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天边云|气象人的诗和远方

2017-11-18

作者 艰苦朴素的





也许,你眼中的气象人是勤劳的。任劳任怨、勤勤恳恳,把对工作的热情,记录在百叶箱的温度表上,留在观测场前的那条小路上。

 

也许,你眼中的气象人是辛苦的。无论大雪纷飞,骄阳似火,还是狂风肆虐,大雨滂沱,气象人风雨无阻,为人民生活保驾护航

 

也许,你眼中的气象人是单调的。看雷达、卫星云……,在庞大、乏味、枯燥单调的数字海洋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寻找着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规律。

 

其实,真实的气象人也是充满才情的。他们生动鲜活,爽朗、洒脱、自信,情思纤细浓致,感知敏锐缜密,用家国情怀挖掘现实美好,用优美图文抒情咏叹生活,极具悟性,极富才华。

 

王元红就是这样一名气象人。

 

他在西藏工作二十余年,行走在藏地山水之间,他用手里的相机,留下了许多美好的瞬间和美好的故事。

 

让我们一起跟随他的视角,来看看丰富多彩的藏地生活、风情独特的西藏气象风光以及富有人情味的人和事。


让我们一起感知气象人的诗和远方~




1、雨天

拍摄地点:西藏林芝地区色季拉山垭口

拍摄时间:2012年5月14日



那是去鲁朗林海无数次其中的一次,由于后面的大批人员还没有到达,于是,我们只好将车停在了色季拉山的垭口,在这里有些无聊地打发着时光。


夏季的林芝,天空基本被云彩占据,如果是冬天,对面就是南迦巴瓦峰,但夏天要看到她的倩影,无异于彩票中奖,本没有抱什么希望,也就不存在失望。天上是大朵大朵的云彩,像一团团洁白的巨大的棉花团,旁边就是雪山,夏季里依然存在的雪山,但我们已经对这样的景像没有什么新鲜感了。


坐在车子里的除了我和司机,还有一位林芝的同事,三个人抽着烟,聊聊天,等待他们的到来。我也准备收拾自己的相机,这样的天气,这样的光线,能够拍出什么好的照片呢?收工,这是我的一般的经验性的举动。


就在这个时候,我看了一下窗外,我看到了车窗玻璃上淅淅沥沥的雨点,山上有雪,而此时降下的并不是阵雨,而是毛毛雨,一切在常理之中不能相容的现象,在这一刻却都出现了。


正因为是毛毛雨,雨点很小,扩展在车窗玻璃上,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很小的圆环,我试着拍摄了一张,效果不错,于是我寻找角度又来了一张,将隐隐约约的五彩的经幡囊括在了我的画面当中,让画面不再那么单调,同时告诉别人,这是在西藏高原。


雨点有大有小,大的有米粒那么大,而小的就如同针尖一样,这就给我们充分展露了雨的姿态。其分布没有任何规律,星星点点,零零碎碎,密密麻麻,这也是雨本来的面目。


很快,雨就大了起来,玻璃上的雨点消失了,随之而来的是“溪流”一样的雨在向下疾速地流淌,这个时候,确实再没有什么能够引起我拍摄的兴趣了。




2、母女

拍摄地点:西藏拉萨市当雄县赛马场

拍摄时间:2007年8月21日



当雄赛马节,我被邀请参加这样的盛会,难免喝酒吃肉,但我对这些却并不感兴趣,于是背上相机,溜出帐篷,寻找让我感兴趣的人和事。


赛马节是草原上的盛会,只要是在草原上,每年都要举办一次。这之中,那曲地区的赛马节最出名,但是很多县里面也举办赛马节,我参加过的就有安多县和当雄县的赛马节。


赛马节上除了赛马,还有其他的更多的活动,比如抱石头,比如拔河,比如跳远,等等。除了比赛,还有很多的文艺汇演,这次在当雄参加的就有服饰表演,牧区男女不同的很多种服饰,都在这里展示,令人眼花缭乱。


