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哈佛博士后笔下的《美国故事》为何名人都喜欢?

唐简 旅美作家 留美学子 2020-09-13

  【留美学子】 第 1100 期

纯粹教育!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留美学子】编者语    


有一批留美旅居的海外华人,

始终没有放弃过

他们的创作情怀

无功利、无边际

荡漾在、记录着

他们行走东西之间

所思所想所悟!







“浪子回头” 的耕耘  




谁是浪子?

回头哪里? 


这是《美国故事》作者蔡维忠对自己的笑称。而美东写作圈子里,我们称蔡维忠博士为老蔡。 《美国故事》是一本综合《侨报》撰写的百余篇专栏文章,作者整理而成。作品一问世,旅美居住的文坛名家,无不好评如潮!


老蔡是中国恢复高考第一年的七七级大学生,本科就读于厦门大学,之后考上首届CUSBEA(中美生化分子生物学项目)研究生,赴美留学。


取得博士学位后,他先于哈佛大学医学院从事分子病毒学方面的博士后研究,后于纽约长岛生物医药公司从事新药研究和开发。三十多年来,蔡维忠一直从事理科本行,文学写作是其近年来滋生的爱好。


对此,他趣称为“浪子回头”,喻义不论何时皆不为晚,不论何事,只要有热情就能做成,只要有追求就会有成果。  



蔡先生深入到美国生活中的平常事件之后,挖掘出一个个故事的本质,以简洁、明晰的手法解析美国社会中人性的光辉与晦暗、人生的精彩与无奈,以独特的角度向读者呈现当代美国的风土人情、文化传统、社会制度、道德观念和美国梦过去与现今环境的改变。 


蔡维忠的写作态度认真,严谨,深入,得益于严格的科研训练。他认为科学与文学是相通的,前者研究自然的真实规律,后者创作以心灵诚实为基础,即一是一,二是二,实打实,不花俏,凭内容和真实感情而写。


他强调写作需要深度,事实上,他研究生命的本质具体到分子水平,懂得什么是深度,这就是他以同样的深度标准衡量文学创作的动因。



00美国新书发布会上的名家谈



二零一六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蔡维忠博士所著的随笔集《美国故事》的新书发布会于纽约法拉盛图书馆举行。发布会由著名诗人及编辑王渝女士主持,与会者有当代华文文学大家王鼎钧先生、曾任《彼岸》杂志总编的文学教授宣树铮、旅美散文家张宗子先生、美国石溪大学文学教授李文心,以及近百位华文作家和文学爱好者,聚集一堂。






01为何要推荐 《美国故事》     诗人和作家 王渝


 

很多人已经知道了,蔡维忠是理科博士,哈佛的博士后,新药研发专家。我很害怕这样的专业,可是他跨界,对文学有兴趣。


我跟他第一次接触,是读他的《动人两行字》,这本书是关于对联的。他对对联很有研究,自己写很好的对联,也做了很好的分析。如果你喜欢对联,这本书很精彩,看了一定放不下来。我用一副他写的对联来讲他的文字风格。


桥是我们每天都走过的非常平常的东西,我们看看他怎么用两行字来表现:才几步难明深浅事;未回头已是过来人。写得太好了,简单明白,可是里面的韵意是很长的。



几年前,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就很巴望周末,我想看《侨报》周末。《侨报》周末变得非常精彩,里面的纽约客闲话是各家的专栏,是我必看的一个,作者都是当时非常好的一批作者,在纽约的极其优秀的作家,包括在座的宣树铮,已经过世的我们很怀念的董鼎山先生,还有陈九和蔡维忠。


我常向人推荐蔡维忠的《美国故事》。


为什么?


