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来到美术馆No.80:弗罗斯特‧甘德|诗歌是在语言的绳索上走钢丝
“
诗歌来到美术馆No.80
No.80
第八十期:弗罗斯特·甘德诗歌朗读交流会
诗人:弗罗斯特·甘德
策划:王寅
主持:高兴
现场翻译:向丁丁
时间:2024年08月17日
14:30-16:30
地点: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5F多媒体教室
(威海路48号)
交通:地铁1/2/8/14人民广场、一大会址黄陂南路
扫码预约活动现场
扫码观看视频直播
诗歌来到美术馆第八十期诗人弗罗斯特·甘德是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学者,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莫哈韦沙漠,拥有地质学和英语文学学位。甘德曾任教哈佛大学,现为布朗大学文学艺术与比较文学荣休教授。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提取素材,通过诗歌的形式来表达对生命、死亡、爱情等主题的思考和感悟。这种纪实性与哲理性的结合使得他的诗歌既具有现实感又具有超越现实的意境之美。
诗歌
是在语言的绳索上走钢丝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VS 弗罗斯特·甘德
01 对您来说诗歌意味着什么呢,
您如何看待诗歌写作在今天的价值?
答:我认为诗歌是在语言的绳索上走钢丝,既困难、又需要勇气。
历史上,几乎每种文化,都哺育了各自的诗歌形式。原始形式的诗歌大都关乎[超越生活的]萨满技艺、治疗仪式和幻觉启发。直到近来,语言劣化到里子里只剩下金钱交易的地步。我们崇尚逻辑和理性;可光凭逻辑和理性不足以使我们真正理解自己的体验,并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智慧。(译注:甘德谈论的许多反应了他对于美国社会现状的思考)
语言掌控世界历史的书写。而在我们生活的时代,怎么使用语言被明确标准、变得功利,人们在语言中只交换价值。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停地点进标题党文案;从报社、电视台,在闲谈或对话中,吸收固定的话术;甚至在手机和电脑上打字,常只消输入前几个字,输入法就自动帮我们继续后半句(其中的选择是软件中预设的一个人最可能的说话方式)。语言的境界广阔无边,可却被禁锢——我们对一些被提前确立的表达方式见得多了,不自觉中,自己的思维和感受也由此从自然而丰富的状态,转入了贫瘠。
AI出现,改变世界。这样的世界不再称道人类的想象、人类的创造。但通过诗歌归纳人类经验,会比计算机的算法更勇敢、更有活力。因此,更多的人们在今天,读诗、作诗——特别是年轻的朋友们。
甘德留给自己的、在旧金山最喜欢的地方
02 您的诗歌涉及对家庭亲密关系的探索,您怎么看待个体与世界的关系?
答:我认为我们很难正视周遭世界对我们的影响。我们仿佛认为自己与其他一切生灵之别云泥,放言肆行中显露出“我就是世界”。可是,我们的身体就由其他生物组成——我们甚至不是纯粹的人类。我们的基因在很久之前混进寄生虫的基因;我们的消化系统充满了帮助消化进行的其他生命形式;我们的身体发肤也都布满细菌。我们周遭的世界影响我们的感知、与世界的互动。
我很入迷来自印度的桑格姆文学(Sangam Literature)[注:大概同时于秦汉时期的文学]对人类与她们周遭世界的看法。桑格姆文学有两种题材,其一叫做阿甘(Akam),吟咏人类情绪与周遭世界的联结。这样的联结中,人类感受不得独立于世界情景,任何分离也是不道德的。当代桑格姆文学研究者称内在的风景与外在的风景关系有千丝万缕,而桑格姆文学完全消融了自我与世界之间的隔阂。这与一种当代名为“客体导向本体论”的哲学理论不谋而合。
弗罗斯特·甘德2019年参加上海春天诗歌音乐剧场演出
03 作为2019普利策诗歌奖获奖诗人,
您怎么看待诗歌写作与生活的关系?
