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联微评第115期 | 金程远:新时代爱国主义情怀的“变”与“不变”

金程远 福建师范大学学生工作处 2021-03-13

【小联微评】特邀我校辅导员和同学们,从他们的视角“微”观时政,“评”论热点,和我们一起分享他们的立场、观点和态度,也为同学们更好地认知、理解社会热点问题,提供向导与参考。新时代爱国主义情怀的“变”与“不变”

马克思主义学院  金程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到了南开大学老校长张伯苓先生的“爱国三问”。1935年,张伯苓校长在南开大学开学典礼上,问了师生三个问题,即“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在当时中华民族危亡之际,这朴素的三问,点燃了师生的爱国斗志。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始终是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也是从古至今亘古不变的话题。

今年,我们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时代在发展、国家在变化,在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里,重谈“爱国主义情怀”的话题,一起探寻新时代爱国主义情怀的“变”与“不变”,我想对于我们每一个大学生来说都有着特殊且重要的意义。孙中山先生就曾说过,“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爱国主义是不是可以弱化了”“新时代我们大学生如何爱国”……这些问题首先都需要从新时代爱国主义情怀之“变”里去理解和把握。

一是把握形势之变,从复杂环境中激发爱国斗志。历史上,我们经历和推崇的爱国主义英雄都在保家卫国中浴血奋战,“宁做流浪汉,不做亡国奴”的呐喊刻骨铭心。今天的中国远离了战火的硝烟,也已经告别了饥不果腹的困难时期,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时代的主题,那么爱国主义是不是可以弱化了呢?要知道,随着中国的繁荣发展和在国际上影响力的不断上升,外部势力对我们的干扰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我国周边安全面临着巨大挑战,西方意识形态的隐蔽性渗透强烈冲击着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各种错误思潮和观点的侵蚀使得我们国家的发展环境错综复杂,形势依然严峻,发扬爱国斗争精神可以说是一刻不容放缓。

二是把握基础之变,从伟大成就中增强兴国自信。很多时候,我们这一代人的爱国主义情怀的萌芽来自于中国近代的屈辱史教育,从签订割地赔款的不平等条约到认清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再到救亡图存的艰难胜利,无数爱国仁人志士做出了巨大的牺牲。读史可以明志,但是多关注当代可以增强信心,我们不能简单地把爱国主义等同于近代的“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追溯,更要认识到爱国主义体现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进程中。中国如今正阔步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我们要从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中找到兴国的自信,在新的基础上展望国家的美好未来。

三是把握主题之变,从征程目标中牢记强国使命。不同的历史时代,爱国主义有不同的主题,中国近代的爱国主义主题就是抵御外来侵略和民族的救亡图存。如今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时代发生了巨大变化,爱国主义的主题也要随之转化,才能更好地汇聚力量为国家富强、民族发展作出贡献。新时代承载着中国共产党新的历史使命,也凝结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憧憬和不懈追求。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爱国的主题,也是每一个大学生怀揣强国之志的使命。

当然,在把握新时代爱国主义情怀新变化的同时,还应看到这其中“不变”的就是长久以来,亿万中华儿女始终秉承家国情怀,把个体价值、家庭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推动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种情怀是对国家和民族的浓浓之情、拳拳之心,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特殊品质,多少年来,从没改变过这份真挚的感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对于每一个新时代青年来说,爱国就是“要把学习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宏大目标结合起来,为之而奋斗。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才能作出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贡献。”


【小联微评】将每周定期推送微评文章,欢迎大家围观点赞、阅读转发!也欢迎广大老师和同学们积极投稿!

投稿邮箱:845598409@qq.com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学生工作部(处)

责任编辑:裘璐


近期热门文章

♪ 我校学生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 砥砺风华七十载,“易”心共创新时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