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关注|加入传说中的“宇宙最强高校联盟”,南信大将要做这些

微信大助理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0-08-21


前不久

“宇宙最强高校联盟”成立的新闻一度刷屏

联盟成员名单中的南信大

吸引了无数师生校友的关注



这个联盟究竟有多强?

行星科学是什么?

作为加入联盟的“高端玩家”

我校有哪些优势?

小龙来解答!


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成立

由27所高校组成


7月2日,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成立。


该联盟由27所高校组成,分别是: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山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山东大学、桂林理工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同济大学、洛阳师范学院、中南民族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南昌大学、香港大学、重庆大学、吉林大学、浙江大学。


联盟成立大会


出席联盟成立大会的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侯增谦等10位院士以及来自高校、中科院、航天部等单位的近140位领导、代表和学者。作为发起高校和联盟理事高校之一,我校空间天气研究所所长吕建永教授参加了大会。


与会代表除了讨论联盟成立后的各项活动外,还就我国行星科学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充分交流。十二位高校代表就各自所在学校开展的行星科学建设情况、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内容进行了交流与探讨。


据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吴福元任联盟首届理事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日祥任首届学术委员会主任。


签约代表


联盟具体做些啥?


行星科学是研究太阳系行星及其卫星成因和起源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涉及天文学、地球科学、空间科学等众多学科知识。


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是由中国科学院大学牵头、其他26所高校联合组成的一个公益性民间组织,旨在培养行星科学领域的人才、共享深空探测和行星科学研究成果,推动国家行星科学研究。


太阳系八大行星


侯增谦主任指出,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的建立,将有助于推进解决中国行星科学人才培养问题、科学前沿问题和发展战略问题。联盟应当成为共享深空探测和行星科学研究成果的平台,通过平台协同创新共攀行星科学高峰。


我校空间天气研究所所长吕建永教授认为,这次会议是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此次联盟成立是一个新的开始,为行星科学学科的发展做积淀。”


空间天气是什么?

极光、“流浪地球”,都与它有关


在浩瀚的星空,高纬度区域(如欧洲的挪威、瑞典,美国的阿拉斯加和加拿大)经常可以看到一种眩目的发光现象——。绚丽的极光在夜空中起舞,这些缎带般波动的美丽光线包括了从绿色到红色,从粉色到紫色的多种色彩。无数人被美丽的极光所吸引,不远万里只为一睹它的神奇。


极光


极光其实就是空间天气“制造”出来的,它与太阳以及地磁活动性密切相关。极光虽然美丽,但是强烈极光伴同亚暴和磁暴,对地面技术系统和航天器都有不良影响哦。

 

吕建永教授介绍,空间天气学就是研究地表20-30 km 以上的近地空间至太阳大气的日地空间环境中有关电磁、粒子和大气等状态的变化规律,减轻或防止空间灾害,为人类活动服务的学科。它涉及太阳以及太阳风、磁层、电离层和热层中的条件,这些条件可以影响天基和地基技术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可靠性,进而危及人类的生命或健康。


空间天气学的研究区域示意图


空间天气对人类的影响


小龙再举个栗子:

 

电影《流浪地球》里,因为太阳“衰老”和膨胀,人类不得不选择带着地球逃离。那么,地球真的需要“流浪”吗?吕建永教授说:“《流浪地球》中,太阳由主序星向红巨星转变,是地球不得不背井离乡的主要原因。实际上目前的太阳在稳定的主序带上还会待上50亿年左右。”

 

空间天气如同天气一样也有好坏之分。太阳发脾气,空间天气就变坏。“太阳并不是一直温和的,我们所熟知的灾害性空间天气事件都是由太阳的小情绪引起,比如太阳耀斑、日冕物质抛射(我们一般称之为CME)等。”


各种太阳活动爆发现象


研究行星科学,我们一直在路上


吕建永教授介绍,我校空间天气研究所以空间天气与气象气候的关系研究为特色,近年来瞄准国际前沿,围绕太阳活动爆发、太阳风-磁层-电离层相互作用、中高层大气与低层大气耦合、空间天气建模等研究领域开展深入研究,已熟练使用SWMF、TIMEGCM等数值模式,在行星科学领域,特别是在模拟火星磁层环境以及行星环境、参数预报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在太阳风能量向行星的输运、地球磁层和电离层、月球磁层以及相关等离子体环境和预报研究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我们利用卫星对月球、地球等的观测数据,以及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太阳的物质和能量如何与地球等相互作用,如何注入到行星内部,引起行星环境的变化,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了月球和地球的磁层边界随太阳风扰动的变化规律”,吕建永教授说。

 

位于尚贤楼顶的卫星数据接收机

 

目前吕建永教授团队在该研究领域已发表40余篇论文,近3年完成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20余项。我校还曾主办第九次全国空间天气学研讨会,该会议在国内外空间天气科学和应用研究领域有着重大影响。

 

位于尚贤楼顶的太阳射电望远镜

 

加入联盟后,我校将在行星科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以及行星环境模拟、探测等研究领域,进一步与各个联盟高校展开广泛交流与合作,努力推进联盟工作。“我们想通过这个机会,参与到国家更大的发展规划尤其是行星探测的规划里面去,为国家的行星科学建设做一点贡献。”吕建永说。



往期精彩

最关注|地下通道“文畅”“文通”如约上线!据说校友又酸了……

小龙说|即将入伏!南信大各地hot指数测评上线

微关注|82年了!今日山河新,吾辈自强!


采访:刘芸畅

图片:宋文凯 网络

部分内容综合中国青年报、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青塔、南京日报等

编辑:梁瑞娜

责编:于乐瑶

审核:于杰


和小龙一起点亮星标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