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OCAT研究中心 | 复调图书馆] 1997—1998:由“被物化”到“反物化”的可能

OCAT研究中心 OCAT研究中心 2021-03-03

OCAT研究中心延续其自创馆以来的文献研究线索之一,即中国当代艺术的展览史,在2020年开始发起针对中国当代艺术20世纪90年代女性艺术展览史的研究。该项研究在第一阶段邀请了艺术家、写作者郭锦泓共同工作,以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艺术创作,及同时期的文学、影像为研究文本展开,并将在2020年7月至10月间把此间的经验、问题及思考进行题为“玻璃阁楼五歌”的线上分享和讨论。之后,所有的线上内容也将整理成册,在OCAT研究中心图书馆陈列展示。

此系列活动第一期"玻璃阁楼五歌之巴比伦的朱红色"已于7月12日在线上举行,直播回放可在“艺术头条”查看。



玻璃阁楼五歌 


Polyphony in OCAT Institute Library 

Five Chapters of the Glass Attic


1997—1998:

由“被物化”到“反物化”的可能

Chapter II: 1997-1998

The Pivotal Possibility from "Being Objectived" to "Anti-objectivity"

8月9日 19:00-20:30

主讲人:郭锦泓

腾讯会议:452 920 410


20世纪90年代的十年看上去似乎充满无限自由的可能性,井喷般产出艺术品的人们尝试了自以为以往从未尝试过的一切。在光速体验完战后现代到当代的所有可能后,不得不再次面对内核处于“换汤不换药”的现实——在消耗掉表面的好奇与薄薄一层可模仿的热度后,自90年代中期开始再次进入了某种看似高涨但核心依然陈旧的疲软期。“可被模仿的”——终究不是由内至外自然发展而出的,并未经历过资本积累至高涨再到最后虚无的过渡期,便直接跳落到某种虚无之中,思恋或回忆某种并不存在的“过去“以及”自我”,这“自我”必定带有虚假的意味。

 

如同90年代崛起的一批女性主义作家的底色在今天看来依然是“珍贵的处女身”和“被一个男人改变人生轨迹”等等这些十分传统的意识形态,其实并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在90年代看上去新颖而激进的艺术家和作家在今天都纷纷显露出十分陈腐的价值观,并逐渐沉落。自然,我们并不是借此说明今天的艺术文化工作者就相对先锋和激进。在今天,所谓“消散的全球性”和逐渐回势的保守主义意识形态也带来了一部分并不那么当代的回流,但这不妨碍先进的意识形态已经开始逐渐凝固,并公开与保守主义意识形态分庭抗礼。而如果必须去寻找一个原因或关键点,我们可能必须还是要回到那个十年。

 

围绕1997年有个很关键的节点,小地缘决定大政治格局的可能第一次摆到了建国之后接受了短期自由主义洗礼的国民眼中:岸两边,老牌资本主义与新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的碰撞明朗化了,在今天的格局看来那实验的失衡实际在1997年前后便已埋下伏笔。绘画——这古典主义的遗物历经现代主义的质疑,终于在“当代艺术“中落下了一些帷幕。尽管这下落在大陆的进程看上去已经十分晚熟,但冥冥中,技术的魅惑又的确逐渐被当代祛魅,女性主义艺术的输出在90年代短暂的自我碰撞与外界试探中,去掉了一部分表象的粉饰并逐渐回到自身经典的焦虑和内省之中。


我们也能比较欣喜地看到在90年代末期逐渐出现了十分坚定的女权主义艺术家结合自身对社会的体验产出了较成熟完整的作品,时代曾经所强制要求的政治光环被个体自行褪去,七八十年代那种模仿父权社会的楷模所产生的飞越激情也被个体逐渐质疑,一部分由90年代的集体化女性艺术家群体中脱离而出的艺术家们渐渐开始质疑正典中一贯对于“美”的崇高追求,敢于站到“美“的反面,敢于脱离父权正典对于”美“的女性化拟人赋格,是90年代末部分女性艺术家最勇敢的作为。

 

同时我们也能注意到,相较于过去那种将女性艺术家作品作为点缀和陪衬的展览,1998年的“世纪·女性”展相对较明晰地提出了当代式的策展脉络:策展人将“女性主义”作为方法,结合廖雯在90年代的女性主义研究,我们能够得出本次展览可以算得上“关键拐点”的结论。尽管这还未使女性衣着完好地站着进入艺术史,却不遑为一次关键尝试。

 

