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关注|2019年度学校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新闻事件评选

微信大助理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0-08-21


即将过去的2019

我们高唱着《我和我的祖国》

迎来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华诞

在暑期战略研讨会上

我们确定了学校未来十年的发展愿景

这一年

我们持续发力,目标清晰

这一年

我们奋斗不辍,日新月异


在这里

我们把2019书写下来

看看哪些事让人振奋

又有哪些人令你感动?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9年度

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新闻事件

评选开始了

期待您投票参与


◆ ◆ ◆ ◆ ◆


1

高标准、严要求扎实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取得积极成效。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一体化推动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四项重点措施。各级班子成员形成调研报告280多份,全覆盖讲党课223次,梳理制约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的关键问题1873个,精准提出改进措施1313条,初步形成整改成果193项,总体上实现了主题教育的预期目标。



2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出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省委宣讲团来校宣讲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常态化、精准化、长效化;召开全校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压实责任制;校领导多次进入课堂听评思政课,加快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创新和形势政策课改革;积极开展师德师风宣传教育。



3

开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主题活动,激发师生爱国情怀。组织师生集中收看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直播盛况;“我和我的祖国”快闪视频于10月1日在“学习强国”等平台发布;举行国庆主题升旗仪式、合唱比赛、主题征文、党团知识竞赛、主题书画展、接力跑等;承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学术论坛全省经济类学会专场。校党委书记管兆勇在光明网刊发署名文章《提升教育“四力” 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4

2019发展战略研讨会提出“六化为纲,冲刺50强”的未来十年愿景。会议以“聚焦·对标·跨越”为主题,提出了未来发展“多元化、产业化、国际化、品牌化、信息化、主体化”的六化战略,描绘了冲刺全国50强、拿下大气科学学科世界第一、建成中国气象谷的目标。



5

完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构建“党委决策、行政推进、院部执行、专家咨询、多元评估”的科学管理机制,以制度建设推动大学治理体系现代化;成立战略发展咨询委员会,加强中长期规划,优化战略决策及顶层设计。“智荟江北·院士专家南京行”江北新区建设发展咨询座谈会在我校召开;选聘第三届学生校长助理团,校园一键通继续为师生解难事、办实事。校长李北群接受《新华日报》专题访谈《创新治理,协同开放办一流特色大学》。


成立战略发展咨询委员会


6

我校成为教育部与江苏省共建的“双一流”建设高校。顺利通过“双一流”建设中期评估,得到教育部专家组肯定;打造信息工科特区;成为“新农科”联盟发起高校,参与发起成立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ESI全球学科排名进步明显,其中工程学上升147位,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上升126位,地球科学上升73位,计算机科学上升23位。


教育部专家组来校调研指导“双一流”建设工作


7

在全球主流大学排行榜中排名持续提升。位列ARWU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内地高校40-58名;位列U.S.News世界大学排名内地高校39名;位列QS亚洲大学排行榜内地高校61名。学校社会评价继续向好,在人民网发布的中国高校社会影响力排行榜上位列第51位。


中国高校社会影响力排行榜


8

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翁铁慧来校视察调研,充分肯定了学校近年来取得的优异成绩和对未来发展的清晰定位,希望学校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坚持特色办学,更好地服务行业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国气象局局长刘雅鸣多次听取学校工作汇报;校领导还多次赴京拜访中科院、教育部、科技部、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气象局等相关部委司局,汇报学校发展建设最新成绩,进一步拓展办学路径。



9

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刊发《南信大锤炼“金课”打造“金钥匙”》。建设校院两级“金课”体系,相继开展“信大优课计划”及“全英文”课程建设等本科教学改革举措。2019年共立项校级金课31门,其中“全英文”课程20项,“优课”计划21项;共立项院级金课180门,其中优质课程147门,全英文课程33门。中科院教学获奖课程《冰冻圈科学概论》走进我校,秦大河院士领衔开讲;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团队为我校本科生开设《地球生命简史》课程;13部教材获2019年江苏省“十三五”高等学校重点教材立项建设;改革学生培养模式,组织完成了首次大类培养专业分流。



10

推进公共基础课程改革。推进大学英语、大学物理、数学等公共基础课程改革,实施挂牌授课,强化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线上线下联动。2018级学生四级首次通过率较上届提升了8个百分点,六级首次通过率提升了9个百分点。成为BC雅思官方考试“认可雅思机构”。推进体育课程改革,实现大学体育课程形式多样化、课程内容个性化、课程评价过程化、课内课外一体化。


