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校园万象|孙杰:他总说将来自己可以拿诺奖,即便周围人都觉得不可能

2016-11-16 微信大助理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小龙哦!


点击音乐和我一起创造惊喜吧~


那是最好的年华

晨曦初露,孙杰六点十分已在文德楼的大厅站定。距离第一节课还有一个小时五十分钟,无需心急——这种自由的、只属于自己和英语的早晨是享受的。时值2013年,那时的孙杰一脸青涩,并未发福,能坚持早睡早起,不太敢在众人面前演说,还没有成为学弟学妹眼中的好学长,也没想过自己能跨入中国最高学府,更从未想过会有一天,自己对“终身从事物理和材料科学研究”这件事充满热望。


三载过去,眼花缭乱的故事、经历围绕着孙杰。19岁开始跟着校队打棒球,20岁时做了班长,进入实验室、开始被竞赛科研初虐,21岁时知道自己能够变得更强,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22岁纠结两难,未来去哪?


正是在这一年的正中,于未名湖畔的夏天里,他收到北大导师发来的短讯。



去文德楼的路上并非阒无一人——孙杰常能碰到物理系的学姐和年轻的高数老师。渐渐相熟,两年之后学姐全额奖学金去普渡大学硕博连读,高数老师也在数统院里做了最年轻的硕导。   


彼时的孙杰相信“勤奋的人运气都蛮好的”,他在一张略显简陋的作业纸上一字一顿写下大学规划,质朴的词句下难掩野心。高数老师和学姐温润而有力量的身影在眼前闪过,有什么不可能呢? 机缘巧合,实验室在大二时成为孙杰坚定恒久的驻扎地。和同级的小伙伴们一起做实验、学习专业课、准备竞赛、讨论问题,一个学期后更是幸运地近距离接触学院里最优秀的各位学长们。



实验室里,所有人共同的榜样是物电院首位直博清华的2010级学长高明杰,“他影响了整整两代人,他开拓性的轨迹和经验告诉了院里每一位有梦的人如何才能去清北。”这其中有2015年分别保送清华、北大、东大的陈猛、杨一博、徐建学长,有全奖去东京大学的罗煜东学长。而4月份小龙报道过的李鑫学长,更是“用了8000张A4草稿纸”,最终考研成绩全国第一名去了北大物理系……他们身体力行的学习态度和不厌其烦的指导解惑,让孙杰对未来的选择和具体途径更明晰。


是继承者,也是播火人。“要感谢许多人,他们给了你无私的帮助。我们难以一一回报,所以只能做到,当其他人需要时,我们也会提供无私的帮助,把爱传递下去”。现在的孙杰乐意接受每一位学弟学妹的求助,不管是经验还是资源,是启发还是开导。比起专业知识,他更愿意在后辈的心中坚定地种下簇簇希望的火苗,因为用他自己的经历来说,意想不到的惊喜都有可能发生。



 THE BEST HERObaseball
  

纵情挥舞棒球棒的日子不会被遗忘——“教练高大健壮,戴着墨镜的样子好帅。”孙杰笑说。


那天期中考试犯了低级错误的孙杰在操场上怀揣郁闷飞奔时,被不远处的棒球教练注意到——“灵活又强壮,是个好苗子”,棒球队喜添一位新队员。再后来顺理成章进入校队,在一个新的领域从零开始。  训练前,孙杰喜欢尽全力将球抛向天空,注视着它上升到极限,再重重落入手套,就像是努力挣脱束缚、期盼更远、更远的自己。真正站在球场上时,“石头”般的棒球以每秒数十米的速度的飞向自己、作为打击手和投手经历一场激动人心的心理考量、教练呼喊“加油啊!孙杰”:起初恐惧,渐渐熟悉,终于享受。



在练棒球的时候,

孙杰认识了后来成为他挚友的季博。


这位获得保送中科大机会的小伙子,和孙杰一同经历了高数竞赛,江苏省物理实验竞赛,周培源力学竞赛,数学建模国赛,美国大学生建模竞赛,南京金陵材子论坛,一起去江苏教育频道录制科普节目,一起去旅游,去看电影,甚至大学三年里,三个暑假是一起留校呆过的,他开玩笑说,“也许一切的一切只是因为——我们那时没有女朋友,但可以肯定的是,大学有此知己无憾啊”。


