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再7位华人当选院士· 李飞飞唯一女性背后的足迹

陈屹视线 留美学子 2020-09-13


【留美学子】 第1739期 

 教育无国界 精选文摘

净土与纯粹!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__


2月7日,美国国家工程院(NAE)院长约翰·L·安德森(John L. Anderson)宣布NAE选出87位新成员和18位国际成员,这样算起来,目前美国成员总数达到2309人,国际成员总数达到281人。

  

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成员是工程师的最高等级的专业殊荣。


其宗旨是表彰那些对“工程研究、实践或教育,包括在适当情况下对工程文学做出重要贡献”以及“对开拓新兴技术领域,在传统工程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或为工程教育开发/应用创新方法”的杰出人士。  


__


新当选的七位美国国家工程院成员都是杰出的华人科学家,值得一提的是,李飞飞是今年当选的唯一女科学家,他们是:




李飞飞

(Li, Fei-Fei)

斯坦福大学教授,贡献:为机器学习和视觉理解建立大型知识库。


邓中翰

(Deng, Zhonghan John)

中国中星微电子董事长,贡献:开发全球首例CMOS单芯片网络摄像机以及制定中国监视视频音频编码(SVAC)国家视频标准。


范钦强

(Fan, John C.C)

美国高平科技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贡献:电子材料和显示设备方面的创业创新。


俞久平

(Yue, Dick K.P)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及海洋工程系的Philip J. Scolondz教授,贡献:海洋工程与OpenCourseWare的创新,让高等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免费开发。


张捷

(Zhang, Jie)

GeoTomo创始人、首席科学家兼董事长;贡献:在地震学、地球物理成像和医疗技术方面取得进步。


曾亮

美国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教授,遥感领域知名学者。为卫星任务的波散射和微波遥感理论做出贡献。





作为华人当选的唯一女性李飞飞,她背后的心路历程是什么?


非常难得的是,早在李飞飞大学时代,笔者在她父母美国东海岸的家里,对李飞飞进行了一对一的访谈。虽然那时她才20出头,然而,她已经展示了超越同龄人的梦想与格局。



_

李飞飞20年前的样子

_



作为硅谷高科技领域的华裔精英,李飞飞的名字可谓众人皆知,然而,我说,她的成功除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之外,更来自她自身的生命里!因为早在2001年7月31日,我在美国东海岸新泽西李飞飞的父母家中,采访了忙碌中的她。


非常幸运自己能记录下20年前李飞飞那段充满理想与梦想境地的生命轨迹,确确实实,在我心中,20年前她已是女神。

 

李飞飞11年级才从中国进入美国高中, 在语言文化都没有完全适应的情况下,800满分的SAT英文部分,大概只有600多分, 而她却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录取。


考入名校学业优异的华裔学生比比皆是,但是,作为普林斯顿大学毕业时,以综合能力同时获得两项最高奖学金的学生实属不易,然而毕业时分,毅然放弃高薪高职,选择只身一人赴西藏体验冒险,与牧民同吃/同住/共甘苦的女孩子,更加罕见。


美国人有句话:“男孩说铁钉,石头制成, 女孩说糖,巧克力,棉花制成。”

 

那么李飞飞由什么样的“元素”制成的呢?她为什么能成为屈指可数的世界级华裔顶尖科学家?


这里只精选采访部分对话,延伸阅读链接在此文结尾处。




作者采访离别之际的抓拍

2001年7月31日


2000年夏 

对话李飞飞

__


陈屹视线:16岁来美国时,你生活中的最大的震撼是什么?


李飞飞:我就好像是一棵正在成长的树,原本在它的故土上结成叶子,开出花朵,可是,一下子被拔起,然后,硬被搬到另一片土地上,当时“连根拔”的挣扎,就是我初到美国时的震撼。



李飞飞1988年到1992年,读书于中国成都第七中学, 1992年9月,进入美国东海岸的一所中学读书, 1995年9月进入美国顶尖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读书, 1999年获得物理学士,以及应用与计算数学证书,工程物理证书。  


当时李飞飞正要前往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从中学开始,到大学期间, 她获奖无数, 而且,连年获得最高学生奖。她的学术论文发表在许多最权威的国际专业刊物上,她卓越的成就,先后刊登在美国和中国中英文大小报刊上。


采访时间:  2001年7月31日

采访地点:美国新泽西州飞飞父母家中






打开多元文化之窗

__

……


陈屹视线:你一直生活在中西文化之间,那么可以谈谈中国文化,或者西方文化,各给你带来的优势和劣势?

