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联微评第141期 | “马克思主义能给予我们什么”演讲:青山从不负人心

学工君 福建师范大学学生工作处 2021-03-12

【小联微评】近期的“小联微评”,我们特邀了在“马克思主义能够给予我们什么暨学习新思想 拥抱新时代”第三届福建省高校大学生主题征文和微演讲总决赛中获得佳绩的同学,与大家分享他们对新时代新思想的感悟,通过朋辈力量引导同学们提升网络素养,引领正确思维潮流方向,促进同学们思辨能力的提升。

青山不负人心

马克思主义学院  李诗琪 

十七年前,武平县捷文村的村民李桂林领到了全国第一本新版林权证,这本沉甸甸的林权证,承载着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同志对武平人民的关切与希冀,亦开启了武平以绿色发展促进百姓增收的崛起之路。武平作为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第一县,是习近平总书记亲手抓起、亲自主导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发源地。

于武平镇首发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被称为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中国农村的又一场伟大革命。集体林权制改革林业改革以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受益权为主要内容,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林权制度改革的始终,解放发展林业生产力,为生态保护、农民增收带来强大发展动能,探索出一条以绿色发展促进人民增收的林改道路。


敢为天下先勇担林改探路者

首启林改。2001年之前,武平同全国大小林区一样,虽然开展了林业“三定”等工作,但由于原有改革尚未触及产权问题,集体林产权不清、经营主体不明等体制机制问题未得到解决,严重挫伤林农的积极性。武平林业发展面临着乱砍滥伐难制止、林火扑救难动员、造林育林难投入、林业产业难发展、望着青山难收益的“五难困境”,这也是当时全国林业普遍的困境。为破解这一难题,2001年6月,武平以捷文村为试点,率先在全国开展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捷文村从多数村民利益出发,按照“山要平均分,山要群众自己分”的原则,将集体山林平均分给农户,并于2001年12月底颁发了第一本林权证书,由此拉开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大幕。2002年4月,在总结捷文村等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武平县正式出台《关于深化集体林地林木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由此展开全县范围的林业改革。

一锤定音。由于这一做法在当时既没有具体的政策授权,也没有以往的经验作为借鉴,干部群众心中都不踏实。在这关键时刻,2002年6月,时任福建省长习近平同志到武平调研,充分肯定武平林业改革做法,作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从山下转向山上”重要指示,为捷文村林业改革一锤定音,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

突破瓶颈。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经营难”“融资难”“保护难”成了林改进程中的新难题。对此,从探路到拓路,武平以自我革命精神创造性地实现了“三个率先”:率先探索林权抵押贷款,实现林权资源向资本的转变,解决林因资金不足经营难的困扰;率先成立林权收储担保机构,为林权抵押贷款提供担保、收储服务,使得银行放贷放心、林农贷款省心;率先开展商品林赎买模式,维护林林农合法权益,破解了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采伐与生态保护的矛盾。“三个率先”有效地突破了林业改革的瓶颈,助推林业改革的深化与发展。


林改成果丰硕昭示绿色发展美好未来

(一)守好绿水青山,筑牢经济发展生态根基

马克思的生态思想以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为基本出发点,从本质上揭示了人类与自然界该如何相处,即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其生产生活均离不开自然界。这便要求我们遵循客观规律,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武平林改正是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理论在中国大地上的生动实践。

林业改革之前,农护林积极性低,滥砍乱伐现象屡禁不止,林业生态保护与农民经济效益相冲突,究其原因林是人与自然关系不和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现山林均分到户,充分激发林农的种林护林积极性,不仅没有出现乱砍滥伐问题,反而出现了全家护林、合作早里面、昼夜守护的可喜场景。武平林改初步缓解了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的矛盾并牢牢守住了绿水青山。青山亦不负人心,林改十七载,武平共完成植树造林71.5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84.2%,林木蓄积量从2001年的910万立方米增加至2179万立方米。“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进典型县”“全国绿化模范县”等荣誉和赞誉使武平故事越来越精彩,亦为武平地区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打下厚实的生态基础。

(二)开辟森林经营新模式,实现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

马克思认为,和谐相处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归宿,而实践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桥梁。这要求我们,在通过实践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应遵循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由此人类和自然界的和谐共生。在不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的发展过程中,武平以以出色的实践成果成果印证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林改十七载,武平积极探索森林经营新模式,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层面把握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协同发展。一是,充分利用林业资源与林荫空间两大优势,发展林下经济并协调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充分挖掘绿水青山的经济效益保障林农增收。二是,依托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森林旅游,并鼓励群众通过开办森林人家、售卖特色林产品等方式,参与森林旅游共享发展红利。武平通过实践与探索把握好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以高质量大展的森林经营新模式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发展理念,昭示这着生态与经济的协同发展的美好未来。


总结推广经验共绘生态文明新篇章

林改十七载,武平县自觉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践行兴林富民的绿色发展道路。2017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林改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福建地区以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为契机,通过总结经验与交流推广,继续深化林业改革,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武平经验是福建生态文明建设历程中一面鲜艳的旗帜,武平林改成功经验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我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与人类社会发展的辩证逻辑。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位置;党的十九大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则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这些举措,充分体现了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更闪烁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智慧光芒,为新时代科学把握和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提供了根本遵循。习总书记对武平的引领与关切,为武平林改开好头、定好调、布好局。武平林改更是以丰硕的发展成果印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兴林富民的绿色发展之路会越走越宽。

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直接源头,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方法论指导。习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连续提出9个学习马克思,其中特别强调了“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武平林改正是在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的指导下,践行“绿水青山便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有效释放地区生态的发展活力,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武平经验对于全省乃至全国林改的重要启示在于: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只有把握好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推动生态与经济的协同发展。

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认为,人民尊重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只有充分尊重群众意见,真心为群众谋福利,才能充分发挥群众力量。从充分尊重群众意见实现“分山到户”到探索商品林赎买制度维护群众经济利益,再到不断深化林改实现兴林富民,武平林改充分发杨了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正是因为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推进林业改革,我们党将人民的诉求、人民的力量、人民的意志,转化成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深沉力量。这便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的生动写照!

构建绿色发展长效机制。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长期的重要工作。武平林改历经十七年的大胆探索、困难突破、持续改革,积极协调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初步构建了绿色发展的长久机制,让青山绿水源源不断溢出生态红利。在生态建设方面,武平生态环境质量因森林覆盖率高、生物多样性好、生态系统稳定而居全省第二位,并蝉联福建“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在经济发展方面,武平县财政收入增长近10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近万元,实现从国定贫困县到“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的转变。绿色发展方式与生活方式并非一日之功,深化林业改革,转变发展方式,共建和谐生态,每一位群众都是践行者,推动者。

青山从不负人心。国内尚未得到有效发展的的山区和林区,要想继续深化集体制林权改革,使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更好的成效,应充分学习、借鉴、推广武平经验,继续以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为支撑,结合地域发展实际,将新时期的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林业改革之中。与此同时妥善处理人与自然的诸多问题,破解地区林业发展的困境,探索建设符合自身发展的绿色发展机制,为青山常在贡献地区力量,创造生态与经济双赢局面,共同绘制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小联微评】将每周定期推送微评文章,欢迎大家围观点赞、阅读转发!也欢迎广大老师和同学们积极投稿!

投稿邮箱:845598409@qq.com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学生工作部(处)

责任编辑:陈淑芬


近期热门文章:

 小联微评第140期 | “马克思主义能给予我们什么”演讲: 承青年之志,宏爱国之情

闽侯县教育局关于招聘福建师范大学2020届师范类优秀本科毕业生的公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