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亲,你是这样的学生吗?

微信大助理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2-06-23

阳春三月

告别了初试的寒冬苦读

研友们即将迎来新一轮考验:复试

与初试不同

复试面对的不再是一纸试题

而是综合能力的考验!


是不是有点期待,有点紧张,又有点没底?

小龙采访了几位研究生导师

他们来为你复试支招



徐海明教授

大气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区域海气相互作用、季风







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徐海明老师认为,复试是一个综合性的考察,除了最基础的专业知识之外,更要考察多方面的能力,比如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科研最重要的是创新,要能够敏锐地意识到有价值的新问题,这是做科研的第一步,如果不能发现问题,那么研究也无从谈起。”


其次是要能够主动探索问题如何解决,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给出自己独到的、深入的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动手能力是很重要的一方面,特别是对于大气学科而言,动手能力体现在气象资料的收集整理上,同时,在气象资料处理、模式运算中经常需要编程,所以计算机能力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表达能力至关重要


此外,徐海明老师强调研究生还必须具备较好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科研不只是做出成果,还要将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展示,要形成一篇完整的、逻辑严谨的科研论文,有时还需要在学术会议上做口头报告,与其他学者进行交流。“科技写作与口头表达是完全不同的,在这方面理科生可能比较欠缺,必须多看、多练,没有捷径可走。”这其中,英语水平也是至关重要的,“在科研中常常需要用英语进行阅读和理解文献,甚至是论文写作和参加国际会议。必须具备较好的英语能力,才能够更好地了解国内外的科学前沿进展。”



郝璐研究员

应用气象学院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生态水文气象、气象灾害







培养兴趣,主动尝试


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郝璐老师认为,研究生要主动培养自己对科学的兴趣,去打开可能性,去创造可能,去尝试更多。让自己成为一个尊重知识、热爱真理的人。学会主动思考、独立思考、乐于探索,从而能够独立提出科学问题。


在此基础上,学会写作和做学术报告,尤其是学会写高质量的科技论文,做让人印象深刻的学术报告,这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开拓视野最重要的途径,“有个好想法,写篇好文章和做个好报告是三项独立而且同等重要的工作”(何毓琦院士)。



心理素质也很重要!


除此之外,在研究生生涯早期,必须得学会建立坚韧的心理素质,不至于被其间碰到的各种挫折所干扰,要知道学术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如果你喜欢一事,那就把整个人都投入进去,不要问为什么,也不管会碰到什么。”(物理学家费曼)。



复试中,看中思考能力和长期规划


对于学术型研究生而言,在复试中郝璐老师比较看重学生的思考能力,即对一个问题是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较深入的思考,是否能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另外,学生是否对未来有一个3-5年的规划也是至关重要的。



滕飞教授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太阳能光催化、电催化OER/HER、超级电容器件、先进材料







兴趣+勤奋+专业基础


滕飞老师认为,研究生必备的能力和素质=兴趣+勤奋+专业基础,三者缺一不可:


1.追求与兴趣。追求即起跑线,一个人的起点决定了自己的未来,心有多大,未来就有多远。因此,千万不要仅仅把读研当做获取学历的手段,要有更高的追求。另外,兴趣支撑目标,也是可以后期培养的。追求与兴趣,至少要有其一。


2.勤奋很关键。选录研究生不看出身,无论本科是什么高校,都要以勤奋走好以后的科研道路。“我的学生中,有不少勤奋的学生都获得了全球首屈一指的名校全额奖学金,这与他们的勤奋是分不开的。要知道笨鸟先飞,勤能补拙,反之,懒惰的人则一事无成。


3.扎实的专业基础是最关键的,直接关系到能不能比较顺利地理解项目、完成课题。掌握所在学科内较为完整的基础知识,才能够进一步针对某个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周旺平副教授

自动化学院硕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自动控制技术







必须具备自主学习能力


周旺平老师认为,比较重要的是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意识。智能化时代的发展,一方面加速了工科知识体系的更新迭代,另一方面促进了工科专业的交叉融合。硕士生阶段,围绕导师可预见结果的专业问题,现有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学习显然不能满足要求。研究生须积极参加专业讲座、会议,与同行专家、导师、专业课老师、师兄弟们主动沟通,听取意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自主学习方式方法,结合最新的专业文献学习研讨,尽快掌握解决专业问题所必需的新理论新方法,在导师的指导下,一步一步达成目标。



团队协作才能事半功倍


还应该注意到,当今稍微复杂的专业问题都需要多学科背景的人才团队来有效解决。因此,我们得具备较好的团队意识,积极与团队成员沟通,团结协作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合素质是复试考察重点


复试一般有专业基础考察开放性考察,前者测试学生对一些专业概念的掌握程度,后者考察个人素养。在此过程中,重点关注学生是否具备较好的综合素质。“我比较期待具有较强自学能力、性格开朗,有一定动手能力(如单片机、PLC、DSP或FPGA等微控制器的应用能力,电子线路设计与制作能力等)的学生加入团队。”



赵超副教授

文学院硕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







创新能力是最核心的品质


对于一个优秀的研究生来说,哪方面能力或素质最重要?赵超老师说,“不管是文科类研究生还是理工科类的研究生,最核心的品质皆是创新能力,其次是对研究的兴趣。”如果缺乏创新的能力,就很难找到有价值的论文选题,难以发表高质量论文,更难以完成几万字的毕业论文。



选择兴趣所在,“以此为乐”


创新能力有个人天赋的因素,但是更多的是后天努力的结果。首先要求在本科阶段将学科基础知识学扎实,同时努力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学科方向,在考研时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专业,这对于研究生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价值的学术研究通常是一个艰苦而枯燥的过程,如果没有强大的兴趣作为支撑,没有“以此为乐”的心态,往往很难坚持,如果浅尝辄止,抑或是投机取巧,不可能写出好的论文。



复试中,着重考察思维能力


赵超老师认为,在复试阶段比较重要的是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就是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如果只能按照课本回答问题,缺乏自我的见解和判断,这样很难在复试中得到高分。我比较期待招收对研究抱有兴趣、不怕吃苦、有良好沟通能力的学生。”


听完导师们的独家秘笈

心里是不是有点儿谱了?

对于复试来说,过关只是第一步

更重要的是如何成为优秀的研究生

小龙和你未来的导师们一起

在南信大等你!




往期精彩





节日快乐!


“双万计划”,我们又来了!


听,“南信大好声音”!


整理:方向

编辑:上官张帆

责编:李思源

审核:方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