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傅聪新冠病逝: 曾经的“叛国者”为何被爱戴

Helen Liu 留美学子 2021-07-26

留美学子】第2062

国际视角的精选文摘

教育·历史·人物·旅游·读书·财经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86岁的傅聪新冠病逝

曾经的“叛国者”为何被爱戴


“钢琴诗人”、傅雷长子傅聪因新冠在英国去世,两天前才刚刚被确诊感染新冠病


据央视新闻凌晨报道,当地时间28日,据奥地利音乐频道消息,钢琴家傅聪因毒于当日在英国逝世,享年86岁。


傅聪生平


傅聪于1934年3月10日上海的花园新村出生,他的父亲是翻译家傅雷。


傅聪三、四岁的时候,已经表现出过人的音乐天分。


他七岁半开始学习钢琴,拜意大利指挥家、钢琴家梅百器为师。梅百器是李斯特的再传弟子。傅聪在其门下受教三年。傅聪于1951年再拜苏籍钢琴家勃隆斯丹夫人(Ada Bronstein)为师。


1952年2月,18岁的傅聪与上海交响乐团合作,作了首次的公开表演,引起了国内音乐界的注意。


1953年,傅聪被选中参加在罗马尼亚举行的第四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的钢琴比赛。同年7月,傅聪首次出国,到罗马尼亚参赛,得到了三等奖。比赛后,傅聪随团访问德国和波兰,在波兰多次演奏萧邦的作品,得到当地音乐家的认同。



1955年,傅聪获邀参加在华沙举行的第五届萧邦国际钢琴比赛,最后得到第三名和“玛祖卡”奖,成为首位在国际性钢琴比赛中获奖的中国音乐家。萧邦国际钢琴比赛结束后,傅聪留在波兰学习钢琴,直到1958年底提前毕业。



傅聪曾于1956年的8至10月返回中国休假,在北京举行了个人独奏会,在上海与上海交响乐团合作,举行了莫札特协奏曲音乐会。


1958年12月傅聪离开波兰,没有按计划回到中国大陆,而是移居英国伦敦。这在当时的中国大陆被看作叛逃行为。


1981年平反


1981年,钢琴家傅聪回国演奏,《人民日报》发的广告突然停止,原来是中央党校高级班一学员给领导人胡耀邦写信,认为傅聪是“叛逃者”,对报纸广告称他为“先生”表示愤慨。

历史记录中这样回忆:


促使傅聪出走的直接原因,是他的父亲,著名作家、翻译家傅雷被打成“右派”。同时,他本人也在1957年留学生归国学习期间,受到重点批判。


傅聪说:我即将毕业回国,我知道,等待我的,将是父子互相揭发、批判。对于两个自尊心很强,绝不肯违心地讲话、行事的人来说,这实在太难堪了!我是在极度痛苦和失望中走的。


傅聪出走后,1965年加入了英国籍。他说:这完全是为了生计。拿着中国护照,许多地方不准我演出。弄得我没有办法生活。傅雷得知此事后,非常生气,同他断绝了通信。直到半年后,他的岳父梅纽因写信多方解释、劝说,傅雷才同他恢复了通信。


粉碎“四人帮”后,傅聪看到了新的希望。1979年,他主动向我赴英艺术教育考察团要求回国做一点工作,考察团的同志告诉他国内条件还很艰苦。他说:我不怕,我一定要回去,什么苦我都能吃。


傅聪三次回国教学、演奏,无论学识、修养还是工作态度,都得到好评,受到赞扬。为他开车的司机说:“这个专家很老实,每天就是上学校练琴、教课。


星期天也不休息。商店、公园一次都没去过。”离京赴沪的当天上午,他仍像平日一样到学校练琴。


历史记载中,有李春光写信,骑自行车到中南海东门,把信交给一位秘书,说:这是一个急件,要尽快送达。当日下午两点,胡耀邦读了。他写了一段批语,大意是说:傅聪出走,情有可原。出走之后,没有做损害祖国的事。他在国外刻苦钻研业务,回国演出、讲学受到欢迎。对他,要体谅,要爱护,要关心。他在国外生活似不甚富裕,回来演出、讲学,要给一点报酬。要派一个人去同他谈一谈,以表示社会主义祖国的慈母心肠。



傅聪的艺术造诣



在六、七十年代的二十年间,傅聪举行了约2,400场独奏音乐会;与包括梅纽因、丹尼尔·巴伦博伊姆、郑京和等在内的许许多多国际著名演奏家合作过;录制了约50张唱片;担任过萧邦国际钢琴比赛、比利时伊丽莎白皇太后国际音乐比赛以及挪威、意大利、瑞士、葡萄牙、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比赛的评委;演奏的足迹遍及几乎整个欧洲、美洲、中东、东南亚、日本、大洋洲各地。