现在的赛马节,还充当了物资交流大会的功能,牧民会将自己家里的物品拿到这里来卖,顺便在商人的手里买一些自己家用的物品。


走出帐篷,四处走走的时候,我就看到了这对母女,她们两个在四处找寻他们需要的商品,我也在找角度拍几张自己觉得称心的照片,这样来来去去打了几次照面。比较有意思的是,这个女孩总是躲着我的镜头,这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好奇,是因为羞涩?还是因为反感?我找不到答案,这反而勾起了我将她们的容貌记录下来的冲动,人就这么奇怪,越是容易获得的,越不珍惜,而越是得不到的,却越想得到。


因为我是有准备的,就在她们母女从车子旁转过身来的那一刻,我掀动了快门,只此一张,连拍摄第二张的机会都不给,姑娘就包着围巾跑开了。


赛马节拍摄的照片很多,我几乎将这个拍摄的小插曲忘记了,但整理照片时,我却惊喜的发现,正是这样的“抓拍”,我才找到最真实的表情。母亲的笑脸写满了平静与慈祥,但是这位姑娘的眼神和表情却传递出了非常丰富的信息,青涩,稚嫩,纯朴……淡雅的着装和简单的佩饰,又一次说明了少女的清纯。而她修过的眉毛,却向我们诉说着她也爱美,而且受到都市文化的影响。




3、神湖

拍摄地点:西藏山南市羊卓雍错

拍摄时间:2007年9月15日



西藏有三大神湖:纳木错、玛傍雍错、羊卓雍错。其中羊卓雍错离拉萨最近,也经常去,或者经常路过,所以见得也最多,不同季节,几乎都去过,颜色变化很多,很瑰丽。


从拉萨到浪卡子县,要上一座很陡很险的冈巴拉山,八拐十弯之后,就到达山的顶峰,山顶上有无数的玛尼堆和连成一片的经幡。还有一些牧民,他们把自己的牦牛打扮得很漂亮,供游客们照相。从山顶往下看,就是美丽的羊卓雍湖,在蓝天的映衬下,湖水蓝得醉人,到浪卡子,要绕着湖向前行进,一路都看到不同的景致,让你沉浸在美的享受中去。


“羊”,在藏语中是“上面”、“上部”的意思;“卓”指“牧区”;“雍”是碧玉”之意,连起来是“上部牧场的碧玉”。这种地方基本是草原牧场,位于雅鲁藏布江南浪卡子县境内,其间的湖泊如草原上的蓝宝石,明亮动人。湖水非常清澈,由于深浅的变化,光源的变化,天空状况的变化,一汪湖水呈现出层次丰富的各种蓝色、墨、淡蓝、绿、翠绿……依傍着山根,在九曲十八弯里撒下无限柔情。




4、雪域阿佳

拍摄地点:西藏当雄县青藏公路旁

拍摄时间:2007年8月1日



在西藏,你会碰到普姆(姑娘),你也会碰到阿佳(大姐、大嫂)。在我的印象当中,阿佳总是那么的勤劳、和善。


她们在自己的家里,进进出出,似乎总有忙不完的活计。她们待人和善,只要你到了她们的家里,就会端奶渣给你,打酥油茶给你,并且时不时地给你续茶,生怕你喝的茶太凉了。


在雪域阿佳的心里,孩子和丈夫就是她们生命的全部,她们为他们活着,她们愿意为他们辛劳。农区,牧区,或者林区,你总能见到这样的阿佳,她们很少闲下来,她们总是很忙。


在年轻的时候,她们也许疯过,甚至当自己心上的人钻进自己的帐篷时,痴痴地爱过,或者苦苦地等过,偷偷地哭过,但当她们爱上了那个人之后,她们就把心关进了家里,家也住进了心里,把她的心装得满满当当。


在青藏公路上行驶,偶尔会在路旁停下来,我看到了这样的一位雪域阿佳,脸上的高原红,棱角分明的脸型,有点羞涩的表情,一团和气的话语,这就是雪域阿佳,她就是其中的一个雪域阿佳。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也有一些雪域阿佳,走出农舍,走出自己的帐篷,从事一些商务活动,兜售一些商品。这是一种变化,我想,在将来,会有更多的雪域阿佳从自己的小家庭里走出来,面对更大的世界,从事更多的工作。