答:我们每个人各自有复杂的情感、想法和感受。我们体验到表达自我的冲动,就算是自言自语也好。可我们时常辞不达意。与诗歌的不期而遇或许就能帮助我们发现贴切的词句,表达内心的悸动。
诗歌,和艺术一样,给予我们灵感。比起新闻中的语言、日常对话或是商业活动中出现的语言,诗歌最能抵达人的内心深处。我的智利诗人朋友智利诗人劳尔‧朱利塔(Raúl Zurita)曾对我说:
“诗歌是对抗死亡的力量,因此是无望中的希望;是不可能中的可能性;是对无情者的爱。像死亡,诗歌与人类一起降临,在最后一次夕阳下的沉思,伴随最后一个人类死去。”
甘德与家中巨大向日葵的合影
04 您的身份集翻译家、诗人、作家于一身,不同的工作对您的写作有没有产生影响?
答:一个人对艺术感兴趣后就会想去理解一切艺术。我的思维与情感自小受到文学影响。我并不特别在意体裁的差别[诗人、作家、翻译家]。我喜欢小说和散文,就没理由不去尝试向这些文体进发。翻译为我打开了新世界。进行翻译的时候,自我会消失在他人的思维中。同时,阅读他人的译作让我接触到语言表达上和思想上的新可能。比如,若我没有读过李白、翟永明、或是屈原的《天问》,我就无法成为今天的我。
诗人、翻译家李栋在加州(甘德最爱的私藏地点)
05 包括您在内的很多美国诗人跟中国及中国诗人有着不解之缘,中国诗歌和东方哲学对您的诗歌创作有没有产生影响?
答:东方哲学——道、儒学、禅、易经——都对我、以及我同时代的作家发挥了深刻影响。当时的西方社会充满着对脱离实际身体、对理性主义的迷恋,我们感到了限制。我从小,就向往东方的中国文学。我阅读了中国文学的译作——比如说李渔的《肉蒲团》、《道德经》、《孟子》、曹雪芹的《红楼梦》。阅读西方经典——勃朗特姐妹、简·奥斯汀、弥尔顿,是后来的事。
《天问》是我在大学一年级时读过的影响最深一本书。我现在都在创作诗歌去回应那些“天问”。我迷恋中国传统诗,我也因此自然地希望了解当代的中国诗人。我认为近二十五年,对于中国诗歌来说是重大的时期。
一只天蛾幼虫、正在大口吞食甘德种下的西红柿
06 您一直对和电影、摄影等其他领域的艺术家合作有兴趣,您怎么看待诗歌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这给您的诗歌创作带来什么不一样的体验?
答:我确实与全世界的摄影家、音乐家、舞者以及雕塑家进行合作。在合作这一种社会模式中,要谦卑地放下对事态的全权掌握,要用倾听理解另一个人的艺术之道,要乘着启示朝向未知前进。
我觉得在我们充斥感官刺激和堂皇演出的时代,静坐一室、打开诗集、大胆感动,在纸上阅读,这种简单纯粹愈发成了一种奇迹。但我也认同诗歌与其他艺术形式交融的可能——我不认为诗歌受到任何限制,在什么地方、用什么方式创作,这些都不重要。
甘德家附近的红杉林
07 你怎么看待“诗歌来到美术馆”这种尝试,参加一场美术馆里的读诗会,你有什么感想或期待?