 

李飞飞:我不认为应该把各方的优势或者劣势,单独来谈。我觉得我的优势,恰恰在我经历了两种文化后,而获得的。我的劣势也是在这两种文化之间, 而丢舍不去的。我的优势, 可以是:比大多数同龄人,多走了一条路,多接触了一种文化,在这种情况下,多了一个层面,审视自己。比如:“民族自尊心”的话题。来之前,与大部分中国人,理解差不多。


第一,仇恨侵略过中国的日本人,第二,五星国旗在任何地方升起,就会觉得是民族的振兴,第三对有色民族的偏见。我觉得,这是从我过去文化中带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当自己也作为一个有色人种,被人家审视过,歧视过,也被许多其他族裔中的好人帮助过,原来的一些世界观,就像一扇窗户被打开了。让自己把简单,或者狭隘的民族的理念,放到一个更大的内容里去审视。

  

再举个例子:在普林斯顿大学的本科生第二年,1997年,正是南京大屠杀的60周年, 我当时,就组织了普林斯顿七八个本科生,和我一起,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参加演讲,报告,交流。整个会议,有来自全世界300多位学者参加。


这件事对我震撼很大, 作为中国人,我不能让世界忘记这段历史,尤其这段浩劫对中国人的创伤。有关这次会议的内容和讨论演讲报告,我们花了数年再整理编辑,我们自己的书,2001年就要出版了。 

  

对于还没有摸平的历史创伤,作为中国人,我们内心充满激情和义愤。但是,这个会议最重要的信念,不是中国人和日本人单独民族之间的问题,而是人类本身的犯罪。把这个事件,引申到人类的角度,是一个人类历史问题的澄清。我经历了两种文化,这扇窗户打开了。我自己站到更高的角度,来审视这个环境。

  

说到西方文化对我最大的影响,是对人性的关注。总的来说,在我去与人打交的时候,在微小的事情处理之时,我会更会关照人本身的精神世界,少了许多意识形态的东西。 






从申请普林斯顿大学

面试说起

__


陈屹视线:讲讲你入学面试的经历,多少年后,还能记住的东西?

 

李飞飞:能让我记住的东西,我想是我发自肺腑的激情。当时,面试的主考官问我未来想做什么?我从小热爱大自然,经历了两种文化后, 科学本身就是文化的产物,东西方的科学,实际上都凝聚了许多东西方文化的精髓,而我有这个能力和条件,比更多的人去理解和了解这两种文化下,而产生出来的科学制度。我竭诚去做桥梁,我想从事生命科学。许多东西文化,不可能同化,但是他们可以彼此借鉴。

  

我是搞科学的,它不是一幅画面可以解释清的,现代的理念,应该是哲学方面的一种进步。东方的科学哲学,一直是一种很宏观的,比如说:中医,藏医,印度医学, 实际上都是把宇宙, 看成宏观的整体,看成一种平衡。比如阴阳的平衡,藏医那种各个成分的平衡,对个体和环境非常重视,生命科学,给人治病的话,它是大宇宙给人的一种协调。


反过来谈西方哲学,它是一种所谓的 reductionism(还原主义),它相信世界作为最小的 Particle(基本粒子),作为搭起的 block(基石),而产生的。西方近两三百年的科学把这种哲学,推向了非常高的高峰, 生命医学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它把人不断的分解,从人的组织,到细胞,到DNA,从细菌到病毒,总是从宏观走向微观的。研究人的生命的,我觉得,双方都有局限,就是说:微观西方很无视环境与人的协调,这也是西方开始逐渐重视和研究的问题。而东方哲学中,就缺少了西方科学的精细。


为什么中医治慢性病比治急性病好,因为慢性病需要协调,而急性病需要来自高科学的PIN POINT,这正是东方医学里的缺陷。当然,这只是最泛泛的感想,科学本身,不管是西方还是东方,都是严谨的。这也是科学的美所在。

 

陈屹视线:你父亲曾经跟我讲,申请普大的时候,面试官见你了两个小时,当时他在外面等,愈等愈觉得有希望?

 

李飞飞:那是我父亲自己觉得的,走出面试场,我是怀着极其的平常心,毕竟我来得太晚了, 我真的没有想到会被普林斯顿大学录取。


高中毕业时,我只报了麻省理工学院,罗格斯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 结果都被录取了,因为我很喜欢人文科目综合的大学,所以普林斯顿大学是我的首选。当时我选的主科是物理。


陈屹视线:为什么要读物理?

