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茶小白带你玩转“63方程式”

2017-06-16 馨宁 茶业复兴

每周一至周日 更新原创文章

点击标题下方蓝字关注 茶业复兴

当时我就震惊了,第一次参加专业评茶会的感受就一个字……

 

 

事情是这样的,7号受朋友邀请到六大茶山参加一个评茶会,朋友是这样说的:“你什么也不用准备,来感受下就行了。”可是,心里总觉得紧张,是“评”茶会,而不是“品”茶会,我一个茶叶小白何德何能,平时就喝喝奶茶和妈妈泡的不知名茶,这次岂不是要丢脸?刚好这天高考开始,毕业快十年的我好像被“提溜”着进“考场”。

 

既来之则安之。

 

评茶现场摆了两个大木桌子,一张桌子上放着普通的茶具,另一张桌子摆上了这次评茶的两种样品、开水、12个公道杯、专业审评杯和审评碗(后来问的)、勺、计时器。这些我以前可都没见过,唯有默默不语似懂非懂见机行事。




第一轮是盖碗冲泡。只听一声令下,茶艺师便分工明确、手脚利索地放上茶叶、冲上开水,每20秒为一泡,总共6泡,一气呵成,12个公道杯排成两列,黄亮亮的汤色由深到浅。没有对比没有伤害,平常喝茶根本看不出来汤色变化,但当六杯摆在一起的时候才发现对比是那么明显。 

 


接着到了品的环节,每个人根据自己喜好品尝两款茶水, 再进行对比。见大家都端起了小杯杯,机智的我慢慢转了一圈,仔细观察了一下,再闻闻刚刚泡完的茶叶,最后才倒上茶水品尝。



“有点冲”“有股味道,是烟味吗?”“这个好喝,没那么浓”“这个也不错,和那个有点像”“这个应该时间要长点,因为颜色深一些”……每尝一杯,简单的几个字就浮现在脑海,再无其他,谁叫我是茶叶小白呢!

 

第二轮比较专业,用的器皿是专业的审评杯和审评碗。5g茶叶分别浸泡5分钟、3分钟、3分钟出汤。这次泡出来的汤色对比更明显,味道差别也更大。每个人用小勺将茶水舀到杯子里小嘬一口,让茶水在舌尖翻滚入喉。




两轮评茶下来,我顿觉清爽,嘴里生津有回甜,炎炎夏日的暑气逐渐消散,就好像洗了个温水澡感觉很舒服,这个变化让我觉得很神奇。

 


对于普通人来说,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作为开门七件事之一,喝茶让人觉得舒服、身心愉悦不就是对这款茶最高的评价吗?对于一个茶叶外行来说,从口中略感苦涩到爽滑入喉、生津回甘再到心情舒畅,最直观、简单的感受告诉我这两款都应该是好茶。


评茶结束,大家围桌而坐,依次分享对这两款茶的感受,并填写评审表。参加评茶的有企业领导、茶叶爱好者、茶艺师、茶学硕士、茶业媒体编辑和我这样的茶叶小白。“先苦后甜,这是典型的勐海茶”“香气正常,口腔饱满,汤色稳定”“拼配得非常好”“老茶园采摘,传统工艺拼配制作,14年都保持口感一致非常难得”……

 


大家畅所欲言,边品尝便揭晓答案。对于资深人士来说,从茶叶的形状就能判别这是什么茶什么产区,实属厉害。时间过半,我才明白评茶的意义。除了主办方,来者都不知道评的是什么茶,就像猜谜一样,谜面就是茶汤、茶香、茶味,考的就是你对茶的认知。当谜底揭晓的那一刻,大家都充满期待,猜对了比中奖还开心,非常有意思。不过“中奖”难度大,要有专业的知识、灵敏的嗅觉、味觉和准确的分析判断。

 

一场评茶会下来,作为茶叶小白的我不禁感叹“茶”的博大精深,一树一枝、一虚一实、一味一世,品的是茶,感悟的是人生。这次评的茶背后有有时间的味道,有令人唏嘘的故事。一口馥郁陈香的好茶下去,紧张的心变得淡定起来,憧憬着有一天,评茶会上的菜鸟成为茶界大师的那一天。

 



涨姿势:教你评茶,一学就会。

第一步:把盘

把茶盘前后左右转转转,茶叶就会分出轻重、长短、粗细的层次,以中段茶叶为优;

第二步:开汤

开汤就是将开水注入杯中,要保持快慢快的速度,把茶杯住注满开水。如果有几款茶同时开汤比对,注水量要保持一致。

第三步:闻香气

一手握杯,一手掀开杯盖,鼻子靠近杯沿闻香气;

第四步:看汤色

不同茶的茶汤颜色不同,制作工艺和年份决定颜色。一般来说,茶汤通透明亮比较好。但是也有例外,比如红茶的“冷后浑”现象;

第五步:尝滋味

一般以50℃的茶汤温度适合品评。按照浓淡、强弱等评定优劣。品茶之前尽量少吃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敏感度;

第六步:评叶底

评叶底不光要用眼睛看,还要用手来感受。根据叶底的老嫩、软硬、匀杂、整碎、色泽等来判定,同时注意叶底里是否有拼配掺杂。




 

文:馨宁

图:六大茶山


END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绿书:周重林的茶世界》

周重林/著

鹭江出版社/2016年12月

68元 精装

68元/包邮(偏远地区不包邮)

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购买本书

或者联系猫猫:1273545925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