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关注|新工科、新农科来了!我校获批多项教育部“四新”项目

微信大助理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2-06-24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名单》(教高厅函〔2020〕23号)和《关于公布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的通知》(教高厅函〔2020〕20号),我校经过精心筹划、组织动员,充分利用优质资源,积极努力拓宽申报渠道,成功获批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3项,获批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



教育部设立“四新”项目(新工科、新文科、新农科、新医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是深入推进“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的重要抓手和举措。推进新工科建设,是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挑战,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培养造就一大批多样化、创新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为我国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推进新农科建设,是为了优化涉农专业结构,深化高等农林教育教学改革,加快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提升高等农林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我校高度重视“四新”建设工作。自申报工作启动以来,学校整合优势资源,鼓励跨院、跨行业联合开展研究与实践,并多次邀请知名专家进校莅临指导。本次获批的新工科、新农科项目以学校优势学科为支撑,立足学校气象特色,打破原有学科边界,利用气象、信息、海洋、环境和农科教育的协同融合,实现培养模式向“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的转变,持续改进教育理念,构建适合多学科交叉协同培养的人才培养新机制。



获批的4个项目都有哪些创新点

将要培养什么样的新型人才?

一起来了解吧


01

新工科项目


(一)学科交叉的气象信息工程人才

协同培养新模式探索与实践


智慧气象的发展,给气象信息工程人才(满足现代气象行业全产业链岗位需求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现有的协同育人机制体制没有清晰界定多元主体的利益范围和责任边界,导致产业学院的建设机制不够完善、运行机制不够灵活、管理机制不够健全。本项目通过建设“多主体+产业链”MIT产业学院、“气象+信息”课程教学平台、“共建+共享”产教融合平台、“专职+兼职”师资队伍、建立“外环+内环”闭合质控体系、完善“协同+长效”运行管理机制等,实现人才培养对接行业产业需求,构建“气象+信息”工程人才培养新模式,建成“MIT产业学院”,形成多元主体长效协同育人的机制。



(二)学科交叉,跨界融合:

气象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我国正在从气象大国向气象强国迈进,现代气象业务的内涵建设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智慧气象更加突出信息化、系统化和综合应用性。本项目修订了基于“OBE”和“新工科”理念的气象工程人才培养方案,打造“产学研结合、多元融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构建多学科融合的优质课程体系,推进“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现代教学模式,建设“数字化、信息化、多元化”的优质教学资源库,打造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先进平台。能够解决当前培训体系在大气科学专业知识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构建多学科融合的优质课程体系和多方汇聚优质教学资源,全面打造高质师资队伍。



(三)基于理工交叉与跨界融合的

海洋技术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


海洋技术作为海洋前沿学科,其发展水平是海洋科技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大力发展海洋技术在海洋强国建设进程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项目通过重构成果导向(OBE理念)的海洋技术专业能力培养知识结构,建立学校、高新企业、科研院所多元协同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机制,打造特色鲜明的个性化创新实践平台,建设支撑海洋技术创新能力培养的精品专业主干课和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等举措,能够构建多学科无缝自然衔接和深度融合的海洋技术专业知识体系,打造以学生兴趣、特长为基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个性化、前瞻性的人才培养机制,建设以创新引领教学实践资源的实践平台,提升海洋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



02

新农科项目


多学科多方协同的农业气象人才

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探索


面对“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新生态”发展需求,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已明显不能满足新时代农业气象人才需求,存在着学科交叉融合不足、课程体系老化,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调整滞后、科教实践平台建设落后、立德树人理念有待强化等问题。本项目能够形成多学科多方协同,农学、气象学、生态学、信息科学交叉融合的农业气象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和新方案,提升专业吸引力;实现课程体系的调整、升级与优化,建成一批农业气象类线上、线下、虚拟仿真和社会实践一流课程;建成跨学科、跨院系、跨院校和跨行业的教学团队和科教实践项目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互动;制定出多学科交叉的综合能力达成的评价标准和考核办法,培养知农爱农为农、满足未来农业发展需求、综合素质过硬的新型农业气象人才。



获准新工科、新农科项目建设,标志着我校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学校将以此为契机,继续立足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高质量组织项目实施,不断探索新工科、新农科背景下的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深化人才培养综合改革,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培养引领未来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为新工科、新农科人才培养贡献一份力量。


新理念、新机制、新未来

双一流建设,我们在路上!


往期精彩


南信美|秋·叙


最关注|我校与江苏有线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小龙说|嘿,快乐生活打开方式总有一款适合你


素材:教务处

编辑:张世誉

责编:盖雯

审核:方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