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已较去年推迟37天!合肥如何做到的?

合肥日报 2022-08-05

盛夏时节的八百里巢湖

水清岸绿、鸟翔鱼跃、风光秀美行走在巢湖岸边已基本看不到蓝藻堆积也闻不到蓝藻异味映入眼帘的则是水天一色的广阔碧绿青翠的爽朗百鸟高飞的欢快

俯瞰巢湖沿岸肥东县长临河镇段。


去年

巢湖首次出现大规模蓝藻水华时间

较前年推迟了56天

今年截至7月8日

无明显蓝藻水华已较去年推迟37天

蓝藻防控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




57岁的孟雪松,自2019年起就在湖区与蓝藻打交道,亲眼见证了巢湖蓝藻的变化。“往年这个时候我们的深井设备都是24小时运转。今年到目前基本看不到蓝藻,感觉巢湖的水质越来越好了!”
“我们‘闻’到了巢湖水质的可喜变化!”
“家在滨湖,没有闻到异味,治理蓝藻的工作人员辛苦了!”
“最近去巢湖边玩了一圈,确实没有什么异味!”
“一年比一年的效果明显!”……广大网友纷纷点赞。


7月4日,白鹭在合肥湖滨国家湿地公园觅食休憩。全媒体记者 张大岗 摄


巢湖蓝藻一年比一年少


7月6日上午,丙子河1号深井加压控藻平台上,孟雪松和几位同事正在值守。


这个平台由深潜式高压控藻设备、可升降式操作平台、高效可调式涡井取藻器、钢结构走道、水上配套蓝藻导流围隔等设备组成,日处理藻水可达8.64万立方米。


深井加压控藻平台设备。全媒体记者 华新红 摄

现场,伴随机器的轰鸣声,巢湖中的大量水体随着压力灌入深井。“这个井深达78米,吸入的蓝藻细胞内气囊结构产生0.5-0.7Mpa的压力使其瘪塌,蓝藻细胞无法上浮而沉底。简单地说,就是让它们深陷湖底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死亡分解后被水生物净化。”包河区生态环境分局副局长张从进介绍。


深井加压控藻平台正在工作。全媒体记者 华新红 摄

望着广阔的湖面,孟雪松一脸兴奋。老孟以前是巢湖渔民,如今每天守护着巢湖,且成效明显,十分自豪。“你看!现在湖面基本看不到蓝藻,没有异味!目前我们的工作量比去年轻多了,从早上7点值守到晚上7点,往年基本上是24小时轮值。我家也在附近,也是受益者。我们不会懈怠,每天会坚守岗位。”


如今,在包河区,像这样的深井加压控藻平台已建有4座,全部投入运营,日处理能力达38.64万立方米。


距离丙子河1号深井不远的塘西河藻水分离站,相比往年同时期安静许多。走进分离站车间,工人们同样在值守,不过现场的设备并没有运转。


工人在塘西河藻水分离站值守(资料图,高勇 摄)

“沿湖有20多个打捞平台的藻水会进入我们的分离站。对于蓝藻,我们坚持发现即捞,日产日清。这两天没有发现,所以设备处于停机状态。”塘西河藻水分离站站长汪春年说,分离站主要通过分离与脱水工艺处理蓝藻。


家住滨湖润园的汪春年感叹,巢湖蓝藻是一年比一年少,治理成效显著。“2019年,我们处理了1万多吨,2021年处理了6000多吨。今年到目前为止只处理了几十吨。”汪春年说,以前因为有蓝藻异味,小区居民在家连门窗都不敢开。“现在基本没异味了!很多人没事还到湖边公园散散步,心情愉悦!”


划分网格责任到人日产日清


蓝藻防控是重大民生工程。今年以来,我市强化“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科学预警、及时响应、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防控体系,提高巢湖蓝藻应急处置能力,坚决打好蓝藻防控攻坚战。


“早在今年3月份,我市就提前调度布置,要求各地各部门进一步落实责任,细化举措,配齐配足人员、设施、设备,提前做好各类打捞设施设备添置、维修、保养。4月1日起,正式开展蓝藻应急防控。”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


设置在巢湖岸边的推流器正不停转动使水体流动,让蓝藻不靠岸聚集 。全媒体记者 张大岗 摄


据了解,我市建立了三级网格化防控打捞责任体系,全市共划分一级网格5个、二级网格18个、3级网格65个,并明确各网格负责人、防控范围、重点防控区域、打捞人员和打捞处置设施设备。建立市级巡查督导机制,3个市级督查组每周常态化开展蓝藻防控工作现场检查。


目前,我市基本构建了以蓝藻深井处理装置和藻水分离站为重点,蓝藻磁捕船为配套,蓝藻围隔、推流器等为基础的巢湖蓝藻水华应急处置设施体系。“环湖已建成藻水分离站5座,打捞平台44座,深井处理装置7座,另外拥有蓝藻磁捕船4艘、其他各类打捞船只146艘、推流器等控藻设施400余个,建成阻藻围隔(围堰)90余公里。”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