1979年,傅聪在中央音乐学院举行了音乐会。之后,他几乎每年都回国演奏、讲学,已经到过北京、上海、西安、成都、昆明等地。主讲过萧邦、莫札特、德彪西等专题,演奏过这些作曲家的以及舒伯特等人的作品。他还与中央乐团合作,演奏了贝多芬的协奏曲;与中央音乐学院大学生乐队合作,演奏了莫札特的协奏曲,并兼任指挥;还专门指导过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室内乐小组的训练。


他的丰富的艺术经验,孜孜不倦的教学态度,博得广大师生及音乐爱好者的赞扬和尊敬。他以辛勤的劳动赢得了“有分量的巨匠”的评价。


时代周刊亦曾誉其为“当今最伟大的中国音乐家”。


傅聪的父亲傅雷,一生专于法国文学引进,主要翻译罗曼·罗兰、巴尔扎克的著作,如今,人们再找寻关于他本人的事迹,多半只依托于那本《傅雷家书》,和被取名为“聪敏”的两子的追思。



1954年,长子傅聪赴波兰进修古典音乐,傅雷、朱梅馥夫妇开始与之跨洋寄信,直到1966年两人决绝离世,傅雷一家在文学史上的留痕,几乎仅剩远在他乡的傅聪手中那近200封有拳拳之心、殷殷之情的书信。


对于傅雷先生的家教背景、理想信念乃至真正的价值观、政治立场,历来众说纷纭,而今能为其代言的,或许是墓志铭上那行字: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


对于《傅雷家书》,傅聪在《爱乐》访谈中这样说:


“已经听很多人说,我父亲的信写得那么好,当年之所以写下这些家信,就是准备发表的。我觉得非常荒谬,怎么会这么去理解呢?父亲是个译笔非常好的译者,文笔非常好的作家,但不能因此而说他是为发表而写的。


我父亲是很刚正的一个人,他正式发表的东西都很严谨,很理性,当然也有赞美贝多芬那种热情如火的文字,但绝少婆婆妈妈,舐犊情深,正式文字里绝对没有。而给我的信里,他任真情流露,不加克制。假如他是准备发表的,用字会有分寸得多。


所以我要借此机会特别声明:家书得以与公众见面,完全是历史的偶然。其中大部分书信,我弟弟一九七九年来伦敦,也是第一次看到,他爱不忍释,如对亲人······


我们是在同一条路上走的,就像爸爸信里说的那样,“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真的是这样。最近我看到当年他写给香港的一个朋友的信,里头有一段专门分析我的文字,哎呀,爸爸真是了解我,对我看得是一目了然,看到了骨子里头。


有相当一段时间里,父亲非常孤独,内心非常痛苦,有很多话只能够跟我交流,所以渴望我多给他回信。但那时我的音乐会很多,工作很忙,觉得最重要的是要做到父亲期望予我的对艺术的忠诚。这一点我是永远觉得很惭愧,很内疚。



父亲对我来说,是一种光环,也是动力和压力。不过压力恐怕是无形中存在的,并不是我 aware of it (感知)。有些朋友说,“你父亲对你这种期望,所以你永远有种压力”,我家里人也这么说过。他们都看到我有时候活得相当苦,活得并不那么容易。所谓苦,也包括痛苦,或者艰苦,两者都有,不过也不缺少欢乐。不要以为我永远在那儿哭哭啼啼,没有这回事,我笑的时候比谁都笑得痛快。


动力嘛,假如一个人自己本身没有一种生命力在那儿,要靠外在的什么东西作为一种动力,我看这也是有限的。"



先做人,再做艺术家,再做.....


傅聪少年时期与父亲的关系并不融洽。直到十七岁,父亲看到他立志要学音乐,但没有问他要一分钱,觉得儿子有骨气。

 

那之前傅聪一个人在昆明滚打了三年,人成熟了很多,基本上已经与父亲有了那种朋友之间的关系。


父子之间成为朋友是一个逐渐的自然而然的演变。

 

出国的几年变化比较大,自信心也多一些了。一九五六年回上海,跟爸爸聊天的时候,那种特别的感觉,就是父亲和儿子真的变成朋友了!

 

一九五六年暑假傅聪回上海,在家里觉睡得很少,跟家里人有说不完的话,特别是跟爸爸,简直是促膝长谈!

