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人志|一言不合,上表情包,这样的老师我们要一打

微信大助理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0-08-21
来自专辑
学人志



——歪?是小龙吗?


——是小龙本龙,请讲!


——我们这里有个老师,他他他……他要上天!



小龙赶赴现场,发现这位“要上天”的老师,就是研究生必修课《地球物理流体力学》的任课老师程军!他的表情包已经被学生们刷屏啦——


有这样的:



有这样的:



还有这样的:




他是我校第一篇以第一作者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学术论文的老师,


他是大气科学专业研究生必修课《地球物理流体力学》的任课老师,


他是南信大土生土长的土著,从1998年入学至今20年不离不弃,


他就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角——程军老师。



有温度的表情包


知道大家用自己的头像做表情包,程老师一点都不奇怪。他上课的教室里149位同学坐得满满当当,程老师在黑板上奋笔疾书地演算着,有的同学没记下来,或者坐在后排看不清的,选择用手机拍照来记录,这样一堂课下来,同学们手中做表情包的“素材”可不少呢。




身高不够,腿(板)长(凳)来凑,远远看上去程老师仿佛拥有了一米八大长腿。“一块大黑板总觉得不够,踩个凳子尽量写得高一些,既能充分利用场地,学生也看得更清楚。”程老师坦言,“地流”(地球物理流体力学)就像支撑起专业知识体系高楼大厦的钢筋铁骨,是一门有关思想体系和方法论的课程,只有知识体系的内在框架搭好了,再把天气学原理、动力气象等大气科学本科课程所讲授的具体现象和知识点按部就班地添砖加瓦,这样建起来的大厦才最稳固,才能有利于研究生学术的长远发展。


他对这门课程的解释是:“从复杂的现象中抽取出最本质的特征,用物理图像化繁为简,对最主导的因素和过程用方程精确表达,通过严密的数理推演,得出所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和规律,进而可对过去及现在发生的天气、气候现象进行机制解读和判断,甚至可以对未来可能的变化进行预判。”



程老师说,“无论是直博的、长望班的,还是从滨江考研的,甚至在职的学生,只要告诉大家这门课的实质和作用,同学们都是能理解的。而且我讲的不是纯书本的东西,是自己的经历、体会和感受,大家接受起来就很有认同感。”




有深度的理论课


有一次,程老师在课上想了个“借尸还魂”的故事:海洋和大气在波动反射时,有一个特殊现象,当波动“形”(位相)的传播和“神”(能量)的传播方向不一致时,“形”就会湮灭,但是能量并没有消失,而是会找到新的形继续传播。这个情形很复杂,还涉及到大量的方程推导,但程老师仅仅用了4个字——“借尸还魂”就把这个复杂的现象形象地概括了。


一直以来地流课用的教材是八十年代翻译的讲义。程老师接手该课程以来,基于刘征宇教授二十几年来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所授课的地流讲义,对其进行了翻译和完善,“新的讲义在数学演算上更简单了,但是理论逻辑更为清楚,讲起课来也会更容易。”


程军老师的教案


讲一门课不难,把一门枯燥的课讲活却很难。“由于自己的研究工作与地流课程所讲授的内容密切相关,在科研中经常会碰到相关知识,所以讲课的时候更像是讲述自己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的过程,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有利于大家对于知识的学习。”程老师说,因为在科研中会用到,所以讲起来就更清楚,同时也是与学生们一起学习和成长。


备课的时候,总是会沿着一条主干道的思路想问题,但是课后学生提出的问题却经常从另外的角度出发,有时候会猝不及防,越发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因此他也经常跟学生一块儿讨论,并和很多学生成为了朋友。


“地流”本身是一门理论课,内容将起来难免会晦涩枯燥。去年第一次接手这门课时,程老师也没找到方法,因为地流“太理论”、“没意思”而与几个学生产生了矛盾。学生们觉得没意思、听不懂;另而程老师觉得这么重要的课学生怎么不好好上?真是干着急。经过不断的摸索,到学期中旬,程老师的课堂已经座无虚席了。



去年结课时,很多学生都主动地给程老师发信息,聊聊对这门课的感受。程老师说,“大家的认可让我能够继续坚持下去。所有的专业课里只有这门课是全程板书,无论理论推导、构建物理模型,还是简化物理图像,都要随时在黑板上演示,挺难的,也很辛苦,但学生们的反应真的让我挺开心的,自己用心教的东西学生真正能够接受到,就是最好的。”



关于地流和程老师

表情包的“始作俑者们”有话说


宋轲新

地流课是我研究生课程听的最认真的一门课。老师的现场推导让我能理清其中的逻辑,地流课把我对动力气象、流体力学的相关知识梳理了一遍,对动力知识的来龙去脉有了更系统的认识。


赵思文

地流课上学到了太多,不仅仅是理论和推导,还有学习的态度!


