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合肥 | 红旗漫卷万马腾

合肥日报 2022-05-14



江河奔流,骏马奔腾,创新奔涌!


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指引下,阔步前进的合肥,正潜心绘制新的时代画卷。广阔天地间,红旗漫卷,万千“千里马”竞相驰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了我们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强调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人才与城市,看对眼是相遇,筑同梦是机遇,互成就是知遇。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下,合肥“十四五”开局良好,步履铿锵、行稳致远。我们依靠人才走到今天,也必然依靠人才赢得未来。


发展之道,要在得人。近年来,合肥市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在省委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牢固树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坚定不移下好人才“先手棋”,谋好聚才“大文章”,从精心总体设计到悉心配套措施、从高效营造大环境到优质服务个性化,努力让各类人才从“抢过来”到“抢着来”,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提供强力人才支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人员正在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利用质谱测量未知样品的组成。



科技赋能发展,创新决胜未来。科研平台是科技创新的强力引擎,更是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强大磁场,为人才建业“引航”,助力科技自立自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聚集人才,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


2016年和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考察安徽、亲临合肥,点赞合肥是“养人的地方”“创新的天地”,并祝科技人员“创新愉快”。


合肥凭什么“养人”?首先靠创新平台,用“夯基垒台”助力人才“好戏连台”,让更多“行家里手”能够“大显身手”。


合肥始终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让“人才红利”加速释放,人才创新活力竞相迸发。曾经是“科教基地”,如今已为“科创名城”,“科里科气”成为合肥最鲜明的城市气质。


——聚焦“高精尖”,打造人才强磁场、提升策源力。当下,合肥正加快布局“国之重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扎实推进能源、人工智能、大健康、环境科学、未来技术等创新研究院建设。服务保障国家实验室建设,规划布局大科学装置十余个,着力打造世界级大科学装置集中区,高水平建设滨湖科学城,全面落实国家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在前沿基础领域、“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上加大攻坚力度,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融入“创新网”,构建创新共同体、提升原动力。合肥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深化与大学大院大所大企合作,提升协同创新平台运行效能,“十四五”末,合肥力争建设50个新型研发机构。目前,共建协同创新平台30个,吸纳各类高层次人才2000多名。以平台创新为支点,以融通创新为路径,以激活创新为动能,构建从研发到孵化、再到产业化的科创系统,形成高效运转的科创产业“加速器”。


——贯通“产学研”,建设科技大市场、提升竞争力。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大力扶持企业搭建产学研平台。目前,合肥打造国家级“双创”基地47个,累计建设院士工作站68家,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64家。未来,合肥将依托安徽创新馆,用好中国(合肥)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打造千亿级科技大市场,建设转移转化示范基地,力争“线下月月有活动、线上天天有交易”,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就地交易、就地转化、就地应用。今年前10个月,合肥输出技术合同交易额191.57亿元,同比增长52.8%;吸纳技术合同交易额201.75亿元,同比增长36.4%。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目前,合肥的人才队伍加速集结,创新力量加速释放。合肥汇聚各类人才超200万人,其中已认定高层次人才8000余人,在肥服务院士138人,每10万人口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2.6万人。合肥跻身全球科研城市榜前20位、世界区域创新集群百强,连续3年入选“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


“合肥过去靠创新起家,今天靠创新立家,未来还得靠创新发家。”2021年11月25日,元气森林华东区域总部落户合肥。在元气森林董事长兼CEO唐彬森看来,合肥是一座科里科气的创新之城,正处于发展的“青春期”,活力足、潜力大,备受创新型企业青睐。


近悦远来!一个人选择一座城,是信任;一座城遇到合适的人,是幸运。创新吸引人才,人才推动创新,合肥因人才更精彩,人才因合肥更出彩!


