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育金迷思(1)| 未来在家教育网上教育很省钱?到时候哭得最厉害的就是你

2017-06-15 孙明展 孙明展-真理财



1


女儿两岁三个月了,这段时间,我们都在寻觅幼儿园。由于女儿是在香港出生的,所以公立不不可能的,目标都是瞄准私立学校。

一打近,小区里一个小小的无牌经营的小教育机构,类似幼儿园,收费也在3000元左右一个月。这与儿子五六年前相比,的确又“进”了一个大台阶。

我曾经写过不少关于教育的文章,我的儿子也受过一些新式的教育,最近也在看一些关于教育创新的项目介绍。目睹这几年教育的变化,我准备用一系列的文章(或许是四篇),与大家共同探讨这个话题,希望你也能加入讨论。


2



前两天参加了一次二宝家庭聚会,闲谈之间,我说了一下对孩子教育的准备,包括如何给孩子存教育金,没想到这件事情引起了激烈的讨论,而且以反对的声音为主,很多人认为我们这样的想法和做法是不现实的。

一个家长说,原来只有大宝的时候,就想着准备送他出国留学,当时觉得还不算太遥不可及。有了二宝之后,现在几乎将所有的教育资源都投注在当下,就这样还感觉来不及。现在他家大宝已经小学三年级,光学而思这些辅导班的投入已经非常大了。二宝也准备接触更加多的早教,根本没有余力投入未来的储备。

另一个妈妈补充道,生了二宝才发现,和五六年前生大宝时相比,现在的教育环境变化太大了,需要花钱的地方更多了。原来,把孩子送进一家好的外资早教中心,觉得已经很厉害了,现在把孩子当散财童子的机构越来越多,出现了越来越多以前都没听说过的课程项目,比如编程课、戏剧课、综合素质课等,而且似乎真的变得越来越有必要。

一位睿智的爸爸接过话头,提出自己的观点:

过去给孩子准备高等教育准备金,是大家的共识。可是现在看起来,未来的变化非常非常大。与其为未来的一个不确定的教育目标做准备,还不如将钱花在现在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上。综合能力培养出来了,应该就具备应对未来一切变化的能力了。 

至于是否需要存一笔钱供将来孩子上大学?其实这种通过固定储蓄准备教育金的计划,对于我们这种两个孩子的家庭,是无法应付日益变化的世界,尤其是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的。


是不是听起来很有道理?

大家都注意到教育整个都在改变,从形式到结果变现的机制,于是有人就质疑,我们准备教育金的基础理念是不是也要改变一下?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来看看未来教育会变成什么样。


3



面向未来的教育大概会有几个方向呢?我把我所接触到的、或者根据我的知识逻辑推测出来的未来教育形式,进行一个简要的梳理。


ALTSCHOOL的学生在进行项目式学习。


第一类:各种网络大学、MOOC系统 


什么是慕课(MOOC)?就是一种利用互联网共享的特性,能够提供前所未有的丰富的教育资源的网上教育系统。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需要的传统教育课程,从小学一年级到博士,上面都有,当然,高级课程是要收费的。也有像可汗学院这种,是完全免费的。

这种网上教育系统给教育形式带来极大的弹性空间。过去我们经常批判传统教育模式的一个弊端,就是标准的单一性:如果以程度好的为标准,程度差的就会跟不上;以程度差的为准,程度好的学生会觉得极为无聊。现在这种在线教育,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自主掌握进度,若是学得不好,多放几遍视频就好了。

毫无疑问,这种弹性教育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教育尝试,它的互联网属性更为教育模式增添了生命力。

说个励志的例子,据说,在中国偏远地区有一个小男孩,通过付费的方式,通过美国著名的慕课Coursera完成了一些学分,后来成功被常青藤名校录取。 

第二类:欧美已经风靡的“在家上学”


从网络教育延伸出来就是在家上学(home study):既然网络资源如此丰富,只需家长中有一个人全职,就可以将在线教育作为主要形式,将课程安排得井井有条。

1999年开始,美国教育部国家教育统计中心成立国家家庭教育调查项目,收集全美“在家上学”学生的家庭情况。从最新统计数据看,2016年全美约有230万学生选择“在家上学”,而这一数据在1999年开始调查时是85万,2003年是110万,2007年是150万,2013年是200万。

在欧美不少国家,在家上学是合法的。即使是在中国,因为不满现行体制,也有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让孩子在家上学,即使这未受到官方的承认。

“在家上学”形式的升级版,就是几个家庭的孩子聚在一起在家上学,类似我们过去的私塾。

就在我家小区旁边,也有一个这样类似的私塾。我个人非常认同这种形式。

这些孩子可以享受到几个家长搜罗的全世界最好的教育资源,然后把课程集中。目前,很多的世界名校已经早就开设了针对高中生的在线课程。这些在线网络课程的收费可不便宜。(当然,如果你是超人,完全不利用网络课程,可能可以很省钱,但这只是特例)

把孩子的教育从完全脱离家庭的学校拉回到家里,效果如何呢?据美国这方面的数据显示,在家上学的孩子考上常青藤名校的比例远远高过公立教育机构的孩子

第三类:真正因材施教的新型学校模式


另一种新式教育,探索的方向是将老师的职能升级,作为项目的引导者,而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者。

