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70年,广州越奋斗越年轻!

广州青年 2020-08-21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拙见 Author 有温度的

来 源:拙见  

作 者:梁非凡


今年
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前些日子处处都是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都不能分割”


而今天

(10月14日)

则是广州解放70周年

70年前的今天
广州喜迎“新生”

在这个时刻
人们又是否会觉得
“我和我的广州,一刻都不能分割”呢?

解放军骑兵进入广州市区。
解放军入城部队经过广州长堤。

1949年10月14日
长堤东亚大酒店升起
广州解放的第一面五星红旗
一个旧时代宣告结束
广州开启崭新航程 


东亚大酒店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


70年沧海桑田
广州于众人而言
是怎样的存在呢?

往常
人们想到广州
关键词总是“食在广州”诸如此类


而近来
在接二连三
“广州富豪图鉴”之类的条漫刷屏下
广州人则成了一个个隐形土豪


不知情的外地朋友还以为
城中村卖鸭仔饭的大叔、路边买菜的大妈
都是手握几“栋”房子收租的亿万富翁



广州
到底是什么样的广州?


广州人
是什么样的广州人?


许多人一直在尝试读懂广州
但事实上又有几人能真正读尽广州?



不热爱生活,不足以自称广州人



当代人想起广州,小蛮腰是第一标志。它是这座城最时尚发达的城市象征。


但远远不够。


先进发达的现代化建筑是广州跻身全国一线的直观符号,但广州更难以被模仿复制的,是她温润自在的人情内在——


从前西关小姐或是东山少爷的贵族式生活已经不在了,因为一盅两件的日常已不再是富人独享。如今高楼林立的新区,让五湖四海的人可以吃喝玩乐放飞自我,但是最让人读到广州情深的,还是那些低矮老旧房子之间,小于一车道的石板小巷,以及那些聚集起三五街坊,下过无数盘象棋,聆听过上百年家长里短的榕树头。




从恩宁路的骑楼和铜器行、到逢源路价格亲民的粥粉面饭、药材味浓郁的清平路中药材市场、拉货卸货者川流不息的一德路海味干货一条街……老城区每一条人流川息的街道都是广州人精神的生动写照。


广州街坊早晚见面是“食咗饭未”(吃饭了没),熟人招呼则是“得闲饮茶”,遇事就要“淡淡定定有钱剩”……


陌生人称呼也是不吝美言,一句句“靓仔”“靓女”悦耳动听,可能有时候嗓门有点响亮“粗野”,却始终不失真诚与亲切。




三言两语、举手投足间都透漏着广州人的终极人生奥义——生活。


或者说,不热爱生活者,不足以自称广州人。


朴实无华,但不枯燥



广州,作为一线城市为人所知。


不过,在GDP的持续竞争下,这座粤方言为主的南方城市却隔三差五就传出跌出一线城市的传闻。


随着2017年深圳GDP首次超过广州,网上“北上广深”变成“北上深”的言论颇有甚嚣尘上之势。再看房价,深圳积极地向北上看齐,把“淡淡定定”的广州远远甩开。还有后起之秀的杭州,G20刚开完,又筹备起2022亚运会,杭州取代广州组成“北上深杭”之类的呼声也不绝于耳。




但是在那篇题为《广州要跌出一线城市了?》的文章下,网友却说:


“广州一线二线不知道,但是比深圳上海北京住着舒服吃东西好吃是知道的”


“我觉得我们广州人一点都不care一线还是十八线,只要每天给我喝早茶,吃吃逛逛,保持我们岭南文化特色,过着舒舒服服的生活,不再有令人危言耸听的房价,就ok了”


“太好了!我认识的广州人都希望广州不要太引人注目,让我们好好过自己的安静的日子!”


广州人啊,骨子里总透着这样一种淳朴的生活气息,就像网络上广为流传的那些挂着一整串钥匙穿着拖鞋去收租的隐形富豪一样。



广州人的富裕,不需要貂皮大衣或是西装革履,短裤、拖鞋、环保袋就是标配。


吃,只要好吃,就算要自己斟茶倒水,甚至自己上菜都无所谓。正如广州人看待米其林三星一样的漫不经心,因为广州人往往并不看重那些过于精致的形式。一切都以本质的快乐与舒适为目标。


看起来朴实无华,但并不枯燥。


是否跌出一线城市?


