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力争突破1000亿!今年合肥大建设准备这么干……

合肥日报 2022-05-14




建成合肥一中东校区、合肥六中新校区、滨湖国际会展中心二期、市科技馆新馆(自然博物馆)、市中心图书馆、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重点项目……

今年合肥将持续提升城市能级,补齐民生短板弱项,全年大建设投资力争突破1000亿元,完成征迁面积力争保持千万平方米以上;印发《合肥市城市更新工作暂行办法》,聚焦“一镇三片+N点”,打造城市更新“样板间”。






掀起新一轮大建设热潮


持续提升城市能级,补齐民生短板弱项,全年大建设投资力争突破1000亿元,完成征迁面积力争保持千万平方米以上。

推进“时钟”型铁路枢纽体系建设,加快大外环高速建设;

确保实现轨道交通5号线北段、1号线三期工程开通运营,力争实现2、3、4号线延长线土建工程收尾,稳步推进6、7、8号线一期工程及机场S1线工程建设;

构建“五横七纵多加密”快速路网,实现畅通二环全线贯通,建成方兴大道(汕头路-南淝河路)等快速路,加快宿松路、金寨路、合六路等快速化改造;

提供更加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建成合肥一中东校区、合肥六中新校区、滨湖国际会展中心二期、市科技馆新馆(自然博物馆)、市中心图书馆、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重点项目;

持续提升城市水环境,建成钟油坊等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0万吨/日;实施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专项行动,新建排水管网200公里;

开展大建设规建管和平台化运营改革,探索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资本市场互助共赢。


合肥一中东校区挑灯夜“建”。



全面启动城市更新


印发《合肥市城市更新工作暂行办法》,聚焦“一镇三片+N点”,打造城市更新“样板间”。


开工建设园博小镇,与园博园“整体规划、整体建设、整体运营”,打造全国城市更新示范项目;

开展老合钢片区更新改造,结合工业文明保护和产业空间打造城市新型产业园区;

启动老城片区“减法”行动,盘活存量闲置资产,降低老城区老旧建筑密度,提高老城区的通透性和舒适性;

推进卫岗王卫片区整治更新,探索“轨道TOD综合开发”与片区改造相结合,切实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同步实施一批更新项目,加快电机厂、大窑湾等片区整体更新改造,完成淮河路步行街中片区、拱辰街二期等项目综合改造提升,启动全民健身中心、市府广场区域、拱辰街三期、服装原创设计基地等改造工作。

持续推进三个专项行动,实施打通“断头路”项目30项,治理拥堵点15处,新增停车泊位约9万个,新增充电桩约8000个。


公共停车泊位。



加快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补齐老城区短板弱项,加快片区建设和新型城镇化,推进城乡建设发展质量再上台阶

开展消防无水小区改造、大市场整治攻坚行动,全面摸清改造底数,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年内完成60个消防设施已验收未移交小区改造任务,力争完成所有大市场搬迁项目的方案制定;

改造64个居民小区二次供水泵房等设施,切实解决城市供水“最后一米”的安全问题;

加快五大片区建设,建成庐州大道、小蜀山东路、新G206连接线(三国城路)等片区重点市政道路,开工建设青海路、龙岗路、南苑路等;

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功能,提升改造乡镇老旧学校、卫生院等公共场所,高标准建设一批卫星镇、特色镇;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全年计划改造农村危房230户,动态消除C、D级危房;

加强老村落、老建筑保护修缮,规范农房建设管理,不断美化村庄建筑风貌。


瑶海湾湿地公园。



建立城市安全智慧化保障体系


全面总结评估城市生命线一期、二期项目,制定完善相关标准,谋划三期项目建设,完成高风险区域燃气监测预警,实现市县重点区域监测全域覆盖。

建成磨墩水库至七水厂原水管、四水厂迁建、五水厂污泥干化等工程,力争实现环城天然气高压管线全线闭环运行,加快推进龙河口引水、六水厂提升改造、庐江龙桥LNG储气调峰设施、新能热电联产等项目建设;

常态化开展市政路桥探测检测、悬挂绿化更新、照明设施养护、病害窨井整治、占道电杆迁改等工作,进一步配强应急保障力量,完善全市市政设施数据库;

深入推进燃气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瓶装液化气市场;

持续开展内涝隐患点排查整治,强化流域洪涝和自然灾害风险监测预警,建立健全城区水系、排水管网与周边河湖库等联排联调,注重市区(县)联通联动,实现城市防洪快速反应、精准调度;

依托数字化平台开展工程质量安全全过程控制,实现建设、监管一张图,系统以外无变更;

对危大工程、安全生产标准化等进行信息化管理,推进上线人脸识别功能,实现安管岗位“人证合一”,精准有效惩戒事故责任主体。

强化政府投资项目监管,开展建筑施工安全集中整治。


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系统。



持续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


打好“帮扶、信用、监管”组合拳,全年力争完成建筑业产值5600亿元,同比增长超10%。在发展总部经济、转变工程建设组织模式、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出台系列政策文件,确保措施落地见效,企业得到实惠。


制定出台《合肥市建筑市场信用管理办法》,细化优化施工总承包、监理企业信用评价标准,强化外部监督,进一步提高信用评价公信力;

制定出台《合肥市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在省内率先提升节能设计标准,启用合肥市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

加快推进BIM技术在工程设计和施工阶段的应用,组织实施市级建设科技计划项目。全面推广装配式建筑,力争实现新开工面积1200万平方米,不断扩大装配式建筑在商品房、市政设施、农房等领域应用;

积极推进审批制度、营商环境、证照分离等重大改革事项,深入实施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标准化建设,围绕服务对象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主动作为、细化措施、提高质量,真正把好事办好,赢得群众满意。


资料图




来源 | 华新红 综合 合肥城乡建设微信公众号

图片 | 本报资料图

编发 | 全媒体编辑 韩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