我们都在美国,我们都对美国也有一定认识,每个人都很片面,如果我们要什么事都自己研究来认识美国,实在麻烦,我想大家也没有兴趣。蔡维忠在一个一个人的故事里面,把一个美国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与美国有很近距离的接触,我很喜欢读,也很欣赏, 我喜欢,很愿意把这个专栏经常会向人介绍。


其实他在美国生活三十多年,是一个敏感的人,比较内向,不太说话,还带一点羞涩,但是他来主讲的时候,这一切都没有了,变得很自如。他的文章有独特的风貌,不用艰深的句子,他用很平稳的句子,但是你读起来很有韵味。


我介绍一下这里面的故事,非常的可爱。


比如《最健康的胖子》,讲的是新泽西的州长克里斯•克里斯蒂体重三百磅。故事讲到其作为政治人物怎样减肥,文笔风趣,含义深刻,同时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美国为什么胖子很多。


又如《活着的死人》,讲一个男人由于厌倦了现实生活,于一九八六年消失。八年后,他太太向法院宣告他死亡,以领取其社会保险金。后来男子浪子回头,想回到从前的生活,但是法院没有办法还其一个活人的身份,在法律上他是死掉的,即使站在法庭上也已是死人。这就牵涉到一个僵硬的法律的问题。


蔡维忠的故事里还有很多很好的,有的很温馨,有的平凡,把很平凡的一个人不平凡的一面表现出来;有的很悲惨,但是写出一种母亲的爱,像诗一样,比如一个母亲不舍得孩子离去,就把孩子放在秋千上一直荡,延长她和儿子在一起的时间。


想认识美国 这是一本很好的书。如果你喜欢故事,这是一本你必看的书,会带给你很大的满足。




02  知天下故事,先知《美国故事》  作家 王鼎钧




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今天我们是知天下故事,先知《美国故事》。蔡先生费了精力学问, 集中讲大量的美国故事,不容易,因为好的故事不是很多。 


有一个作家向某一家大报纸的总编辑抱怨,说我发新闻你们怎么都不登。总编辑说,只要有好的故事,我们一定登。


这位文友觉得奇怪,就问我,新闻怎么会是故事,故事不是虚构的吗?


我就尽我所知地告诉他,“故” “事” 这两个字合成一个词,在文言文里很早就有了,那个时候的读法,老师教我们的,叫“故事”,重音在后面。


故事是什么,以前发生的事。比方说国家发生了大事,很难处理,皇帝就问以前有没有故事。大臣里有一个人是专门负责回答这个问题的,就说以前有过,皇帝是怎么处理的。所以新闻是故事。后来我们把故事当作虚构的,那是新闻学来了以后发生的事情,这个的定义有了改变。


但是这位总编辑又把故事分成好的故事和不好的故事。什么叫好的故事?我本来要下定义,但是我可以举例。


今年是孙中山诞生一百五十周年,这里那里都有人讲他的故事,我在他的一本传记中看到一个故事,是别的传记没有的。当年他刚出道,在旧金山演讲,要求美国人民的支持。


当年他演讲没有好的场地,我们亲爱的资本家就把场地让出来。当时人不多,没今天多,但是来听的人并不都了解中国革命是什么,为什么要支持中国革命。反正你要讲,我就听,到后面要募捐,人都走了。


有个老太太没有走。这个美国老太太拿出了一个 quarter(二十五美分),她说:年青人,你还是另找个工作吧,你这个办法不灵!


这就是故事,这就是新闻记者认为好的故事。


有的认为老太太最后出场不重要,新闻只讲孙先生在那里演讲没有募捐到钱,这就不是好的故事。所以说要能分辨什么是好的故事,什么是不好的故事。


不久以前,美国什么地方发生了灾害,当地有人组织募捐,捐款的人很多,很热情,有位太太没有钱包,没带钱。她就把结婚戒指拿下来,捐出去,因为当时气氛太热烈了。募捐的人一报告,说这个太太捐了她结婚的戒指,大家当然很感动,在场有个男士,把戒指买回来,还给这个太太。好的故事。


《美国故事》里都是好的故事。

可谓

今天是读美国人的故事,

想中国人的故事;

读别人的故事,

写自己的故事;

读已经发生的故事,

写尚未发生的故事;

