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展览活动|「间幕曲·声入秋池」线上声音艺术表演·工作坊

OCAT研究中心 OCAT研究中心 2021-03-03


本届“研究型展览:策展方案入围展”是“2020研究型展览策展计划”六份入围方案的公开展示。六份方案的策展人/团队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和路径出发,或是对后疫情时代人类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敏锐地捕捉到当下社会环境中因疫情触发的各种问题;或是反思理论与实践间的差异,并结合对于某种艺术形式以及方法论的思考,作用于自身的研究对象。在进入入围展的准备段后,六组策展人/团队对原有方案进行了调整和深化,在接下来近三个月的展出时间中也将在此基础上继续促进对话、推进研究和组织活动。最终评选优胜方案将于2021年实施。


「间幕曲 · 声入秋池」

线上声音艺术表演 · 工作坊

Interlude · Sounds Falling into Autumn Pond


时间:2020年11月7日 20:00-22:00

主持人/策展人:于潍颖

表演嘉宾:洪梓倪、郭颖佳、张孟泰

腾讯会议:547 620 891


Time: 20:00-22:00, Nov. 7, Saturday

Moderator/Curator: Yu Weiying

Artists: Hung Tzu-Ni, Guo Yingjia (Lemon) & Zhang Mengtai  

VooV Meeting ID: 547 620 891




费米悖论有时还被称为大寂静,

宇宙应该充斥着各种声音,

可事实却相反,

它寂静得令人不安。」


—— 特德·姜(Ted Chiang)

《呼吸·大寂静》



「间幕曲·声入秋池」是入围方案展『城市,声音,轻盈:移动边界与虚构叙事』的线上工作坊活动。工作坊期间,声音艺术家洪梓倪、郭颖佳和张孟泰将合作带来一场实验声音艺术表演。表演结束后,策展人与艺术家将以『城市与「声音艺术」创作』为主题进行讨论。


声入秋池,于季节,于距离,于万物错落间泛起的微澜。虚拟空间,抽象声音,临时相遇,构成这次工作坊。回顾研习声音的创作观念与方式,追觅当代艺术中声音的轨迹,觉察声音隐匿的质感。声音艺术关于倾听感受与世间之物的关联,与多重媒介间的互动流变,作为艺术前卫性的探索方式。有如声音的本质,浸于开放性与实验性的状态,期待实践声音在创造表达中的感知力,超越畛界限域。


当城市中的人造物倏然失声,你听到了什么?「城市」这一意象在本次展览中由「不可靠叙述者」讲述,声音是城市中普遍且暂时的存在,浑然不觉的音源亦或隐现的幻听。声音的收集、处理、创作是对其刻度、影像、空间形态最为基本的捕捉。在流转,敞开与容纳中,声音不再作为物质的制造者,而是成为环境感知与意识连接的媒介。声音拥有自己的轨迹,连绵、流动、消融,以词句、歌声与⾬声、⻛声、⽔声、以飘忽不定之态。聆听声⾳、身体、节奏的互动,延伸城市通往未知悠远边界的想象。


期待,与大家,一期一会

文/ 于潍颖


* 🎧 工作坊期间,请佩戴耳机收听声音表演



「城市,声音,轻盈:移动边界与虚构叙事」

展览中呈现的两件声音装置作品:

郭颖佳、张孟泰 《>19980》,2018 

双频立体声视频投影、黑白 

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万物自生听, 

太空恒寂寥。 

还从静中起, 

却向静中消。 

——《咏声》⻙应物 


人类的听觉被限制在20赫兹到2万赫兹之间一个狭窄的频率范围,人耳虽然无法听到超过这个范围的声音,却可以通过除耳朵以外的感官系统察觉到。在这个宇宙中,无数的物体在每时每刻都会发出超声波和次声波。在日常生活中,这种超越人耳听阈的声波也无时无刻环绕四周。这不光是许多古老诗歌灵感的来源,并且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它就被用作武 器、医疗和监视等领域的潜在物质资源。那么,这听不⻅的世界听起来或看起来是什么样的呢?


带着这个问题,郭颖佳和张孟泰创造了《>19980》这个项目,开始了一系列的视听探索和实践。Miasma是这个系列中的一件作品,使用录音来纪录那些日常生活中的超声波,次声波以及电磁波,并结合计算机生成图像来表达对声音世界的想像。声音在2018年录制于纽约市日常中随处可⻅的却又容易被忽略掉的内容,包括地铁、水管、微波炉、电视亮度变化以及其它电器等。通过时间拉伸,把原始录音中听不⻅的频率转换到人耳可听的范围,成为作曲的素材。视觉部分主要使用了噪波(noise)来作为声音视觉化的形式,用计算机图像表现对这个听不⻅的世界的想象。