5、扎达土林

拍摄地点: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扎达土林

拍摄时间:2008年10月9日



在书上看过,在网站上浏览过,也听同事和朋友讲过,我对土林神往已久了,特别是在我看了马丽华的《走过西藏》之后,更是心里痒痒的。


终于有机会,终于能够实现我的梦想了,激动过后还是激动。


看上去,在这片诺大的土地上,整齐地排列着一排排土林,浮着一层青色的雾气,司机并没有停车,我按下车窗玻璃,开始在摇晃中不停地抓拍,生怕漏掉任何一个镜头。


拐过一个弯,我们都不约而同地“哇”了一声,似乎没有更好的语气词能够代表我们的惊讶了。“太美了!”除此之外,再也搜索不到也无需搜索更多的词汇来表达心中的喜悦和亢奋。面前呈现给我们的,就是一排威风凛凛的古代战士,它们身着盔甲,神情严峻,有点像兵马俑,但是却比它们高大得多,强悍得多,气派得多,而且数量也非常庞大,它们很多只是神似,却并没有那种工匠留下的鼻、耳、眼、口等让人一看就不再产生联想的空间。你琢磨每个人的神态,都不一样,你端详每个人的装束,没有一个重复,鬼斧神工,只有大自然才有这样的大手笔,谁又能比得过她呢?




6、劳动中的快乐

拍摄地点:西藏拉萨市布达拉宫

拍摄时间:2007年5月27日



西藏的老百姓,劳动都是快乐的,他们因为生活在广阔的高原,似乎心胸也非常地广阔。


最早在一个小县城里的时候,我就领略到了这种快乐,有人家盖房子,找当地的农民过来帮忙,在盖房子的时候,他们一边劳动,一边歌唱,那声音很有穿透力,将白云都刺破了,将整个县城都刺破了,最终到达了我的耳朵,寻着歌声,我到达了大街上盖房子的他们那里。一个女孩,在太阳下面劳作,一边劳作,一边唱歌,她的脸上不是劳累,而是快乐,那歌声里也透着一种快乐。


是啊,劳动本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劳动的快乐不仅在歌声里,甚至还有舞蹈。


在西藏呆的时间长了,我渐渐地知道,他们在劳动的时候不仅唱歌,甚至还会跳舞,而有一种舞蹈,就是劳动场景演化过来的,这个舞蹈的名字就叫《打阿嘎》。


很荣幸,有一次上布达拉宫,我竟然就碰上了打阿嘎土的劳动场景,这也就是这张照片的由来。很多人,每个人的手里都拿了一个工具,这个工具很简单,一个木头把子,头上有一个橡皮圆盘。大家一起走动,一起击打地面,伴着歌声,很有节奏,很有韵律,按照一定的步伐,就像舞蹈一样。走一下,打一下。走一个地方,打一个地方。有踩踏,也有击打,阿嘎土就结结实实地连结在了一起,甚至跟现在的水泥一样,屋顶就能抵御风寒,也能抵御雨雪了。


阿嘎土是一种粘性很高的土,经过捶打之后,能够很紧致地连结在一起,跟水泥一样的效果。在西藏的很多寺庙的墙体顶部,或者寺庙的屋顶,都能够见到。这也成为西藏传统建筑中很神奇的一件事情。


劳动是快乐的,这是西藏告诉我的,所以,每当我劳动的时候,我的心里没有劳累,而是快乐!




