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暑期秀|40度高温下的酣畅——我科研 我奋斗 我快乐!

2017-08-25 勇于拼搏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秋天为什么还是那么热?



导读


还记得今年7月中旬,扑面而来的热气让人感到窒息。我校很多部门和学院却都忙得热火朝天,小龙将陆续为大家介绍哦。今天,咱一起分享应用气象学人在热浪下的科研精神。


7月16日13:00,稻田内气温接近40℃,华梦飞、姜琳琳、梁金晨、孙浩等同学正在学校农业气象试验站的水稻田中进行水稻光谱、光合和叶绿素荧光的联合观测,尽管头顶太阳毒辣、身处闷热的稻田中,他们仍然有条不紊地操作仪器,进行着各项观测。他们参与的是我校主持的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水稻对高温发生发展过程的响应机制及应对技术研究”,在整个暑假期间,他们一直奋斗在一线。



7月23日,最高气温40℃,在不足4平米的大气成分观测室内,翟晓瑶正在更换空气滤膜,这是大气中有机和黑碳气溶胶成分的观测工作的一部分,暑假她在这里为解析城市地区有机和黑碳气溶胶的来源问题提供第一手观测资料。该项观测是应用气象学院章炎麟团队的研究内容之一,该研究得到了国家基金委、中科院和千人计划青年项目的资助。


△仪器更换滤膜


7月18日~8月3日,安徽全椒,赵佳玉、谢成玉、张秀芳等10余名研究生在一处大型养殖鱼塘开展小型水体水汽同位素特征及CH4排放通量观测。在夏季野外实验的黄金季节里,学生们顶烈日、冒酷暑,坚持每天准时的采样观测,为明确夏季高温及生物活动旺盛时期小型水体水分循环及温室气体排放特征,提供了第一手的宝贵数据,这也是准确评价小型水体水分循环特征及估算温室气体排放量的重要基础。



8月2日,扬州共青团农场,应用气象学院胡凝老师正在陪同来自中国农科院、广东农科院和海南大学来的专家考察试验田。胡老师承担的是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转基因水稻环境安全评价技术”的子课题,尽管身怀六甲,但胡老师仍然没有放下科研,她的团队今年在共青团农场租用水稻田100多亩,在稻田中布设涡相关、花粉捕捉仪等仪器设备,研究水稻花粉扩散与气象条件的关系,为农业部制定转基因水稻的有效隔离距离提供理论依据。


△胡凝老师


8月1日至7日,安徽官渡大气环境试验基地,在副热带高压与“纳沙”和“海棠”双台风的较量下,高温酷暑与暴雨大风轮番登场。应用气象学院王伟老师带领着宗莲、张琦渝、张煜娴、王思雨、殷进和徐孝泽6名本科生开展了2017年度大气科学类野外实践考察。6名本科生全程参与试验设计、仪器架设、野外观测、数据采集和室内分析,并进行数据分析、科技制图和报告撰写,旨在利用多种方法(箱式法、水平衡法和涡度相关法)调查长江中下游典型小型水体与大气之间的温室气体(CO2和CH4)交换的时空变化特征,揭示其主要环境影响因子。



正是有了应用气象学人不懈的努力奋斗,才使得我校应用气象学学科保持了鲜明的特色和显著的优势。我校应用气象学专业已经连续16年全国排名第一,是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江苏省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是全国应用气象学专业国家教学质量标准制定单位。拥有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应用气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耶鲁—南信大大气环境中心等研究平台,建有国家一级农业气象试验站、国家标准农业气象观测场以及太湖通量观测站等,并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应用气象发展前沿,形成了农业气象、城市气象、生态环境气象和智慧气象四个研究方向。


近五年来,在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应用气象学专业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发表了我校第一篇NATURE杂志文章《Strong contributions of local background climate to urban heat islands》、取得我校第一个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与应用”、承担了我校第一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基于国家气象站网的转基因玉米基因飘流生态风险评估系统”,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12项,年均科研经费约1000万元,产生了较高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为学校发展做出了贡献。



往期精彩

小龙说|纸短情长,拆开这份红红火火的包裹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微关注|想人所想,急人所急,美人所美——以生为本最走心!

最关注|计算机视觉界的“奥林匹克”冠军,南信大又一次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心


文稿:应用气象学院 江晓东  王伟  张弥

编辑:陆舒婷

审核:阙华燕  张锦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