答:我认为每一个美术馆都应该展览诗歌!没有一个时代,艺术家和诗人不在相互启发。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邀请过我选择他们的一件馆藏并以此作诗,是非常好的。
我当时选择用诗歌回应了曹斐的电影《谁的乌托邦》https://www.moma.org/magazine/articles/654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领导告诉观众一直对我那首诗有很大兴趣。在今年年底,我会在洛杉矶的哈默博物馆读诗。我因此也特别期待参加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的“诗歌来到美术馆”项目。我也非常期待在活动前参观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王寅也在纽约公共图书馆的屋顶,发起了国际诗人间的读诗会。这项活动也有望最后入主美术馆。王寅不只创作出杰出诗作,他也用不懈热忱与丰富的想象力推广诗歌。)
感谢志愿者朱威宇及译者李栋对本文的翻译
诗歌来到美术馆
不知不觉,“诗歌来到美术馆”已经进入了第十二个年头。2020年,我们计划邀请七位外国诗人(分别是七种不同语言的代表),他们的诗也已经委托翻译家译成了中文,但是因为疫情肆虐,活动被按了暂停键,诗人们未能如愿来到上海。此后,“诗歌来到美术馆”遭遇了很多艰难的时刻——场馆再次搬迁和装修、主持人胡续冬猝然辞世等等。
“诗歌来到美术馆”这十二年四易馆址,但始终得到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的大力支持,“诗歌来到美术馆”在中国诗歌的大环境里,能够存在到今天,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我很乐意引用两句古诗来表达“诗歌来到美术馆”重启的感受——“疾风知劲草”(李世民)和“时穷节乃见”(文天祥),直译过来就是“只有在危难的关头,一个人的节操才能显现出来”。这两句诗也对应了一句英语谚语:The good seaman is known in bad weather——坏天气才知好水手、才方显英雄本色。
“诗歌来到美术馆”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单纯、朴素、安静、生长于民间的小项目。很多诗人诗歌生涯的第一次个人诗歌朗读会就是在民生现代美术馆。迄今为止,“诗歌来到美术馆”邀请了21个国家和地区的诗人,涉及英、法、德、日、俄、西、葡、阿拉伯、挪威、波兰、斯洛文尼亚、马其顿等十余种语言,有不少诗人的作品是因为“诗歌来到美术馆”才第一次被翻译成中文。随着“诗歌来到美术馆”的重启,这个名单还将继续扩大。
经历过困厄,每个人的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此时此刻,才更能体会诗歌的珍贵,也更应感谢诗人们的无私分享和观众朋友们的热心参与。
诗歌的聚会还在继续。
王寅 诗人、“诗歌来到美术馆”活动策划
“诗歌来到美术馆”声音招募
投稿时间:即日起至2024年8月16日 12:00前
朗读文本:弗罗斯特·甘德的相关诗歌作品(“诗歌来到美术馆”第八十期诗人)
参与方式:
1. 发送你的音频文件至
mspe@minshengart.com
(可配背景音乐)
2. 备注您的姓名、联系方式以及是否可参加本次诗歌朗读交流会现场。
三位优秀朗读者将获赠弗罗斯特·甘德签名诗集《魂与结》
* 最终解释权归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所有。
#
诗人
弗罗斯特·甘德
(Forrest Gander)
弗罗斯特·甘德(Forrest Gander,1956-),美国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学者,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莫哈韦沙漠,拥有地质学和英语文学学位,曾任教于哈佛大学,现为布朗大学文学艺术与比较文学荣休教授。他也是美国诗人学院院长。2019 年凭借诗集《相伴》荣获普利策诗歌奖。此外,甘德还翻译了大量拉丁美洲和西班牙诗人的著作,合译过日本诗人吉增刚造和野村喜和夫的诗集,并致力于向西方世界推介多多、欧阳江河、翟永明、王寅等中国当代诗人的诗歌。
