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模范|如何爱上思政课,“芳芳老师”有办法!
往期精彩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王芳老师这样回答:教师的职责不能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层面,新时代的高校教师要对事业和学生始终秉持一份深沉的大爱、浓烈的情怀和高远的使命。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特别是思政课教师,更要做一个匠心铸魂的优秀工程师。
对于思政课教师的使命和担当,王芳不仅是这样理解的,课上课下她也是这样去做的。
讲透真理、浸透真情,让思政课“活”起来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王芳认为,“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伦理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法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的视野拓深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绝不能仅仅停留于本科生的课程要求,而是要在高于本科生课程要求、低于研究生课程要求的二者之间寻求课程内容的张力,将本科生课程讲深讲透。”
在讲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信仰”时,她将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宗教信仰进行多维对比;讲授“坚持集体主义”道德观时,将真实的集体和虚假的集体进行辨别,将个人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进行区分;讲授“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有机统一”时,将历史和现实进行深入比较……她的课引经据典、信息量大、学理性深。龙山书院20级学生汤畅说:“王老师讲课不是干巴巴地照搬资料,她很好地将‘史’和‘论’结合起来,给我们深入讲解历史事实背后发生的深层次规律,不仅告诉我们‘是什么’,还告诉我们‘为什么’。”
大学的思政课堂,如何让学生不低头、不走神,是困扰很多思政课老师的问题。王芳有自己的一套授课心得。她善于紧扣时代热点难点问题,善于用贴近学生的生动案例和丰富的人生经历真正打动学生,让看似远离学生的“高大上”的理论变得情理交融、有趣有味,入脑入心,深受学生的喜爱。
党的二十大召开后,王芳连夜反复阅读二十大报告全文,立即将二十大报告的主旨精神、重要论断、新的提法及时融入课程内容,精准传达给学生。同时,精心挑选“快递小哥”宋学文、环卫工人成慧等二十大代表的先进事迹融入课程内容。在15年的教学经历中,王芳碰到过各种学生的思想状况,她将真人案例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使得课程内容变得真实可信,让学生真正信服思政课的道理。22级长望学院何志恒同学在评价中写道:“王老师的课富有‘烟火气’”。
除此之外,王芳善于运用翻转课堂、课前学情分析等多种方式提升学生的参与度,邀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梁秀健同学、保研学生柏沐青同学给大一学生讲解他们的成长经历,学生们受益匪浅。王芳将亲和力、感染力和针对性融入课堂,学生们在思政课上得到强烈的认同感,她也因此收获了一大批“粉丝”,被学生们亲切地称呼为“知心芳姐”“芳芳老师”。
邀请优秀学生分享成长经历
课前发布的学情分析
王芳教研业绩突出,先后荣获2021年江苏省高校“形势与政策”本科生教学比赛二等奖、2021年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生教学比赛优秀奖等多个教学奖项。她还主持教育部和厅级3个科研项目,参与国家级重大项目、省部级等各级各类课题12项;在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近20篇;在“学习强国”平台发表文章,并被《新华日报》思想周刊栏目转载等。
与学生并肩作战,实践中体会“真理的味道”
2018年寒假,王芳放弃休息时间,自费带领学生远赴遥远的重庆市石柱县、酉阳县、秀山县三个国家级贫困县(现均已脱贫)进行以“乡村文化振兴”为主题的实地调研。正值严冬,调研的地方不仅天气寒冷,而且还面临山路崎岖、水土不服、个别部门难以采访等问题。但问题打不倒王芳,她精心策划调研方案,向学生亲自示范如何采访,并结合当地的经济状况现场开展实践教学。不仅让调研活动顺利展开,还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回归调研的本味,感受乡村振兴的内涵,有效提高了学生们的人际沟通能力、科研实践能力,最终团队形成了近10万字的调研报告。