大科学装置集中区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园区。



产业是人才之基,人才是产业之魂。合肥蓬勃发展的战新产业为人才兴业“导航”、为经济发展担纲承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特征和作用更加明显,人才竞争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


善谋者胜,远谋者兴。近年来,合肥大力实施战新产业集聚行动。“芯屏汽合”“急终生智”已成为现象级产业地标。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等3个产业入选首批国家战新产业集群,智能语音产业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聚集,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战新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近六成。今年前10个月,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31.8%,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70.5%。其中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智能语音基地分别增长56.9%、26%和21.1%。


2021年12月3日,合肥新站高新区与合肥颀中封测签署项目合作协议,北京奕斯伟科技集团董事长王东升见证签约。王东升说,合肥发展新兴产业有眼光、有勇气、有担当,是企业的福地。从平板显示,到集成电路,再到新能源汽车等,合肥坚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闯出了产业发展的“合肥奇迹”。显示时代,我们来了;半导体时代,我们又来了。我们一如既往看好合肥、看重合肥,将抓紧布局更多好项目,助力合肥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IC之都。


人才创造力激活产业发展力。合肥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今年有望突破4300家,近两年累计新增预计超过2000家,增量超过存量,实现翻倍式增长。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达61家,居省会城市第6位。截至目前,合肥A股上市公司68家,居省会城市第7位;其中,科创板上市公司13家,居省会城市第2位;目前共有过会待发企业3家、上市待审企业8家、辅导备案企业25家。


当下,合肥正加快实施“2833”产业发展工程,打造2个五千亿级产业集群、8个千亿级产业集群、3个千亿级龙头企业、300个左右“专精特新”企业。


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智能制造“百千万”工程加速推进,培育智能工厂117家、数字化车间超过1100家,“上云用数赋智”企业1.3万家,“白色家电”产量连续10年居全国城市首位,其中,智能家电占比超三成。重大项目持续突破,京东方10.5代线、维信诺6代线、晶合集成、蔚来汽车、欧菲光等投产量产,大众安徽、神州数码、中航锂电、沛顿科技等落地建设,“中国声谷”入园企业过千家、产值过千亿,国盾、国仪、本源等量子企业快速成长。近两年新引进总部类企业160多家。今年前10个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6%,均居省会、长三角城市第2位,高于全国10.7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13.4%。


2021年8月10日,合肥市与中航锂电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合作协议正式签署,总投资248亿元的中航锂电合肥基地项目落地长丰县。中航锂电党委书记、董事长刘静瑜认为,合肥科创实力雄厚、新兴产业势头强劲,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中航锂电是国内领先的动力电池制造商和优秀的汽车公司战略供应商,双方合作其时已至、其势已成。


有实力才有人气,有人气才有福气。合肥有如此众多脚踏实地的家业、用武之地的企业、顶天立地的产业,可以说,没有理由不吸引人才,没有理由不成就人才。


江淮蔚来先进制造基地智能新能源汽车生产线。



人才,最是惹人爱。合肥始终多渠道倾心倾情育才用才,为人才乐业“续航”、为高质量发展厚植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


合肥与时俱进、锐意创新,加快各类人才培养,加快区域人才合作,搭建让人才发光发热的精彩舞台。


——跨界挂职,让人才更能干。发展有需要、合肥有条件、大家有情怀。2021年年初,为充分发挥科创名城人才优势,合肥从大学大院大所引进26位专业人才挂任市直单位副职。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副教授、计算机系主任安鑫,曾挂任市发改委副主任。他认为,“这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有幸能够参与合肥的经济建设,同时借此可以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为合肥的大发展出一份力。”他现已任职长丰县副县长。专业人才的挂任是一次从学界到政界、从学者到管理者的“跨界”,既为地方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持,也为他们自己提供“对策变政策、文章变文件、谋划变规划”的实战平台。


——联合培训,让人才更善干。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高层次,一体化发展离不开人才一体化,构建新格局离不开人才大格局。2020年10月,合肥作为东道主成功举办第三届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人才峰会,与上海松江、杭州、苏州等九市(区)签订系列人才工作合作文件;2021年6月发起举办第一期G60科创走廊高层次人才和人才工作者联合培训班。2021年,合肥选派75名干部前往沪苏浙地区跟班学习,有效拓宽年轻干部锻炼成才渠道。


——职业培训,让人才更会干。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通过线上线下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年培训约12万人次;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实现“招生即招工、入企即入校”,校企联合培养技能人才。已建成国家级大师工作室6家、省级44家、市级88家,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5家、省级4家,省级示范性公共实训基地1家。


