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超强辩手直博同济,看自律学霸脚踏实地的每一步

融媒体中心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3-06-04

往期精彩

10人!南信大首届“青年科技之星”

气象部门2/3,他们是南信大人!

119/176升学!这个专业真行


“国奖得主、专业第一、直博同济大学”

“工科女生、参加多项科研、斩获多项专利”

“校辩论队副队长,自动化学院辩论队队长、科协副部长”

无数title加身的她

我校2019级自动化专业的梁越

她淡然形容,大学一路走来还算“轻松”

可她的努力,所有人都能看到!




自律自信,“轻松”的背后是踏实与汗水



梁越从小到大都是旁人眼中的“省心孩子”,这与父母从小对她的“放养模式”密不可分。因为粗心遗漏了重要的事,或是拖延导致作业无法完成,爸妈就告诉她:“没有人会一直督促你,要自己管控自己。”正因为尝过了拖延的“恶果”,才明白不自律的后果最终都要靠自己承担。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梁越逐渐成长为一个自律的人,她会将每日要做的事情写下来,提前做好规划。“当你知道每天应该做些什么,效率就会提升,焦虑会减少。”


正因为“被放养”,梁越一直在寻找自己想要的未来。因为高中时对数理化就很感兴趣,报考大学专业时便选择了工科专业。在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学习了一年后,她想学习更宽的领域,便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转去了自动化专业。有了想要深造的打算,便早早定下了保研的目标。


从小自律的生活,使梁越很快学会了如何支配大学零散的空余时间,上课坐在第一排、积极地和老师互动交流、坚持完成日常学习安排是她三年的习惯。期末考试前一个月她都会泡在图书馆里,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时间与精力。



“我复习的秘诀就是看书,把教材看透。”梁越从书本入手从头梳理,将每一章都整理成清晰的笔记,可以对书本的知识点进行再次理解与记忆。“我们大二有一门名叫《电机拖动》的课程,面对复杂的电机内部构造,书本课件上找不到详细的解释。”梁越说,于是她想到翻找书后的习题,从题目和答案中拎出对机器构造的解释部分,来解读图片和公式。沉下心来,用心去做,这是她保持高绩点的秘诀。


入学到现在,梁越觉得一路走来感觉还算“轻松”。自信的背后其实是日积月累的准备与不骄不躁的心态;“轻松”是一个个泡在图书馆的日子,是不局限于成绩,踏实走好自己选择的路。



大胆尝试,从“小白”进化到游刃有余


在学长的介绍下,梁越大一就加入了“结合无人机的应急检测系统开发”项目,与团队一同参加“互联网+”大赛。作为竞赛“小白”,她从零开始摸索。项目的亮点在于运用当时新颖的倾斜摄影技术,多角度勘探现场,以此保证更高效地进行灾后搜救工作。通过老师分享的资料与学长整理的技术文档,她学习了与项目相关的技术,同时研究答辩模式和技巧。最终,此项目获得了省二等奖的好成绩。


第一次“互联网+”之旅,为梁越积累了许多经验,在指导老师与团队学长学姐的指引下,她正以惊人的速度成长着。第二年,梁越便从学长学姐手中接过了项目的“火种”,成为了项目负责人。她成功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完成了项目专利的申请,印证了项目的创新性与其突出的应用前景。



有了带队的经验,梁越以负责人身份建立了大创项目“基于MTN的暖通空调复合故障诊断”。为此她系统学习了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等理论课程,进行离散多维泰勒网模型的搭建与循环离散多维泰勒网模型的改进,并再次以一作身份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经过两年的历练,梁越在竞赛与科研之路上越来越成熟。


多维泰勒网实现故障诊断结构图


大三时,梁越秉持着将专业运用于实际的想法,着手进行“基于机车协同的电力巡检机器人”项目,研究如何将无人机与无人车结合,协同完成巡检任务。为了实现机车协同控制,她们深入实验室动手实践,设计出一种分层式的分布式控制框架;基于EKF建立视觉惯性导航系统,将无人机的灵活机动与无人车的长续航有效结合。


机车协同概念图


此时,面对之前还未结项的“暖通空调”,她同时作为第一负责人统筹两个项目,一步一脚印地推进,一切被安排得井井有条,此项目最终获批国家级大创项目。在此基础上,梁越作为第一作者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发表论文《基于机车协同技术的安防机器人系统设计》,并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基于事件相机的自动驾驶装置”。

“我在科研方面仍是刚起步的阶段,希望之后的科研能更多结合实践与理论,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希望能够走得更远。”在竞赛与科研的历练中,汲取了不同技术与知识,这些经历提高了她的综合能力,更让她在科研的路上扬帆起航。



论辩风生,真诚踏实才是进步的第一要义



学习与研究中严谨沉静的梁越,在课下也有活泼生动的一面。高中时的梁越便对辩论有着浓厚的兴趣,相比于高中参与辩论社的浅尝辄止,大学给了她更大的舞台去学习与展示。“她也许不是最有天赋的那一个,但却是最肯下功夫的那个”,“真诚踏实”是学长学姐给她的评价。


打辩论并不轻松惬意,往往需要付出很多时间精力,准备一场比赛几乎需要用一整个星期的晚上来和队友讨论。但在梁越眼里,辩论并没有挤占她学习的时间,“其实一天中最多的还是课余的时间,我只是将这部分时间抽取出来用在辩论上。”梁越都尝试过各种辩论位,大一的每一场训练赛,学长学姐都会根据情况给予他们建议与指导,“这里可以用这个口径回应”“这样子表达输出效率会更高……”在一场场比赛中磨炼技巧,梁越逐渐摸索出独属于自己的辩风。



辩论带给她的启发与成长,是其他事无法替代的。在讨论“商业性贬损还是增加了电影艺术价值”时,他们查阅了大量关于艺术的理论研究,对原本空泛的“艺术”概念有了具体、系统、学术性的了解。还有贴近社会问题类的辩题“应不应该鼓励年轻人找到舒适圈”,“大家常常说跳出舒适圈,但讨论交流后联系自身,我才想到现阶段的自己还没有在原来的圈内做到‘舒适’的阶段,又谈何跳出呢?”辩论不仅让她涉猎更多陌生的议题,还拓宽了她的思路,打破了日常思维中的认知局限,给予她新的思考与体悟。



最开始加入辩论队,梁越的期望是“希望变得能言善辩一些”。如今的她在辩论场上思维敏捷、娓娓道来,已不再是原先腼腆青涩的模样。大二时成为院辩论队队长,后成为校辩队副队长,到现在总共参加过超60余场辩论赛,从大一时的“小白”一路走来,她蜕变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全能辩手。


如今,梁越以面试第一,总分第二的成绩直博同济大学,正如她在国奖答辩最后所说的,“且养凌云翅,俯仰弄轻音”。她的成就是无数汗水与时间的成果,是她为自己选择并脚踏实地一直坚持下去的路。



END




文字:程雷 吴静萱

图片:受访者提供

编辑:俞文博

责编:周馨

审核:张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