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保险也能定制了,这真的让人欢呼雀跃吗? | 理财100问之68

2017-12-08 爱瞎琢磨的 孙明展

最近好多粉丝乐于和我讨论

新兴的保险定制产品

我们把产品录入“黑科技”系统检测

发现确实有些产品性价比挺高

大家一听也很高兴

“啊呀定制保险是挺神奇”

但我这人呢就爱瞎琢磨

在了解了目前流行的保险定制平台后

我认为目前所谓的“定制保险产品”

确实让许多人享受到了实惠


但此定制非彼定制

目前定制保险离真正的定制

还真有点距离

为什么我会有这种结论?

请看我今天在理财100问为你详解


视频版: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h0516z8zgp3&width=500&height=375&auto=0


录音版:


文字版:


最近一段时间,很多粉丝和我们交流目前流行的保险定制平台,我们把产品录入“黑科技”系统检测,发现确实有些产品性价比很高,但离真正的定制保险,却有点距离。


大家公认的量身定制概念,指的是根据每一个个体的需求定制出的不同的产品,而目前流行的互联网形式保险定制平台,模式是反其道而行之的。


这些平台,大部分是由一批过往在金融行业里有产品设计经验的人,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思考和计算后设计出一款保险产品推向市场,他们再与保险公司,甚至是再保险公司沟通,将价格压到最低。


那这种产品好不好呢?我认为是好的,它利用互联网属性,让许多人享受到了性价比高的服务和产品,对这类产品我们绝对是敞开怀抱欢迎的。


可是这种形式真的是定制吗?之前有个火过一段时间的概念,叫工业4.0,就是定制化时代,为了说明这个时代的特征,我给大家举个例子:


一罐350毫升的可乐含糖量是多少?大概是26.5克。可乐一边受到大家欢迎,一边又因为含糖量为大家诟病。


因此可乐公司专门又发明了不含糖的零度可乐当做替代品,但是几乎所有爱喝可乐的人喝起这款可乐的时候,都会觉得不好喝,没味道。


那可乐公司为什么不发行一种含有9.7克糖的可乐呢?为什么专家不研制出各种含糖量的可乐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一旦一个固定的口味形成,就代表着市场推广成本已经付出去了。如果又要设计一款新产品,那就又要重新包装,重新定位,卖不卖得好最后还不一定。


那工业4.0时代到来时可乐又会变成什么样呢?可能会变成这样:


有一家跟可乐没有关系的企业它可能是一个医疗管理公司或者健康管理公司,拥有大量的人类健康大数据,其中某一类人群占比低,但总量却不小。就拿中国的人口作为基数来看,即使是1%,也有1000多万人口了。


这类人喝含糖26.5克的可乐很不利于健康,但经过数据计算和测验后发现喝含糖10.3克的可乐,又能满足口感,又对健康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这类人听到这个idea,就觉得主意不错,于是聚集起来反向向可乐公司发出定制需求,这么多的人提出需求,可乐公司当然会马上响应开发新产品。


所以,回到之前说的“定制”,定制仅仅是为了节约产品成本,或降低产品价格吗?如果只为了这两点,我认为那不叫定制,那叫团购。


团购是为了一群人聚在一起购买,享受批发价,而挖掘客户深层需求才是真定制,这样的定制才真是有意义的定制。


事实上,前几年在上一任保监会主席的带领下,整个保险行业发展规模发生了巨大提升,但很多方面的需求却并没有被覆盖,甚至现有产品相对于需求还存在不少漏洞。


开发一个更便宜的定期寿险或定期重疾险推向市场,再去找保险公司谈低价格,这种模式和刚才我们谈的结合需求反向定制,距离还很远。


姑且让我“牵强附会”那么一下:


结合需求反向定制,正符合我们现在的时代精神所倡导的“解决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我们某个行业发展不均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笑)。


所以,仅仅是为了把一个产品降低售价而反向倒逼行业吐出利润,这种定制对普通人有一定意义,却不可持续。


到底什么才是保险领域真正的反向定制,且待我以后分解。


编辑:小白

摄制:烧鸡、肥肠

更多其他主题理财100问,请点击文尾“阅读原文”,或在公众号“查看历史消息”中搜索“理财100问”。如果你觉得理财100问有用,欢迎分享给更多朋友。


孙明展

理财100问,等你来提问。


欢迎在文章底部留言说出你困惑的理财问题,我会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在栏目中回答。

本公号不接受任何形式的金融产品广告

◀︎特此声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