 

李飞飞:我相信物理在西方的科学和哲学里边,是最高的一门学科。因为物理训练了我的逻辑思维能力,它凝聚了西方科学最高深的创造性, 它是最美的一门学科。我知道我自己要走生命科学的路,所以我走了一条非传统的路。很多人,如果要从事生命科学,都要先选择生物专业,而我需要一种不同的路,来激发我的想象力。

 

陈屹视线:这些想法来自何方?

 

李飞飞:有导师的因素,我遇到了非常好的老师,他们待我很好。但是,具体要做什么?怎么做,是已经注入到心底的坚定信念。这也就是我所说的站立于两个文化之间的优势 - 它给了我一种审视世界的特殊视角。 







喜马拉雅山系中

想到了死亡

__


陈屹视线:你现在正在攻读博士,又去了西藏,讲讲大学毕业阶段的心路历程?

 

李飞飞:大学毕业时,我们都可以选择两条路。1999年大学毕业,美国工作市场整个 是个牛市,从普林斯顿大学出来,不是我找工作,是工作等我,尽管都是高薪的起点,尽管就业机会非常乐观,但是,长期以来,我一直没有放弃我心中的信念,我觉得,我的路不是常人走的路。


我知道自己想要的工作,不是一份功成名就的工作,不是仅仅为了到华尔街一坐,咨询一干,拿上个美元六位数字,也不是光是为了再挣个博士学位,让我马上从一个名校走进另一所名校,从一个实验室,移进另一个实验室。


我生命中,有一种很“野”的东西。我一直想去尝试,去探索东西哲学和科学中 的奥妙,去做东西文化的桥梁,这个内容在科学里非常 Marginal。



陈屹视线:为什么偏偏要选择西藏呢?

 

李飞飞:实际上,我去西藏,(也可去印度,但是,去印度的经费比去西藏的经费多得多) 是去寻求东方哲学的精髓。我想再强调,文化于我没有优劣之分,佛教的哲学与科学,特别是生命科学,对我充满了诱惑。普林斯顿每一年给学生一个奖, 叫 Martin Dale1953 fellowship,  这个奖给全校唯一的一位学生,学校要求申请人,自己写一个提要,去探索世界上任何领域都可以,但是,这个计划必须是不能与任何存在的项目有关联的,必须是你自己亲自设计,亲自完成。


当时那届学生,有1200多位竞争对象, 我的课题是“藏医药学和西医学上的医理比较”, 经过两轮的面试,答辩,我拿到这份奖学金。

  

我去西藏的费用时报实效,当然有费用的顶限。自己就是这样去西藏的,之前没有认识任何人,没有任何关系,更没有人知晓我是谁。真的就是立下恒心,带着自己的 研究大纲,背着书包,行李,去了。普林斯顿大学与西藏之间,也没有任何对话,它就是把钱给你,命运握在你的手中,后面的路,自己选择,自己走完。闯西藏真是我人生永生难忘的经历啊!

 

陈屹视线:西藏之行,给你最大的感受,感动,困难是什么?

 

李飞飞:困难?申请项目前,就是困难,是自己一步一步,从一张白纸规划起,自己直接与西藏医药界联系,自己设计出来研究方案,可行性,以及资金的使用计划。


到了西藏后,就下牧场,该做什么,就去做,多苦,多累,多难,甚至多怕,也要去做,一天一步,就这样,走了一年的路。正好,2000年,一个国际学术会议在西藏拉萨举行,自己赶上了,并且有幸把这份报告交到大会上,宣读。

 

陈屹视线:我看了你在西藏时,做的一些随笔手迹,其中一段,你还谈到了“死亡”。

 

李飞飞:是的,我记得,当时的感觉是这样记录下来的:西藏的山水很多都被这个充满灵性的民族赋予了生命与爱情。比如闻名于世的神山冈任波齐和他的妻子圣水玛旁雍错。虽然我没有确凿的证据,但是我深信羊卓雍错所依恋的臂弯,就是她的爱人冈巴拉。而正是她这位忠诚的爱人,让我体会了一次恐惧之后对美的胆颤心惊和彻底折服。


雄悍的冈巴拉属于喜马拉雅山系的中段,位于山南境内。我们的桑塔纳被他毫无商量的拉上了海拔近六千米的高峰。沿着盘山的土路在冈巴拉的脊梁上行驶,我几乎没有勇气去正眼望一望脚下的景色。悬崖与峭壁就在我们的车轮下滚滚而过,留下一路连绵不断的山谷和冈巴拉无声的威严。


我无法控制地想到了死,仿佛与我咫尺的山崖也是死神的召唤。我甚至想到了来生的选择,也许我会化做一只雄鹰,盘旋在喜马拉雅的山峰之中,鸟瞰神山圣水彼此不为人知的秘密。冈巴拉的山顶大雪纷飞,使伫立在山顶草坡上的牦牛分外醒目......


