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合肥向上

合肥日报 2020-11-11



庐州十月、风清气爽,桂香郁郁、诗意浓浓。


这是一个秋来林下不知春、喜看稻菽千重浪的季节,更是一个击鼓催征马蹄疾、奋楫当先勇向前的时节。


今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时强调,要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坚战,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大作为,在加快建设美好安徽上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8月18日至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安徽省考察。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举旗定向,掌舵领航。


航向一经标定,航道无限广阔。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叮嘱、殷殷期盼,为合肥加快发展、阔步前进,指引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力量、坚定了必胜信心。


10月26日,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通过《中共合肥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 在“两个坚持”“两个更大”中勇当先锋勇创佳绩的决定》,这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的具体举措,也是切实落实中央及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的实干行动,胼手胝足全面吹响了合肥勇当改革开路先锋的号角!


这是一个牢记嘱托、扛起政治责任的神圣使命,这是一个脚踏实地、砥砺奋勇前进的庄严承诺,这是一个搏击当下、擘画恢弘未来的奋进蓝图!


“为学之实,固在践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重在学深悟透、更在落实践行。学得越深、悟得越透,贯彻就越自觉、行动就越坚决、落实就越到位。



风雨兼程的每一步,都饱含精神的磨砺;风雨无阻的每一程,都饱含精神的激励


2020年,殊为不易!在历史前进的时间轴上,2020年注定成为重要坐标。这一年,众志成城、风雨同舟,无数力量汇聚无数暖流涌动,熔铸蓬勃向上、顽强不屈的精神成色,标注为和衷共济、不畏艰险的精神底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继续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准备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朝着我们党确立的伟大目标奋勇前进。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也是我们的政治优势。


“风雨压不垮,苦难中开花。”今年以来,我市遭遇突如其来的疫情和百年未遇的汛情,疫情防控“阻击战”、巢湖抗洪“保卫战”、巢湖蓝藻“歼灭战”、经济发展“攻坚战”四场硬仗接踵而来、交织而生,战之艰、斗之难、成之苦!正因为难、正因为苦,才彰显了非同寻常的意义。经过全市上下万众一心、团结奋战,顽强拼搏、倾力苦战,艰苦卓绝、日夜鏖战,四场硬仗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明显成效,积极因素在累积增多,经济发展持续向好。


李大钊同志曾说,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坦平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奋然为之,亦未必难。”四场硬仗,红旗漫卷;四场硬仗,淬火成钢。四场硬仗取得的明显成效,靠的是保持定力、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靠的是使命必达、越是艰险越担当的磨砺精神;靠的是秉崇科学、越是艰险越沉着的磐石精神;靠的是果敢决策、越是艰险越坚定的断腕精神;靠的是众志成城、越是艰险越团结的拼搏精神。跨过重重关口的合肥人民,在千磨万击中愈加坚劲,在风雨无惧中行稳致远。


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蕴藏着创造历史的澎湃势能。全市上下在四场硬仗中迸发出的精神,正是中国精神在合肥的生动诠释。我们要坚定不屈的意志、激扬豪迈的气概,将这种精神更好转化成无坚不摧、战无不胜的动能,为实现既定奋斗目标注入不竭动力,努力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科学的理论既是战胜千难万险的“胜利之钥”,也是淬炼奋斗决心的“精神之钙”,如同一座灯塔,照亮了继往开来、壮阔豪迈的前进道路。


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时隔四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安徽、合肥考察指导。随后历次市委常委会会议、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或专题会议皆反复强调,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要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作为我们推动各项工作的行动纲领和根本遵循;对习近平总书记关心的每一件事情,都要心中有数、抓好落实,要在对标对表中坚决抓好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的贯彻落实。


怎么学?如何学以致用?又该怎样知行合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在学习理论上,干部要舍得花精力,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你脑子里装着问题了,想解决问题了,想把问题解决好了,就会去学习,就会自觉去学习。”


8月29日至30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强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要在领会把握上下功夫、要在跟进落实上见成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虞爱华在学习贯彻落实上进行了更加务实的辅导,强调要在“五化”上下功夫,即在精髓要义上“消化”在学懂弄通上“深化”,在结合实际上“转化”,在推进举措上“实化”,在学风作风上“优化”。


