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恩“有钱有权就是有罪”马斯克“有钱真好”我们该信谁?
21世纪10年代与20年代切换之际,两架私人飞机的航程牵动着全球汽车业的神经,乃至全世界公众的注意力。
2019年12月29日,雷诺日产联盟前CEO卡洛斯·戈恩(Carlos Ghosn)搭乘私人飞机从大阪关西国际机场离开日本,在土耳其停留后抵达黎巴嫩,被关押一年多后逃离日本。
一周后的2020年1月6日,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从洛杉矶乘私人飞机飞往上海,参加中国产Model 3交付仪式和Model Y国产启动仪式。
有网友扒出,马斯克的湾流G650起飞时跟在一架东航洛杉矶飞往上海的波音777客机身后,由于飞得更高更快,不久它就能超车客机,率先抵达上海。网友感叹“有钱真好”。
确实好,特斯拉上海工厂又是一台印钞机,马斯克在典礼上开心地合不拢腿干脆跳起舞来,把外衣都脱了。
如果不是索尼造车挽回了一点点颜面,上述场景的图片和视频几乎把同一时间的2020年CES新闻完全淹没了。
马斯克尬舞霸屏的第二天,戈恩在黎巴嫩的发布会上带着愤怒的哭腔控诉“有时候,有钱有权就是有罪”,再次霸屏,CES主办方犹如汪峰附体。
此刻天壤之别的两个人其实有过相同的辉煌,马斯克被称为肉体版钢铁侠,戈恩20年前就成为日本漫画的主角,被描绘为民族英雄,天皇授勋,要论当时在日本的偶像指数,绝对不低于现在的马斯克。
但现在,马斯克依然有颠覆整个汽车业的可能,戈恩除了钱一无所有。为什么会这样?
一个细节或许能跟“性格决定命运”牵强附会上。马斯克在7号仪式上讲话的第一句就是“感谢中国政府”,结束时再次强调“感谢中国政府,尤其感谢上海市的支持。没有你们的支持就没有特斯拉的今天。”
而戈恩与中国的联系,最著名的是2003年那句“中方在合资公司中的贡献为零。”
两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处理方式截然不同,世界回馈给了他们不同的结局。
更深层的是两人的成功模式不同。马斯克以技术天才和产品鬼才扬名,他的成功体现在特斯拉汽车、火箭回收、超级高铁、火星移民这些超具想象力、划时代的产品和技术上。
而戈恩以成本杀手、管理天才著称,他的主要成就都来自重新处理人与人的关系,相比产品和技术,这要复杂得多。
比如戈恩用2年时间让之前连续亏损7年的日产扭亏为盈的故事背后,日产供应商由此前的1300家减少一半到600家左右;削减采购、销售以及管理成本各20%以及关闭5家工厂,裁员21000人。这些事情都是在3年内完成的,对当时的日本汽车制造商来说简直是不可理喻的。
这样做的好处自然是使日产汽车快速扭亏为盈,代价则是大面积的裁员、缩减供应商伤害了日本企业昭和时代以来异常看重的同舟共济,即制造商和供应商、雇员一同寻找解决问题办法的方式。
一将功成万骨枯,这是戈恩成功的代价。再加上戈恩与外部世界的沟通方式,说其悲剧结局有必然性过于马后炮,说为悲剧埋下伏笔则一点也不为过。
戈恩与外部世界关系紧张不止是日本,连他现在栖身的黎巴嫩同样如此。据媒体报道,1月2日,有黎巴嫩律师团体向本国司法机构检举戈恩,称他曾多次入境“敌国”以色列(黎巴嫩一直禁止本国公民入境以色列),并曾与以色列前总统希蒙·佩雷斯见面,签署合作条约,参与经济会议。应该被送上军事法庭,并最高获刑15年。律师们说,“在日本,他是个贪污犯。在黎巴嫩,他则是个叛徒。这里也许有一些他的朋友,但他不是黎巴嫩的英雄”。
当然,个人性格并不是事件的全部原因。当两大交叉持股的汽车公司兄弟阋墙,甚至两个国家为了自身利益展开斗争时,再强悍的个人也会如同草芥。
雷诺持有日产43.4%股份和投票权,日产只有雷诺15%股份没有投票权,雷诺的销售额只有日产一半,这种不平等联盟注定不可长久。
国家意志的介入加速了摩擦烈度。
2017年5月法国总统马克龙上台,他急于为振兴法国经济寻找新引擎,2018年年初,作为雷诺公司最大股东的法国政府与戈恩达成对赌协议,法国政府支持戈恩连任雷诺公司CEO。作为交换条件,戈恩要促成雷诺、日产的合并。
消息传到日本,戈恩立即从“日产救世主”变为“日本汽车业的入侵者”,反对戈恩的合并计划在日产内部被上升到“保卫日本汽车业”的高度。
2018年4月,戈恩宣布计划调整日产与雷诺的资本关系,全面整合两家公司的业务,为合并做准备。此举引发日产高管反击,日本政府力量甚至介入。此后不久的2018年11月19日,戈恩在东京机场被日本检方逮捕,罪名为涉嫌少报薪酬逃税、挪用公司资产等。
分析人士指出,从戈恩与法国政府达成对赌协议的那天起,他在日本被捕的命运就已注定。
反观特斯拉上海工厂,不仅是中国汽车业股比开放之后首个外商独资项目,同时也是上海有史以来最大的制造业外资项目。在中美贸易博弈的历史关口,选择特斯拉作为一颗划时代的棋子,国家意志不容忽视。
对每一个个人来说,在这个年代的开端就有“有钱有权就是有罪”和“有钱真好”两种金钱观、世界观的碰撞和哲学思辨幸甚,它让我们从两位成功人士的不同经历身上更好地思考这个重大问题。
你信谁?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