7、烟雨迷蒙

拍摄地点:西藏林芝市八一镇

拍摄时间:2008年6月4日



在人们的心目中,西藏就意味着高、寒、旱,实际上,西藏的面积很大,120万平方公里,占整个国土面积的八分之一,所以,西藏有不同的气候,自然也就有不同的色彩和感受。


林芝是西藏的江南,林芝的气候和植被,颠覆了我们对于西藏的那种想当然的认识,因为在西藏,你能够看到的,更多的是满山的绿意,那种绿意一年四季都能够看到。因为原始森林之中,长满了松柏。有一个著名的景点就叫鲁朗林海,满眼望去,全是高大的参天地直直地矗立着的松树。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唯一的一年的天气预报的经历,就是在林芝完成的。我是一名天气预报员,每天关注着林芝的天气,特别是雨季到来的时候,几乎每天都有雨,淅淅沥沥地,一天一天地下。


考验预报人员的不是你报雨还是报晴,因为你每天报雨的准确率会在80%以上,考验我们的是能否准确地预报雨的量级,小雨、中雨、大雨、暴雨?这才是显示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每到夏季,在西藏,你能够看到的云,总是那么的低沉,有些云甚至就盘绕在山间,柔柔软软,袅袅婷婷,迷离扑朔,整个氛围是江南的那种柔软。爬山的过程当中,我们穿进了云中,空气中弥漫着细细密密的水滴,像置身雾中。


一朵巨大的云团漂移过来,一个阵性降水过程随即到来,云下挂着雨幡,在太阳的照射下,散射出白雾一般的光芒,将整个山的形状描摹得像水墨画一样,而近处的树,依然郁郁葱葱,挺立在眼前。




8、别样的童年

拍摄地点:西藏林芝市米林县尼洋河畔

拍摄时间:2011年9月16日



我们都有童年,生活在西藏的孩子们,他们也应该有自己的童年,当然,这两个童年并不一样。


最早接触西藏的孩子,是在我刚刚进藏之后,你能够在街上或者学校门口看到很多藏族小孩。他们穿着厚实的衣服,衣服上能够闻到一股酥油的味道,脸黑里透着红,但从他们的脸上,你能够看到一种天然的纯真的笑容。也许他们对于学习只是一种好奇的驱使,对于功名利禄这一类的东西他们也许还不懂或者不在乎,所以,才能够呈现那样的一种笑容。一直在西藏,一直看到这样的属于西藏的孩子的笑容,我甚至觉得那也是一种幸福,毕竟童年,应该是烂漫而快活的,不能让书本湮没了美好的童年。


有一次,我们到林芝的察隅出差,领导给我了一百块钱,特意嘱咐我,买点铅笔或者作业本之类的东西。我并没有明白这些东西和去察隅之间有什么逻辑关系,但因为是领导交代的,所以只有照做。到了察隅,在路上,我们看到排着队伍放学回家的孩子,他们看到我们的车子来了,停下来,向我们敬了一个少先队员的队礼,这让我感到非常的意外。我们的车子随即也停了下来,领导将铅笔、橡皮、作业本发给这些孩子。领导这才告诉我,这些孩子向来往的车辆敬礼,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至于这种行为到底是怎么产生的,我们并不明白,但看到孩子们的队礼,我心里暖暖的。


这张照片是我去林芝的米林机场接工作组人员,回来的路上碰到这些孩子,她们的玩具很简陋,手里拿着一个废旧的车内胎裁成的跳绳,一个在跳,一个在数数,另外一个则蹲在旁边偷偷地笑,一切似乎都很原始,很落后,但我依然在她们那里找到了属于童年的快乐,那是一种别样的童年。




9、秋

拍摄地点:西藏拉萨市林周县拉萨河畔

拍摄时间:2007年9月22日



高原上也有秋,高原的秋更加透明,更加透彻,更加透亮。西藏没有雾,秋日里,西藏也很少沙尘,这样的时刻,西藏就处在一种清明和灵动当中。


在这样的时节,我总是喜欢出去走一走。远一点可以跑到林芝或者纳木错,近一点的地方多是拉萨河,就在近郊,不远,又依山傍水,总会看到很多和别的季节不一样的色彩。


树,比较容易成活的杨树成了防风林的首选,在西藏的很多河道,你都能够见到这样的人工种植的杨树林。因为就在河道种植,灌溉比较方便,树很容易成活,没有几年,就都成了林。