广州人自己心里有数,不是直观的GDP更不是高耸入云的房价。当老广还能安稳自在地一盅两件,日常珠江边散散步,粤剧院听听曲,偶尔爬爬白云山,冷了去从化泡个温泉……足够真实美好的“一线生活”,和足够坚实的经济基础,一切便在不言中。


广州,有自己的活法。

广州·找魂



每一座城市都应该有自己与众不同的自信。

柏拉图提出的人生三问第一问,是“我是谁”,而不是“我要成为谁”


所以如果我们要赋予一座城市以精神,首先要思考的,同样是“我是谁”,然后是“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每一个思考,都聚焦于“我”,即城市的根。


1930年的广州长堤


琳琅满目的城市经济数据、综合实力、城市幸福度排名,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城市的不自信,引发了一系列城市的不自信。


大家都觉得被侵犯了或被追赶上、被超越了。


这种不自信,源于我们对自己城市的不自知。我们是否了解这座城市?是否知道这座城市最深处的、习以为常的,但恰恰需要人们特别关照的那些精神?


这是城市需要找回的魂。


广州的魂呢?



这里是最早从闭关锁国开放出来的城市,最早接受新思潮新制度的洗礼,孕育出现代商业城市的务实传统。


当改革开放春风吹过,汇合湾区城市之势,小蛮腰在新的城市中心拔地而起,南沙区从最南端伸展出来,GDP在你追我赶,这座城在瞬息万变。


但广州的魂,仍然萦绕着万木草堂中康梁变法之精神,还有中大南校里陈寅恪“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这精神,仍然存活在那些大树荫蔽的熟悉老街,那些街坊邻居闲话家常的街头巷尾。


中山大学南校区陈寅恪故居


“东南西北中,发财到广东”仍旧不变,但广州不是要成为北上深杭任何一个的模仿者。


这里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当天河耸立起中央商务区,越秀担当的仍然是其中央政务区的重要地位,荔湾、海珠沉淀着历史的遗存,而番禺、南沙一众区域都在探索着更广阔的空间、更多元的可能。


立于珠江口,广州的魂,是其得天独厚的眼界、自由多元的文化基底和实事求是的务实作风。而每个广州人生活的日常,便是这魂最真实的映照。


所以,除了赚钱,广州更应是一座关注文化多元,关注生活的城市。



花城、羊城的称号仍在,早茶、粤菜的招牌仍在,还有融汇粤语闽语客家话的“多语种文化”,沉淀多年的岭南非遗、历史遗迹、这是数百年仍将散发光辉的精神核心。


同时作为省会和大湾区枢纽城市,未来更应该发扬开放包容的思路,一边链接着周边城市,将那些独特的岭南乡村的根性文化向外输出,同时,将外部的能量灌注到周边城市,让广东这片土地珠光闪烁。




相较之下,广州和香港两个粤语城市,有些相似,又十分不同。前者是1949年解放,后者是1997年回归,中间相差的这48年里,广东居民时不时就从香港亲戚的口耳相传中想象着香港遍地黄金的美好景象。


相比广州,作为一个制度特殊的城市,香港拥有更超越广州的独立开放自由。


广州的自由,是连贯的。作为省会,她极大程度地“连横合纵”二十多个地市,1小时触及大湾区9+2,3小时西至湛江东至潮州;融汇着岭南地区各有千秋的精神文化,而广府气质依旧保持。或者,说她是中国城市中“与周边城市距离最短的城市”也并不夸张。



而香港的自由,十分多元丰富,却有着明显的断裂感,从经济模式到文化精神。


如今香港依然在特区的影子里傲然自立,坚持着资本家与精英阶层的好,而困局中的底层则在这层纱里艰难挣扎,碰撞出更明显的裂痕。


所以,广州的好,不仅在于自身多么发达,更在于她辐射向周边的能量。正如多年以前一个广州品牌的广告语所说:“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插画作者:Michael Kishka


60年前,时任广州市市长朱光在他的原创词集《广州好》自序中说过,“广州的一草一木,一事一物,都使我无限热爱。我赞美她,歌颂她。大家都说广州好,我同样说广州好。”


时至今日,还有多少人能读懂她的“好”?


能读懂她真正“好”的人,无非是选择留在这座城的我们。


关于作者:拙见,致力于打造当代最具思想价值策源地,探索、思考世界的维度、可能和边界;基于文化的力量,构建未来公民成长计划、城市话语权、国家文化特质的输出与融合。





编辑 | 咘哩咘哩

指导编辑 |  艾回君 

来源丨广州青年(ID:gz_gqt)授权转载自拙见(ID:zhuojianzhuojian),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业务合作、投稿 | tswzdb@126.com
转载请注明 | 广州青年




近期热文回顾


1.“时刻准备着!”

2.为什么越牛的人越低调?

3.这场NBA闹剧,像极了147年前日本的棒球



 我和我的广州,一刻都不能分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