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感念师恩情,讲述大先生 ——“我心目中的大先生”校内网络投票


感念师恩情,讲述大先生


三尺讲台存日月

一支粉笔写春秋

长大方感少年志

回首方知先生恩


由北京学联牵头组织开展的感念师恩情,讲述大先生——“我心目中的大先生”活动旨在通过充分挖掘各高校教师的榜样事迹,讲述培育学生品德修养,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大先生”的感人故事,引导青年学子积极主动地向辛勤付出的教育工作者表达内心的崇高敬意和尊师重教之情。

为选树典型、助推新型师生、导学关系的建立与优化,现有10名我校不同学院推荐的教师参加校级评选,通过网络投票的方式确定最终推荐名单。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些教师的优秀事迹吧~

园艺学院  李险峰

自任教三十余年,农大任教二十年来,他始终坚持德育美育为先、素质技能均衡发展的原则,立足园林学科、面向全校,协助学生在大学期间逐步建立健全人格与价值观。通过水彩风景画、国外现代园林发展、设计实践studio等本科与硕士课程,逐步带领学生从体会艺术表达手段到思考设计方法,建立平等交流的师生合作氛围,并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受到学生的广泛喜爱。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美术鉴赏与实践》核心通识课,通过授课、观展、艺术创作等板块引导学生体会真善美在艺术与生活中的统一,迄今连续举办学生作品展览四届,加强了中国农业大学在人文艺术领域的课程建设。始终坚持教学、科研与实践相结合,主持公共艺术景观设计、生态规划、乡村产业规划等省部级、市级项目,参加国际级、国家级、省部级公共艺术展览十余项,发表中文核心、CSSCI论文二十余篇。

生物学院 陈文新

自1959年1月回国至今,陈文新院士一直从事土壤微生物学与细菌分类学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她曾主持我国根瘤菌资源调查与分类工作,组织100余名同行共同完成了全国32个省(市)700多个县豆科植物结瘤情况的调查;2001年建立国际上根瘤菌数量最大的根瘤菌资源库;发表2个根瘤菌新属;从分类学角度获得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共生关系的新认识;发表SCI文章120余篇。她先后获得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2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自然科学一等奖等奖项,2009年当选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三农”模范人物。心系“三农”,奋斗不止,现今95岁的陈文新院士热心于优良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体系在农牧业生产中的推广,关注着农民的温饱和小康。

资源与环境学院 崔振岭 

作为一名70后青年教师和学院院长,他始终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出发,针对“如何以更低的资源环境代价保障粮食安全”国际农业课题,组建师生团队开展工作,提出的田间化肥管理实现了土壤改良、粮食增产、遏制土壤退化和水质污染,在我国小麦、玉米主产区推广面积达2000多万亩,实现粮食增产10%,节省肥料12-18%,节本增效达14.38亿元。同时他在2017年作为全球唯一代表入选世界粮食奖。作为学科主要教学和科研骨干,他始终以“教书育才,治富农民”为己任,创新和完善养分管理系列课程。组织和管理曲周高产高效长期定位试验;积极参与曲周王庄、杭锦后旗等科技小院社会服务工作。目前获授权发明专利6项,发表Nature论文2篇、PNAS及Nature food各一篇,SCI论文79篇。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俞英

她年满五十,一直坚守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始终把国家的需要作为自己的研究和攻关方向,围绕高产奶牛抗病力降低问题潜心研究,系统研究抗病性状的遗传基础和表观遗传机制,研发的奶牛乳房炎分子检测芯片及风险评估体系成功应用于北京、新疆等地核心奶牛群乳房炎防控,创新发现“病原物刺激母畜后,其后代的繁殖、免疫等性状受表观遗传的显著调控”,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作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主讲教师,和团队老师一起创立本科生育人平台“牛百科”逾15年,先后有300余名本科生参加平台实践锻炼;用独创的“人人时时处处”法培养学生。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2次,主持市校院级教改项目8项,获教学奖3次,获授权发明专利8项,发表研究论文120余篇。

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廖小军

廖小军,二级教授,现任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农业科技杰出人才。曾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国家专利优秀奖1项,并先后获得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突出贡献奖和创新奖。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专项首席专家,先后主持“十二五”86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等30余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0余件;发表SCI收录论文150余篇,累计被引用6000余次,2014-2021连续七年被爱思唯尔评为农业与生物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中国高被引用学者。

