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诗歌来到美术馆No.68】娜夜 | 我最好的诗篇来自冬天的北方


诗歌来到美术馆第六十八期邀请的诗人娜夜,至今出版了8本诗集,荣获鲁迅文学奖、十月文学奖、人民文学奖、天问诗歌奖等奖项。娜夜出生辽宁兴城,在西北成长。2011年开始了迁徙的生活,兰州,西安,重庆,郑州。“移居”生活作用着她的写作。她的诗从内心转向更广阔的世界,而大西北的辽阔与苍凉构成了其生命和诗歌的底色。诗人、批评家耿占春评价道:“她怀着一颗不知疲倦的心,洞察现代社会的危机所在,也出人意料地在她长期生活的大西北荒凉景象中辨认出救赎的象征。娜夜的诗意味着一个诗人在一个粗鄙的经验世界里进行微妙的意义实践,她是当代中国成就卓越的诗人之一,也是为数不多越写越好,继续生成着的未来诗人。





左:诗人娜夜 右:主持人沈苇


娜夜认为诗人的天赋与生俱来,她用儿时的一件小事,认定自己此生必定是个诗人。7岁的一个冬天,在西北高原,和孩子们一起抓麻雀,用网去捕的,在地上撒谷粒,觅食的麻雀或许就会被罩住。有的小朋友用弹弓。而她则是在雪地上写了一个“鸟”字,等着你下来。7岁的她认为鸟看见了这个字就会站在这里,与自己相认。”现场她依然若有所思,似乎鸟儿应该站在那里。






“大西北贫瘠荒凉,草木空荡,高中毕业时我只认识几种植物,芨芨草、骆驼刺,沙枣树,白杨树。后来我想,正是这种恶劣的环境,给了这片土地上的诗人这样的启示:自然环境越荒芜,内心越要丰盈,要在心里长出草木,湖泊。”因为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家中有很多书,自小就随父母阅读。娜夜六岁开始学小提琴,后来自修钢琴。她的诗注重内在韵律,受益于多年的音乐训练。“我在乎一首诗的语感,与我而言,和诗人的立场一样重要。”





主持人沈苇评价娜夜早期的诗歌是内视的,而近年则不断导向外部,是一种面向更广阔世界的创作。她自己也谈到,“每个诗人的生命阅历都会对其写作带来影响,无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你都要接受。”来到本次活动现场的评论家、诗人何向阳女士认为,地理的迁徙实际上打开了诗人的心理空间。“她的诗会有一种瞬间的触动感,娜夜把外向的风景全部划掉,变成最能打动她心灵的点,然后将其放大。”






娜夜对汉语运用有一种神圣感。对于她而言,诗歌的意义意味着生活中有时自己还是个诗人,“赞美中隐含祈祷,在某个黄昏或深夜完成一首诗的可能,在自然面前更谦卑的姿态,意味着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像一个寻找自己声音的哑孩子。”




   诗歌交流环节(部分)



01

起风了



起风了   我爱你   芦苇

野茫茫的一片

顺着风

 

在这遥远的地方   不需要

思想

只需要芦苇

顺着风

 

野茫茫的一片

像我们的爱   没有内容



这首诗是娜夜的成名作。1998年发表于《星星》诗刊,也是她的代表作之一,备受读者喜欢。娜夜的诗歌里有非常多的留白,读者在阅读时可以有更多想象空间。“我生活在大西北,自然环境是非常残酷的:风沙,荒凉,极少降雨,更少的树木……”娜夜谈到写这首诗的情境,寸草不生的沙漠,天上的云朵巨大而沉重而缓慢,大地上风沙弥漫,你的绝望不是生死的考虑,而是突然意识到人的无比渺小的茫然。这时,面对突然出现的一片芦苇,你当然会悲欣交集,人和芦苇一起顺着风的方向……


 

这首诗常被理解为一首爱情诗,娜夜不想多解释。她说,读者有理解的自由。爱自然和爱一个人是不一样的情感,这首诗或者兼而有之吧。置身在荒凉的大戈壁,你看着她,爱它,然而却不知道到底爱它什么,辽阔的荒凉,向死而在的此刻,一蓬干枯的骆驼刺,缓慢移动的沙粒,云朵,也可能是海市蜃楼……





02

手写体



翻看旧信

我对每个手写体的你好

都答应了一声

对每个手写体的再见

 

仿佛真的可以再见——

废弃的铁道边

图书馆的阶梯上

歌声里的山楂树下

在肉体  对爱的

记忆里

 

爱了又爱

在一切的可能和最快之中……

 

还有谁   

会在寂静的灯下

用纸和笔   

为爱  

写一封情书

写第二封情书……

 

 ——“你的这笔字就足以让我倾倒”

你还能对谁这么说?