新生入学英语测试系统


11

材料物理、环境工程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测绘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接受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现场考查;4个江苏省品牌专业全部通过验收,其中2个专业获得“优秀”;江苏省高校一流本科专业获批18项;大力推进气象硕士(博士)专业学位设置。



12

新成立教师教育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化学与材料学院并开始招生。积极响应国家教师教育振兴计划,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率先成立教师教育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面向国家四大新兴战略产业之一的人工智能产业,是全国首批获得“人工智能”新专业建设资格的学院之一;化学与材料学院则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学校学科特色优势,重点发展信息感知材料、新能源材料、环境功能材料三个研究方向。



13

召开国际化工作大会。举办“当代气象教育挑战”国际研讨会,倡议成立国际气象教育联盟;雷丁大学校长、蒙古国气象与环境监测局局长等来访我校;学校代表团赴英国、荷兰、俄罗斯、挪威等国推进国际化工作;与法国科学研究中心地球物理和工业流体研究所签署关于“中法地球流体联合研究中心”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学校获批孔子学院奖学金本科和硕士项目招生资质;获批江苏省教育厅首批中外合作办学平台联合科研项目。全年新招收留学生长期生456名,短期生382名,在校留学生学历生总数1084人,首次突破千人。



14

雷丁学院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现场评估,成为参评单位中唯一获得7年免评估的单位。应用化学专业通过英国皇家化学学会(RSC)国际权威认证;获批增设地理信息科学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两个专业;首届毕业生中95%获得世界前200强大学录取通知书;与雷丁大学签约深化双方合作。



15

承办世界气候研究计划2019年极端气候事件与灾害风险管理高级讲习班。我校代表应邀出席第18次世界气象大会;参与世界气象组织和国家留学基金委签约合作培养初级专业官员;南京区域培训中心全年举办9期多边、6期双边短期培训班,截至目前已培训了来自全球157个国家和地区的3900余名学员;首次组织教师团队赴香港天文台进行短期培训授课。



16

王会军院士牵头的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资助,这是我校首次作为主持单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主持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3项,合计中央财政经费3271万;获批主持课题4项,合计中央财政经费1576万;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1项,其中重大项目1项,重大项目课题2项,重点项目1项、优秀青年基金2项、面上项目69项、青年基金项目53项,国际合作交流项目7项(含外青3项),联合基金3项(含重点支持1项),专项项目3项;资助直接费用总计7409.60万元,获资助项目数、经费数、资助率等均创历年同期新高。理工科纵向科研到帐经费27504.17万元,增幅达35%。



17

我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我校为第二完成单位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罗京佳教授与韩国科学家联合在《Nature》发表研究成果(第二署名单位);哈佛-南信大空气质量和气候联合实验室分别在NATURE子刊《Nature Geoscience》《PNAS》上发表研究成果;王艳君副教授、袁星教授研究团队分别在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研究成果;樊磊博士及合作团队在NATURE子刊《Nature Plants》发表研究成果。


哈佛-南信大空气质量和气候联合实验室研究成果


18

承办2019年全球华人大气海洋科学大会暨第八届美国华裔海洋大气学会(COAA)国际大气海洋气候变化会议。举办第五届中亚气象科技国际研讨会暨上合组织气象灾害防御综合技术系列培训班、第五届人工智能与安全国际会议(ICAIS 2019)、第一届环境生态学术研讨会、首届苏台青年博士论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道路的百年探索全国高端论坛等。在2019气象科技活动周中,承办了“高端学术活动、科技开放日、南京主场活动、气象科普讲解大赛”四大活动。《大气科学学报》荣获2019年“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团队”。



19

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7项,居全国第12、全省第1。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7项,立项率达22.6%,高出全国平均立项率7个百分点;获批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11项,其中重点项目4项;2项成果获江苏省智库研究与决策咨询优秀成果一等奖。《阅江学刊》获江苏省社科理刊优秀栏目资助。



20

“气象小卫星星座项目”获中国气象局建设支持。风云四号静止气象卫星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接收站投入使用;“南信大一号”GNSS大气海洋遥感试验卫星项目正式启动;获批“国家综合气象观测专项试验外场”基地。我校成为中国科协首批科普中国共建基地之一,被评为“2018年度优秀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



21

召开“智荟江北”人才工程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长面对面”之前沿论坛。赴英国、荷兰、新加坡、香港、北京等地开展“一站式”招聘活动,全年引进高层次人才182名,其中引进培养国家级人才21名;海外院士工作站新引进来自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5名海外院士,现有在站海外院士14名;引育调减齐发力,稳步推进绩效工资改革;举办“数字人才与人才大数据”全国博士后学术交流活动,江苏首家人才大数据研究院落户我校;入选江苏省引才用才成效显著单位,获全省人才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22