未能完全平息刚才的恐惧,我已来到了羊卓雍错的身旁。我从没想到带着对死亡的恐惧来感受美时,人的身心是怎样一种震撼。四周寂静无人,只有一队牦牛缓缓的沿着羊湖行进。我突然很嫉妒它们,嫉妒它们与羊湖那不可言喻的和谐。


而我,只是一个永远无法融于它们的匆匆过客。.....


我再一次看到我的灵魂唱着歌,微笑着向湖心走去,好似投入母亲的怀抱......  


我最终决定把牛头带走。我内疚得认 识到自己的自私,但是我不知道羊湖与那仙逝的牛是否能原谅我的动机。


我将漂流四方,我也将背井离乡,也许回归这个概念将对我是永远的奢侈。


于是我想带着这个属于羊湖的牛头,带着我对羊湖不尽的怀念和不变的向往,带着我灵魂深处不可言喻的渴望,浪迹天涯。



陈屹视线:你这段内容,我读了好几遍,今天再亲耳聆听你亲自读了一遍,每次我的心都在发颤,谢谢能给我们分享你的经历。那么,回到美国教育话题,美国教育对你整个人生的影响是什么?

 

李飞飞:美国教育给你的是思考,美国教育鼓励创造性思维,中国的教育相对来说,让所有的孩子走一样的路,所有的考试,包括作文,都有标准答案,在这种思维引导下,孩子不由自主地限制起自己的思维方式,走进意识形态的条条框框。  


到了美国也发现,美国教育有它的弱点,它的基础教育不踏实,思维方式,对孩子太强调乐趣,所以,如果把孩子放在教室里,进行严格的训练,这是他们不接受的。听说美 国私立学校,这方面要严格得多。

  

我想提一点,在中学里并不明显,可是,进了大学,特别是名牌大学,发现美国大部分学生自身的能力也非常出类拔萃,真不知道这些美国孩子都是从哪里来的?特别是进入普林斯顿大学, 确实打开了我的思维方式和人生的大世界。还有庆幸的是我在大学里,遇到的老师,应该是世界级最顶尖的大学教授们。






生命中的转折点

__


陈屹视线:在你的生活中,有几个转折点?

 

李飞飞:十二岁,爸爸先到美国去了,我自己开始独立,开始关注社会问题。读很多书,特别是世界名著,我不可能经历许多故事,但是,世界名著里的故事,对我的经历,就是一种积累,使我萌发了很多可以思考和把握的信念。以至于到美国受到巨大冲击后,可以应付,用综合的中西文化应付。


还有,读书给我了寄托,在我最孤独的时候,我需要书本的充实。如果我不读书,我只能去一味追求同学的认同。也许我会变的美国同学要什么, 我就去做什么,因为我心里会没有一个抓住我的东西。


我认为到美国来,是我人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中国的生活,我们是相对比较好的,到了美国,17岁开始在中餐馆打工,包外卖,接电话,我看到了国内同龄人,看不到的一层人,其中有从福建偷渡过来的师傅们,那种艰辛,但是,还自得其乐。从某种意义上,我很感动他们没有很高的理想信念,但是却非常朴实,踏实,为了还债,为了子女上学,就这样做啊,做啊!

 

国内的生活很浮躁,尤其是九十年代的泡沫经济,城市的小孩子受到这样的冲击,不仅很震撼, 生命中最基本的朴实,愈来愈少了。


其他的几次转折点,上普林斯顿大学,组织世界”南京大屠杀会议“学术报告会,然后,只身一人闯西藏。

  

我一直要走科学的路,同时对自然充满好奇。我竟然发现,自己好象走上了一个“五四青年”的路,我不能只当一位在实验室的科学工作者,我要做一个有文化信念、对社会关注、对人类赋予使命,作个新一代,中国知识分子。 



陈屹视线:你在找寻什么?


李飞飞:我在找挑战,在挑战中,可以提升,我这种人,不是主流社会功成名就的人,十年后?也许还在为理想奋斗着。


陈屹视线:三年后你才博士毕业,你同龄人,都在赚大钱,这没有诱惑吗?