在九十年代,娜夜被视为爱情诗人,因为她有关爱情的诗句给读者留下的深刻的印象。比如:一首诗可以诞生在动物园/一场爱情解决不了人类的孤独《情人节》。这些窗子里已经没有爱情/关了灯/也没有爱情——为什么?为什么上帝和神一律高过我们头顶?《大悲咒》。并没发生什么——快/与慢/在一张棕色的软椅里 /社会学的/床单上/思想的/下一刻《回答》

 

在娜夜的诗中,爱这个主题是多义性的、富于变化的。主持人沈苇谈及娜夜的诗句“我爱什么——在这苍茫的人世啊/什么就是我的宝贝”,在当下混沌而复杂的社会背景下,诗人将爱升华到了一定高度。娜夜回应道,她笔下的爱情不仅是表达对某一个人的爱,还包含了对社会的看法,以及对所关注群体生命状态的普遍认识。





03

这里……


滑动查看更多

没弄丢过我的小人书  

没补过我的自行车胎 

没给过我一张青春期的小纸条……这里

我对着灰蒙蒙的天空发呆   那上面

什么都没有  什么都没有的天空  

鹰会突然害怕起来   低下头 

有时我想哭   我想念高原之上

搬动着巨石般大块云朵的天空  

强烈的紫外光   烘烤着敦煌的太阳  

也烘烤着辽阔的贫瘠与荒凉  

我想念它的贫瘠!

我想念它的荒凉!

我又梦见了那只鹰   当我梦见它    

它就低下翅膀    驮起我坠入深渊的噩梦  

向上飞翔    它就驮着我颤抖的尖叫

飞在平坦的天上——当我

梦见他!

这个城市不是我的呓语   冷汗  乳腺增生 

镜片上的雾也不是   它不是我渴望的:

同一条河流   一个诗人床前的

地上霜   我抬头想什么

它永远不知道   

这渐渐发白的黎明从未看见

我将手中沉默的烟灰弹进一张说谎的

嘴——它有着麦克风的形状

让我想起:开满喇叭花的山岗 

怀抱小羊的卓玛   神的微笑

在继续……那一天

我醉的山水飘摇   那一天的草原

心中只有牛羊   躺在它怀里  

我伸出舌头舔着星光:哦

在愿望还可以成为现实的古代……

黎明的视网膜上 

一块又似烙铁的疤 

当它开始愈合   多么痒  

它反复提醒着一个现场:人生如梦!

你又能和谁相拥而泣  

汉娜·阿伦特将一场道德审判变成了一堂哲学课 

将她自己遗忘成一把倾听的椅子 

失去故乡的拐杖……

那颤抖的

已经停下 

永不再来

只有遗忘的人生才能继续……这里 

我栽种骆驼刺   芨芨草   栽种故乡这个词  

抓起弥漫的雨雾  

一把给阳关 

一把被大风吹向河西走廊

而此刻   我疲倦于这漫长的  

永无休止的热浪

和每天被它白白消耗掉的思想的激情



四十岁后的娜夜过着一种候鸟式的迁徙生活,这种生活也为其写作带来很多内容。这首诗写在重庆,“天气太热了,人只能躺着,书也翻不动……有时天空灰蒙蒙的,你抬头看的时候,感觉天很低。”娜夜回忆起当时的状态,“感觉人的思想能力、身体的激情全部被炎热吞噬了。”

 

“我在西北时,诗歌和西北发生关联的是表面上的词语,比如芨芨草、荒凉和沙枣核。但离开西北之后,我发现我的精神才真正跟它系在了一起……就像一句古老的谚语:一旦离开,便会得到。”沈苇认为,诗人当下的写作,其实也是对西北精神的溯源。“她的诗中经常出现西北的荒凉和贫瘠,我们或许只看到了表面的荒凉,看不到它内在的灿烂。在诗歌里面,这种贫瘠、荒凉最后转为诗人的丰盈。”






04

没有比书房更好的去处



没有比书房更好的去处

 

猫咪享受着午睡   

我享受着阅读带来的停顿     

 

和书房里渐渐老去的人生……

 

有时候    我也会读一本自己的书

都留在了纸上……

 

像一些光留在了它的阴影里   

另一些在它照亮的事物里   

 

纸和笔 

陡峭的内心与黎明前的霜……回答的

勇气   

——只有这些时刻才是有价值的

 

我最好的诗篇都来自冬天的北方

最爱的人来自想象



诗人经常会写到室内生活,比如在家里走动,在摇椅上摇晃的状态,这首诗是非常典型的一首写室内的诗歌。“在书房可以阅读、弹琴,就像一种室内的旅行,行走游历则是户外的一种阅读方式,我觉得没有比书房更好的去处。”沈苇评价道,“我读这些诗歌的时候感觉你的房子就是你身体的一部分,身体扩大了,这个房子也叫娜夜,里面住着一个写诗的人。”

 

娜夜的诗歌有一种极简主义风格,也可称之为一种语言的减法,诗歌的内容往往跳跃很大,有非常多的留白;并且带有一种音乐性,诗句似乎被一种节奏、一种乐感在引领。“一个诗人要有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因为诗歌的字非常少,每一个字在干什么,你必须知道。”

 




互动环节


Q

在读评论文章时发现批评家通常会把诗人、作家的所有经历都公之于众。然而去解读作品时,又未必真正了解其所要表达的,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另外,你看重批评家对你诗歌的评论吗? 

