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本科专业,+3!


往期精彩

《学习时报》刊发校长李北群署名文章:更加重视高校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光明日报》刊发!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打造“中外融通,国际同步”人才培养体系

世界读书日,听听南信大人的读书故事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我校申报的“思想政治教育”、“数字经济”和“医学信息工程”3个专业全部成功获批。至此,学校通过教育部备案和审批的专业总数增至80个,覆盖理、工、文、管、经、法、农、艺、教育等9大学科领域。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以立德树人为宗旨,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立足江苏,服务全国,培养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养、掌握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知识、具备现代教育思想和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数字经济”专业

秉承“数据赋能、多链融合”的思路,围绕“数字经济+数据科学”和“数字经济+行业数字化”的特色方向开展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该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是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数据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理论基础,能够在国家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等组织从事数字经济分析、数字业务优化、商务智能决策、数字治理等工作的专业人才。


“医学信息工程”专业

注重培养新型医工交叉,智能医学工程领域复合型人才,致力于以现代信息、人工智能技术等为方法创新解决临床医学难题,培养的人才不仅具备基础信息工程、人工智能背景,而且融合现代医学、专业医疗诊疗装备工程及仪器等于一体。在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医学信息工程专业能够更专业地服务于社会生产需求,更精准地适应国家新型战略产业发展的需求。


纵深推进“四新”专业建设

聚力培养一流卓越本科人才


近年来,学校面向国家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要,结合高等教育发展态势与学校办学定位,积极推进“四新”专业建设,主动对接国家“六卓越一拔尖”2.0计划,加快专业优化调整,着力构建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交叉渗透,具有较强内生力和拓展力的专业与学科体系,聚力培养一流卓越本科人才。


纵深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坚持“以本为本”,大力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强化专业建设和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不断加大专业建设投入力度,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持续完善教学基本条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近3年,大气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与会计学等30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安全工程、法学与应用化学等16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应用气象学、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3个专业获批省级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环境工程,软件工程,自动化等3个专业获批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专业。


持续开展专业优化调整。专门制定并发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专业优化调整实施办法(试行)》(校发〔2021〕107号),精心研制《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本科专业综合评估指标》,坚持重点发展、扶持发展和竞争发展的专业优化调整原则,遵循“扶新、改老、支重、扬优、退劣”的专业优化调整策略。对优化调整后的专业,实施重点建设,专业布局优化调整工作成效显著。


全力构建“三位一体”专业认证体系。持续推进工程教育认证,加强顶层谋划、协同联动、持续改进。积极参加教育部评估中心组织的理科认证12个大类3级标准的制订工作,主导制订大气科学类专业一级、二级、三级通用标准;同步推动应用化学等参加国际认证。材料物理、环境工程、测绘工程、计算机科学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安全工程、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以及软件工程12个专业通过认证;应用化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2个专业分别通过英国皇家学会和CLIP国际认证。


全面深化 “四新”专业建设。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交叉、融合、创新”的专业建设新理念,构建“四新”专业发展新格局。从专业规模、专业水平、设施设备、师资队伍与实验条件等方面进一步整合和优化资源配置,加强资源共享和互补,开展新工科、新文科、新农科与新医科专业申报与建设工作。同时,发挥多学科综合优势,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需要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鼓励学有余力的全日制本科在校生跨学科门类辅修另一专业。2018-2023年,新增机器人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防灾减灾科学与工程、医学信息工程、数字经济、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22个“四新”本科专业,其中,人工智能与气象技术与工程系全国首设专业。




快来给南信大官微设“星标”啦!最近微信改版,公众号有没有“走失”的感觉那就快为南信大官微设置“星标”吧就能第一时间接收我们的最新推送哦动动手指头,我们从此不再错过!



素材:教务处

编辑:杨梦歆

责编:李依娜

审核:林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