李雨嫣

我提议给老师换一张大黑板,不要让面积限制了程老师的精彩发挥!


周心易

希望能资助程老师纹个大花臂哈哈哈哈……


祝维聪

老师对不起,做表情包之前,我只想看清楚黑板右上角是不是个τ……



原本动力气象学的不好,听完程老师的课,大二的本科生问我动力气象,我能给他们解释清楚了。



像这样的地流课,再来36学时都觉得不够!



今天地流终于考完了,感觉人活过来了。程老师,一直想跟你说声谢谢,先说好这绝对不是套近乎!我从来没见过哪个老师像你这样拼尽全力去讲课,也会跟我们说一些掏心窝的话。那些话我不知道别人听进去了多少,但你每次说的那些话我都有很认真地听,比我听你讲课还认真,哈哈。最后一节课上,你说的东西我会一直记住的,有时候我们的努力只是为了给自己增添一个自由度。希望程老师以后一切顺心,衷心希望程老师你能按照自己的方式和脚步得到一个很好的结果。我说了这么多,其实是想告诉程老师,这些努力和付出一定会有人看见的,哪怕它看起来好像没什么用。虽然我的认可也许什么都算不上,但是我还是想告诉程老师,我真的能感受到你的努力和认真,这真的很难得。所以,程老师,谢谢你。



有态度的学术路


2016年,程老师作为第一作者在PNAS发表研究成果,指出全球增暖下气候系统的年代际波动可能会变弱、变短,同时程老师对该现象作了理论的解析,这部分理论解析的工作就是地流所要培养的基本能力和素养。


课上的程老师,手舞足蹈地像个孩子,在课后的科研中,程老师则很是认真严厉。“想要真正理解现象,从中寻求突破,必须从理论着手。”程老师说。




程老师的学生一边抱怨他的严厉,一边又感谢程老师的悉心指导。“程老师真的超级严格,跟着他做科研压力很大,但是能学到的很多。”“从刚进入研究生阶段的跳跃思维到理论研究的成熟稳重,有这样一位认真的严师领进门,对自己的成长真的事半功倍。”


从思维习惯到方式方法的改变,阵痛是难免的,但是要真正进入研究的“门”,必须要经过脱胎换骨的改变。“本科阶段的学习很宽泛,面很广,但是比较零散,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不系统,所以很多学生的思维会很跳跃,但是科研需要严谨的逻辑推演,不能跳来跳去,”程老师说。他的一位研究生曾因此被批哭过好几次。程老师说有时也会于心不忍,但当初自己也是这么过来的,现在严格要求,以后他们才不会吃亏。


程军的学生在我校与雷丁大学的联合研讨会上给外国学者讲解


程老师的博士论文导师刘征宇教授是我校第一篇Science文章的作者。在跟着刘教授读博期间,程老师也因思维跳跃、不系统,被刘教授严厉批评。经历了多年的学习,特别是自己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感受,让程老师对充分认识到严谨学术态度和严密理论思维的重要性,同时也认识到研究生培养的要点。“回想起自己读研时的经历和感受,虽然艰难,但是还是非常感谢导师的严格要求。”


22岁的程军在南信大(左二)


“所以现在我很用心地去上这门课,它对学生将来的深度研究很有帮助,无论是做技术分析、大气探测,还是其他”,程老师说,“物理的逻辑思维、方法论,貌似很枯燥,但是有内在逻辑的活的思想体系,关系到如何看到更基本的物理图像,而不是某个特殊的现象,这是理论学习的基本过程。”


程老师在日本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程军说,这是一门课最无用的课,同时却又是最有用的方法论。这门课的学习不光是在讲述一行行方程,一个个模型,更多的是从复杂现象中抽丝剥茧得出的最简单的本质,是归纳解决问题的总的思路和方法。


程老师的办公桌


无论是教学、科研还是生活

程军老师都始于热爱

但不止于热爱


暑假过后

地球物理流体力学课又将开幕

你会跟小龙一样期待吗?



往期精彩

校园秀|期末考试季,你在图书馆修炼过吗?

微关注|今天,致敬那场永不妥协的抗争

微关注|因为有你,一切安好


文字:张雪婷 刘倩倩

图片:程  军

编辑:王丽斐

责编:陆舒婷

审核:方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