娜夜:作家的经历,写作时的生命状态,都可以帮助你解读他的作品。但诗歌太短了,帮助不大。说实话,我从一开始就不在意评论家的说法。更不会有意识给评论家提供一些可以作文章的文本。我更看重诗人的意见。



编辑整理:王倚天、张凌云

摄影:王世强




- 了解更多 -


关于【诗歌来到美术馆No.68∣娜夜】


 

本期活动声音招募令优秀朗读者


遥远、刘伟、戴果果


点击阅读原文-收听获奖朗读者诗朗读


扫码回看活动直播



更多阅读




“诗歌来到美术馆”往期活动诗刊、诗人及机构捐赠诗集均已陈列在民生美术文献中心相关专栏,欢迎前往取阅,记得带好有效证件哦。



关于诗歌来到美术馆

在今天,美术馆正在和更多的艺术门类进行新的结合,美术馆已经融跨界展出、互动为一体,不仅展示作品,而且研讨交流,生产知识,日益扩展成开放的全艺术平台。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2012年启动的“诗歌来到美术馆”项目,旨在为诗人与诗歌爱好者创造思想碰撞的开放平台,将诗歌作为智力与文化生活的一部分与当代生活和诗歌形成连接对话。作为国内首创的“诗歌+艺术”美术馆公众项目,“诗歌来到美术馆”邀请的诗人都遵循“国内顶尖、国际一流”的标准,诗人黄灿然,欧阳江河、翟永明、王小妮、西川、多多、芒克、柏桦等国内诗坛从八十年代活跃至今的著名诗人,诺贝尔文学奖热门人选阿多尼斯、日本“国民诗人”谷川俊太郎等成名已久、读者众多的国际诗人,西蒙·阿米蒂奇等未被译介但在国外盛名的优秀诗人。自2012年启动至今,项目以兼具学术性和普及性的讲座和诗歌活动受到各方强烈关注,2016年获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上海市社会力量举办博物馆优秀社会教育项目,2017年、2019年荣获年度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特色品牌项目,2019年荣获文化和旅游部2019年度全国美术馆优秀公共教育项目。
诗歌来到美术馆往期诗人
黄灿然/欧阳江河/西蒙·阿米蒂奇/翟永明/李亚伟/王小妮/阿多尼斯/谷川俊太郎/杰曼·卓根布鲁特/西川/杨君磊/多多/蓝蓝/陈东东/亚当·福尔兹/梁晓明/沈苇/宋琳/柏桦/蒂姆·利尔本/阿莱西·希德戈/吕德安/倪湛舸/芒克/扬·埃里克·沃勒/王家新/维克多·罗德里格斯·努涅斯/尼古拉·马兹洛夫/费平乐/包慧怡/朱朱/万夏/鸿鸿/尤兰达.卡斯塔纽/特伦斯·海斯/蜂饲耳/哈利·克里夫顿/托马什·鲁热茨基/冷霜/管管/桑克/陈黎/罗恩·温克勒/马克西姆·阿梅林/高桥睦郎/黄灿然/杨小滨/保罗·马吉/弗朗切斯卡·克里切利/阿库乌雾/韩东/周鱼/伊冯·勒芒/露西·杜根/叶觅觅/马格努斯·威廉-乌尔松/秦三澍/雷武铃/孙磊/高桥睦郎/胡安·阿拉维亚/阿多尼斯/热拉尔·马瑟/韩博/叶辉/西渡/灰娃/娜夜/袁永苹/蒋立波



正在展出


🎫 展览通票,60元


🔍 扫码进入美术馆微信服务号可在线购票

👉 夜间美术馆


即日起,每逢周五、周六,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展览、文献中心、ARTsMALL、ARTsMALL Café)延长开放至20:00。


👉 购票优惠条件


-以下人群可免费观展:

身高1.3米(含)以下或6周岁(不含)以下的儿童(每位成人限带一位免费儿童);现役军人凭军官证或士兵证;残疾人凭残疾证;70周岁(含)以上凭老年证或身份证;医护人员凭相关执业资格证和本人身份证。


-以下人群可享展览门票5折优惠:

全日制大中小学生(不含成人教育、研究生)凭学生证


👉 留言福利


参与美术馆微信推文留言互动,推文中(单篇)留言获赞数最高者,可获赠双展联票2张。


*于每周六进行赠票统计

*获奖人数依每周推文篇数而定


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所有。


Reading Recommadation
推荐阅读

2020 诗歌来到美术馆 | 回顾


[诗歌来到美术馆No.64] 韩博 | 写诗是极致的语言实验

[诗歌来到美术馆No.65] 叶辉 | 诗歌是日常之外的寂静想象

[诗歌来到美术馆No.66] 西渡 | 身处于广大而自足的诗意世界

[诗歌来到美术馆No.67] 灰娃 ∣ 写诗是把自己的灵魂献给读者





民生美术文献中心



ARTsMALL & ARTsMALL Café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