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智能驾驶“下半场”打动车企,轻舟智航有哪些底牌

孟为 汽车商业评论 2023-02-10

撰文 / 孟   为
编辑 / 张   南
设计 / 师玉超


今年9月,极狐阿尔法S全新HI版在深圳推送城区NCA智驾导航辅助。10月,小鹏对广州地区小鹏P5用户开放城市NGP功能。而后,理想发布L9、L8、L7 Max,其全场景的导航辅助驾驶将通过OTA开放更多可用区域。


城市NOA功能相继上线,宣告了智能驾驶正式迎来了“进城”的下半场。但城市NOA难度之大,需要根据不同城市的交通环境特征进行功能迭代。



对于车企而言,硬件预埋,后续OTA的方式,基本上成为合乎情理的行业共识。但对于消费者来说,城市NOA什么时候能在自己的家门口开放,什么时候能下放到价位更亲民的车型上,自然也希望有个预期。


在2022中国汽车论坛上,轻舟智航联合创始人、CTO侯聪提出了智能驾驶的“小四化”,给城市NOA的落地推进,提供了清晰的节奏指引参考。“小四化”是指:


“入门体验标配化”,即不断地将最成熟的基本智能驾驶功能模块化,降低额外的研发和适配成本,快速上车成为标配。


“中端体验标准化”,即持续推动智能驾驶各种常用功能和应用效果的标准化定义,如场景定义、体感舒适度等,给用户带来更明确的预期和统一的体验。


“高端体验大众化”,即不断将最先进的功能从高价位车型下沉到普通车型上,在售价不变甚至更低的前提下,逐步提升城市NOA的装配率。



“极致体验革新化”,即技术的持续创新,将不断解锁智能驾驶技术应用的新场景和人机共驾的新体验,带来出行方式的革新。


这种阶梯式、渐进式的迭代发展理念,可以在技术发展的每个阶段,都能满足不同消费者对智能驾驶的需求。与此同时,轻舟智航还宣布将率先推出基于地平线征程5芯片的城市NOA解决方案,似乎意味着城市NOA即将迎来“高端体验大众化”的阶段。


用更高的性价比实现同样的功能体验,轻舟智航作为L4出身的自动驾驶公司,拥有怎样的底色,才能在智能驾驶“下半场”,打动更多谋求智能化转型的车企?


以“双擎”快速转型,是战略使然也是行业必然


时间回溯到5月18日。这一天,轻舟智航基于对自动驾驶技术和商业化平衡发展路径的深刻洞察,提出“双擎”战略。


“双擎”的第一个引擎,是以全球领先的自动驾驶技术能力,打造“动力引擎”,加速纵向技术深化,为轻舟自身和产业提供无限动能,逐步在更多场景上实现完全无人的驾驶能力。


在过去的三年时间里,在“动力引擎”的驱动下,轻舟智航一直快速领跑Robobus赛道。



2020年10月,轻舟智航在苏州启动Robobus常态化运营,以微循环公交概念,为社区提供短途通勤接送的便民公交服务。到今天,轻舟智航的Robobus已经在苏州、深圳、武汉、北京、无锡、嘉兴等10座城市开展测试及运营。今年9月,轻舟智航携手智慧出行生态平台T3出行,在苏州正式联合启动Robotaxi的公开运营。


但是,尽管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纷纷加速L4 Robobus或Robotaxi的商业化示范运营进程,但它的区域范围和实际交付量仍然还只停留在“示范”的范畴之内,规模化量产和更大区域范围内的商业化运行可能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来解决完全无人驾驶车辆与城市内其他车辆、行人等交通体系的融合等问题。


而与此同时,车企对量产智能驾驶的需求也愈发旺盛。随着算法越发强大,传感器和计算在向车规级方向靠拢,L2++高阶智能辅助驾驶迎来了“进城”的拐点。越来越多的车企,逐渐将高级辅助驾驶功能当作塑造竞争力和差异化的重要技术武器。


面对这样的时代机遇,轻舟智航联合创始人、CEO于骞此前曾表示,轻舟致力于在纵向技术深度和横向场景宽度两个方向上持续投入,始终坚持技术和商业化并重的发展思路,推动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在广泛的场景中不断落地。



由此,轻舟智航开启了他们“双擎”中的第二个引擎,以前装量产规模化落地,打造“创新引擎”,让技术在更广泛的应用中不断打磨和验证,为实现大规模无人驾驶做好准备。伴随“创新引擎”的推出,轻舟也发布了新一代量产车规级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乘风”,意欲将城市NOA带进现实。


轻舟乘风品牌logo▼


“创新引擎”的开启,意味着轻舟智航的转型,从一家专注于L4赛道的自动驾驶公司,成为了一家L4与L2++并行驱动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恰巧,小鹏在上个月举办的TECH DAY上,也宣布了自动驾驶和高等级辅助驾驶双线并行的发展路线,同时还启动了Robotaxi,并将于明年开始运营。