蓝藻磁捕船(图源:安徽第一城区包河区)


持续综合治理巢湖水质稳定


蓝藻治理是世界性难题。阶段性成效的取得,与巢湖综合治理密不可分。


近年来,我市坚持系统治理、科学治理、依法治理,全面实施碧水、安澜、生态修复、绿色发展、富民共享“五大工程”点源、线源、面源、内源“四源同治”,“让巢湖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


“2012年开始巢湖综合治理以来,共完成投资400多亿元,其中2020年8月至今完成投资130多亿元。”省巢管局相关负责人说。


俯瞰巢湖沿岸肥东县长临河镇段。陈振 全媒体记者 郭如琦 摄

据生态环境部反馈数据,今年1-5月,巢湖东、西半湖和全湖水质均值均为Ⅳ类,与2021年同期相比,巢湖东、西半湖和全湖主要污染物总磷分别同比下降11.9%、18.2%和14.7%。


“除气候等自然因素外,巢湖蓝藻减少与地方政府强力治理是分不开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史小丽表示。


远谋近施、标本兼治,加快进程、久久为功。当前,合肥正有力有序有效推进“五大工程”“四源同治”,早日实现全湖稳定三类水,市民将看到更大变化、闻到更大变化。


——延伸阅读——


蓝藻治理有哪些设施、方法和技术?今天我们为大家介绍一些。
首先来看看
位于环巢湖沿岸长临河辖区的一座藻水分离站


长临河藻水分离站外景。陈振 全媒体记者 郭如琦 摄


这座藻水分离站

负责沿岸蓝藻的日常巡查

监测沿湖蓝藻的生成动态

以及蓝藻收集打捞后的分离


站外的打捞平台,沿岸共设有11座。陈振 全媒体记者 郭如琦 摄


往年,在蓝藻大规模聚集时,藻水分离站开启“绿色治藻”模式,将湖面的蓝藻收集打捞后,通过管道运输至分离站内,再进行囊团破壁、沉降后,分离形成藻渣和去藻水。藻渣再脱水,形成含水率为85%-90%的藻泥,藻泥外运至第三方资源化利用,去藻水(无色透明、蓝藻去除率≥95%)则排入湿地再净化


工作人员在沉降池前巡查。陈振 全媒体记者 郭如琦 摄
据肥东县长临河镇环保办主任宋晓飞介绍今年入夏以来该区域未形成大规模聚集蓝藻截至6月底仅生产藻泥21吨而去年同期为126.6吨


在肥东县长临河藻水分离站内,工作人员正在记录设备的各项数据。陈振 全媒体记者 郭如琦 摄



再来认识

一款能自动找蓝藻灭杀的产品

以及一款蓝藻监测设备


7月6日上午,中国环境谷水环境医院地空天一体化蓝藻监测治理试点在蜀山区黑池坝开展。


当天上午,工作人员向水中撒下白色颗粒状的治理产品,白色物质随着水波逐渐扩散开来,很快就铺满了沿岸的水面。“蓝藻治理重在预防。”蔚绿环境大中华区总经理王朴说,该治理产品是缓释型,可以漂浮在水面上,自动找寻蓝藻进行灭杀,不会对水体产生二次污染,效果可持续一个多月。



随后,第三方检测机构人员不时地提取水样,通过蓝藻监测设备实时检测水体治理效果和治理产品的安全性。


据了解,该蓝藻监测设备由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制。“在水体治理过程中,治理是末端手段,最前端的就是监测。”该研究院博士生导师殷高方说,设备可以监测水里的藻类叶绿素含量、藻类活性(长势、爆发期、衰亡期)等参数,形成水质发展趋势,提供综合诊断信息;同时,实时跟踪治理效果,掌握治理后的藻类状态和变化。



此次试点由合肥中科环境监测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有限公司联合北京蔚绿水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其中,采用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蓝藻监测设备对试点水体进行24小时无间断监测,由第三方检测机构实时检测治理效果及治理产品的安全性,确保治理产品无污染、无公害,形成蓝藻“在线监测+治理”的新模式。


中科环境项目负责人张翔说,通过“在线监测+治理”的试点模式,可以形成蓝藻治理大数据,为蓝藻的有效防控、精准治理,以及蓝藻的生命周期研究和水体治理提供数据支撑。



文字 | 季云冈 全媒体记者 华新红 郭如琦 苏龙鹏

剪辑 | 全媒体编辑 程晓丹 实习生 周桂凤

编发 | 全媒体编辑 周巧 吴青培

出品 | “政在进行”融媒体工作室、“看合肥”融媒体工作室、“湖畔点经”融媒体工作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