这一项目《深耕乡土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基于渝东南土家族三个典型县的调研》荣获2021年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校赛特等奖。比赛过程中,她即便身体不适也尽全力指导学生,打磨PPT、修改文稿,把握好每一个细节她才放心。团队成员宋贺怡说:“获奖后,王老师自掏腰包请我们吃饭,获得的奖金3000元她也全数发给了我们,这就是我们的芳芳姐。”
2018年,王芳作为联合指导老师之一指导本科生参加第二届江苏省“马克思主义·青年说”之“信仰的味道”高校思辨PK赛。时间短、任务重,“王老师从繁忙工作中抽出时间和我们一起熬夜备战,带领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无垠宇宙里炫目遨游,在思辨和讨论的风暴中冶炼思维。”,成员刘若雪说。在王芳的精心指导下,我校代表队一路过关斩将、挺进决赛,并斩获省一等奖(季军)。
王芳还积极回应学生诉求,在学生有需要时总是竭尽所能提供帮助。在学校举行的“逆境协心,你我同行”校园微电影大赛中,海洋科学学院2019级陈凡哲同学积极报名,但在创作剧本和拍摄过程中却发现困难重重。“因为缺乏剧本创作经验,我并不知道如何丰满一个剧本,也不清楚如何刻画一个人物的心理变化,于是我立马想到了求助王老师。”王芳立刻答应下来,在收到剧本后,抽出自己的休息时间仔细阅读并给予建议,还主笔修改剧本,忙到凌晨一点。参赛过程中陈凡哲忍不住抱怨难度大,王芳说:“写剧本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更重要的是演好我们人生的剧本。”
“不下线”的思政课,用大爱指引人生方向
一节课45分钟,王芳在课堂之外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却多到难以衡量。
作为一名思政课老师,王芳习惯课前提早来到教室,利用课前、课间和学生交流。课后她也积极关注学生的动态,即便教学和科研工作十分忙碌,也会抽空和学生散步谈心。“尽管每天都很忙,但我还是会抽出时间去回答学生各种问题。我非常喜欢和学生在一起,学生们就像我的孩子。”王芳从不认为学生找她是一个麻烦,占用了私人时间,反而把自己的QQ、微信和手机号都毫无保留地告知学生,让思政课的课堂永不“下线”。这份甜蜜的忙碌在她看来是学生对老师的高度信任,“和学生交流是一种双向成长的过程”,她把这份信任当作了解学生思想状态的窗口,并及时反馈到教学中。
“王芳老师是消融我心中寒冰的那股春风,而没有一个季节的风,比春天更让我觉得人间温柔且值得。”今年,马克思主义学院收到这样一封来自思政课学生的感谢信。写信的学生是我校大气科学学院的玲玲同学(化名),她曾身患抑郁症、因病延迟毕业,一次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上遇到了王芳,从此扭转人生。王芳与她长谈之后,一针见血指出:“人缺失理想信念,就像缺钙,精神上就会得软骨病,就会萎靡不振。”王芳运用自己的哲学功底、思政教学经验和人生经历,给玲玲开出了宝贵的“药方”,重新燃起了她心中的希望之光。后来,玲玲如愿考入云南大学攻读研究生,她写下一封长长的感谢信,并说“以后也想要用这份爱,去温暖别人的寒冬。”
2018级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谭喻天曾在求职过程中焦虑不安,王芳鼓励他:“找工作的路上遇到失败和挫折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千万别气馁,保持良好的心态去面对,人生嘛,总要经历挫折才会见到彩虹。”之后,王芳不时给他发来招聘信息,并为他奔波打听、咨询消息。现在谭喻天已就职于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他说:“受到王老师的影响,我也会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关心帮助自己的学生。”
王芳热忱主动、不求回报地为大学生排忧解难,倾情关爱。她热情爽朗的性格、深刻睿智的人生体悟、高远淡泊的人生境界以及如沐春风的关怀、亲切幽默的话语赢得大学生们的爱戴。2020级遥感一班周艳同学说:“王老师是一位极细心的老师,每当我们情绪低落时她总能知晓,并会语气温和地梳理问题,给出解决措施。她总是如母亲般耐心,帮助我拨开迷雾,走出困境。”
王芳还经常赠书给学生,让他们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多年来,已经赠出50多本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书籍给学生。“教育离不开爱”,王芳用行动践行着这句话。她的思政课不仅在课堂上,更融入了与学生相处的点点滴滴中。
思政课有什么用?学生们逆风翻盘、寻找信仰、坚定方向的故事,就是一份份精彩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