“五化”学习法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从讲政治自觉的高度、求入脑入心的深度、抓纪律学风的维度、谋干事创业的广度,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深入浅出,对如何学、怎么做,结合实际工作进行了阐释。“五化”的学习,充分体现了崇尚实干、注重落实的工作要求,深刻凸显了敢于担当、善善成的实践品质。


理论的生命在于实践的行动,并转化为最终成果。在市委以身作则、以上率下的带领下,全市各地各部门立即行动,迅速掀起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的热潮,并坚决表示,一定要学深学透、融会贯通,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坚定性、持久性,把学习的收获转化到日常工作的实践中去,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谋划好每一件事情,落实好每一项工作。




时间的意义,永远都是赋予实干者的。宏伟的事业,总是在宵衣旰食中腾飞;壮丽的篇章,总是在朝乾夕惕中续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每一项事业,不论大小,都是靠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干出来的。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扛起责任、起而行之,时不我待、蹈厉奋发,争分夺秒、星夜兼程,是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全力推进各项工作的使命注解、时间注脚、行动注释。在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的身先士卒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在今年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向上向好态势的坚实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在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紧扣“六稳”“六保”工作,全力抓项目、谋创新、促改革、保发展、惠民生,奋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努力在“更大作为、更大进展”中奋勇争先,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而不懈奋斗。


——始终不懈,全面提速重大项目进度。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项目是推动发展的最直接动力。今年以来,我市先遭来势汹汹疫情,再遇持续倾注暴雨,可谓“船迟又遇打头风”。全市重大项目推进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千方百计克服种种困难,有序推动、扎实推进。如,5月8日合肥经开区举行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现场动员会,目前63个产业类项目已开工项目49个,开工率78%。华东科技存储器封测项目一期洁净室、荏原精密电子事业项目基础施工、花王二期项目部分厂房等已竣工。6月2日新站高新区集中签约集中开工的重点项目正有序进展,上海至纯再生晶圆制造基地、康宁汽油颗粒过滤器三期等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今年以来,合肥高新区已开工亿元以上重点项目43个,占年度计划开工项目数的89.6%。前三季度,合肥新开工项目1146个,同比增加79个。


下半年以来,重大投资项目集中签约、集中开工继续呈现强劲势头。8月29日包河区长三角一体化项目集中开工入园,集中开工项目33个,总投资248.22亿元;集中开园项目6个,总投资33.84亿元;集中签约项目9个,总投资21.5亿元。这批项目的开工入园签约对我市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灾后恢复重建、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具有重要意义。9月26日,全市贯彻“六稳”重大项目暨欧菲光光学光电产业园项目集中开工,集中开工重点项目共50个,总投资501亿元。安徽自贸区合肥片区建设鼓点铿锵。9月27日,安徽自贸区合肥片区蜀山区块跨境电商总部基地暨创新服务中心启用,该总部基地是蜀山跨境电商产业园重点项目之一,共7栋单体,总面积13.8万平方米,包含跨境电商监管场所、企业总部基地、孵化中心、人才培训、海关服务中心等五大功能区。10月9日,安徽自贸区合肥片区经开区块启动即招金引凤,首批入驻23个项目、总投资240亿元,包括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5G及人工智能、总部办公及高端服务业等四类项目,特别是蔚来中国总部入驻启用,将在更深层次推动蔚来与合肥市的战略合作。10月17日安徽自贸区合肥片区高新区块集中开工重大项目30个,总投资149亿元,签约落户合肥高新区项目80个,总投资308.8亿元。其时已至、其势正成、其兴可待,重大项目集中开工、集中签约,为合肥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越是遇困难,越需要坚定的必胜信念、顽强的战斗意志、踏实的苦干精神。在加紧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的同时,全市正分秒必争、想方设法推进重大工程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相关重大工程、畅通二环西南环工程、合肥东部新中心建设等重大工程建设正在加速推进,全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更是紧锣密鼓推进、市中心图书馆正进行主体施工、一批新学校新学期顺利启用……这一切,都是为让老百姓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稳投资就是稳增长、保就业。稳增长,关键是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前提是保市场主体奋力实现全年目标任务,就要全力服务市场主体推动高质量投资落地开花、稳步推进,这其中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做支撑。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的关键之举。对冲疫情和汛情影响,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遭受的损失补回来,全市在优化审批服务解决资金瓶颈保障项目要素等方面狠下功夫,切实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有效激励”。9月1日召开的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暨创优营商环境大会上,专项部署推进创优营商环境攻坚年行动,强调要争创全国一流的营商环境,不是全国最好的,就要学习全国最好的。9月24日召开的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暨经济形势分析调度会提出,对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的企业要予以重奖,对中小企业要给予更加精准服务。数据显示,1-9月,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65409户,新增市场主体数量位居长三角第5位、全国省会城市第7位。全市月均新增市场主体18379户其中9月市场主体登记数量强劲反弹,新登记注册24154户,同比增长17.90%,创年度单月新高。


