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创青春|关于数学建模的那些事

微信大助理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0-08-21

我校数模参赛历程


1998 年,我校首次组织学生参加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如今,我校参赛队伍已经由最初的3支队伍发展到目前的100支队伍左右,参赛学生也由早期以数学专业本科生为主,发展到目前的理工经管等各个专业学生普遍参赛的盛况。


数学建模已经成为我校培养在校大学生形成建模思维、具备优秀品质与创新能力、信息(数据)收集与分析处理能力、动手动脑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创新、追求卓越及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这20年的参赛过程中,我校指导老师队伍也得到壮大,先后有接近60名教师参加了指导工作,并通过参加全国及江苏数学建模组委会组织的数模会议、经验交流、培训等工作,数学建模指导工作质量获得了显著提高,2017年程国胜教授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授予优秀组织工作者称号。



2011年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高教社杯”奖


2018年获美赛特等奖


2017年获美赛特等奖提名奖


在获奖队数和获奖层次上,我校也都得到了显著提升,2011年荣获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高教社杯”奖,2012年和2018年获得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以及连续三年特等奖提名奖,2018年美赛以35队参加31队获奖的比率(89%)取得了历年来最好成绩。


数模培训


自1998年以来,我校已经先后组织了675支队伍参加了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其中281支队伍获得了不同级别的奖项。特别是,自2013年成立长望数学建模实验班及如今的藕舫学院数学建模实验班以来,全校每年有800-1300名学生接受建模基本方法与基本技能、专题方法及建模竞赛训练,学生的建模能力获得大幅度提升,建模竞赛成绩提高显著,已经成为全国最优秀的几所高校之一。



(集训)


教学基于使学生形成建模思维为目标,分为三个阶段教学:


基础阶段:秋季下半学期(60学时左右)

教学内容:数学建模基础知识及建模软件应用;


提高(专题)阶段:春季上半学期(100学时左右)

教学内容:专题知识讲座;


竞赛集训和模拟阶段:暑假(二个月)

培训内容:建模问题研究、写作规范、真题解析及赛题训练。


部分数模教师介绍:


朱连华老师,参与承担了“藕舫学院数学建模竞赛实验班”秋季、春季和暑期培训教学工作;“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数学建模竞赛”校竞赛题目的出题、评选工作;“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美国大学生数模竞赛”的指导工作;“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队员培训和指导工作;


自2008年以来已经指导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和江苏省赛区一等奖6项,二等奖7项和三等奖4项,“美国大学生数模竞赛”获得特等奖1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4项,以及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


(左二为朱连华老师)


程国胜老师,主持教育部教改项目:关于如何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到《概率统计》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主持江苏省教育厅研究生教改项目:数学建模思想方法融入理工类专业学位;主持江苏省教育厅研究生教改项目: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活动组织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指导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5项、全国二等奖5项,美赛特等奖1项、特等奖提名奖1项。


自 2009 年以来,一直从事《数学建模》(选讲)教学工作。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授予优秀组织工作者称号。




建模人有话说:

黄思、盛振峰、周敏强

(高教社杯获得者)


参加数学建模竞赛,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最后的荣誉,更是在过程中锻炼的科学思维,在合作中培养的团队精神,在困难中磨砺出的学习品质。参加数学建模的大学生们将作为国家发展社稷的新生力量,活跃于社会的各个领域,锻炼好了这样的能力,将有利于我们开拓创新地解决可能面临的实际问题。


马亮

在校研究生,已被中国科学院录取为博士研究生


一路走来,我想最大的收获是: 书本中抽象的数学公式有了更为具体应用场景,这个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使我兴奋而快乐。我还在数学建模体会到了团队配合的重要性。各个成员都有各自的职责。短短三天时间,最后一天还要连夜赶论文,队员之间有情绪还要安抚。在这个过程中,队员之间建立的友谊也许会成为你大学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王明星

(曾获2015年数模竞赛全国一等奖、美赛一等奖,现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2017级博士生在读)


数学建模对我影响很大,至少是建模后的两年。现在的我坚信自己什么事情都能做好,什么难题都不畏惧,部分原因应该来自数学建模带来的自信,然而刚入大学时懵懂的我却是十分缺乏自信的状态。数模给我带来的这种转变,最让我感激。

数模的故事总是留在深夜,不是寂静却是激情,更是美好。三人小组合力攻坚,目标清晰,效率显著,挫折时有却总能攻克,程国胜老师鼓励犹在耳畔,两年后寂静的夜里仍总是怀念。


邵琦

(曾获2016数模全国一等奖,美赛二等奖,现北京师范大学2017级硕士研究生)


数学建模竞赛是一项真正考验一个人综合实力的竞赛,需要严谨的数学思维、出色的编程素养、优秀的写作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只有经历这项竞赛,经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思维才能得到提高,素养才能得到提升。


参赛中认识的队友、老师和同学更是一生的财富。我们相互鼓励,相互帮助,不仅仅在竞赛上取得成绩,每个人都满怀激情地为自己的未来打拼,张仲曦申请到了美国普林斯顿的PHD,边晨昱保研华师,唐灏苏保研大气所,王飞考上了北大……


薛宇琦

接触了数学建模,我真切的意识到比自己优秀的人比自己还要努力,也让我知道了自己的优势与欠缺,不会自满或妄自菲薄。现在的我相信,付出终会有收获,人生因努力而幸运。


郑珂


数学建模和科研过程极为相似,查文件理解研究的内容,找数据,解题,写论文;整个过程就就是一个浓缩的科研过程。这些是仅仅通过课堂无法得到的。对于一名大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绝对是值得的经历。



往期精彩:

招生季|高考结束,请做好填志愿的预备姿势

招生季|来吧,南信大的七彩生活,等你绘就!

最关注|40年来,南信大人难忘的高考记忆


内容由教务处提供

编辑:左琬婧

责编:王丽斐

审核:方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