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合肥创新招,破解停车难!

文明之窗 合肥日报 2021-06-10

开车出门在外,

最尴尬的是什么?

相信大多数人会说:

不!好!停!车!


停车难,

让出门办事的人不得不提早出门,

让找不到停车位的人在路上绕圈,

导致了乱停车现象时有发生。



据统计,

截至2020年12月,

全市城区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190万辆,

并且以每年20万辆的速度持续增长。

我市每年新建成停车泊位

仅有5000个左右,

远低于机动车增长速度。


如何破解“停车难”,

成为城市管理中必须直面的问题。


面对日益严峻的停车难题,合肥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连续三年将解决停车难作为重点民生工程。2020年7月,《合肥市推进停车资源高效利用的实施意见》正式颁布实施,明确了各级政府部门、各职能单位的主体责任,并对各级、各部门推进落实情况开展督查考核,在全市范围内高效推进停车资源利用工作。如今在合肥,从起初停车的“一位难求”到如今的“有位有序”,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获得感正在与日俱增。


经验一:制度创新让车位“活”起来

推进国有类停车资源对外开放


在鼓励市属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面向社会开放停车资源的基础上,采取委托经营、联合经营等多种形式,将各类国有类停车资源加入专业化运营体系,是我市解决停车难问题打出的“一记重拳”。

“这样随进随出真的是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省去了绕圈找停车位的诸多麻烦。”昨天上午10:30左右,前来蜀山区民生综合服务中心(又称“蜀山区民生大厦”)办事的谢长翠把自己的爱车停在了该大厦的停车场内,然后径直去相关窗口办事。



蜀山区民生综合服务中心位于樊洼路与怀宁路交口,是蜀山区第二集中办公区。大厦内办公人员约1100人,每天外来办事人员约700人,停车位需求量非常大。大厦现有泊位490个,蜀山区城管局联合蜀山城投公司、合肥新蜀物业公司将该停车场作为蜀山区第一个公共机构对社会开放共享错时停车试点单位。



合肥新蜀物业公司副总经理夏立群告诉记者,大厦停车场创新实行两种管理模式,一是单位内部停车场24小时对社会开放,并积极与城泊对接接入城泊诱导停车系统;二是更大程度“挖掘”停车空间,共享资源。“民生大厦有效利用单位内部工作人员‘早上来、晚上回’的‘潮汐现象’,大力推动停车场资源向周边居民共享,全面开展错时停车对社会开放,实现机关单位内部停车场使用效应的最大化、社会化。”


夏立群介绍说,“为了解决周边小区居民停车难问题,我们从2019年10月起开始实施共享错时停车,停车时间为每天17:40至次日7:20及双休日,费用为每月50元,十分低廉。至今,已接受周边小区近50位车主的月租办理申请;双休日期间社会车辆停放量日均达到140~160辆,试点取得了初步成效,错时停车也得到了周边居民的一致好评。”


据统计,目前,蜀山区民生大厦以及瑶海区法院等68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停车资源已面向社会开放,累计提供停车泊位28045个。合肥高新区在与城泊公司合作的基础上,将辖区内创新产业园停车场、科创中心停车场整体对外开放。瑶海区、合肥经开区、新站高新区先后与市城泊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全市新建、改建的55座中小学停车场也将在城泊公司的运营下采取“一校一策”的办法面向社会开放。

据合肥市城管局考核中心主任李大勇介绍,下一步,我市将以政府及其国有企业投资建设的公共停车场、路内停车泊位等公益性停车资源为开放重点,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在条件具备情况下全面向社会开放。


经验二:创新模式让共享“动”起来

推进“办公+社区”模式试点错时错峰共享


合肥城改集团位于黄山路与怀宁路交口,周边有1912街区以及诸多小区,是我市重要的休闲区、居住区,停车需求量大,商业区域和居住区配套的停车资源远远不能满足消费者及居民的停车需求。对于这样的商业中心地带,我市以诸如城改集团、西湖国际为代表的企事业单位、商业综合体为模板,推进“办公停车+社区停车”模式,以“一点”覆盖“一片”,即工作日上班族车辆停入社区,晚间居民小区车辆停入商业中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周边商业区和居住区的停车压力,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城改集团院内有617个泊位,以前一直自用。作为蜀山区第一个共享错峰停车试点项目,该停车场成为三方共建、全市首个智能共享停车场,由城改集团在满足自身办公停车需求的前提下,提供部分停车资源,交由城泊公司改造设备运营管理,并由蜀山区城管局停车场管理办公室负责指导和日常监管。”合肥城市泊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王晓舜介绍说。