京东集团副总裁苏丽刚对合肥的发展深有感触:合肥科技实力雄厚,区位优势明显,营商环境优良。京东在肥项目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推进已有项目,深入谋划新的项目,进一步加大在肥投资,为合肥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始终不懈,全面激发创新创造活度。“创新是从根本上打开增长之锁的钥匙。”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参观安徽创新馆时指出,安徽要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靠创新。创新是合肥最突出的城市气质、最靓丽的城市名片。合肥始终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化合作、强化保障,优化环境、强化服务,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环境等重点领域,集中攻关一批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以高能级平台支撑高质量创新,全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喜讯不断、喜事连连。9月19日发布的“自然指数-科研城市2020”研究成果显示,中国有6座城市跻身全球科研城市排名前20位,合肥位列其中。世界知识产权组织9月2日发布,在中国进入世界前100名的创新集群中,合肥排在第79位,比去年上升11位,中国共有17个创新集群上榜。全球创新指数报告被认为是全球经济创新创造的风向标。合肥新型显示器件、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入选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入选数位居全国城市第4位、省会城市第2位。今年全市新增A股上市企业9家,其中科创板上市5家,新增上市企业数量居全国省会城市第2位。前三季度,全市战新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比上半年加快6.1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比重为51%。全市输出技术合同6170项,交易额114.64亿元,同比增长60.1%,占全省交易额的47.9%。


自主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爬坡过坎、发展壮大的根本。企业创新活度是衡量区域内企业从事创新活动的重要指标。为此,合肥加大高新技术政策支持力度,实施《合肥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倍增行动方案(2020-2022年)》,用新招、出实策、求实效,激励企业勇于创新、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推进高效能成果转化,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高地。截至9月,合肥市今年专利申请46930 件(占全省34.34%),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6574件(占全省37.44%)。专利授权26036件(占全省35.54%),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604件(占全省39.66%)。


万科集团董事会主席郁亮如此评价合肥合肥产业基础好、科技创新实力强,对年轻人越来越有吸引力。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速推进,合肥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凸显,发展潜力巨大。


——始终不懈,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力度。“天行有常”,“应之以治则吉”。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时强调,要发挥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依靠改革破除发展瓶颈、汇聚发展优势、增强发展动力。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只有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才能收获别样的风景。我市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今年二季度以来,我市坚持以改革破解难题,实施“123+10”行动,推出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新基建专项政策、营商环境3.0版、惠企惠商惠农等“12条”政策,等等,改革效应加快显现,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加快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锚定高质量发展厚植新动能。12个重点产业链链长制为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双链融合”搭建了良好的“链动”平台和营商环境。9月4日集成电路产业链协同发展对接会的举办把握了“关键点”,推进了重点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是不断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现代化水平、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需要黏合度极强的产业链作为支撑,‘链长制’恰恰是一个很有效的黏合剂,能够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有效融合。”合肥芯碁微电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方林非常认可“链长制”这一新举措。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战略政策室主任盛朝迅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如此点赞合肥的“双链融合”:今年以来,合肥市大力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发展,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提升产业发展对科技创新的拉动作用,有助于畅通科技和产业循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塑造新时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优势。