 创新实验室的讲台上满满一盒粉笔,在考试周前的那个月后,只剩下光秃秃的粉笔头。若某日你途经此地,看见讲台上有个在黑板上“刷刷”写下思维火花的大男孩,别惊讶,那是孙杰正准备着明天给全班上课时课堂上的推演呢。
  “当了班长,期末考试时当然要全班一起‘飞’啊”,孙杰戏言,从起初的圆桌讨论,到后来发现直接授课效果会更好些。每晚备课时孙杰总有些按耐不住的激动——“知识点讲解、例题分析、预测考点”,一页页备课笔记上枯燥的字眼总能给他注入源源不断的能量。一想到自己此刻的努力既能梳理清晰脑袋中混乱的思路,又可以给全班同学带去知识和学下去的动力,便感到充实愉悦。
↑信大的→日日夜夜
 

习惯了在新的一天刚开始时走出实验室,通往22栋的路灯把他和季博的影子拉得忽短忽长,周遭除了脚步声再无其他杂音,他俩麻利地翻墙进入宿舍。隔天,明德楼某个教室里,除孙杰热情饱满的讲课声之外,亦再无其他杂音。  大二与数模相遇,前前后后共参加过三次比赛,有在最后一天换题并解出来的狂喜,有一口气解决三道题、搭好论文骨架的身心具疲,也有第一次看到凌晨四点的南信大,还没来得及感叹歌词中“黑夜过后的光芒有多美”,便沉沉睡去。


有学弟问孙杰是属于理论强的还是实验强的,孙杰也答不上来。“物理不成体系、材料不成体系,数学也只是学了一点儿,一直觉得自己没啥天赋,只是一点一点累积进步罢了”。





大一时在考研教室钻研物理思想,去江苏教育电视台教孩子们学习物理,大二时呆在实验室,做各种实验,大三时愈加成熟,对从事物理学,材料学更加坚定,他总说将来自己可以拿诺奖,即便周围人都觉得不可能。可这种坚信对孙杰自己来说,究竟是怎样奇妙的情感呢?应该是一种“我觉得我就是可以”的自信吧。

 孙杰常在深夜和好友季博聊未来,用季博的话说——“不顾现实的骨感,畅聊梦想的丰满”,因数模组队而与孙杰相识相知的陈天粟也感叹:“现在机会很多,很多情况不是努力了没有机会,而是机会摆在那,实力不够,抓不住。但孙杰能抓住。” 
去清华北大中科院参加夏令营,面试前几个月孙杰把固体物理,量子力学,材料科学基础这些专业课的基本概念复习了三遍。面试的老师们很注重专业基础,在竞争极其激烈的北大夏令营里,第一轮筛选后进80个人,最终选16人。孙杰留在了这里,在某种意义上,他离那个“一辈子从事物理和材料科学研究”的梦想更近了一步,诺奖也许会在某日如期而至。 

今年九月末,孙杰发了一条早该出现的朋友圈,其中提及自己即将去北大。评论里清一色的“厉害了学长”,是大部分人对此时他所获得成绩的感慨。不过,你认识19岁时的孙杰吗?和大多数19岁时的你一样,有不够明晰的规划,有跌倒挫败的沮丧,可不服输的倔强、前辈们的指点,让他步履不停。“我想没有绝对更好的一条路,只有现在正在走的路”,22岁以后的路在面前徐徐铺陈开来,他继续向前。


北大图书馆

 回到刚过去的那个夏天,未名湖畔,北京的气温很高,收到导师的短信后,孙杰一路跑着去北大理教4号楼,跑过了图书馆,地学楼,文史楼……一路欣喜。他不停地流汗、喘着气,导师看到他时笑了,孙杰也笑了。要离开办公室时,导师看着他的眼睛说:“孙杰啊,你是我这十年来收的第一个不是名校的学生,一定要给我惊喜啊。”  “嗯嗯,我会的”,他用力地点头。   

愿所有南信大的你都可以给自己惊喜。


END



往期精彩


特别关注 | 天啦噜,《中国教育报》点我们南信大的名啦!骄傲求围观~

校园万象 | 这是南信大的超级大月亮,献给可爱的NUISTers~

小龙说事 | 关于体测的方方面面,让你一键get到一筐干货



文字费宇晗

图片孙杰

编辑郑灵燕 朱致远

审核张锦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