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新区沃土,当好校地融合的“智囊团”
往期精彩
2017年8月29日,新学期的第一个工作日,一场高规格的揭牌仪式在南信大隆重举行。这一天,我校与南京江北新区管理委员会、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江苏省人民政府研究室、中共江苏省委《群众》杂志社、南京市社会科学院共建的“江北新区发展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并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
“新型智库建设的精髓在于用好机制体制创新导航仪,拓展大学与区域融合发展路径,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长、江北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北群掷地有声地说。
初心:把脉发展开“良方”
“中国气象谷项目是南信大响应南京江北新区创建高校创新集聚带的政策要求,打通集教育培训、项目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于一体的气象服务行业全产业链。”这段来自于研究院发布的《江北新区发展研究报告》的设想,如今已经在新区落地生根。
研究院首席专家沈和指导丛书撰写
“研究院诞生于新区热土中,立足江北新区‘富矿’,发展思路清晰”,研究院首席专家、省政府研究室原副主任沈和表示,学校高度重视、有力部署,以超前战略眼光高位引领探索区域融合发展。从体制机制创建到集中精兵强将协同攻关,从精心研究谋划课题到组织调研考察,学校敢闯敢试,抢抓“多区叠加”战略机遇期,共建“环南信大知识经济圈”,“强智库、同发展”成为全校上下的共识。
深耕江北新区多年,研究院正蹄疾步稳地成为特色新型智库。2017年来,研究院构建了以沈和研究员作为首席专家,丁宏研究员作为执行院长的专兼职实质性融合的科研团队。先后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50余项,标志性成果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Nature》子刊等高水平期刊。一大批专家学者深度参与新区中长期发展规划研究,发挥“智囊团”和“思想库”作用。
近年来,研究院连续发布《江北新区发展研究报告》,全方位透视江北新区高质量发展的现状,推动产业因子迸发融合力,为同类地区发展提供借鉴,在校地融合中实现美美与共。同时,《江北文化论丛》也历经多轮打磨,着力提升江北新区主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研究院获批“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江北发展研究团队”获批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
在紧盯经济社会的前沿动态之余,一大批研究院人员还活跃在城市治理机制等领域,担当社会治理的“监督者”和“谋划者”。《关于增加建立重大疫情应急储备基金的立法建议》获十三届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何毅亭主任委员批示。《关于修订江苏省养老服务条例的建议》《国内先进多式联运枢纽调研报告》《关于冷链末端民生保障问题的建议》等社情民意信息被省委省政府、省政协研究室、省民政厅等上级部门采纳。
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近五年来,聚焦主业,对标一流,一项项成果发布、转化、落地,背后的关键一招是“改革”。
研究院召开战略研讨会
“研究院注重打造跨学科平台,采取了‘小核心,大外围’的团队合作模式,以项目为纽带,紧贴需求预先谋划,联合攻关完成。”研究院执行院长丁宏介绍说。出台《江北新区发展研究院“能力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整合校内资源组建“江北新区高质量发展研究”“江北新区人才发展研究”“江北新区数字经济转型研究”等8个研究团队……一项项改革措施点燃智库建设内部引擎。“《江北新区发展研究报告》的完成,是各章节撰写人集思广益,‘背靠背’联合攻关的成果。”团队成员表示,研究院优化人才联动机制,打造“需求-研究-应用-宣传”四位一体新机制,共建共享共赢局面业已形成。
“江苏有了自己的自贸区!为自己和在北京共同为江苏自贸区奋斗了100天的战友们庆贺一下!”2019年8月,丁宏激动地发了朋友圈。回顾研究院的发展,为江北新区的鼓与呼是其一贯的责任和担当。
站在全新起点之上,江北新区发展研究院紧跟形势,成立了自贸研究院,成为“双区”研究院。“我们瞄准自贸试验区打造‘三个高地’(创新高地、产业高地和开放高地)的重大需求,校地双方实现同频共振、共同成长。”李北群介绍。
颁发聘书
一花独放不是春,联动发展聚合力。
“强强联合、精准决策”,江北新区发展研究院(自贸区研究院)在整合校内资源基础上,加强与省政府政策研究室、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南京市商务局等单位合作,聚焦“数字经济与产业创新”“区域发展战略”“气候与环境治理”等领域,为自贸区发展贡献南信大力量。研究成果《江苏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推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的政策建议》获江苏省社科联第十四届学术大会优秀论文一等奖。《推进我省打造区域性重要金融中心的若干建议》《深入推进我省自贸试验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双自联动”的若干建议》等获得省市领导批示。
南京市商务局领导来校调研自贸区研究院工作
在自贸区顺利开局、蓬勃展开的背景下,该如何更好逐梦自贸区?