一边是从L4降维做高级辅助驾驶,另一边则是从辅助驾驶升维向L4发展,这基本宣告了过去多年来自动驾驶行业的路线之争走向结束。


L4与高级辅助驾驶的双线并进,不仅是轻舟智航的战略使然,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然,是智能驾驶行业玩家们经过多年实践后,实现技术与商业化平衡的最优之选。


虽然路线殊途同归,但不同玩家手中所握的底牌,却大不相同。


以小鹏为代表的新势力造车,可以通过影子模式,借助大量的量产车收集丰富的数据资源,加以强化算法的训练。


相较之下,轻舟做高级辅助驾驶的底牌,不仅自然来自于其作为L4自动驾驶公司所拥有的技术能力积累,还来自于对客户需求的洞察和理解。


聚焦客户所需:基于数据、成于感知、精于决策规划


相较于高速场景,面向城区的高级辅助驾驶会遇到更复杂的场景:


首先,交通参与者更为复杂,除了大货车、小客车,还需要处理各类行人、三轮车,还包括各类工程车、市政车,以及车辆混行的场景;


第二,交通规则更加复杂,除了各地的各类永久性、临时性红绿灯,以及环岛、复杂立交桥等,在市区还时常有大量行人、自行车、电动车不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


此外,市区高精地图覆盖里程有限,需要大量借助视觉信息来处理各类路口、道路标识和车道线以及其他静态交通设施。


为了应对城区的复杂场景挑战,车企们纷纷选择激光雷达来解决问题。从小鹏P5,到理想L7、L8、L9 Max,均将激光雷达配上车。


轻舟智航的量产车规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更是可以随机应变,灵活支持从一颗到多颗的激光雷达配置。



但对客户来说,直接堆激光雷达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并不一定就是客户所需。轻舟综合市场接受度和客户需求认为,一颗激光雷达配置的城市NOA是当下阶段最务实的,可以在尽可能多地满足城市场景所需的基础上做到成本可控,并更快实现规模化量产。


支撑“不堆料,高性价比”技术理念的,被轻舟总结为“基于数据、成于感知、精于决策规划”。


基于数据,体现的是轻舟“数据驱动”的研发基因,以及在数据资源和数据闭环工具链方面的优势积累。


截至目前,轻舟智航已测试了超过112万公里的城区道路,拥有海量丰富的L4级别激光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数据以及驾驶行为数据,可不断提高城市NOA的能力上限。轻舟智航用于构建L4级别自动驾驶能力的自动驾驶研发工具链轻舟矩阵,也可以完全复用于城市NOA的能力建设,加速迭代。


成于感知,指的是轻舟全能的“超融合”感知方案。


感知是整个城市NOA的基础,尤其是面对高精度地图覆盖有限或更新不及时的城区道路环境,感知的重要性更加突出。随着技术的进步,实现多传感器融合,打造一模型多任务的感知架构逐渐成为现实和业界共识。


轻舟智航基于“超融合”思想的感知框架▼


在多传感器融合方式上,相较于业内主流的前融合、中后融合方案,轻舟提出的“超融合”方案,也就是“多传感器时序穿插融合”,其思路是打破前中后的壁垒,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做到按需融合,得到更优传感器融合结果。


基于这样的融合能力,轻舟可以在车行驶过程中,对一颗前向120度的激光雷达扫过的区域进行记忆,再与侧向、后向的纯视觉信息进行融合,保证周围的充分认知。


整个“多传感器时序穿插融合”架构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轻舟的OmniNet,一套在量产计算平台上实现了时序多模态特征融合大模型,以一个神经网络即可实现视觉、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在BEV空间和图像空间上输出多任务结果,好处多多。


首先是感知更精准,特别是对超长车辆、异形车辆、跨相机截断物体等能够准确稳定地识别;其次是车端更适配,在实际应用中可节省 2/3 的算力资源,并且可以灵活适配不同车型的传感器配置。第三就是更适宜通过数据驱动实现算法迭代,有效解决各类长尾问题。


“精于决策规划”之于轻舟有两层含义:


其一是决策规划是城市NOA最难的一个部分。决策规划要处理城市场景中大量复杂的博弈问题,何时变道、何时超车,油门和方向盘如何配合,都是决定行车效率和体感的关键。小鹏自动驾驶中心副总裁吴新宙就曾提到“城市NGP的感知模型数量是高速场景的4倍,但预测、控制、规划相关代码量则达到了88倍”。


其二是“轻舟拥有更适合中国道路的决策规划方案”。业内通常采用的方案是“时空分离规划”,把路径规划和速度规划分开执行,就好比先为车辆铺好一段铁轨,再在铁轨上计算速度。但根据轻舟对国内几个路况比较复杂的城市考察发现,“时空分离规划”的局限性很大,刻板呆滞不灵活,而且非常依赖手写规则和大量路测来验证。


