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40万条信息泄露,圆通回应还“自我表扬”?专家:该打“老虎”了

青年君 广州青年 2021-02-22

“双十一”刚过

“剁手”狂欢后

大家从“尾款人”都变成“拆签户”



这个时候

一条新闻简直让

沉浸在拆拆拆里的人炸了:

听说我的个人信息被泄露了?

快递公司“内鬼”干的?


 40万条个人信息被卖 


据新京报贝壳财经消息,在近期的一起案件中,发现不法分子与圆通快递多名“内鬼”勾结,通过有偿租用圆通员工系统账号盗取公民个人信息,再层层倒卖公民个人信息至不同下游犯罪人员。



被泄露的信息中包括发件人地址、姓名、电话以及收件人电话、姓名、地址六个维度。如果以上述六个维度的信息共同组成一条信息来计算,此次被泄露的信息数量实际超过40万条。据嫌疑人供述,打包卖出的信息单价约为1元。


 圆通回应:犯罪嫌疑人已落网 


针对此事,11月17日@圆通速递 发布声明回应称,疑似有加盟网点个别员工与外部不法分子勾结,利用员工账号和第三方非法工具窃取运单信息,导致信息外泄。公司随后向当地公安部门报案,并全力配合调查。相关犯罪嫌疑人于9月落网。



圆通表示,此次案件再次敲响了信息安全风险的警钟。感谢社会和媒体的监督,并对此案件暴露的问题深表歉意。公司将持续通过“制度+技术”手段,完善信息安全风控系统,对内部账号进行实时监控,主动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同时,着力提升加盟网点的依法经营意识和信息安全意识,并更好配合公安机关,严厉打击涉及用户信息安全的违法行为。


面对道歉,网友却依然担心:个人信息被泄露后,感觉什么都不安全了。



 个人信息泄露,究竟有没有办法?


在当晚的央视《新闻一加一》节目中,白岩松发出辛辣质问——为何圆通的回应给人一种“我发现的、我报案的、我配合参与全过程”的自我表扬感?


个人信息泄露频发,究竟有没有办法?对此,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周汉华接受采访时,进行了解读。




不应只是道歉

该给用户一个说法!


早在2013年就有媒体曝光,有近百万条圆通快递单个人信息不仅可在网络上购买到,单号数据信息还能24小时刷新。




对此,周汉华表示,圆通的回应确实给人“自我表扬”这种印象。类似的案子如果发生在发达国家,对于平台公司会有很大冲击。毕竟用户是在和平台、和圆通打交道,而圆通内部管理上出现了严重问题,所以圆通不应该只是道歉,尤其是2013年已经出现过用户信息泄露事件,现在又该怎样进行整改?后续有哪些措施?都应该给用户一个说法。




 圆通的管理责任执法部门应跟进 


周汉华认为,圆通的管理责任,执法部门应该跟进,“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这个武器要用。


他分析称,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包括刑法修正之后,有一条“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其中有一项具体行为是“致使用户信息泄露,造成严重后果的”,所以相关执法部门其实应该跟进。


包括在2013年之后,是否责令圆通进行整改,它采取了哪些整改措施?那五个账号被出卖之后,就能有40万的信息泄露,内部管理上其实已经存在非常严重的问题。


所以,行政执法部门,包括刑事执法部门都应该跟进,“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这个武器是要用的,否则这样的事情就会层出不穷。 


 治理信息泄露不打“老虎”没有用 


周汉华表示,国际上现在对于个人信息保护面临一个问题,到底是打“苍蝇”还是打“老虎”?“苍蝇”往往是中下游的,像圆通这个案子里这5个员工就属于是“苍蝇”。但平台、大公司就是“老虎”。


如果要真正要解决个人信息滥用的问题,不打“老虎”是没有用的,所以国际上都是打“老虎”。“苍蝇”当然也要打,但是打“苍蝇”更多是通过治安管理处罚,通过治安管理的法律,包括追究刑事责任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当中的50条、500条、5000条的标准,对于自然人来说是构成刑事责任了,但对于“大老虎”来说,这个是不够的。



 治理个人信息泄露为何“牙齿不够锋利”?


为何个人信息泄露频发?治理的难点何在?


周汉华表示,从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相关法律包括行政法规,对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相关规定是很多的,刑法修正案专门确立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最高刑期是7年以下。现在面临的问题是“牙齿不够锋利”,规定往往处于沉睡状态。民事维权成本非常大,收益非常低,大家每天都出现这样的问题,都觉得没办法,这是民事维权的困境。


行政执法上,很多行政机关都制定了规定,但基本上规定也处于休眠状态。这里有非常复杂的原因:首先是取证难,取证难了之后,固定证据也难,最后,找到相关的违法链条也很不容易,所以大部分行政执法现在处于休眠状态。


现在主要起作用的还是公安部门每年通过专项打击行动来进行制裁,这在实践中就是刑事手段起到作用,冲在一线了。


因此,周汉华表示,要加大打击泄露公民信息的违法行为。此外,对于防范人脸、声音这种生物信息泄露,也应成为立法中、执法中的重中之重。



对于此次圆通用户个人信息泄露

你怎么看?

欢迎来下方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指导编辑 | 纠结君

实习编辑 | 谭    亮

来源丨广州青年(ID:gz_gqt)综合编辑自:青春北京(ID:qingchunbeijing54)、北京日报(ID:Beijing_Daily),转载请标注来源

合作、投稿 | tswzdb@126.com

转载请注明 | 广州青年




近期热文回顾


1.华为宣布出售荣耀,声明来了

2.青春版《亮剑》?八路军住别墅抽雪茄!人民日报开怼……

3.这是一段钟南山儿子希望父亲看到的视频!



 点个,再点亮,你怎么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