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万能险莫名背黑锅,保险“新贵”万能险业务为何被叫停?(看完这篇干货你就明白了)

2016-12-07 孙明展 孙明展-真理财

这两天,保险行业出了一件大事,“万能险”莫名其妙成了千夫所指。

既上周末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发飙大骂“野蛮人”后,本周第一个工作日,保监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叫停前海人寿万能险新业务,并在三个月内禁止前海人寿申报新产品,同时叫停前海人寿、恒大人寿等6家公司的互联网渠道保险业务。


作为一个前保险行业的精算人员,我想从更专业的角度谈谈看法。


1

点赞:保监会回归监管角色



这次敲山震虎的监管行为,将保险行业的一个现状暴露在公众面前,即——

现在的保险行业与其他金融行业的联系前所未有得紧密,以至于整个金融监管部门都把保险行业当成了“门口的陌生人

不说别的,看看中国基金报上那张被长得一眼看不到底的被险资举牌的公司列表,就知道现在中国的保险行业多牛。

可是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些频频举牌的保险公司,有哪家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国际保险巨头?

甚至连本土巨头都没有。

都是一些日常市场上名不见经传,如前海人寿、恒大人寿等。

一言以蔽之,都属于保险界的“新贵”。

这些“新贵”完全不按常理出牌,在A股市场上动作频频,或闪炒、或大举增持,对市场产生了巨大影响。难怪我们保监会的主席忍不住大声疾呼:

保险行业必须姓保!并不是一个家门口的野蛮人,不能够把自己做成资本市场的兴风作浪者。

记得我还从事保险行业时,保监局局长在开会时,调调基本上都是“谁谁谁的保费规模做多大,在行业里面已经排名多少了,大家要注意自己的排名位置”,好像保监局的职能不是监管行业行为,不是确保保险行业的社会保障功能,而是一个大保险公司的董事长,所有的保险公司是它的分公司。

这次,看到保监会主席痛心疾首的呼唤,至少有一件事我们应该点赞:

我们的监管部门越来越懂了,起码回归到一个监管机构的角色了。


2

根源:万能险成个别保险公司资金水库



说回被严格禁止销售的万能险


内地这些在银行销售的趸缴万能险,以及最近当作理财产品在互联网销售的万能险,就是在保障基础上,加上了投资功能。除了保底收益,还有一个投资收益,投资收益是浮动的。

本质上,这种万能险与定期理财产品没太大差别,跟“保险”二字没多大关系。

本来,万能险的保底收益仅仅跟货币基金差不多,即便加上一点浮动收益,作为一个理财产品,依然属于低风险低收益的类型。

但前海人寿、恒大人寿这些土豪“新贵”保险公司的做法是——

用高投资收益率快速吸引资金

以低融资成本(保底收益)融来的钱,做极高风险投资

再用这笔钱加大杠杆借钱,去举牌上市公司

成为整个资本市场的搅局者

坦白讲,受监管的大保险公司真不敢这么做,也只有这些鏖战过中国资本市场腥风血雨的地产系或者是资源系的民营保险公司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保险公司的资产配置,要求是很高的,即整体的投资配置要求跟公司的负债有严格的匹配策略。

因为,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它的负债就是保险公司对投保人的责任。

国外保险公司的资金是怎么运作的呢?

举个栗子


海外最著名的私募股权黑石成立时,真正第一笔投资来自于美国最大的保险公司保德信。正是这几亿美金成为构建黑石这个巨大的私募创投体系的基石,孕育出无数成功的企业。


但是,保德信的保险资金并不是直接用于资本市场的举牌,而是通过基金的形式,做不同风险等级的配置。假设该保险公司有几百亿的沉淀资金,会拿出其中一部分比如几亿作为一个高风险的投资,投给私募基金。


再看看国内这些被点名的“新贵”是怎么做的呢?

感觉这些公司的资金完全没有配置,几乎是全部大举杀入资本市场。

我严重怀疑他们是否有精算师和投资部门联动的专业决策行为

你可能不一定能理解这些金融术语,但是,你试想一下,“新贵”们卖万能险收了保费,给客户的是固定收益(相当于货币基金)。但是,加大杠杆去举牌的高风险投资行为,带来的是却是一种非固定的、浮动巨大的收益,甚至可能由于有杠杆效益造成血本无归。


你们这些“新贵”可以赌,但是你对投保人的责任可以赌吗?


保险公司这种投资模式,一旦资金出事,投保人的利益无法保证,“保险”这个“保”字也无从谈起了。

我建议监管部门严把资产和负债的匹配度,严抓偿付能力,建立更强的偿付能力监管。


3

澄清:万能险表示这个黑锅不背



万能险这次被停售,是不是说明万能险这个产品不行呢?

其实不然。

作为一个保障型产品,万能险还是有它的作用的。

万能险其实就相当于保险行业中的“余额宝”。

“余额宝”的概念是,这个账户需要买东西时可以拿钱去买东西,不需要买东西钱存在里面有收益。万能险也是类似的账户,需要购置保险时可以把保险购置得很高,不需要时账户的钱有收益

这就是万能险的本意。

但是在现在的市场里,万能险变成了一种纯投资理财产品,这是对万能险的歪曲。


而在一个偿付能力监管上更加严格、在投资行为监管上更加多元化的市场中,万能险甚至还有更多“妙”用。

在一些金融市场发达的国家或地区,由于保险公司可以进行全球化投资,万能险给出的结算利率可以高于银行存贷款利率很多(如香港的银行存款利率可能只有1%或2%,而万能险的结算利率可以给到3%~4%,甚至更高)。

在这种情况下,有人用一个趸缴型的万能险比如说一百万美金买到一千万美金的保额,然后再把这张保单抵押给银行,从银行按照低于万能险结算利率的贷款利率,将这个保单的大部分价值再拿出来,而通过万能险结算利率的回报,又可以抵消贷款利率的付出,所以等于只出少量的钱就可以获得高额的保障,且获得了巨大的资金流动性,这个专业术语叫做保费融资。


(以上的收益为参考值)

这种“保费融资”必须在一个对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监管很严格、同时保险公司的资金可以全球化运作的市场里才能实现。

这些万能险资金绝对不可能从事高风险的投资项目,到处去举牌,它们投资的一般都是那些低风险、固定收益的全球化产品。

但是在内地市场,万能险被扭曲成了一种定期理财产品,结果被一些保险公司当作敛财工具,无端背了个大黑锅。

对保险公司来说,万能险的资金用于投资,这是天经地义的。

但是对我们消费者来说,购置万能险的动机还是要紧紧围绕保障,这才能回归保险的本质。

最后,还是要唠叨一句,选保险要选有高保障的保险,选保险公司要选踏踏实实提供保障的保险公司。


小科普:

“万能险”这个险种原名叫做“Universal Life Insurance”,universal一词本有多重意义

但在中国偏偏就被翻译成“万能”。



最后,可以看看之前我的一段2分钟小视频《万能险真的是万能的吗?》,万能险并非万能,它只是比较灵活而已。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f030171ltod&width=500&height=375&auto=0


本文编辑:小猪




点击“阅读原文”可进入全部文章目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