读好的故事,

写好的故事。 


【蔡维忠回想起他刚为《侨报》写专栏文章时,第一次听到对自己文章评论的就是鼎公(王鼎钧)写给刘倩主编的评语:“在贵版《纽约客闲话》专栏中他是唯一无我的作家,摭拾异域珍闻趣话以中式烹调飨客。” 既有名家阅读他的专栏文章,蔡维忠彼时已受到了鞭策,决心更加认真地写作。】




03蔡维忠文章里的三个特点    教授 宣树铮




《美国故事》里的文章是不容易写的。


蔡维忠的这些文章有三个特点。


第一,选材好。他的故事你看下去的话,就觉得好。他的故事里包括政治、文化 、制度、 观念、衣食住行、邻里朋友,是万谱全书。所以他的文章是一定要看的,一定看得下去。


第二,选材好了他还会写,会写这种文章,他会讲故事。


写文章就像打开一部作品,就像在一条路开一扇门,一走进去看走得怎么样,怎么引着你走。他的文章都是一千多字,要开门见山,问题是开门怎么开,开门见山,这个山在什么地方,门是开进去了,可是山在哪里,他总是安排得恰到好处,让人顺利地走进去,顺着这条路走,很痛快地走到结果,所以他会写文章。


第三,语言好,流畅,清晰,一点没有纠缠。就像我们去参观风景,开了门进去,两边的风景都很好,叫人走下去,顺着参观。这种文章是不容易写的。


谁要学写文章,看他的书最好,就读读他的美国故事,看他的故事怎么讲。


他讲得很好,讲得圆转,讲得很吸引人,而且给你启发,这就是他的本事。我读他的文章,也从里面学到了东西。他的文章本身有它的质量,内容当然好,结构得很好。他三点都做到了,选材好,语言好,结构好。所以我觉得他这本书了不起。


王渝女士补充道:对的,这就是蔡维忠。


比如这个故事,一只狗玩枪,把主人打死了。这是一个很悲惨的意外,又很平常,听了之后不知道有什么发展。蔡维忠听了之后在心里酝酿,他想,有枪是美国社会的一个特权,可以买到枪,在中国不会有一只狗来把你打死。这可以把两个社会的不同也写出来,如果再发展出去,牵涉到管制,都可以写到文章里面去。这就是他写的东西,看起来里面又蕴藏了很多东西的原因。




04 理科的素质让写作扎实  散文家 张宗子





自己曾经也受过理科训练,做樊映川《高等数学》的证明,每一步都很重要,不可遗漏。


写文章的人有理科的素质很有利,扎扎实实,一步一步来。一个楼盖了十层,很漂亮,但是如果没有第一层,基础都没有,盖不起来。


蔡维忠的文章很扎实,把一件复杂的事情用简短的文字叙述清楚很不容易,蔡维忠就能够做到。例如,美国选区重划,内幕重重,相当复杂,蔡维忠用一千多字就把它讲得清清楚楚。光把事情讲清楚是不够的,还要讲得有深度,这是更难的事,蔡维忠也做到了。


陶渊明在南北朝受人看不起,那时很重文采,他的文字表面平淡。到了苏东坡时代他才算得上是第一流的。在我看来,陶渊明的东西是南北朝时候最好的。蔡维忠的文字有陶渊明的风格,干净,精炼,不掺水分。


有些表面简单的东西,你以为你获得了解释,其实没有,维忠的厉害就是在一千五百字里解决这些问题。


蔡维忠的文章明晰,简洁,没有废话。表面看他的文风平淡,其实他的文采藏在后面,他的文章有非常雄厚的基础,有强大的内容做支撑。这就不一样,我想这就是维忠的文章。


我是觉得这本书,你要了解美国社会,它本身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很强,你可以读。另外,你揣摩他写文章的方法,起码就我来说,我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他的故事,你越读觉得越包容。




05 文如其人地讲述故事    文学教授 李文心 



蔡维忠非常谦和,对于知识,把握科学家准确的尺度,有领导和组织能力,给人以信心。


《美国故事》文如其人,讲的是美国的生活,是好些我们平时不大注意的事情,但是维忠有他的学术背景,搞生命科学,他看到后就会有让我想不到的见解,所以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他的观点有好多都让我去反思一些问题。


