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曾获竞赛奖
👇
经调查核实,我校学生何某某违法行为属实,公安机关已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现依照学校相关规定,给予该生开除学籍处分,后续将按程序办理。
我校将坚持问题导向,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积极营造文明向上的育人环境。感谢广大网友对我校的关心关注和支持!
3月21日,南华大学给予该校本科应届毕业生何某某开除学籍处分,根据相关规定,我校将依规取消何某某2023年推免生录取资格,后续将按程序办理。
造黄谣会涉及哪些违法行为?
受害者该怎么办?
此前,针对苏州大学一男生造黄谣事件,北京京师(天津)律师事务所刑事辩护专职律师郭凯表示,将恶意制作的淫秽图片在网络上传播,是一种捏造事实并公然贬损特定自然人的人格、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视其行为严重程度,可能构成侮辱罪。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沈春认为,谣言的危害性不亚于暴力犯罪,受伤害的被造谣者应该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受害者可以起诉对方侵权,严重的话,还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维权过程中有两点需要注意:
首先,起诉对方侵犯名誉权。民事性质的名誉侵权行为在违法程度上轻于诽谤犯罪行为以及违反治安行政法规的诽谤行为。而名誉侵权行为,即使所述的内容是真实的,但只要是法律禁止公开宣扬的,公开了将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也可以构成名誉侵权。
其次,向公安机关报案。如果情节尚不构成刑事犯罪的,作为违反治安行政法规的诽谤行为处罚。“诽谤罪属于自诉案件,建议受害人尽可能固定好对方违法行为的证据。”沈春说。
他特别提醒,发现自己被造谣、被侵权的信息之后,需要及时固定证据,通过下载、截图等方式保留相关证据。在证据没有灭失之前,尽快对能够证明侵权结果的电子数据进行证据公证。
近年来,网络上的恶性事件接连发生。一些人借助网络的虚拟性,披着“马甲”在键盘上对他人进行抨击、谩骂、侮辱、造谣……不仅侵犯了他人的隐私,使其名誉受损,更有可能影响当事人的正常生活,导致受害者心理上的崩溃,进而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
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从2020年的杭州女子取快递被造谣事件,再到不久前发生的粉发女孩因不堪网暴自杀离世,网络暴力“按键伤人”俨然成为一种影响极为恶劣的暴力形式。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就遏制网络暴力进行讨论,提出要尽快立法惩治网络暴力。两高报告中也提到,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坚决惩治网暴“按键伤人”,全面加强人格权保护,在司法政策中完善人格权侵害禁令等规定……可以看出,惩治网络上的“按键伤人”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编辑 | 青年君来源丨广州青年(ID:gz_gqt)综合整理自青春浙江、人民网微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博、南华大学微博合作、投稿 | gzqntg@163.com转载请注明 | 广州青年