到了秋天,杨树的树叶开始枯黄,比较有意思的是,这些树林的叶子并不是一下子就全黄了,而是一点一点、一片一片地进行,靠近河道的树叶还是绿色,而靠近山脚的树叶已经枯黄,甚至脱落,介于这两者之间的树叶或者黄或者金黄或者绿中有黄,呈现出不同的色彩。


对于一个摄影爱好者来说,这个季节,是摄影的最好的季节,不同的色彩,不同的层次,又有透明的大气。在河边开着车子晃悠,寻找到有山有水有树有草的地方,树的叶子又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我们就坐下来,静等太阳落山,太阳落山前的那十五分钟,就是拍摄照片的最好的时间。


游走在拉萨河畔,在这样的季节里,好照片总能拍到,只要你用心思,花时间。




10、爱穿藏装的老外

拍摄地点:西藏拉萨市哲蚌寺

拍摄时间:2007年8月13日



是的,那是两个老外,在拉萨雪顿节的时候,我见到了她们,她们两个都穿着崭新的藏装,与前来观看展佛的藏族同胞一样,显得喜庆而且亮丽。但她们毕竟和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还是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她们两个在整个朝佛队伍中就显得非常特别,我作为一名摄影爱好者,自然很快就注意到了她们,并且在她们没有察觉的时候按下了快门。


其实,要在拉萨见老外,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只要你出门,就有可能在大街上碰到老外,这很正常。如果到八角街一带去转一转,碰到的老外会更多,他们也许就藏身在八角街某家小旅馆里,喝酥油茶,喝青稞酒,吃糌粑,似乎已经完全适应了高原的气候和生活。


在我们单位的小宾馆里,就长期住着一家老外,夫妻俩在拉萨工作,有三个孩子,就在拉萨的学校里上学,已经算是拉萨的常住人口了。


很多老外很愿意到西藏来,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对西藏如此痴迷呢?辽阔?宁静?纯粹?古老?险峻?……或者是其中的一种,或者还有别的理由。


1997年我刚进藏的时候,国人骑行到西藏,或者在西藏境内骑自行车旅游的人还非常的少,但却有很多老外,他们坐飞机到拉萨,然后从拉萨出发,骑行到樟木口岸出境,沿途很多景点,他们会慢慢地一一领略。


去单位报到途经拉孜县,就遇到了一批又一批的老外,其中有两个老外给我留下了永久难以忘记的印象。妻子骑着车子,带着行李,而丈夫自行车后面带了一个两轮的拖斗,里面躺着一个未满周岁的婴儿,大家都围拢了看,都啧啧称奇。他能适应高原的环境么?他路上不会生病么?他会不会感觉到颠簸?……很多问题,七嘴八舌。


来西藏的老外很多,或者在城市,或者在路上。




怎么样?这样的藏地这样的气象人你喜欢么?

更多精彩可看王元红的最新著作《西藏,我的最美时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作者

介绍

王元红,西藏作家协会会员,西藏摄影家协会会员,南京气象学院(现更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理学学士,四川大学管理学硕士,天气气候副研级高级工程师。


发表作品200余万字。出版和发布的书籍有:《西藏,我的最美时光》《怎样做天气预报》《雪域气象大探秘》《水滴的生命历程》《心中的西藏》《气象那点事》《时事气象2016》《水浒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纳木错》《厚重的布达拉宫》《拉萨河》《我们如何改变天气》《温柔中的硬度——白猫外传》《那些年,在西藏看“风花雪月”》《热炕——黄土地民俗》。


作者在校期间曾担任第14任学生通讯社社长,为本校记者团创始人之一,并担任第一、二任记者站(团)站长。


往期精彩

青年说|从转专业到直博:与南信大相约十年的故事

南信美|请回答,我的宁六路219号

萌新说|60天!我终于鼓起勇气向卿表白,亲爱的南信大!


文:王元红

编辑左琬婧

责编刘倩倩

审核张锦文 阙华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