聚阳生焰,拢指成拳。国家大局需要在哪里,就把人才汇聚到哪里;全市中心工作在哪里,就把人才吸引到哪里,让广大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让各路高贤聪明才智竞相涌流。


第三届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人才峰会新闻发布会现场。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合肥始终虚怀若谷、虚位以待,广揽天下英才,为人才创业“启航”、让城市发展充满希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近年来,合肥的发展之所以大步迈进、高歌猛进,“法宝”之一就是八方人才汇聚合肥、深耕合肥。


朝中心聚焦、为大局助力。合肥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坚持“走出去、引进来”。2020年启动“智汇合肥高校行”,网上网下“走南闯北”,开辟供需对接、靶向引才、联合培养新路径,初步建立校企沟通对接机制。


2021年,“智汇合肥”品牌再度擦亮。3月,“智汇合肥高校行”面向35家国有企事业单位、283家重点产业企业征集岗位3.6万个,走进13城36校,开展近80场活动,收到简历23万份。


“人才是合肥发展的第一资源和关键要素。”2021年9月18日,“智汇合肥·全球云聘会”重磅启动。1880家重点产业企业线上发布23078个招聘职位,可吸纳就业人数43万人,104所国内外高校近300万人次在线参与。


人才不断,事业永新。今年以来,合肥新增就业参保38万人,其中大学生24万人。


海纳百川,引才用智。正如京东方集团合肥区域党委书记、总经理李宾所言:“合肥呈现出强劲的创新活力、十足的发展活力、广阔的干事舞台,是一座适合年轻人闯一闯、拼一拼的城市。”2010年他硕士毕业,通过校园招聘从西安来到合肥,加入京东方,成为一名彩色滤光片研发工程师,由此开启了在合肥的职业生涯。


安徽安科生物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也是“智汇合肥”众多受益企业之一。“从成立之初的课题小组,发展到如今的首批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批优秀人才的支撑。”安科生物副总裁宋社吾深有感触地说,明年将要上市的一种新药,不仅打破国外垄断,还降低医保成本,惠及更多患者,这些成果都离不开合肥人才的聚集和人才队伍的壮大。


“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各类人才支撑。举办智汇合肥系列活动,就是要创造机遇、创新平台,集聚更多专业紧缺人才、更多优秀大学毕业生,以高质量引才助力高质量发展。肥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真心爱才、悉心育才、精心用才,让人才创业有机遇、发展有平台、事业有成就,努力把人才优势转化为促进发展的优势。


一花引得百花开,百花捧出盛景来。合肥以产聚才、以才兴产,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深度融合,力争五年实现百万大学生在肥就业创业。


合肥,一座年轻的城市,一座越来越成为年轻人喜爱的城市。合肥深情发出邀请,欢迎“风华正茂”的同学,来到“风雨兼程”的合肥,共创“风生水起”的辉煌。


安徽大学校园内,大学生在参加企业招才引智招聘会。 



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为吸引更多人才前来创新创业创造,合肥正努力营造共育共享的人才环境,为人才立业“护航”、让宜居城市溢满芳香。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为人才松绑,完善人才管理制度,做到人才为本、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包容人才。


事业是感召力,环境是吸引力,服务是凝聚力。近年来,合肥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城市发展引来源头活水,注入强劲动力。


——聚焦重点,聚力保障。固其根本、根深叶茂,浚其泉源、源通流畅。“养人的合肥”正在加快打造“人才强市”,积极布局具有战略意义的高科技产业,出台“重点产业人才7条”。新来合肥重点产业企业工作的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在肥无自有住房的,可分别按照不高于90㎡、70㎡和50㎡的标准,免费3年租住国有租赁公司住房。普惠性政策让有“一技之长”的人,在合肥有“一席之地”、能“一展所长”。