创新发展,离不开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为扎实做好“六稳”“六保”,更加精准地服务人才创业就业,9月1日召开的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暨创优营商环境大会提出,要加快打造“人才强市”,力争每年为数万名大学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让合肥成为年轻人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接着,9月28日我市重磅推出《关于进一步吸引优秀人才支持重点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试行)》,该政策聚焦重点产业、突出稳岗安居、注重政策实效,紧扣尊重人才、礼遇人才,紧扣能安居、稳就业、促创业,着力推动形成人才引得来、用得好、留得住的良好氛围,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加速构建新发展格局夯实基础。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当今世界,开放融通的潮流滚滚向前。合肥依托“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双节点,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持续畅通国际物流通道,深度融入对外开放大格局,加快建设改革开放新高地。数据显示,今年虽全球遭遇大疫影响,但我市国际贸易往来仍有不少亮点。中欧班列是我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平台。截至9月底,2020年合肥中欧班列已开行419列,同比增长35.16%。其中,安徽本土产品占比提升20%以上,已达48%。目前,合肥中欧班列(含铁海联运班列)共开通线路28条,途经德国、芬兰、法国、俄罗斯等10个国家,串联汉堡、赫尔辛基、杜塞尔多夫等29个节点城市,初步形成以合肥为主枢纽,西进欧洲、北上蒙俄、东联港口、南拓远洋的运输网络。前三季度,全市进出口总额273.7亿美元,同比增长15.5%,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7.3和5.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额164.9亿美元,增长10%,高于全国10.8个百分点。


提起合肥,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信心满满:这些年合肥发展速度快、质量好、可持续性强,在科技、产业、区位、交通、生态环境等方面优势明显,党委政府干事很务实、敢担当,招商引资也很有前瞻性,十分看好合肥的发展。


——始终不懈,全面加快一体化融合深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深入推进重点领域一体化建设,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我市以国家战略为指引,全面激发“千帆一道带风轻”的势能,阔步迈向“奋楫逐浪天地宽”的新格局。依托G60科创走廊、上海合肥双城合作、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等平台,大力推进合作机制紧密互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科技创新优势互补、战新产业协同发展、生态环境联防共治、公共服务便利共享,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参与度融合度不断提升。上海张江、合肥区域科技创新合作强化、联合打造长三角光子科学研究和应用走廊、探索与杭州、宁波等共建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成立G60科创走廊环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等,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助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商合杭高铁全线通车、长三角“一网通办”、九城市轨道交通“一码通行”、41个城市医保“一卡通”……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按下“快进键”,让区域内居民工作更称心、生活更舒心。


参加2020长三角生态环境院士峰会的刘丛强等院士专家表示:来到合肥,真切感受到了这座城市崇尚创新、支持创新的浓厚氛围。乐意为合肥环境产业发展、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中国宝武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德荣同样看好合肥的发展:当前,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合肥的发展区位和产业基础较好,我们将以中国宝武合肥总部项目为“先遣”,加快推进已有项目建设,谋划集聚更多好项目,政企携手共同推动合肥高质量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侯永志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合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有诸多优势,其中最突出的是创新。合肥创新资源富集、创新能力突出,在长三角区域整个创新网络中加以布局,将会发挥更强创新作用、释放更大创新活力。更为重要的是,要从国家战略全局中考量,将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促进高质量发展。


——始终不懈,全面提升民生工程温度。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时强调,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出台更多援企、减负、稳岗、扩就业的支持性措施,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受灾群众等重点人群就业工作,落实好纾困惠企政策,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我市始终把人民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扎实推进31项民生工程,聚焦解决人民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问题,坚持不懈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把民生工程办成暖心工程,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加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开通医疗服务“一码通”、增建15处公共停车场、增开15条公交线路、新建12个城区菜市场、新建改建26座公厕等,今年20项为民办实事项目总体顺利推进,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回应群众期盼。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积极开拓线上技能培训、实施技能脱贫千校行动、落实就业创业措施、托底困难就业人员。对全市930个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加装电梯188部,提升群众的居住品质。今年1-8月,新开工棚户区改造项目25340套,基本建成16865套,更多群众圆了安居梦。紧紧围绕救灾安置和灾后恢复重建抓落实,全面开展“四启动一建设”,坚决防止因疫因灾返贫致贫。


“登高四望皆奇绝,三面青山一面湖。”清代诗人孙芝芳如此赞叹巢湖之美。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时指出:“巢湖是安徽人民的宝贝,是合肥最美丽动人的地方。一定要把巢湖治理好,把生态湿地保护好,让巢湖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为加快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描绘人水和谐、城湖共生的美丽画卷,9月8日,合肥市发布1号总河长令,决定以水质目标为问题导向,开展市级河流河长制专项调度工作。9月18日环湖湿地建设汇报会再次强调要明确湿地的功能定位,保护生态湿地的行蓄功能和生态保护功能,加快建设“十大湿地”。当前,我市扎实实施碧水工程、安澜工程、富民工程等“三大工程”,推动巢湖综合治理不断取得新成效;扎实推进省级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先行区建设,为建设绿色江淮美好家园提供“合肥样板”;扎实做好禁捕退捕工作,让广大渔民愿意上岸、上得了岸,上岸后能够稳得住、能致富。最新数据显示,1-8月,巢湖水质创有监测以来历史最好纪录。


我们可以期待,八百里巢湖必将呈现出一幅碧水蓝天、烟波浩渺、白鹳云集、鱼跃人欢的美丽景象!




