜选后,丈夫和大儿子与她在现场分享喜悦。


“母亲决定参选行政长官。我起初是不赞成的,因为觉得她一直为工作奔波,是时候追求更轻松的家庭生活。但转念一想,我和弟弟已然独立,她实在无需再为我们担忧。我知道她除了热爱家庭,也深爱生于斯长于斯的香港。我尊重她的使命感,并相信她会尽力守护和带领这座城市,就像她曾守护和带领当年那个躁动不安、迷失的我。”


林郑参选特首后,林节思的这段话令人动容。也让人看到,一段好的亲子关系,是用父母对子女的尊重和爱护,来换回子女对父母的尊重和理解。




作者:方圆

来源:GT东学西读

【留美学子】获授权发表,如果转载,敬请注明作者和文章来源出处。


本文作者其他精彩文章链接

与【环球时报】深度对话:留学不该如此这般劳民伤财



【留美学子】栏目系列 持续更新


【美国大学、高中信息汇总系列】
【陈屹视线】 美国教育30年心经 (百篇原创)
【世界名校之路-公益分享系列】
【特邀名家谈教育系列】
【父母手记365系列】
【名校人的反思系列】
【留学印记360系列】
【留美求职系列】

............




【留美学子】 的 读者文摘

第 854 期 持续推出精选  不链接任何广告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长按【留美学子】二维码    订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