李飞飞:我的家庭,让我体验了非常清贫的日子,我要求很少,对物质有一种超然。充实我生命的,不是钱,不是物质。真正让我高兴的,幸福的,是其他东西,比如:精神


当时住在西藏的时候,房租一个月才80元人民币,房间里没有床,我随便找来一个垫子,放在地上。没有洗澡的地方,冷风呼呼地刮,我一个人也曾经下过牧区。不通水,不通电,骑马进山里边,我还要跟牧民一样,吃生肉。但是,我很快乐,与藏族人一起,我在学习和体验一种精神。 


是的,

后来的20年里,

历史见证了李飞飞

一一兑现着自己的承诺。


陈屹视线:你真的很特别?


李飞飞:也许,我是敢想,敢做的孩子。小的时候,不是一个好孩子,捣乱鬼,常常挨老师的骂。当时,我父母并没有对我这也管,那也问,给我无限的空间,让我自己去想,即使是许多非传统的行为。假如我没有到美国,可能没有这样的思维方式。我现在已经把自己容纳到一个大我,不是想自己,而是人类的角度。

  

我去西藏做研究时,大家都认为我疯了。  


生命中,人要做许多抉择,不是因为那个条件好,待遇高,就去哪里。普林斯顿大学毕业时,我同时得到了两个全额奖学金。一个是因为西藏研究的选题,而获得的,说明自己一定要去了,而另一个是为博士生得的,要求必须马上去读。而我当时,抉择了前者,尽管前者的未知数太多,而且,无论从物质,还是经济利益,还是辛苦程度,但是,去研究东西医学的奥妙,是我的信念,以后,去攻博士学位的时候,我也没有离开自己道路的主线。然而,后一个奖学金委员会,为我召开董事会,认为我这种情况太特殊了,竟然把这笔钱留下来了。



陈屹视线:如果让你做一件事,去改造世界?


李飞飞:我会让更多的人了解东西两岸不同与相同的世界。

 

陈屹视线:你现在生活学习在西海岸,过去曾经在美国东海岸,讲讲一东一西的文化区别?


李飞飞:西海岸带了更多的美国精神,去追梦。拿服装举例,普林斯顿校园里,穿着,带有华尔街的味道,而去西海岸读博士后,看见很多人穿得像嬉皮士,头发都染上颜色。我在东海岸波士顿听讲座时,人们穿得西服笔挺,很正轨。  


在加州理工学院听讲座时,我惊异地发现站在台上讲演的人,怎么是一头绿发。我想就是因为他的头发“怪”色,普林斯顿大学也不敢邀请他来讲课。记得他还穿了一条高中生穿的吊带裤子。我觉得西海岸的人,由于面对更多元的文化和人种,他们的包容性更强。


矽谷之所以会在西海岸,与西海岸的文化和精神有关,东海岸就没有矽谷的形式。当然,东海岸有银行,有华尔街。西海岸是高级技术,它冲破许多传统的东西,勇于接受新东西。矽谷不是形式,而是内涵的文化;硅谷不是科技本身,它包容了许多文化中的精神。

 

……


陈屹视线:谢谢你给我带来如此寓意深刻的对话,期待着看到未来10、20年咱们再相逢,你心想事成的样子!


【陈屹视线】完成于2001年夏季美国东海岸






_

后续

2000年的访谈,现在是2020年, 一晃20年过去,今天的李飞飞以她卓越的贡献和成就,成为美国国家院士。


她是一位科学家,她从小就有大梦、大格局的人,看着她从一个少女长大,成为一个科技领域的领军人!幸运仅仅是相对的,而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是她永不言弃的坚守!她是我心中、还有许多了解她的人们心中:永远的女神!   


_








    

作者 陈屹视线


中国77级大学生,留美旅居30余年。【陈屹视线】 1999 年伊始于《北京青年报》、《北京青年周刊》开设近 10 年专栏,已在主流媒体发表数百万字纪实作品,访谈数百人系列,其中包括:美国名校校长、世界驻华大使夫人、世界企业精英、留学生与家庭、海外写作名家等,出版 7 本畅销书,中信出版社最新力作:《名校之路 - 30年教育心经 揭示留学陷阱与误区》。2014 年创办【留美学子】公众号,一个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分享经典的公益平台。

访谈系列·延伸阅读

硅谷精英李飞飞-20年前已是女神

放弃耶鲁校长职位后的人生之旅老布什的传奇轶事属于男人世界与叛逆儿共舞 老爸活出了自己


     



【留美学子】已发1728期

五年如一日公益分享原创与经典


喜欢就点个好看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