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庆七天|泪目大礼堂30年:那些专属于南信大(南气院)人的视听记忆

2016-10-03 微信大助理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快,关注这个公众号,一起涨姿势~

点击播放,走进旧时光~


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它静静地立在那个岔路口目睹了无数赶着上课的身影聆听了许久教室的钟声它凝视着,端详着温柔而慈祥
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那里放映着的一幕幕有唯美的开始,也有搞笑的情节有惊悚的故事,也有叹息的结局
三十年漫漫溜走时光带给它崭新的模样却定格了荧幕上的万千姿态让旧日时光,愈发醇香
当年的电影票是否还夹在泛黄的书页里不经意翻出依旧心潮澎湃?


大礼堂,正如它的名字一般,始终是复古而有韵味。


昏黄的灯光,排列的桌椅,悬挂着有历史感的老电扇,宽广的舞台还带着八十年代的味道。从1985年至今,三十多个年头的风雨后,它似乎还是记忆中的模样,却又多了几分沉静与安详,只要你走进来,仿佛眼前就是那一幕幕、一场场循环播放的影像……


带着那份深深的怀念,小龙再次走进这个承载了无数回忆的地方,找寻旧日时光里的美好……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观看大礼堂720全景,找寻旧时光


七十年代

那一年的露天电影

是黑白交错的难忘岁月


时光跨越回七十年代,网络还没有普及,一台黑白十四寸电视机已经是奢侈的享受,而刚刚成立十几年的南气院,被文艺而时尚的气息环绕着,前卫的露天电影成为每周一次的最佳娱乐方式,而南信大悠久的电影放映历史也应运而生二代图书馆北面的篮球场和老操场每晚都会放电影,纷纷的人流都在这里聚集,满满摆放的小板凳、循环播放的怀旧电影、窸窸窣窣的讨论声还有来来往往的人影,定格成那一代人最难忘的画面。



还记得那年的《流浪者》吗?当露天电影赢得学生们的火热追逐时,学校的餐厅里也承载过一段有关电影的故事。大礼堂的肖老师告诉小龙:“当时餐厅里的小电视上放过《流浪者》,附近的高中生、农民都跑来看,记得餐厅的门都被挤坏了,还是阻止不了人越来越多的势头”。简陋的条件抵不过人们对新事物的渴求,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南气院的电影历史有了一个火热的开始。


八十年代

那一张珍贵的影券

纪念着一票难求的日子


不知不觉,八十年代的钟声已经敲响,这时的南气院正在重新修建食堂,可谁也没想到,这个中间停工好几次、断断续续三年才修好的“食堂”,竟然就是现在的大礼堂。肖老师津津乐道地告诉小龙:“当时申请修大礼堂,批不下来,最后只能以食堂的名义先修起来。”1985年9月,大礼堂漫长而坎坷的修建过程终于结束,随之而来的,是南气院电影的新时代。


“那一天,我们连放了两场《胜利大逃亡》,那是大礼堂开放后的第一部电影。”从这时起,露天电影和食堂电影成为历史。豪华而崭新的大礼堂开启了南气人观影的新道路。



在八十年代看电影是怎样的体验?一旁的胶片放映机嗡嗡地响着,稍带着颗粒感的影像一幕幕走着,浓重复古韵味的配音在黑暗里格外清晰,似乎大礼堂的每个人都是电影主角,那是一种不可言说的感动。而在遥远的八十年代,看电影似乎成为一种高大上而又平民化的娱乐方式,成为人们繁忙生活中难得的新奇体验。


肖老师回忆道:“胶片机用了十几年,每个礼拜我们租用电影公司的碟片来放影片,一片两场,票价最贵的时候两毛五,还有一段时间涨到三毛。”而直到现在,当观影已变得高端而便捷,那些年“两毛五”的胶片电影仍然是不少人最难忘怀的感动



在当时的南京各大高校中,学生们的娱乐方式似乎都少得可怜,于是,这个文艺气息浓重的大礼堂一经建立,就让南气院成为了时尚圈的“领头军”。观影刚刚兴起,对观影者身份没有过多限制,于是学生、老师、农民、工人都憧憬着能享受一次视觉盛宴。一时间,大礼堂成了炙手可热的“时尚宠儿”,场场爆满、一票难求、人潮涌动成为了这里的常态。



“那时候售票的窗口边还没有栏杆,学生抢票太厉害了,有的孩子甚至手臂都在墙面上磨破了,就为了买一张票,到后来只能靠体育老师维护秩序才能保证现场不混乱。”可以想象,当浩浩荡荡几百人簇拥在礼堂边小小的售票耳房时,是怎样的一副火热场面。