 洪梓倪 《未来的凌迟》,2015-至今

 装置、即时表演 

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预想一个有关于我们自己来世的祂们。 

拜生物科技高度发展, 

神经传导已不再限于体内, 

祂们的身体可以被分离到世界各个⻆落或不同时空却依然被大脑控制着。 

同时, 

他们依循着故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时代的戒律, 

执行着更有效率性且精确的生产。 

自此之后,这个世界变得更加「干净」了, 

对于凌迟与羞辱,未来的人们变得毫无概念。 



2015年制作此作品时,我是想要尝试以身体进行对抗式演出,传达科技反动的理念——在可预知的未来,回溯⻄方工业革命后从圆形转为线性的进步经济史观,发现资产阶级强烈经济进步需求的意志前提与未来科技与网络把持的全球自动化经济产出之下,人类躯体会充当怎样的⻆色,以及人类应该如何应对科技造成之危机的各种设想?基于这概念我默认作为「未来的身体」的各种部位会有什么样的使用自由度与可能,或许将会渐渐转变为低机动性、低行动力、几近无机的类雕塑品,只有眼、耳、口、鼻部的功能性较自由频繁使用。 
当时,大众对科技运用在社会结构上会对人身自由所造成的危害并没有那么太多的警觉与大众敏锐度,部份群众还停留在科技崇拜或科技依赖阶段。一天,与友人的餐叙中,我们看着周遭的用餐人潮开玩笑说到:「看现代人多寂寞,连吃汉堡、手扒鸡都要戴手套,怕弄脏自己,不知道会不会以后连交媾都嫌脏,需要无性生殖了?」那时忽然强烈的感到「干净」这个词莫名的“资产阶级”意味且可怕,而我们的对谈就如同「垮掉的一代」(The Beat Generation)中,家中窗明几净,只在出⻔时换上脏衣服是同样的概念, 顿时一种复杂的自我厌恶油然而生。
整场演出中,我平躺着一个悬吊离地的白色木板上,四肢用塑胶束带撑开固定,嘴巴上用大力胶固定着蜂鸣片⻨克⻛(Piezo)。播放预先录制的逐格影片的同时,现场肢体动作与之呼应。被黑色大力胶封住的嘴部试图呐喊出声音,配合No-Input*,嘴巴上蜂鸣片展生的回授音(Feedback),再叠加上互相冲突所产生的噪音,成为逐格影片音轨的一部分。表演推到极限,没有迂回的目的,线性直线,简单缓慢,暴力收场。
*使用混音器(mixer)中的反馈(feedback)发出声音,并不断送入到一个回路里生成杂讯,使其持续被放大后发出声音。



关于艺术家

 洪梓倪|Hung Tzu-Ni 

https://www.iitzunii.com

洪梓倪的作品探索空间与声音,声音与身体,身体与机器,机器与仪式,仪式与诗,诗与空间。试图在现今充实忙碌工作的社会图景中,创造一个场景/环境让听众和观者进入某种梦境之状态,暂时与外部世界隔离;在此空间中,意识与身体能够更为强烈地被感知。


  郭颖佳|Guo Yingjia

https://lemonguomusic.com郭颖佳是一位跨域艺术家,音乐人。从一个学社会心理学的歌唱者,变成作曲人,再逐渐跨域到艺术家的过程中,人声一直是她作品中很重要的一个媒介,针对人声的感染力,人声和身体、权利控制的关系进行探索。


 张孟泰|Zhang Mengtai 

https://mengtaizhang.com

张孟泰是一位跨学科艺术家。通过声音、电脑图形和雕塑,他的作品创造了一种人以及社会因素相互碰撞的矛盾隐喻。目前他的创作集中在声音和沉浸式影像的关系中,包括声音视觉化,声化,以及探索声音结合沉浸影像的更多可能性。他本科毕业于英国金匠大学艺术专业,并取得纽约视觉艺术学院艺术硕士和哥伦比亚大学声音艺术硕士,目前于伦斯勒理工学院电子艺术专业进修博士。



关于主持人、策展人

于潍颖|Yu Weiying 

策展人,写作者。旧金山艺术学院当代艺术史及理论硕士,匹兹堡大学教育学硕士。策展写作关注城市记忆想象与科幻文学在当代艺术中的实验性虚构叙事。现于旧金山卡蒂斯特艺术基金会(Kadist Art Foundation)进行亚洲收藏研究项目。




正在展出


关于OCAT研究中心

OCAT研究中心是OCAT在北京设立的非营利性、独立的民间学术研究机构,是OCAT馆群的有机部分。它以研究出版、图书文献和展览交流为主要功能,研究对象包括古代艺术和自上世纪以来中国现当代主义的视觉艺术实践,研究范围包括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流派、艺术展览、艺术思潮、艺术机构、艺术著述及其它艺术生态,它还兼顾与这一研究相关的图书馆、档案库的建设和海外学术交流,它也是OCAT馆群在北京的展示平台。

OCAT研究中心旨在建立一种关于中国现当代艺术的“历史研究”的价值模式、学术机制和独特方法,它的学术主旨是:知识、思想与研究,它提倡当代艺术史与人类精神史、观念史、思想史和视觉文化史整体结合的学术研究传统和开放的学术研究精神,关注经典艺术史著作的翻译出版与现当代艺术史与古典艺术史研究的学术贯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