#
主持人
高兴
高兴,诗人,译者,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首席专家,《世界文学》原主编。出版过《孤独与孤独的拥抱》《水的形状:高兴抒情诗选》等专著、随笔集和诗集;主编过《诗歌中的诗歌》等外国文学图书。2012年起,开始主编“蓝色东欧”丛书。2018年起,开始主编“双子座文丛”。主要译著有《梦宫》《罗马尼亚当代抒情诗选》《尼基塔·斯特内斯库诗选》等。曾获得单向街书店文学奖、捷克扬·马萨里克银质奖章、中国翻译协会“资深翻译家”称号等。
#
现场翻译
向丁丁
向丁丁,教师,文学译者。译有小说《偶发空缺》、《潜水艇》等,写有童诗若干。
#
策划人
王寅
诗人、作家、摄影师。出版诗集《王寅诗选》、《灰光灯》、《低温下的美》等著作多种,先后获得江南诗歌奖、东荡子诗歌奖等多个诗歌奖。作品被译成十六种文字并在海外出版。
更多阅读
关于诗歌来到美术馆
在今天,美术馆正在和更多的艺术门类进行新的结合,美术馆已经融跨界展出、互动为一体,不仅展示作品,而且研讨交流,生产知识,日益扩展成开放的全艺术平台。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2012年启动的“诗歌来到美术馆”项目,旨在为诗人与诗歌爱好者创造思想碰撞的开放平台,将诗歌作为智力与文化生活的一部分与当代生活和诗歌形成连接对话。作为国内首创的“诗歌+艺术”美术馆公众项目,“诗歌来到美术馆”邀请的诗人都遵循“国内顶尖、国际一流”的标准,诗人黄灿然,欧阳江河、翟永明、王小妮、西川、多多、芒克、柏桦等国内诗坛从八十年代活跃至今的著名诗人,诺贝尔文学奖热门人选阿多尼斯、日本“国民诗人”谷川俊太郎等成名已久、读者众多的国际诗人,西蒙·阿米蒂奇等未被译介但在国外盛名的优秀诗人。自2012年启动至今,项目以兼具学术性和普及性的讲座和诗歌活动受到各方强烈关注,2016年获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上海市社会力量举办博物馆优秀社会教育项目,2017年、2019年荣获年度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特色品牌项目,2019年荣获文化和旅游部2019年度全国美术馆优秀公共教育项目。2021年度上海市美术馆优秀公共教育项目。
诗歌来到美术馆往期诗人
黄灿然(中国香港)/欧阳江河/西蒙·阿米蒂奇(英国)/翟永明/李亚伟/王小妮/阿多尼斯(叙利亚)/谷川俊太郎(日本)/杰曼·卓根布鲁特(比利时)/西川/杨君磊(美国)/多多/蓝蓝/陈东东/亚当·福尔兹(英国)/梁晓明/沈苇/宋琳/柏桦/蒂姆·利尔本(加拿大)/阿莱西·希德戈(斯洛文尼亚)/吕德安/倪湛舸/芒克/扬·埃里克·沃勒(挪威)/王家新/维克多·罗德里格斯·努涅斯(古巴)/尼古拉·马兹洛夫(马其顿)/费平乐(葡萄牙)/包慧怡/朱朱/万夏/鸿鸿(中国台湾)/尤兰达·卡斯塔纽(西班牙)/特伦斯·海斯(美国)/蜂饲耳(日本)/哈利·克里夫顿(爱尔兰)/托马什·鲁热茨基(波兰)/冷霜/管管(中国台湾)/桑克/陈黎(中国台湾)/罗恩·温克勒(德国)/马克西姆·阿梅林(俄罗斯)/高桥睦郎(日本)/黄灿然(中国香港)/杨小滨(中国台湾)/保罗·马吉(澳大利亚)/弗朗切斯卡·克里切利(巴西)/阿库乌雾/韩东/周鱼/伊冯·勒芒(法国)/露西·杜根(澳大利亚)/叶觅觅(中国台湾)/马格努斯·威廉-乌尔松(瑞典)/秦三澍/雷武铃/孙磊/高桥睦郎(日本)/胡安·阿拉维亚(阿根廷)/阿多尼斯(叙利亚)/热拉尔·马瑟(法国)/韩博/叶辉/西渡/灰娃/娜夜/袁永苹/蒋立波/胡桑/阿信/蒋浩/冯晏/凌越/宇向/方商羊/张定浩/零雨
当前展览
New Exhibition
🔗诗歌来到美术馆No.80:弗罗斯特·甘德诗歌朗读交流会&声音招募
民生美术文献中心
民生美术文献中心是一所由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建立的,以中国当代艺术文献收藏、整理、研究、展示为工作内容的公共空间。其中包括文献陈列区、阅览区、储藏区。文献中心已入库总馆藏近8000册,其中包括 77家国内艺术机构、21家国外艺术机构、24家艺术媒体、23位艺术家、19位批评家的专题文献集。
ART'sMALL & Cafe
我们崇尚以艺术为媒,来到这里,与志趣相投的朋友一起实现艺术和生活的对话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