“机遇十分重要,要着力解决制度创新问题!”这是研究院全体人员的共同感受。“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南京片区制度创新复制推广与联动创新发展评价体系研究”“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南京片区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研究”……研究院不遗余力为自贸试验区出力献策,瞄准自贸试验区打造“三个高地”的需求,从产业发展、金融开放等角度助推自贸区高质量发展。研究院与市商务局合作,遴选出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南京片区改革试点经验和创新实践案例,成为接轨国际经贸规则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试验田”。
气候经济与低碳产业研究院学术委员线上会议
如今,研究院还将制度创新红利向外扩散,围绕“气候”与“低碳”,与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深度合作,研究大气污染治理与降碳减排协同推进路径,制定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谋划“双碳”布局,推动江北新区绿色发展。
“如何发挥绿色金融先行先试作用,帮助企业碳资产价值盘活,同时防范因气候变化引起的金融风险?”近日,一场耳目一新的“微观经济学”开讲。这场精彩的课堂,由研究院团队老师联袂打造,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共鸣。
当我们把研究的根扎在脚下的泥土时,这片土地就能给我们最丰厚的馈赠。
“智库研究的底色是学术。”在研究院团队老师看来,社会服务是学术发展的自然延伸。研究院坚持举办高端论坛,推介高质量科研成果。每月推出《江北新区发展专家视点》,形成月度《智库专报》及年度《江北新区发展研究报告》,矩阵效应日益明显。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先后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会计学》《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管理》《微观经济学》《金融学》《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等7门课程获评为省一流(精品)课程,物流管理专业获批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智库专家不能躲在象牙塔里做研究,理应将社会的需求传导到学校,推进人才培养改革”,研究院多位团队负责人表示,在智库研究过程中自己深入了解了新区在管理、金融等方面紧缺的人才需求,亦有意识地在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研究院多名团队成员积极把科研资源平台打造成学生学习成长平台,担任管理科学与工程、应用经济学、MBA等专业的研究生导师,服务经济管理大类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教学及人才培养,“通过开放各种高质量的科研过程,让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进一步了解新区,培育有归属感的创新力量。”
在责任中释放激情,新时代智库人带头把苦干实干精神落实到社科研究、咨政服务各个环节,深深感染了青年学子。
打磨决策报告
为了打磨一份咨询报告,研究院成员或是扑在新区相关政府部门开展沉浸式调研,或是抓住一切机会和校外顶级专家取经。不少团队的博士生和硕士生直接参与了相关调研和调研报告撰写工作,项目中学、项目中用,碰撞思维火花,逐渐成为研究院人才培养的特色之一。“通过智库这个平台,我们能参与到为政府的建言献策中,让学术论文多了一种更重要的意义,真正将文章写在祖国大地上、人民心坎上、决策案头上。”
“双创”政策宣讲会
百舸争流千帆尽,乘风破浪正远航。南信大根植江北,依靠江北,服务江北,名校名城同频共振,让服务地方成为新时代大学建设最强音。
文字:吴琪琼
图片:天际新闻网 受访者
编辑:宋子悦
责编:魏子奇
审核: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