大力推进教师“工程化”。分布在行业、企业、地方的35个实践合作单位提供岗位245个,并签约3个教师“工程化”实践基地。首批18位教师开展了为期2-6个月的“工程化”实践,既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用专业知识为实践单位排忧解难,又在工程实践中收获科研创新的新思路,提升了教育教学水平。第二批教师“工程化”队伍已出征。


首期教师工程实践出征仪式


23

实施“龙山学者支持计划”,遴选并支持一批中青年优秀人才,打造一批高水平团队。廖宏教授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是江苏高校唯一入选者;新增陈海山教授、郑有飞教授2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金双根教授当选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IUGG)会士;陆春松教授获评第十四届“江苏青年五四奖章”。



24

与华为签约共建“华为ICT学院”。60家华为ICT人才联盟企业来校选才,举办华为ICT论坛系列讲座,获华为公司“未来种子(中国)扶植计划”项目资助;与海康威视公司、南京中远海运物流有限公司、富景天策(北京)科技集团、北京旗云中天科技等签署合作协议;与西安赛诺空间科技公司联合共建“地球空间科学与技术研究院”。三项案例入选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校企合作双百计划”典型案例。



25

与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与西藏、广西、新疆、湖北、湖南等地气象部门签署合作协议;与华风气象传媒集团签约共建华风南信大研究院;与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中国气象局发展研究中心)、相关省局、华风创新研究院联合共建“现代气象研究院(南京)”;25名教师赴气象部门交流学习。



26

中国气象谷实体建设全面启动,23家企业签约入驻。未来5年,江北新区将依托我校学科优势建设“中国气象谷”,规划“两核三轴、一带三区”的空间布局,打造集教育培训、项目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于一体的气象服务行业全产业链;1960街区、创新创业街区、大学科技园板桥文旅园区等项目启动建设,倡议成立“气象+”科技产业联盟,环南信大知识经济圈打造渐入佳境。全年横向项目到账经费超1亿元,较去年增长近50%。



27

积极响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深度融入,服务地方。与安徽省天长市合作办学;校长李北群受聘担任江北新区高层次人才举荐委员会委员;全年共为行业和地方举办各类培训班31期,培训4901人;与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浦口区签署战略合作暨共建南信大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协议;与信大附中推进深度合作共建;滨江学院与无锡市委网信办共建网络空间安全实训基地。



28

数字取证工程研究中心获批成为我校首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与中国科学院院属研究所举办第二届“科教融合 校所对接”活动,与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签署合作协议;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北京大学、江苏警官学院等在相关领域签署合作协议。成立亚欧与北极气候变化前沿科学中心、遥感应用研究所、智能制造研究所、“一带一路”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院、语言文学跨学科研究院、生态研究院等。



29

“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行动”全面启动,推进毕业生由充分就业向高质量就业转变。遴选建设1000家优质名企就业基地,推进江苏及周边地区省级以上科技园区来校举行专场招聘活动,建设“信大智慧就业平台”等;在学业提升、出国深造、考公考编、入伍从军等方面开展专项提升计划。全年共举办校园招聘会34场,招聘宣讲会338场,进校招聘单位2680家,提供有效就业岗位近85000个,较2018年增加了约6.25%,招聘会和宣讲会场次较去年增加26.1%。


全国气象部门招聘会在我校举办


30

入选2019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以学科竞赛为抓手、以协同共建为机制,以对外交流为契机,打造双创教育升级版;五个项目入围第五届江苏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一个项目获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获批立项建设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与台湾中华大学共建《IP知识产权》优课课程、联合举办“40+40”创新创业训练营。



31

2019年普通本科录取分数线再创新高,生源质量大幅提升,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其中我校在江苏省的普通类理科最低投档线为364分,文科350分;普通类理科投档分最高分385分,文科投档分最高分368分。校领导暑期亲赴各地为新生送达录取通知书。


校领导新生送达录取通知书


32

长望学院刘姝入选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名录,全国仅100位学生获此殊荣。我校学子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美国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第十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GIS应用技能大赛特等奖、华维杯首届全国大学生农业水利工程及相关专业创新设计大赛特等奖、第七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一等奖以及挑战杯省赛特等奖等,学科竞赛省级以上获奖人次超过2900;获第24届中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团体亚军,第25届中国大学生击剑锦标赛女子重剑甲组团体第二名、男子团体第二名;俞特同学荣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33