△市民对“共享停车服务”表示满意。


据悉,该停车场采用两种模式提供停车服务,一是全天24小时向市民开放,二是向周边居民提供晚间及节假日错时共享停车服务。“试运营至今,已接待并办理月租车主达36位,双休日晚间接待周边商区消费车辆达40-70辆/日,节日(七夕夜、跨年夜)晚间接待量高达240-260辆,大大缓解了交通拥堵和小区停车难现象。”王晓舜介绍说。



除了蜀山区城改大厦、西湖国际试点“办公停车+社区停车”模式,记者了解到,庐阳区财富广场、建华文创园等共享停车项目已投入使用,包河区要素大市场、金融港等错时停车点受到普遍欢迎。目前全市已试点错时共享停车场20多个,释放共享停车位6000余个。

李大勇介绍说,下一步,我市将推动共享互助停车模式,综合利用互联网技术、市场调控等手段,盘活停车资源,鼓励各类停车运营服务主体参与协调对接、整合停车资源,开展共享停车服务。


经验三:挖掘潜力让空间“用”起来

盘活“闲置地”和“边角块”拓展停车空间


我市还充分利用城区待建地、边角空地等空间资源,拓展停车空间。

中菜市是合肥大型的生活批发市场,每天5~9时是食材批发的高峰期,也是人流车流量最大的时段。由于周边停车位不足,车辆经常随意停放在清源路和望峰路上,造成交通拥堵,影响周边居民出行。

庐阳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紧邻中菜市东门,位于望峰路东侧为一处待建空闲地块,暂无建设计划。为此,庐阳区城管局积极协助、督促合肥市三阳泰商业投资有限公司,对该地块进行集中整治,建成10000平方米的临时停车场,停车位达268个,既盘活了闲置资源,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有效缓解了菜市高峰时段的停车难问题。


(资料图)


除中菜市东侧停车场外,位于宿州路的逍遥津公园西大门停车场原先是一块“边角空地”,如今,这里已建成32个停车位。截至目前,庐阳区利用待建地、边角空地等腾出土地共计50000平方米,新建逍遥津西门停车场、安庆路停车场、长江剧院停车场等临时停车场12家,新增停车泊位1003个,有效缓解老城区市民停车难问题,有力改善了城区交通环境。

记者了解到,我市先后新建蜀山区洞三停车场、植物园南门临时停车场以及庐阳区安庆路停车场、中菜市临时停车场等,鼓励各类社会主体开放空间区域,缓解老城区停车难。据统计,2020年全市累计新增临时停车场67个,提供停车泊位8150个。


“通过边角空闲地块潜能挖掘、闲置土地资源盘活、老旧停车场改造等方式拓展公共停车空间,营造良好的居住、出行环境,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李大勇说道。


经验四:科技助力让数据“跑”起来

推动停车信息资源多维度应用让找车位不再难


开车出门在外,经常找不到停车位,明明目的地就在眼前,却四处转悠找不到停车场;明明已经进了停车场,兜了两圈却发现没有一个停车位。今后,这样的尴尬在合肥将会大大减少。

去年9月,长三角首个市级智慧停车系统在合肥启用,合肥城管联手高德地图,在全市范围内推出一键智慧停车服务,让找车位不再靠运气。



近日,记者亲身体验了智能停车服务功能,车主使用高德地图导航设置出行目的地,在即将抵达目的地时,高德地图就会推荐周边“最便捷”“最热门”停车场供车主选择,并同时显示该停车场的停车位总量及实时剩余停车位数量,为车主们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停车服务。截至2020年12月底,全市570家停车场、18.7万个停车泊位信息接入高德地图,停车数据应用已初步实现。


△记者亲身体验了下这款智能停车服务功能


“我们借助科技助力,推动停车信息资源多维度应用。”李大勇介绍说,合肥通过“合肥停车大数据云平台”及移动应用端、城市停车诱导系统、违法停车劝离系统、停车场备案系统等,构建起城市级智慧停车应用框架,将市区路内收费泊位和570余家路外停车场纳入系统,实现与“天网”“数字城管”“智能交通”等的数据连接,为群众提供车位查询、路径导航等高效便捷的“一站式”停车服务。

记者了解到,接下来,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框架下,我市将建立停车资源基础数据普查更新机制,夯实智慧停车应用数据基础。“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全市统一的停车移动端应用,实现停车泊位可查询、可预订、可结算的‘一部手机全流程服务’,让市民出行更方便,让城市交通更快捷。”李大勇介绍说。



文字/图片/视频 | 全媒体记者 束芳

编发 | 全媒体编辑 杨凤炆

出品 | 合肥日报“文明之窗”融媒体工作室



欢迎加入

合肥日报粉丝交流群

我们准备了大量精美礼品

每天免费领,手慢无!







从一位难求”到“有位有序”,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获得感正在与日俱增。觉得不错别忘记点个↙↙↙分享给更多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