OmniNet中的超融合▼


而轻舟的“时空联合规划”会同时考虑空间和时间来规划轨迹,也就是能够在空间和时间中直接求解最优轨迹,相当于同时控制油门/刹车和方向盘,让车辆能够把握最好时机选出最佳行车轨迹,行车更流畅。且越是复杂的路段和工况,效率和体感上越是更优。


而且由于“时空联合规划”更接近人类的实际驾驶行为,使得它天然地适用于数据驱动的方式来实现不断迭代,最终甚至可以达到超越人类老司机的决策规划能力。


早在今年8月,轻舟便公布了基于NVIDIA DRIVE Orin的一颗激光雷达城市NOA的应用成果,其中涉及高架立交桥下路况恶劣的路口、多车和大车混杂路况下的相互博弈、多层停车楼的精准定位等复杂场景。轻舟的车辆应付自如,技术成熟度已经非常之高。


而随着轻舟智航搭载了征程5芯片的城市NOA方案即将推出,城市NOA的规模化落地,似乎近在咫尺。


用发展的智能驾驶观,为车企和行业提供长期价值


“基于数据、成于感知、精于决策规划”,这套技术底牌,转换成打动车企,触动用户的最终价值,被轻舟概括为六个字,能用、好用、爱用。


从能用到好用再到爱用,意味着智能驾驶系统可以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做到更低的接管率,让开车像打车一样轻松,给用户带来更安全、舒适、高效的驾乘体验。


但智能驾驶的演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实现所有场景下都好用、爱用的智能驾驶方案,需要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车企乃至整个行业上下游共同的努力。


侯聪在此次的中国汽车论坛上也提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智能驾驶的演进”。事实上,这不仅是轻舟智航自身所一直坚持的发展主张,也是为车企客户能够提供的长期价值的体现。



微观上,轻舟的长期价值,体现在技术方案的持续更新,始终致力于最前沿的智能驾驶功能的研发。同时,轻舟的自动驾驶研发工具链轻舟矩阵,也能够助力客户建立数据资产的护城河,为其实现数据驱动的技术研发能力。


宏观上,则是依托对车企的高效理解能力和服务能力,为行业发展所能贡献的长期价值。“小四化”的提出,既是轻舟对行业当前发展趋势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展望。


算法技术上的高度可复用和高效的工程服务能力是轻舟俘获车企信任的重要因素,不仅能做到成本上的高性价比,还能确保产品工程的可靠性,克服了大多数L4自动驾驶公司降维做L2+的难题。


当前,消费者对于带有高阶智能辅助驾驶的智能电动车新物种的追捧热度越来越高;同时,电动车市场在2022年预计销量将达到600万辆,市场正在从哑铃型的结构开始渗透向15~25万元的传统橄榄型核心市场。如果有一家企业能够以更高的性价比,实现满足大多数消费者在城市NOA中的场景体验,无疑将会加速城市NOA在市场上的推广速度。


于骞此前曾提到,我们希望让每一位车主都能享受到城市NOA带来的极致体验,而达成这一目标涉及四个关键要素:高性能、高性价比的计算平台;高性价比的传感器方案;优异的软件计算能力以及数据闭环能力。这,也是真正实现“高端体验大众化”的关键。


随着轻舟智航搭载地平线征程5的城市NOA方案的即将落地,自然会将给市场带来新的选择和冲击。高性价比的征程5平台,配合一颗激光雷达就可以实现的精准可靠的“超融合”感知能力,加上独家的时空联合规划能带来更适应中国道路环境的行车体验,以及自身“数据驱动”的基因,无疑将把城市NOA的量产成本,推向一个新的标杆。




甚至可以说,基于征程5的轻舟智航城市NOA方案,是希望城市NOA走向普罗大众的拐点。


与此同时,轻舟已积累了一批智能汽车上下游合作伙伴,包括计算平台领域的英伟达、地平线;激光雷达领域的禾赛、速腾聚创;软件领域的阿里云、亚马逊云服务、火山引擎等等。这些伙伴不仅能够加速城市NOA的落地,也有望为“中端体验标准化”的推进共商共议。


瞄准行业趋势,以“双擎”战略快速转型,同时凭借着对客户需求的精准洞察和高效理解,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轻舟智航已从一家L4自动驾驶公司,快速转变成了一家更具车企思维的解决方案提供商,并且能够站在行业发展角度,为智能驾驶技术的推进建言献策。


这种思维模式的转变,也是轻舟快速获得诸多客户和产业链上下游伙伴的认可和青睐的原因。随着更大市场空间的全面铺开,“乘风”的轻舟能飞到怎样的高度,也可拭目以待。

本文由汽车商业评论原创出品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说明


违规转载必究


扫码加入读者微信群
交流汽车话题


“老头乐”造车走入绝路



徐长明:油车和电车不是替代关系,而是竞争关系



Rivian行走在地狱中的一年



4S店将被淘汰?车企销售终端抉择之惑




点击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