在今天的语境之中,我们拐而不再谈“女性主义”作为方法,而是将方法论扩大到更为宽泛的“社会介入”中去。但实际上,有更多的个体明确地将这种方法论纳入自身的创作体系,“反物化”经过一些年的演变,终于进入了个体自然的进化行程中。借此,我们自然也希望通过本次的讲座梳理,能够使更多的人看到我们这一代艺术行业工作者,或者更宽泛来说,我们这一代人的那个“从哪里来”的关键点究竟来自何处。




主讲人


郭锦泓




郭锦泓,出生于牧区,长于青海和俄罗斯。2011年毕业于俄罗斯皇家列宾美术学院,获油画学士学位;2012年获伦敦艺术大学优秀奖学金,2015年毕业于伦敦艺术大学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获纯艺术硕士学位;2017年肄业于伦敦大学人类学院。2017年及2018年于305Space进行一系列个人实验项目。她目前的艺术创作是结合写作,关注个人内化于现实环境中的崩塌、政治立场的变革和个人如何于消散的现代性中自持、文学性与诗性在内心与外界的裂缝中的变化,同时2019-2020她重拾绘画,并试图探索绘画与她影像实验之中的关系。




海报设计| 阿巽


层叠的锐角分割与鸟延续自第一期:玻璃阁楼五歌之巴比伦的朱红色。

图形的核心概念来自三点:

1

主标题“被物化”与“反物化”的对称感,所以这一次的整体构图采用中轴对称。

2

“凝视”理论。尤其是男性凝视下女性形象的客体化,对应标题的“被物化”。所以画面中心是张开的眼睛。(米歇尔·福柯《疯癫与文明》;约翰·伯杰《观看之道》;劳拉·穆尔维《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

3

“MSR实验”(又名“镜子测试”“红点实验”)高尔顿·盖洛普于1970年制定的试验方法,通过在动物身体标注红点,并将其置于镜前,观察它们能否辨别镜中的标记是在自己身上,以此判断该动物是否具备自我意识。MSR即Mirror Self-recognition,镜像自我认知。


因此镜子也常作为自我意识的象征符号。画面中心的红点与白色椭圆代表了镜子试验,竖着的白色椭圆是侧立的镜子,左右的飞鸟为彼此的镜像。镜子试验代表主体性的觉醒,对应标题中的“反物化”。








1997—1998:

由“被物化”到“反物化”的可能

8月9日 

19:00-20:30

主讲人:郭锦泓

腾讯会议

452 920 410




“玻璃阁楼五歌”系列

[OCAT研究中心 | 复调图书馆] 玻璃阁楼五歌之巴比伦的朱红色



直播回放

识别右侧二维码观看

玻璃阁楼五歌之巴比伦的朱红色

主讲人:郭锦泓






OCAT研究中心图书馆旨在提供一个公共空间,激发和促进知识的传播与交流,特别是研究、创作的生发与实践。

复调图书馆

将邀请行业的不同实践者在这里讲述自己独立的思考,分享自己个体的经验,以期这些不同的声音能在空间中碰撞或共鸣,达成表达与交流的复调。




关于OCAT研究中心


OCAT研究中心是OCAT在北京设立的非营利性、独立的民间学术研究机构,是OCAT馆群的有机部分。它以研究出版、图书文献和展览交流为主要功能,研究对象包括古代艺术和自上世纪以来中国现当代主义的视觉艺术实践,研究范围包括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流派、艺术展览、艺术思潮、艺术机构、艺术著述及其它艺术生态,它还兼顾与这一研究相关的图书馆、档案库的建设和海外学术交流,它也是OCAT馆群在北京的展示平台。


OCAT研究中心旨在建立一种关于中国现当代艺术的“历史研究”的价值模式、学术机制和独特方法,它的学术主旨是:知识、思想与研究,它提倡当代艺术史与人类精神史、观念史、思想史和视觉文化史整体结合的学术研究传统和开放的学术研究精神,关注经典艺术史著作的翻译出版与现当代艺术史与古典艺术史研究的学术贯通。


开放时间:10:00-17:00 周二至周日(周一闭馆)


联系电话:+8610 6737 5618


邮箱: info@ocatinstitute.org.cn


媒体联系:dingguanjun@ocatinstitute.org.cn


网址:www.ocatinstitute.org.cn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蝉西路OCAT研究中心(地铁7号线欢乐谷景区站B出口向北100米)




欢迎转发我们的信息至您的朋友圈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