肖老师说,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99年《泰坦尼克号》的放映,这部海外的爱情巨作似乎有着神奇的魔力,吸引着从学生到老师各个阶层的南气人,大礼堂票房也因它的放映而进入白热化阶段,“本来是晚上九点场,礼堂里面座无虚席,后面黑压压还站了好多学生,结束后同学们热情特别高,只好再增加一场,直到凌晨五点,礼堂里的人潮才渐渐散去。”



而同一时期,舞会也是支撑南气院文艺圈的中坚力量。能歌善舞的同学们希望能聚在一起欢歌起舞;而有些谈恋爱的小年轻偶尔也想来浪漫一下;同时,当时的教工们也都有着旧时代的文艺气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不放电影的周六晚上,热闹非凡的交谊舞会就在大礼堂的前厅拉开帷幕。


在那个娱乐略显单调的年代里,轻歌曼舞、欢声笑语似乎成为了大礼堂的代名词


九十年代

冲击与发展中

大礼堂染上岁月的风尘


时间飞快,九十年代席卷而来,挨家挨户都有了大彩电,缤纷的电视节目抓人眼球,极好的影音效果更是让人心旷神怡。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窝在沙发上看电视,而大礼堂的观影客渐渐减少。但日渐稀少的客流量似乎并没有妨碍大礼堂的发展,甚至还迎来了一场涨价风波。


“九几年时,开始流行用录像带播放电影,不仅影片质量好,而且档次提高,所以后来才涨价到三块钱。”设备的更新换代、影片质量的提高、价格的调升,逐渐推动着南气院电影放映史的发展与革新。


“发展到后来,碟片机占据了主要市场,租借公司的人抱着机子来,再抱着走,一天播放两场电影。”肖老师告诉我们,从九几年到现在,从三块钱到五块钱,影片播放的方式日新月异,但大礼堂的观影价格,始终都是最让同学们安心的。


二十一世纪

校园中的“娱乐先锋

同学们的放松平台


时间一晃而过,璀璨的二十一世纪大步走来,这使得大礼堂有了些许岁月的沧桑,而在南京的各大高校中,它的存在让南信大成为来当之无愧“文娱先锋”。09年的《建国大业》是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之作,连续播放8场万人观影,那场面绝对是空前绝后的!



“大礼堂更是大家学习考试后放松的平台”。肖老师说,每到周末,或是考试结束后,这里便成为了学生们欢乐的海洋,经典片、故事片、爱情片,当然还有很多的惊悚片、惊悚片、惊悚片……。平日学习的紧张和疲劳在大礼堂温柔的灯光下,在光影的变幻中得到释放。


这一阶段的故事,可能存在于记忆中的更深刻!在文末留言,一起告诉我们吧。


如今风貌

纵使时光溜走,

你还是原先的温柔模样


“现在放电影不景气,网上到处都是影片,大礼堂的客人也少了很多。”在大礼堂工作了三十余载的肖老师如此感叹。当然,现在大礼堂也完全停止了放电影的传统。在大礼堂看电影只存在于记忆中了。


如今的大礼堂,更多的是一种历史韵味感。从最初兴建到如今仍然伫立校园,漫漫三十年时间,大礼堂记载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校园生活。这里的一切,布局摆设、色彩搭配、仪器设施都保留着原始的旧风貌,不管时间走得有多快,它都是记忆中熟悉而又感动的模样。



从老牌的放映机,到开闭幕时的手摇对开装置,蒙着一层灰尘老物件总能让人想起那些喧嚣而沸腾的旧时光,温暖而怀念。



舞台前的阻燃幕布、8000个光亮度很赞的闪灯、采用光学化音的专业音响、12米的超大屏幕,还有舞台前方的乐池……肖老师如数家珍,为我们一一讲述着大礼堂里陈放的仪器。“后面的电影幕是弧形的,配合机器投射,是按照焦距来设置的。”肖老师很懂门道,言语间满满的都是对大礼堂的爱护与珍惜。


的确,大礼堂像一个用旧时光雕琢而成的美人,它的美,恬静而安详,让人深深眷恋~



门前四季的花儿依然美得耀眼,两旁的青葱树苗已成参天大树,经历了三十年风雨的大礼堂,仍然是我们心中的最有韵味的地方,有老牌的放映机,有循环播放的大电影,还有一段诉说不完的往事……



不要忘了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感受最韵味720全景大礼堂


往期回顾

国庆七日 | 厉害了我的喵!南信大航拍全景校园重磅出新,给你飞一般的感觉

国庆七日 | 就要大声喊出来:我爱你,中国

特别策划 | 无论是否离开,唯愿从南信大的全世界路过~

文字:张一驰

摄影:扎西罗杰

720全景:闫鸣

编辑:张一驰审稿:阙华燕 张锦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