 

谈的是各种各样题材,音乐、美术、哲学,真是谈不完。后来傅雷在信上说,“谈了一个多月的话,好像只跟你谈了一个开场白。我跟你是永远谈不完的,正如一个人对自己的独白是终身不会完的。你跟我两人的思想和感情,不正是我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吗?清清楚楚的我跟你的讨论和争论,常常就是我跟自己的讨论和争论。父子之间能有这种境界,也是人生莫大的幸福。”

 

对于傅聪来说,爸爸的临别赠言,让他受益一生:

 

先做人,再做艺术家,再做音乐家,再做钢琴家。

 

《傅雷家书》里的话已经刻在傅聪心里早已扎根。


字里行间里是一个大写的字! 父亲那么纯真、简朴、平凡,可他有真正的人的尊严。



被世界赞誉的钢琴家


直到1964年,由于原护照在出国巡演中导致的诸多不便,傅聪才决定加入英国籍。自此傅聪的足迹遍布五大洲。只身驰骋于国际音乐舞台近47年,获得“钢琴诗人”之美名。在英国的傅聪在欧洲,傅聪孜孜不倦的钻研钢琴艺术,把东方文化很自然的融入西方音乐之中,从而丰富了西方音乐;同时不断的研究肖邦、莫扎特、贝多芬、德彪西、斯卡拉蒂等作曲家的手稿,从而对这些作曲家的作品更有切实的认识,使他的演奏达到了新的境界,更接近作曲家的原意。



英国《泰晤士报》评论说:“傅聪是当今世界乐坛最受欢迎和最有洞察力的莫扎特作品的演奏家。”


美国《纽约时报》说:“他表达了斯卡拉蒂心中要表达而没有能表达出来的音乐。”德国报刊更认为“傅聪确实是一位艺术大师,无论他演奏舒伯特,贝多芬,还是莫扎特,他总能找到最适合这位作曲家音乐的音响效果”。


美国《时代周刊》赞誉他为“当今时代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傅聪身兼独奏和指挥录制的莫扎特钢琴协奏曲已故德国作家、诗人、音乐学学者、评论家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尔曼·黑塞,撰文赞颂傅聪,称“他完美无疵的演奏技巧表露无遗,就是考托(Cortot)或鲁宾斯坦(Rubinstein)也无法超越,他的演奏不仅是最卓越的,而且是肖邦作品真正的诠释者”。


傅聪在伦敦的家中当代三位钢琴大师玛塔·阿格里奇,莱昂·弗莱舍和拉杜·鲁普为《傅聪的钢琴艺术》唱片的小册子撰文说:“傅聪是我们这个时代伟大的钢琴家之一。他对音乐的许多见解卓尔不群,而且应该作为年轻一代音乐家的指导准绳。”


还评论说,“傅聪是个伟大的天才,生来具有音乐天赋,而且具有奇妙的演奏技巧,傅聪还有一种罕见的才能,他能和古典作品的大师,心心相印地混成一体;因此傅聪一成为我们时代的音乐大师之一。我们非常感激傅聪,他给了我们许多启迪,给我们展现了新的音乐天地。”


在早年世界大赛上,他给了世界惊奇。


一位意大利教授的评语,无意中解答了大家心中的一个谜。因为傅聪在肖邦比赛前后,在国外引起了一个普遍的问题:一个中国青年怎么能理解西洋音乐如此深切,尤其是在音乐家中风格极难掌握的肖邦?


不得不说,傅聪这方面的成就大半得力于他对中国古典文化的认识与体会。


只有真正了解自己民族的优秀传统精神,具备自己的民族灵魂,才能彻底了解别个民族的优秀传统,渗透他们的灵魂。


的确,中国艺术最大的特色,从诗歌到绘画到戏剧,都讲究乐而不淫,哀而不怨,雍容有度,讲究典雅、自然,反对装腔作势和过火的恶趣,反对无目的地炫耀技巧。而这些也是世界一切高级艺术共同的准则。



音乐与钢琴已经成为了傅聪的生命,80多岁时,他还坚持每日练琴10小时。然而,新冠来得太突然,刚刚知晓他被感染,当全世界爱他的人祈祷他平安渡过时,他却没有迎来2021年新年的到来。


傅聪走了,人们在哀悼他的同时,也不会忘记《傅雷家书》给世界留下的印记! 而其意义超越了时空!



祈祷傅聪的天堂路走好!


在此文结束时, 作者不得不提到一位普通女子,她在危难之际,冒充着傅雷的养女,由此延续了一段人间最温情的传奇。


文章链接

冒充名人养女,却成就了一件壮举


傅聪部分作品欣赏


【留美学子】近期发表点击千万·感动全球的3个节日短片精彩演讲: 巡礼·北美新移民作家vs作品名校之路-父母如何匹配儿女未来Science: 世界最前沿的百个问题·6个千年25个最.....
冲刺留学申请: 提前录取的绝非都是最优胜者

━━━━━━━━━━━━━━━━━━━━

【留美学子】已发2061期


国际视角精选文摘

脚踏实地·坚守7年公益分享

公众号:留美学子

投稿/联系:studyusa88@yahoo.com

喜欢就点个好看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