——用心服务,用情留人。合肥出台首部关于科技创新的地方性法规,即市科技创新条例,将于明年1月1日施行。将每年9月20日设立为“合肥科技创新日”。成立市科技创新委员会,领导全市科创工作,并邀请专家参与全市科技创新重大决策。2021年2月,在全市科技创新大会上,合肥市为杨金龙、叶向东、陆夕云、吴宜灿、俞书宏5位在肥服务院士颁奖,并给予补助经费。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教授感慨道:“合肥市对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持的力度和强度越来越大。”


以心交心,心心相印。合肥积极落实好各项保障措施,“零距离”联系服务人才、“零懈怠”解决人才急难愁盼,靠优质服务强化人才黏性。2020年以来,合肥市将在肥“两院”院士列为市委保健对象,组织近百名高层次人才参加长三角国情研修,连续三年开展人才服务大调研;开展重点产业企业引进人才奖补,鼓励支持重点企业多方式引进各类人才;发放重点产业企业高层次人才岗位补贴,引导高端人才在肥稳定就业。2021年1-11月,合肥已向1.14万名青年大学生和432名高层次人才发放租房补贴,让人才在合肥安居乐业。


——优化政务,优良环境。合肥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一日办结率、全程网办率实现100%。入选全国十大“办事不跑腿”城市,全国7个网上政务服务能力“非常高”的城市之一,政务环境排名全国第三。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完善规范化常态化沟通机制,力求“随叫随到”,更要“说到做到”。响鼓重锤、重拳出击,有诺必践、承诺必办,持续用力破解上学难、出行难、停车难、拆违难、上楼难、办证难、就医难等30余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群众的幸福感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


——一湖清水,一幅画卷。“登高四望皆奇绝,三面青山一面湖。”良好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合肥抓经济发展的同时,始终没有忘记生态治理,始终用心用情描绘人水和谐、城湖共生的美丽画卷。“大手笔”绘画巢湖,从“大写意”到“工笔画”,从“五大工程”浓墨重彩到“四源同治”精雕细琢,努力“让巢湖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2020年,巢湖整体水质创1979年以来最好纪录。目前,全湖水质稳定保持IV类。计划到2025年,实现巢湖流域国考断面稳定达标,全湖水质稳定Ⅳ类,努力成为大湖治理的典型范例。我们可以期待,八百里巢湖必将呈现出一幅碧水蓝天、烟波浩渺、白鹳云集、鱼跃人欢的美丽景象!盎然绿色,正在成为合肥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良好生态,日益成为庐州百姓幸福生活的常态。


用心专注、贴心服务、悉心呵护,良好的人才环境,让更多人才在茫茫人海中多看合肥一眼,对合肥既能“一见钟情”又能“日久生情”,让“养人之城”更养人、“创新愉快”更愉快!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赵峥研究员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不仅需要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也需要城市层面的生动实践。合肥充分考虑人才发展和城市发展双重需要,着力构筑人才创业创富的创新平台、产业平台,优化人才发展生态和服务环境,厚植爱才用才的人才文化,显著提升了人才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仅增强了合肥城市人才吸引力和竞争力,也为其他城市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示范。”


在赵峥研究员看来:“面向未来,合肥应进一步结合新时代人才发展需求,综合研判和分析城市人才的规模、结构、密度、质量,统筹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加大高品质、可负担、可持续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扩大人才领域的制度性开放步伐,努力为国家人才强国战略探索提供更多实践支撑。”


合肥璀璨夜景。



壮丽新征程已然开启!这是一个大展宏图的时代,这是一片大有可为的热土!


踏上新征程,我们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努力为八方人才“亮灯三千、花开满城”!


踏上新征程,我们走好新的赶考之路,“不敢有丝毫的自满,但怀有无比的自信”,初心如磐,意气风发!


踏上新征程,我们勇当“两个开路先锋”,争当享誉全球的科创名城,“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明其所往,知所趋赴!


挥毫泼墨,奋笔赓续!起笔,即要时代眼光;落笔,力为时代瞩目!




文字 | 全媒体记者 张春林 苏龙鹏

摄影 | 全媒体记者 李亚朝 张大岗 宋炎骏 郭如琦 苏玲 何希斌

编发 | 全媒体编辑 周巧






觉得不错看完点个↙↙↙再分享给更多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