“语言是叶子,行动才是果实”前程繁花似锦,拼搏实干以成。


时光荏苒,寸暑难留,转眼已是秋日。今年距离年底仅剩65天了,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决战的时刻到了!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要风雨兼程;既然确定了目标任务,就要奋力完成。现在正是咬紧牙关的时候,正是屏息聚力的时候,正是比拼意志的时候我们遵照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不断攻坚克难、开拓前进,不断巩固成果、扩大战果,奋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决战时刻,让我们更加增强使命感,以确信鼓足敢于担当的勇气。“心有所信,方能行远。”这种确信来自理想信念的坚定、初心使命的坚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全面对标对表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从讲政治的高度抓落实勇于担当、善于担当、甘于担当,坚决将做到“两个维护”体现在行动上,把宗旨意识体现在真抓实干中,真正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在合肥贯彻到最优


结合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发展稳定等各方面工作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盯紧抓实,把事关合肥发展的大事、事关百姓急难愁盼的实事,始终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沉下心来、扑下身子,坚持问题导向,分层级理清影响落实的问题,一个一个去解决,把工作落到实处。”做到大事不放松、小事不放过、难事不放弃。


决战时刻,让我们更加增强责任感,以确定鼓足笃行实干的豪气。“撒网要撒迎头网,开船要开顶风船。”当下的任务是确定的。越是关键时刻,越能激发斗志;越是任务艰巨,越能淬炼队伍。今年大疫大汛,耽搁了大量的时间,迟滞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时刻紧扣“六稳”“六保”,确保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确保宏观政策落地见效。


此时此刻,没有退路只能冲锋,没有妥协只能战斗。越是到最后,越要绷紧弦、鼓足劲。既要时不我待、只争朝夕,也要蹄疾步稳、丝丝入扣,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要静下心来,认真查验、仔细比对,之前制定的“作战图”是什么、“路线图”到了哪里、“施工图”又到了哪里,在哪些地方还可以加大力度、加快进度、拓展深度,奋力在最后关头取得更好的成绩。


决战时刻,让我们更加增强紧迫感,以确切鼓足所向披靡的锐气。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兴起,国内外环境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但无论怎样变化,机遇和挑战并存,彩虹和风雨共生;无论怎样变化,我们的目标是确切的。目标在前、使命催征,我们要从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中找方向、找方法、找答案,紧密结合合肥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我们要拉高标杆主动对接长三角先发地区,聚力打造 “五高地一示范”,勇当改革开路先锋。加强支持保障力度,推动企业做大做强;着力攻克“卡脖子”技术,形成更多“从0到1”的原创成果;构筑产业发展新地标,打造战新产业聚集地;加快5G等“新基建”建设,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提升开放平台体系功能,加快营造一流营商环境;聚焦人民群众需求,努力创造良好宜居环境;推进巢湖综合治理,“让巢湖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强化稳就业举措,提升社会事业水平;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稳健前行;拿出更多务实举措,高质量建好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




江河奔腾不息,冲波逆折处更显壮丽;汗水挥洒不止,爬坡艰难处更显豪迈。


“风也有,雨也有,风雨无阻向前走。”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最后关头,在奋力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最后时刻,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一如既往保持勇往直前、风雨无阻的战略定力,焚膏继晷、踏地实干的不懈耐力,顽强不屈、坚忍不拔的强大毅力,同舟共济、齐心协力的团结伟力,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不遗余力、埋头苦干,去战胜各种困难、去实现既定目标,奋力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彰显合肥担当和作为,在加快建设美好安徽中展现合肥贡献和力量。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过往波澜壮阔,未来征途如虹!





文字:本报记者 张春林摄影:王牌 本报记者 郭如琦、宋炎骏、何希斌
编辑:吴青培出品:合肥日报“政在进行”融媒体工作室





点分享点个赞    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