他聚焦科技,产业扶贫,利用超高压果蔬加工产业技术带动许多地方摆脱贫困,迈入小康。从贵州安顺到新疆喀什,再到山东青岛,他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只为利用科学技术帮助贫困果农走上富裕路。一颗颗鲜红的辣椒,象征着他科技扶贫兴农的初心与决心,在山东、云南、贵州、新疆带动农户们发家致富摆脱贫困,为祖国的脱贫攻坚大业增添一抹中农大食院的红。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赵明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一名在高校工作三十八年,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一线教师,赵明老师始终把教书育人放在工作首位,为人师表,爱岗敬业,认真钻研业务,教学工作兢兢业业,对学生和教学有着强烈的责任感。根据人才培养需要,先后开设并主讲了《计算机图形学》、《人工智能导论》、《信息与计算思维导论》、《Python语言程序设计》、《Python与数据科学》等7门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涉及专业基础课、选修课和全校核心通识课,授课学生基本覆盖全校各个学院大一到大四学生,受到学生广泛好评。

赵老师在教学方法改进、教学内容的更新、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改革,承担省部级和校级教改项目9项。以第1作者发表教学改革论文9篇,曾多次获得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和一等奖等一系列教学成果奖。2013年荣获中国农业大学首届大北农教学名师称号, 2017年主讲的《计算机图形学》慕课被评为首届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2020年荣获北京市教学名师奖称号。

理学院 周志强 

他是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北京市教学名师、宝钢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获得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师德先锋等称号。他指导的博士研究生中多人获得校级及以上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其中1人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人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被学生评选为中国农业大学首届“师恩杯”我最喜爱的导师。他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组建名师工作室,促进了各学科课程思政建设,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培育了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及数名“立德树人”好老师;他与贫困县建立了教学科研基地,形成助力教育扶贫典型案例,受到多家媒体报道,产生较好社会效应。他所带领的理学院党委成为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所带领的党支部遴选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单位。

经济管理学院 臧日宏

作为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他践行“教书育人”的价值观,视教学为神圣,以自己的真诚与执着坚守三尺讲台三十多年,甘做学生的铺路石子和良师益友,以优秀的教学成果获得社会肯定和学生的喜爱,历次被学生评为学校魅力教师。他将活生生的现实融入浩瀚的经济学海洋,学则深入透彻,教则鞭辟入里。将自己的学识奉献于社会,用经济学诠释着社会人生,凭他在教学上的“真功夫、真态度、真性情”的“三昧真火”为学校增光添彩。

他带领教学团队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探索并实践了“启发式教+合作式学”为特征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创新,并获得2021首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所讲授的课程入选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线上课程获智慧树平台“一流高校精品课程”称号。

人文与发展学院 孙庆忠 

他是中国农业大学首批“教学名师”之一,他是历届学生公认的“魅力教师”。他的课堂是滋养心灵的纯美空间,有广博的知识、深邃的哲理,还有美妙的,如散文诗般的语言。在他的课堂上没有无名氏,他能记住每一位学生的名字。每年的寒暑假,他都是和学生们在田野调研中度过的。陕西泥河沟村、河北王金庄村、云南瓦那村……他们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挖掘民间文化、存留乡村记忆、探寻乡村振兴之路。他把田野比喻为社会学专业学生的“成年礼”,经过田野的洗礼,学生们了解了社会、热爱了社会学、懂得了社会责任与担当。妙峰山研究丛书、泥河沟研究丛书,还有一个又一个教研实践基地,浸满了他教书育人的深情,留下了他扎根乡土的印记。

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晖

她16年来勤勉奋斗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线,致力于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成效显著。她爱生如子,关注青年全面健康发展,资助学生延续创业梦想,引导学生走出抑郁,帮助学生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选择,成为大学生思想和精神的引路人。她教学与科研并重,严谨治学,深入研究“三农”问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重要项目十余项,研究成果丰硕。她实干担当,锐意进取,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近年来在人才队伍、教学、科研等方面实现了一系列新突破,学院入选首批北京市重点马院。她多次荣获中国农业大学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被评为首批“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级教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7年度影响力人物”等。


请来扫描下方二维码

为你心仪的教师投上宝贵的一票吧!

投票时间

7-26 18:00—7-28 17:00

投票规则

 每个微信可投2票

至多为同一位老师投1票

 

感谢同学们的投票

最终结果如何

敬请关注后续推送~


编辑 | 文化创意部 于惠

责编 | 文化创意部 陈秋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