承办第十四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总决赛,并获得五项一等奖。获第十六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2019年研究生招生报考人数实现翻番,上线生源结构明显优化。江苏省研究生“大气污染控制与环境生态效应”“遥感测绘技术与应用”“东亚气候变异及预测”暑期学校及第二届江苏省研究生无人机科研创新实践大赛在我校举行;获“我是中国研究生,我为祖国点赞”主题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称号;首次获批两项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


我校承办第十四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


34

学校首次获得“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状”荣誉称号。再获江苏省文明校园称号;校园文化进一步提档升级,品牌初显,江苏戏曲名作苏剧《国鼎魂》、昆剧《顾炎武》等高雅艺术来校专场演出;正式发布南信大视觉标识系统,《南信志》《大气之骄》《宁六路219号》三首歌曲入选“南信组歌”;举办教职工文艺汇演、趣味运动会、诗歌演颂比赛、广场舞比赛、健身走活动等。



35

召开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完成两轮校内巡察。3个支部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二级党组织获评“江苏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3个项目获江苏高校“党建工作创新奖”与“最佳党日活动”优胜奖;设立机关党委、直属单位党委;组织中层干部参观省党风廉政警示教育基地、观看警示教育片;举办青年干部暑期培训班和中层干部行政能力提升培训班;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做好挂钩帮扶相关工作。


递交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


36

成立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社会主义学院。江北新区党工委党校、社会主义学院正式落地我校;我校民盟委员会首获民盟中央表彰“盟务工作先进集体”;“农工之家”揭牌;承办民盟第五届“助力江北新区高质量发展”论坛、江北新区党外干部培训班、浦口区统一战线培训班等。



37

智能化游泳馆“水雲方”建成启用,建筑面积计约3700平米,采用全玻璃幕墙设计,自动实现室内恒温、恒湿及泳池水温控制。建设院士林,现有107棵银杏树,已有院士种植及挂牌的银杏树67棵;东苑新南门正式启用;新建藕舫楼、阅江楼、往昔园、银杏友谊林、见山园二期等,改造升级南气宾馆,维护修缮尚贤楼、见山园;尚贤楼广场、东苑新南门周边进行景观改造。对校内所有管道进行排查疏通,确保雨污分流;新建两条人行通道和一条车行通道,使校内人车通行更畅达;改造群英河河床、护坡、景观,增设亲水平台、主题广场、健身步道、河道护栏、夜间亮化等。



38

“争先号”校园小公交循环发车,节能环保、服务规范、承载率高,师生出行更便捷;实现学生宿舍及部分科研楼宇集中供暖,努力打造“最温暖的大学”。对中、西苑校区的四个学生食堂楼面进行功能布局调整和升级改造,被誉为“网红食堂”;开展交通设施和停车位建设,实施流量监控和准入管理,全面整治校园非机动车停放秩序;开展“实验室安全文化月”活动;开展多轮校园环境综合治理,改进卫生治理、美化设计、设施修缮、校园安全等,进一步增强师生在校园的幸福感、获得感、荣誉感。



39

推进智慧校园建设,进一步强化数据共融共享,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实施下一代互联网IPv6建设,实现校园5G室外信号覆盖;校园一卡通升级为聚合支付系统,上线“菜刷刷”菜品识别应用;建设“信大E保”“信大E行”“南阶在线”项目,持续推进网上办事大厅建设,服务19万多人次;建设教师个人主页系统、宿舍管理系统;实现多媒体教学全覆盖。



40

有序推进60周年校庆准备工作。召开庆祝建校59周年暨60周年校庆倒计时一周年启动大会;发布校庆公号(1号);制作上线校庆网站,设计并发布校庆LOGO,举办59周年校庆科技活动月。全年接待校友返校活动40余场,接待返校校友5000人次,创历史新高;杰出校友张明华任美国高校高级管理职务,金飞飞当选美国气象学会会士;为章基嘉院士塑像;邀请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海南省三沙市气象局孙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西藏气象局气候中心首席高工卓玛等杰出校友返校报告。



接下来,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选出你认为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新闻事件

(投票截止时间:2020年1月5日0:00)



往期精彩

甲子歌|何金海教授:我在南京气象学院的求学生涯

青年说|陈琦:以赤忱之心忍受科研的孤独和艰辛

校园秀|广场舞大赛,快找找你的老师在哪里~


封面设计:宋文凯

编辑:梁瑞娜

责编:梁瑞娜

审核:方向


 点击“阅读原文”,参与投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