这方面的先行者就是最近几年讨论得比较多的美国加州的改革试点High Tech School,还有扎克伯格投资的Alt school(前谷歌工程师创办,技术主导)。

国内也有不少机构作了有益的尝试,如李一诺的一土学校(ETUSchool),我上周就去参加了他们在广州的招生说明会,其中就放映了HTH学校的纪录片。从一土学校在北京的实践看,他们其实就是HTH与Alt school的结合体。

国内还有一个探月学校,也有作类似的尝试,最近也看到他们的招生简章了。

这些都是教育创新的先行者。(大家如果感兴趣,都可以在网上搜索,网上有很多讨论)

这种模式的理念是,老师作为引领者,不是根据孩子的学习进度,而是根据孩子的项目或者自主结合的兴趣点来组成班级。

在这个班级里面,老师带领学生完成一些从简单到高度复杂的项目。在项目中,整组孩子自行搜索教育资源。不懂的时候,老师指导他们寻找。最终,项目的成果就是从一堂堂课程中产生的。

毫无疑问,这种教育模式彻底颠覆了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其中,老师需要有更强大的综合能力,他们的主要职能不再是传授固有的知识,因为网络资源已经很丰富了,而是需要他们利用以往完成项目的经验,观察孩子在过程中需要补充的综合能力,例如领导力、沟通能力、查阅资料的能力等等,从而最大限度地因材施教。

这种方式已经成为新派教育心中最向往的学校。

对于很多人关心的这种教育模式的现实效果,用一个很功利的数据来说明——目前在美国试验周期最长的一所学校,就是HTH学校,它的学生考上大学(college)以上的比例是98%,远高于其他的公立高中。虽然不是应试教育,一般会考成绩也比应试教育高出10%~20%。

这个成绩单确实很有说服力。 


教育的形式在变,检验教育效果的形式也在变。

以我们最熟悉的高考来说,也正在从纯粹的应试教育目标,向素质教育目标调整。比如现在国家推进的高考改革,不仅仅是考试科目调整的改革,对招生制度也要下刀,所谓的“在普通高校逐步推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里面的重点词是综合评价和多元录取。这就是近两年逐渐加大比重的高校自主招生的尝试方向。

未来的高考,可能会变成这样一种选拔机制:考试成绩只占一小部分的评价值,而综合素质的评价值占一大部分,甚至你会打高尔夫,你会作曲,你会写复杂程序,都能作为降分录取或者提前录取、定向录取的理由。

我们国人最向往的常青藤,录取的机制也在根据教育形式的变化进行调整。


4



这些新式教育的成本如何呢?成本丝毫没有缩减。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些新式教育的成本,都价格不菲。

HTH是一个特例,它是一个公立的试点学校,学生都是通过抽签决定,收费也和普通公立差不多。

以可汗实验学校为例,虽然可汗的线上学校是免费的,但这个针对孩子初等教育的线下学校,一年的学费高达2.3~2.5万美金,远高于美国普通公立学校。

在中国,我相信新式教育的探索未来必将如火如荼,但它的目的绝不是降低教育成本。据现在的目测,中国什么都比国外贵,优质的教育也不会例外。

未来教育不止是为阶段性目标做准备,而是要为终身成长的目标做准备,这个投入必然是一个更大的数字。(想想这个数字,我确实也是打了一个冷战的)

就以一土广州为例,收费比可汗实验学校略高,听说北京还不止这个价。

其二,目前这些教育创新机构,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在最终衡量的时候,最后都提到了常青藤,美国的高校。


这至少说明了一点,从目前而言,教育创新机构(学校),其在教育目标上,与最后能够享受人类文明结晶的常青藤式的高等教育,肯定是不矛盾的。两者之前的关系还是正向的。


可能是因为没有新的衡量办法?看起来并非如此,两者本质上是有一致之处的。


这些教育创新的项目,目的都是培养优秀人才,让大多数的孩子都能得到适合的教育,找到未来的方向。要找到未来的方向,优秀的高等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任何教育都必须肩负起这个使命。


至于常青藤的费用,或者其他世界名校的费用,都是有目共睹的了。


过去,我常常说教育金规划以高等教育作为远期目标来规划,因为此前的教育投入还是可控的、少量的、无须大笔投入的。


但是,这几年的变化显示,高等教育之前的投入,也在明显上升,过去你最多投入个补习班的钱,而现在各类素质教育的兴趣班也是雨后春笋般出现,你想得到的想不到的,都有。这其实就是顺应了这个终身学习的大时代而产生的,我们任何一个人都难以回避。从现实上说,就是极大地增加了教育的成本。


在北上广深,每个月要付出五六千的课外教育成本的家庭,比比皆是,随着线上教育的推广,这个数字将向二三线城市漫延。


因此,当我们思考教育成本投入时,既要思考早期成本,还要考虑到长期成本。不应该是因为早期成本的提高,而忽略了最终的规划;恰恰相反,正因为早期成本提高,高等教育的规划才显得更为重要。


否则你参与新的教育,最终只是跟着凑了个热闹,而忘记了最终的目的。(未完,下周继续)


最后,请大家参与一个小调查(有两三个孩子的,以大孩子的投入计算):



本文编辑:小猪


本公号不接受任何形式的金融产品广告

◀︎特此声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