比如说,有一篇讲 James Watson (詹姆斯•沃森)卖诺贝尔奖章的事情。


大家一般认为种族歧视是后天造成的,少数民族不是天生愚笨,是因为要做工,没有时间,没有机会,他们在学校的表现就会差一些。


沃森是世界十大科学家之一,他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他说:种族之间的智力差别并不是后天造成的,而是说先天智力就不行,我们的研究都是证明这一点。这话惹了大祸,结果搞得他生计都成了问题,被迫卖奖章。


从这点来讲,维忠有自由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受美国政府影响,写这种文章是很需要勇气的。我们心里都是自由知识分子,没有既成观念,没有党派,我们追求真理,追求真实。


读这个书,希望大家思考这些问题,提高升华认识,增进对社会的了解。


董鼎山先生评论维忠“无我”,维忠是第三人称写作,他不在文章里面,但是他会给你挖掘 ,不是新闻记者的写法,而是讲一个事件,发掘出意义。


他刚才讲到,二三十年前,一代人刚到美国,一无所有,从美国的政体和制度当中受益很多,进入了中产阶层,有房有车,实现了美国梦。所以我有时听到人说美国梦不存在,我不同意,新移民通过努力实现了美国梦,这个梦的内涵发生了变化。  


维忠的文章没有长句、比喻等手法,文科生写文章容易渲染,感情化的东西比较多,他的这些文章很冷静的,像手术刀一样给你切割一下,讲事实摆道理,有点像鼎公早年写的《人生三书》,抓一个小事情,作一番评论,来指导年轻人,或者给同行提出一些问题。


维忠的文章非常平和,像喝淡茶一样,要去品。我用这两个词来描写他的文字:平和,精准。




      

附文  

作者蔡维忠,理科博士,哈佛大学博士后,新药研发专家,跨行写作。现为美国《侨报》《北京晚报》专栏作家,散文作品发表于《散文》《光明日报》等海内外报刊杂志,作品选入《散文2017精选集》。著有对联艺术专著《动人两行字》和随笔集《美国故事》。

买故事 埋故事

每次上超市,视觉总要被结账柜台边的《国家询问报》冲击一回。这份小报的名字大得吓人,封面标题更是耸人听闻:“米歇尔的秘密离婚档案”,配上奥巴马和夫人绷紧脸的特写镜头;“希拉里只能活6个月了”,配上她泡肿脸的照片;“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将打响”,配上特朗普总统和战舰的相片。小报的老总大卫·培克对封面极其重视,每期都亲自坐镇拍板。


《国家询问报》称“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将打响”


这份编造丑闻绯闻奇闻的小报有人买吗?有,有人喜欢被冲击。它的读者大多是对名人有抵触情绪的人。他们觉得明星和官员肯定有见不得人的地方,这些肮脏勾当应当挖出来。内容越离奇古怪,他们越觉得解恨。只是,奥巴马和夫人还在秀恩爱,希拉里活得好好的,没有哪个国家在为世界大战做动员。小报明显在瞎编,还是有人愿意买。


小报也有挖掘独家新闻的本事。约翰·爱德华兹曾是总统候选人,小报爆料他在妻子患癌症期间与女助手发生婚外情并生一女,使他身败名裂。这种事关乎政界大人物,主流媒体眼睁睁看着被不入流的小报独揽了去。从这个意义上讲,小报已经影响了政治,登上了国家舞台。


照说,小报不遗余力寻找或编造丑闻,是为了刊登出来吸引读者。但有时它把丑闻独家买下来,不发表,让它再也不见天日。为什么要掩盖丑闻?因为可以得到花钱买不到的好处。高尔夫球好手老虎·伍兹曾经连续十几年荣居世界第一。小报的老总培克很想请他来为属下的一份健康小报当封面人物。伍兹看不上,不干。小报派人在饭馆的停车场拿到伍兹和女服务员在车里偷情的证据,他便乖乖地来当封面人物了。小报用同样的方法让竞选加州州长的阿诺·施瓦辛格就范。


