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我校两位专家参与编写!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解读来啦
往期精彩
报告显示,自1850-1900年以来,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已上升约1℃,并指出从未来 20年的平均温度变化来看,全球温升预计将达到或超过1.5℃。IPCC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翟盘茂研究员指出:“气候变化已经在以多种方式影响着地球上每个区域。我们所经历的变化将随着升温而加剧。”
报告共有来自67个国家的234位作者,其中我国有14位专家入选。报告引用了14000篇科学文献,经过IPCC 195个成员国政府代表参加的为期两周(从7月26日开始)的线上会议评审,收到了78000条审稿意见,在IPCC评估报告历史上是审稿意见数量最多的一次。第一工作组的报告是 IPCC 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的第一部分,AR6 将于2022 年完成。
廖宏:
短寿命气候强迫因子的变化将导致气候变暖
“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中,减排生命周期比较短的化学物质通常能够使得气候系统做出快速响应,所以AR6特别关注了短寿命气候强迫因子的气候与环境效应。”IPCC AR6第六章的主要作者(LA)、南信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廖宏教授说。短寿命气候强迫因子(SLCFs)由气溶胶和化学反应性气体(甲烷、臭氧)、某些卤代化合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组成。廖宏指出,短寿命气候强迫因子不仅会对气候产生影响,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本身也是空气污染物。短寿命气候强迫因子的排放,特别是甲烷、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的排放,对气候系统产生了较大的有效辐射强迫。
气溶胶的辐射强迫不仅会导致本地温度的变化,也会导致远程地区的温度响应,例如中国的减排所带来的气温影响不限于中国,也会影响到北半球的其他地区。
“在未来20年中,短寿命气候强迫因子的变化会导致气候变暖,这是AR6报告首次总结出的定量结论”,廖宏说,短寿命气候强迫因子会导致2040年GSAT(全球平均地表气温)比2019年高0.06℃-0.35℃。而全球变暖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体现在,全球地表臭氧的年均浓度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在污染区臭氧浓度将增加。
AR6还特别针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排放减少对空气质量和气候的影响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疫情期间的排放减少已经使得全球大多数地区的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相比2019年,2020年4月全球人为氮氧化物排放量少35%,202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了5.8%-13%。考虑二氧化碳和所有短寿命气候强迫因子,2020年相对于2019年产生了较小的正辐射强迫。但是,疫情期间排放减少所带来的全球和区域气候的变化量级没有超过气候系统的内部变率,还不足以被检测到。
周波涛:
未来极端事件变化与全球变暖幅度有关
IPCC AR6第十一章的主要作者(LA)、南信大大气科学学院副院长周波涛教授指出,未来极端事件变化与全球变暖幅度有关。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剧,气候系统的许多变化将更大,极端热事件、强降水、农业生态干旱的强度和频次以及强台风(飓风)的占比将增加。而且,随着全球进一步变暖,即使我们将全球温升稳定在1.5℃,在观测记录中没有发生过的一些极端事件在未来也将发生。越罕见的极端事件,其发生频率的增长百分比越大。
AR6还对复合极端事件的未来变化进行了评估。复合极端事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极端事件同时发生,或连续发生,或出现在不同区域对某个行业产生共同影响。周波涛说,根据评估结论,随着气候变暖加剧,许多区域的复合极端事件发生概率将增加:热浪和干旱复合事件可能越来越频繁;在沿海地区,海平面的上升和强降水的增加也会使得海岸带的复合洪水事件发生频次和强度增加。
“世界所有区域都观测到了极端事件的增加”,周波涛表示,与2℃相比,如果将全球温升控制在1.5℃,将避免许多极端事件的额外变化。但与现今气候相比,即便在1.5℃温升水平下,全球仍受到其他变化和前所未有的极端事件的影响。
文字:方向图片由受访者提供部分资料:中国气象局编辑:钱陈杰 魏子奇责编:徐悦审核:戴庆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