培克手里还握有当今美国第一名人特朗普总统出轨的证据。《花花公子》玩伴卡伦·麦克杜格尔原本打算披露,她在2006年与特朗普发生性关系。那时特朗普与现任妻子梅拉尼娅结婚还不到两年,他们的儿子才出生几个月。培克管辖下的“美国媒体”公司(《国家询问报》的母公司)付给卡伦15万美元,买断她披露此事的权利,并将此事封藏起来。卡伦后来很想披露,只是被封口了,但她的朋友约翰·克劳福特早握有她的手写日记,最近交给《纽约客》杂志,此事才得以曝光。


特朗普与《花花公子》玩伴卡伦·麦克杜格尔


无独有偶,特朗普的律师最近承认,在2016年总统竞选期间,他付给艳星斯蒂芬妮·克利福特13万美元封口费。克利福特其实早在2011年就向一家媒体描述她在2006年与特朗普发生性关系,只是外界到最近才知道。还有一位女士珊默·索佛斯正在控告特朗普在2007年对她性侵。三位女士都说事发地点在比佛利山庄酒店的一间平房式套房,都是特朗普的私人保镖基思·席勒带她们到平房去的。世上有这么巧的事吗?


培克为什么愿意替特朗普掩盖丑闻?他说他是特朗普总统的好朋友,而小报的读者大多是特朗普的支持者。当然,为总统扛这种事,可得到许多无形的好处。


特朗普嫉恨老是报道他负面新闻的主流媒体,对《国家询问报》则赞赏有加。他愤愤不平地责问,为什么《国家询问报》挖出爱德华兹的独家新闻不能获得普利策新闻奖?很显然,普利策新闻奖不想把自己的招牌砸了,因为买故事,埋故事,违反了新闻职业操守。

 

(2018年3月4日发表于《侨报》专栏“美国故事”)

寻宝

福里斯特·芬现年87岁,住在新墨西哥州圣菲市。他年轻时当过空军飞行员,在越南和老挝执行飞行任务几百次,两次被击落,大难不死。退役后,他当起了业余考古学家,做起了古董艺术品生意。1996年,他患了肾癌,经过化疗和放疗后,他把生意停掉,但家里还保存着5000多件古董。有个前来探访的朋友,想买走一顶印第安人帽子,他不卖。朋友提醒他:“反正你带不走啊。”是啊,自己死后这些古董怎么办?


在等待死神光临的日子里,芬为自己和一些古董设计了一个归宿。他买了一个铜制的古董箱,把一大堆金币、金块、金雕、中国古玉器等古董装进去。他准备将这个价值两三百万美元,重量约40磅的箱子藏在荒漠中,等时间一到,他会走出家门,把自己交给山野。他希望,有人会发现他的尸骨和箱子,把他带回世人的记忆中。这个计划一直没有实施,因为癌症没有复发,死神决定暂不光临了。可这箱珍宝怎么办呢?

     福里斯特·芬的藏宝箱


        2000年,芬80岁,生命力依然旺盛。他不等了。他把箱子藏起来,让别人寻找,谁找到归谁。为此,他写了一本自传《追寻的快感》,将9条线索藏在一首24行诗里。其中几句诗如下:“开始于温水终止处——沿着峡谷往下——不太远,但远过走路的距离——放在布朗家的下面——不是温顺的人到达的地方——目标就在附近——不要划船逆流而上——路阻水高——你若发现火焰,赶紧往下看,探索就此完结。”介于“开始”与“完结”之间,可能就是那9条线索吧。

福里斯特·芬提供藏宝线索


于是,来自美国各地成千上万的人开始了一场寻宝运动,很多寻宝者成了芬的铁杆粉丝。他则坐在电脑前,向粉丝们提示:珍宝藏在洛基山脉中,海拔5000英尺以上,不在矿里,不在墓里。不过,洛基山脉贯穿美国南北几个州,范围也太宽了。为了寻宝,有人在浑浊的湖底潜游,差点憋死,有人在雪地里骑了28英里自行车,几乎冻死。芬只好继续提示:别在水里找,别在雪地找。


7年过去了,至今没人找到宝藏。没关系,很多人别有收获。有个人给他写电邮:“感谢你让我们一家离开沙发,走进山里。”一个和儿子一起去寻宝的人说:“如果不是因为读了你的书,我和儿子永远没有机会在一起。”


但是,也有人指责他制造骗局,根本就没有宝藏。他的朋友普雷斯顿出来作证,他亲眼见过藏宝的箱子,坚信现在是藏起来了。其他熟悉他的人说,他从不骗人。当然,除他以外,没有人能够证实他把箱子藏在野外,粉丝们只是相信他。


寻宝的热潮方兴未艾,悲剧也随之发生了。2016年1月,54岁的兰迪·比利犹在寻宝时失踪,尸体在6个月后才发现。2017年,又有52岁的神父帕里斯·华莱士和31岁的埃里克·阿什比也因寻宝失踪,最后证实死亡。


兰迪·比利犹的前妻琳达说:“如果芬答应我们的要求,在兰迪死后终止这场荒唐的寻宝运动,帕里斯和埃里克就不会丧生。”新墨西哥州警察长也指责他置他人生命于危险之中,并呼吁他停止寻宝运动。芬感到压力大了。


帕里斯·华莱士的妻子米茨则说,她将和儿子一起,沿着丈夫的足迹继续寻宝。其他粉丝也不准芬把寻宝活动停掉。他们坚决捍卫芬,认为事故与他无关,各人应当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寻宝成了铁杆粉丝们的使命。使命不可终止。

 

(2017年10月15日发表于《侨报》专栏“美国故事”)



【留美学子】感谢作者:蔡维忠、唐简授权发表,版权作者所有。



作者介绍

唐简,英文名 Jane Tang,曾用笔名天问,法律背景,业余写作,作品散见于《文综》《青年作家》《鄱阳湖文学》,以及北美《汉新》杂志和《侨报》《世界日报》。居纽约。




【留美学子】已发1099期 精选好文


上期发表

一窥美国华人分布和现状

育儿心路:从哈佛娃的10岁签约说起

到了美国, 反而忘了留学 ”初衷“ 

高考的公平 你知道吗?美国名校名额哪里去了? 

被藤校拒绝: 一年后女儿才说出真相

美国不是你想象的那样 (强烈推荐)


前期发表

发榜日子: 当被"心仪"藤校拒绝之后......

留学前,父母到底该“教”孩子什么

哈佛与麻省理工: 如此近邻, 却如此不同

室友印度人:颠覆了我原有印象

儿女叛逆绝望-妈妈深刻自省 (好评如潮演讲稿)


  美国大学系列参考  

全美百所大学 校训及优势专业一览表 (4)

美国大学: 性价比最高的前50所+前10个州(2)

美国大学汇总大全: 排名/发榜日/ 最贵学费/ 最低录取/ 最难毕业(1)

美国大学50州:一网打尽数百所学府分布图 (3)

美国大学最走心排名: 毕业薪酬、学费、性价比 (5)

汇总300所大学录取率 (6)

美国名校探秘 部分发文链接

耶鲁20年:讲台的诗与香(感人至深)

斯坦福: 诞生于一个遥远的 “大爱”

耶鲁/哈佛 妈手记:耶鲁百年人和物-传承与传奇

为何盖茨儿子首选芝加哥大学?

恢复高考后 哈佛本科中国女生第一人

【斯坦福札记 2】没人告你 "生活会是这个样子”

“爬藤”往事:值与不值

哈佛妈: 爬藤的日子不浪漫 (万字收藏版)



【留美学子】已发1099期 精选好文

精彩系列 持续推出

【美国大学、高中信息汇总】
【陈屹视线】 美国教育30年心经
【世界名校之路-公益分享】
【名家谈教育】【留学逆袭】
【父母手记】【预备留学狗】

............


【留美学子】的 读者文摘
第 1100 期   原创精选 篇篇出彩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